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356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 “小国寡民 ”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 “小国寡民 ”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 “美政 ”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A项是大河文明的表现, D项为近代西方代议制特点, B项也当时的希腊也不相符。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的特征。城邦又称为城市国家,可知其基本特征应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城市的地域狭小,缺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A错误;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B错

2、误;城邦是独立自主的,不是中央集权, D错误。因此选 C. 考点:中外政治文明、思想文化 点评: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在近年高考中已不多见。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 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彼得 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 “莫扎特 (

3、1756 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西方文艺发展主要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故文艺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特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近代西方文艺 点评: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文学艺术作品,结合文学艺术成果产生的背景和反映的时代特征,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树立尊重世

4、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 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天演论翻译自赫胥黎关于进化论的著作 ; 原富即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 ;法意(即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因此设涉及西方的科学、政法、经济学等方面的著作,再联系严复为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主张政治变革,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

5、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 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二是从戊戌变法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 “制度 ”;三是 1915 年至 1919 年,资产阶级学 “思想文化 ”;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的路 ”到 “走自己的路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

6、遍支持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 “民国共和 ”只是一个名义。那么解决其实质问题的应该是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延续。 A不对,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C不对,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 D不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ABC都不符合,都有史实性错误。答案:为 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

7、,在中国广泛传播。本考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912年 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 究者发现,同年 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 “受之者 ”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 “施之者 ”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 “受之者 ”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 “施之者 ”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

8、固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下令改变与共和政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 之时, (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说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 固。因此选 D。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高考命题者主要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本部分内容既可以单独组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也可从社会生活变迁的角度出发,通过新颖的背景材料(如歌谣、文献资料等),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在 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

9、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革命斗争方式; 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特征, D也不是革命道路,在 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因此选 C。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归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完善情况。 (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重要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在中共 “七大 ”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

10、得到丰富和发展。 1978年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选 B。 考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点评: 1977年 2月 7日, 两报一刊 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 的公开提出, 引发了全党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 5月 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

11、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和作用是伟大而深远的。首先,它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其次,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准备了思想条件。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面向工农 “开门 ”,开办工农学校 恢复高考 教育要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

12、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1983 年 9 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1995年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因此选 B 考点:新中国教育 点评:要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教育和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意义。从命题角度来看,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背景、作用、经验教训等问题的分析,同时事政治、地理学科等的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

13、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 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 B “文化大革命 ”中 C 1958年大跃进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由 “沙家浜 ”、 “红灯记 ”、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可看出 “双百 ”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文艺界呈现出 “百花凋零 ”的局面,样板戏流行 ,这是 “文革 ”中的景象。因此选 B。 考点:新中国文化 点评: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 -政治运动的扩大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 ,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品。作者多被划

14、为 “右派 ”或 “反动学术权威 ”,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山东和山西的简称分别是鲁、晋,两者均源自西周封国国名,因此选 C. 考点:分封制 点评:复习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对分封制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准确理解和全

15、面把握。 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 其表现有 战乱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 刑罚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是重现秦朝的暴政与封建社会弊端的理解。秦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 ;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出现刑罚严酷,而土地兼并现象是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导致阶 级矛盾的尖锐, D项正确。 考点:秦朝的暴政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

16、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汉承秦制 ”,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或特点,不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汉武帝时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封国和高官,因此选 C。 考点:西汉制度 点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分析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不同时期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的异同,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内容。 鲁迅在回忆 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

17、说, “有人说 G Byron(拜伦 )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 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两点一是 “20世纪初年的中国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二是 G Byron(拜伦 )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 歌颂民主自由。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

18、。故选 D。 考点:浪漫主义文学 点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情绪的反映,区别在于前者的本质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而后者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揭露社会的黑暗。 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 B万有引力定律 C进化论原理 D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他认为生物经历了由低 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英国思想家斯宾塞的这一思想与进化论相符,答案:为 C 考点:进化论 点评:科技发展史在

19、近年来高考命题中是重点内容。从考查内容上看,三次科技革命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选点,试题对相对论、量子论的考查尤其多,经典力学在新课标区高考试题中也得到了较多体现。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分值时多时少。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问答题往往会考查从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或以中外历史的相互比较、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 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 “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

20、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奠基时期,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近几年高考主要集中在对百家争鸣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的考查,百 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历史影响也需要重点掌握, 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山东、上海、浙江、重庆在此处均有命题。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答案: A 试题分析:。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21、 独尊儒术 ”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 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因此选 A 考点:汉代儒学 点评: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特点提示: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兼采百家。 (2)其核心是 “天人感应 ”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以神权限制王权。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康德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 ”“非攻 ”

22、“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不对,王阳明心学强调主观意志和道德修为;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 考点:中外思想文化 点评:本专题是历界高考的命题重点。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题型多样,材料呈现形式新颖,情境化趋势很强。从考查内容上说,题目立意突出思想文明史与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之间的关系,强调思想 发展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23、,着重说明思想发展与科技、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考查的能力要求上说,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历史事件中共性的提升与个性的提炼。从试题的考查广度来说,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试题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加强;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了历史的时代功能。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答案: C 试

24、题分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体现黄宗羲的限制君权、天下为公的思想 ,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A出自顾炎武的言论, BD是传统的民本思想。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部分时以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为主线,梳理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把握儒学发展演变历程中代表思想家的主张及影响,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儒学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的特征和影响,理解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评价儒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时

25、代特征和影响;将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 “复用西洋历法 ”,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题干清楚地表明康熙帝在经历了中西方争辩、验证并得出结论之后采用 “西洋历法 ”说明 B项正确。其他的三个选项都有明显的缺陷,表述绝对化。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注意把握历史概念 “西学东渐 ”,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26、的历史过程。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 “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关键要注意 “宋代

27、 ”这一历史时期。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话本、风俗画等出现和增多。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明显与封建传统道德相违背,但其故事确在宋代杭州流传,反应的只能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 D。 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点评:展望高考,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思想文明史的命题份量将会有增无减,以文化史为依托,立体、交叉地考查政治、经济等相 关内容。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命题角度看 ,着眼于思想解放潮流的背景、产生的影响,对各种思想体系的评价和分析,将形成了三个结合,即: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三者的结合;中外思想文化的结合;思想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结

28、合。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走进京剧 ”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答案: A 试题分析:乾隆末年,三庆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即后来的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 “同光十三绝 ”;京剧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成为民族瑰宝。综上所述,可知选择 A项。 考点:京剧 点评:本题属于福建高考题,以 “走进京剧 ”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求

29、考生了解京剧的产生。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梳理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知识。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 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而不是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这显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因此选 D. 考点:古希腊人文主义 点评: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时,要注意结合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出现的历史条件;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对比古希腊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异同点;同

30、时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分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与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主张的异同。 一位哲人说过: “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但丁 马丁 路德 米开朗琪罗 达 芬奇 伏尔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 “这个时代 ”是指文艺复兴, 马丁 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排除后选 A。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

31、运动。高考命题侧重于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兴起于 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 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 :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 18世纪初美国的文化现象分析启蒙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本质的能力,考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识清楚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的特点是 “两项运动 ”的 “共通之处

32、”,两者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强调个人自由而宗教改革显然不具有 “崇尚理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 “法制 ”的特点。因此选 A 考点: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 点评: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发展的脉络,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其主要标志。三大思想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思想家的 主张、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知识点。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

33、: A 试题分析:科学革命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这对启蒙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是启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学发现中的理性原则运用于社会科学,确立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简洁的客观规律的信念,从而将一切置于人类理性的审视之下加以考察。这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 理性主义。因此选 A。 B不确切,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 CD表述错误。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本专题考点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地区命题达 35次,其中 2012年高考出现 10次,对启蒙运动的考查较多。 如 2012年江苏单科第 13题等。选择题为主要考查题型,非选择题也

34、偶有考查,赋分在 8分以上。如 2012年安徽文综第 37(1)(2)题等。能力考查的主要层次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难度中等偏上。如 2012年安徽文综第 37(1)(2)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 “正法度之宜 ”。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

35、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分) (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 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5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 答案: 考点

36、: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点评: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标高考省份和非课标省份都备受重视,高考考查思想的重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宋明理学,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本专题的绝大部分试题出自本考点。相对而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则考查较少。本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易失分的地方有:孔子思想中 “仁 ”和 “礼 ”的内涵;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考查文化科技的重点是古代科学技术、书法艺术、京剧等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就,科学技术部分又重点考查四大发明,相对而言,其他科技成就以及古代文学则考查相对较少。 试题分析: (1)“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

37、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分别对应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再结合百家争鸣的背景回答。 ( 2)根据材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可知董仲舒强调 “大一统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可知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多学派的思想。 其思想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 3)根据材料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 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可知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性(兼收并蓄);再结合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原

38、因分析。 ( 4)从前三问得出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 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 夫治天下犹曳( y,拖拉)大木然,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

39、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现代 ”不侔( 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 “现代 ”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 “ 传统 ”和 “交流 ” 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 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 “新见 ”。( 8分) (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 ”思想。( 6分) (

40、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6分) 答案: 试题分析:( 1)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应该回顾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张有哪些,再从材料里寻找相关的信息点进行作答。 “天下 ,非为君也 ”、 “为万民君与臣,共曳木之人 ”可以归纳出儒家的民本等思想。( 2)一小问从关键句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现代 ”不侔, 则失于 尺度。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第二小问,注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论,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并为未来掌权的资产阶级构建政治蓝

41、图。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回顾相关知识点进行评价作答。 ( 3)注意围绕 “传统 ”和 “交流 ”两个主题,审题时抓住 “两者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这个界定,在答题技巧上注 意可以先分开讲对中国的影响,再把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对中国的共同影响。这样作答比较全面、具体。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启蒙运动 点评:注意比较两者的异同: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提倡 “经世致用 ”,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全面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并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并付诸实施。影响: 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封建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42、对辛亥革命有一定影响,但无法撼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 备,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并深刻的影响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转化为 “巨大的物质力量 ”,引发社会巨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 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一、自

43、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 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 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915年 10月)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 ”与 “新青年 ”的原因。( 4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44、。( 4分) ( 3)概括以上材料,简要说明梁启超 “新民 ”理念与陈独秀 “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4分) 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4分) ( 2) “新 ”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4分) ( 3)梁 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 “新民 ”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 “

45、新青年 ”上,更符合实际。( 4分) 试题分析:( 1)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然后总结变化的原因。 ( 2)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 ,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 3)要全面分析材料,全面分析总结答案:,即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 “新民 ”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本题考查 20世纪 50年代中国近代思想的变化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