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566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长泰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建立祠堂,逢年过节祭拜祖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古代中国,这种习俗来源与古代宗法制,古代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所以这幅牌匾与宗法制有关,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明确提出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2、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毛泽东和周恩来没有提出过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叶剑英在 1981年提出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明确提出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是邓小平,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点评:此题很简单,出题者主要是考查学生对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一国两制 ”相关基础知识。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 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处应是( )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3、 D土地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湘水岸边船启航 ”, “四夺赤水过长江 ”, “行程二万通华北 ”等诗句可知其指的是红军万里长征,分析选项,除了遵义会议外,其 它各个选项所述事件的影响力都没有达到 “挽国邦 ”的程度,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材料主旨。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

4、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时间 “1987年 ”,这一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答案:为 A。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注意分析题干时间,从而排除其它选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相关史实的掌握和理解。 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 ”这一课题,收

5、集了以下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 维新变法运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辛亥革命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首先要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 1919年五四运动后的民主革命,分析各个小项,符合这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包括: 国民大革命运动、 抗日战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期的认识和掌握,并熟练掌握各个小项 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等基础知识。 洪仁 在资政新篇中说: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 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

6、 ”、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这表明他 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兴银行,请雇工,废家奴,这说明了他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相关知识,分析选项。 A、 B、 D明显和题干没有关系,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抓住材料主旨,分析材料和选项之间的关系。 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

7、列哪一概念 ( )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排除 A,黑人民权运动是争取黑人的民主权力,与共和没有关系,反法西斯主义是在反对法西斯极端主义,与 B项社会保障和 D项君主立宪都没有关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 D项君主立宪没有关系,而它们共同涉及的主题是人权,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外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文化大革命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要避免 “文化大革命 ”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

8、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残余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革是一场深重灾难,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的错误认识,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题干与 A和 C没有关系,个人崇拜出现的根源也是民主制度不健全, B不对。所以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 “文化大革命 ”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深刻认识文革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得出教训。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 初试 二试 三 试 明 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

9、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是明经科的, A不正确。进士科与明经科都重视对儒家经书学习,所以 C不正确。 D项材料无从反映,排除。从进士科与明经科中二试、三试内容可以比较出 C项描述符合表格所提供情况,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0、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出题者意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全面分析表格,准确掌握其提供的信息。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三省六部制 明朝的内阁 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清朝的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黄宗羲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特点,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都是由皇帝控制,没有这样的特点, 不对。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分立,互相牵制,而宋代中书门下牵制宰相,在地方通判牵

11、制知州能地方长官, 对,答案:为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一些重要特点的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主旨。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 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虽然扩大了民主思想的影响,但并没有使民主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排除 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时民主共和

12、已经成为历史潮流,时间上要晚于题干所述,排除 C。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中国外交失败的反帝爱国运动,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D。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为正统,并且后来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都为人民抛 弃,即失败了,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抓住题干主旨。 在周恩来诞辰 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亚非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 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 “主要事迹 ”一栏,正

13、确的填写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此题是在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 20年代周恩来参与了国民大革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0 年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0年代,参加重庆谈判。 50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多次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潮流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B体现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

14、的需要 D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新中国初期主要实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并且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和建设大量学习苏联的经验,所以这轮留学热潮主要热门国家是苏联,欧美尤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不可能是热门国家,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政外交全面分析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 A与会各国支持 “另起炉灶 ”方针,以摆脱西方列强殖民统治 B国际社会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提

15、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成为会议各方的共识 D宣传了新中国巨大成就,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万隆会议是指 1955年 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以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攻击,周恩来提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求同存异 ”成为会议各方的共识,答案: 为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出题者主要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史实的掌握和对其主要精神的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西周时期 ,周王娶了王后 ,为

16、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妃,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王后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妃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周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妃所生儿子都不是嫡子,排除其继承权,拥有继承权的只有王后为他生的二儿子,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嫡长子继承制的认识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 1840年 B 1860年

17、C 1895年 D 1901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只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年,所以政府许可开办工厂最早只能是 1895年,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是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 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 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摩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 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 ) 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 中外反动势力联

18、合绞杀义和团运动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信息 1940 年。分析各个小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于鸦片战争期间的 1941年。三国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 1895年 4月 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 “友善劝告 ”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发生于 1900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在 绞杀义和团运动后的 1901年,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史实,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

19、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熟练掌握。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要求选择的是 “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堪称一变,因为中国的政体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更大的变化,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为实现

20、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和变化,从此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而香港回归虽有重大意义,但算不上历史性巨变,答案:为 B。 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的宏观 把握,学生应提纲挈领,纵向考查近 100年的中国历史发展轨迹。 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 ) A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B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D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是考查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相关史实,联系史实可知,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21、于国民革命时期,在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答案:为 B。 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两次合作相关史实的认识和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 D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可知, 1949年 4月 21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解放军战略反攻开始于刘

22、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统治,但不如 D项表述更具体,答案:为 D。 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史实,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第 26届联大 C巴黎和会 D日内瓦会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首先排除 C,巴黎和会 1919年召开,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万隆会议召开于 1955年,是二战结束后召开的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新中国不算五大国身份。第 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但与题干没有

23、关系,联系史实,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此次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面的发展和成就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据统计, 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 63个国家的 417个代表团,共 4760人,比 1954年增加 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边倒 ”政策的实施 B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

24、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这些国家来自各个大洲,并且社会性质不一定与 中国相同,这种新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应该是 A,因为 “一边倒 ”政策是指新中国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社会一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是在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是在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求同存异 ”是指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应撇开分歧,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这种政策导致题干局面的出现,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和成就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还要能灵活运用。

2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 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特别行政区是指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的区域,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是指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区域,经济特区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的区域,但不管这三种区域实行什么样的政策,都必须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的前提下进行,所以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不同含义,灵活运用所学知

26、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和分析比较能力。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洪仁 D李鸿章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59年颁布的资政新篇是由洪仁 编写提出的,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为 C。 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小,出题者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 发展资本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考查史实。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于 A中国同盟会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同盟会以三

27、民主义为政治纲领,但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内容。中共一大只提出了最高革命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 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造了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在反封基础上加入了反帝内容,但时间上晚于中共二大, 1922 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所以答案:为 C。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革命纲领的认识和理解,出题者意图是要求学生对选项涉及的各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并熟练掌握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相关知识。 综合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3分)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

28、: “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 “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 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 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

29、最相宜者也。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 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 3分) (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 2分) (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维新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8分) 答案:( 1)同:都否定左氏春秋的真实性。( 1分) 不同:康有为主张借用孔子权威实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文化。( 2分) ( 2)体现: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

30、报纸、学会。( 2分) ( 3) 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2分) 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 2分) 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2分) 影响: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宣传变法思想,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2分,答到其中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一, “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说明其怀疑左氏春秋的真实性,从材料二 “自立新说以惑天下 ”可知康有为对左氏春秋也是持否定态度的。读材料三 “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可知其实际上是主张西学。( 2)分析材料四,实际上表明梁启超主张 “伸民权 ”,再联系有 关百日维新的史实,进行综合判断

31、。( 3)分析特点,实际上康有为和孔子密切结合,而梁启超是特别提出了民权,严复是拿西方先进的进化论表述维新思想。他们的民主思想必然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此题以维新派的维新思想为核心,阐明了各个不同的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和其影响,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分析、理解、总结概括多方面的能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答问题。 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 “今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

32、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 魏书 高祖纪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责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押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 食货 ( 1)材料一反映出北魏什么社会问题?( 2分) (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述北魏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4分) ( 3)材料二反映出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侧

33、重点是什么?( 4分) 答案:( 1)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得不到保障。( 2分,答对 2点即可得 2分)。 ( 2)措施及效果:孝文帝实行均田制( 2分)均田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抑制土地兼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政府赋税徭役的来源,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分); ( 3)青苗法、市 易法( 2分) 侧重点:理财策略。( 2分)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一,可得出当时北魏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贫富差距太大。 “仓廪不足,租调难持 ”说明国家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2)此问可充分联系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如针对土地兼并,农民缺乏土地的情况,实行均田制。(

34、3)第二问注意材料的出处,判断反映的是宋朝的史实, “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 ”,反映的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实行市易法来防止囤积居奇,联系课本, “新陈不接 ”时,由政府借钱和粮食给农户,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盘剥,也增加政府收入。分析这两项措施 ,都是如何理财。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点评:此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为中心,考查学生对他们改革措施的认识和理解,深刻理解其特点和效果,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分)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

35、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 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 2008年 12月 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

36、、政治体制一直到生 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 “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 “西方的脚步 ”和 “旧制度 ”的内涵。( 4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 “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 ”的主要依据。( 4分)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 “融入了大量日本本 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的主要表现。( 2分)

37、 ( 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 分) 答案:( 1) “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 2分) “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2分) ( 2)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 2分) 思想上,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启蒙作用( 2分) ( 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 1分) 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绝对效忠天皇的民族精神。( 1分) (其它表述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 2分)。 ( 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

38、结合。( 2分) (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 2分) 试题分析:( 1)克里米亚战争是发生于 1853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所以 “西方脚步 ”代表的是先进工业文明, “旧制度 ”指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2)注意题干中指出的特点 “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 ”,所以解答此题要从戊戌变法中找出其体现现代化的内容进行评述,如:提倡君主立宪,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表现。( 3)题干重点强调日本明治维新特点是 “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联系所学史实,如:武士道精神、天皇的较大权力等。

39、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点评:此题材料分别阐述了沙俄落后制度的失败、中国戊戌变法的先进之处、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等,基于此考查学生对近代改革潮流中各国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客观评述这些改革。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 “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 材料二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对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休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笫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

40、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 现代化 在动荡中迅猛推进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 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 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一一刘涛从 “万世一系 ”的宗教神话看日本

41、的崛起 (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知识分子如此评论农奴制 的原因。( 6分) ( 2)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 “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所 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 5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俄、日两国改革的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4分 ) 答案:( 1)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导致了俄国的落后和对外战争的失败。( 6分) ( 2)措施: 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 “二一九 ”法令。( 2分) 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有利于

42、俄 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分,只答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给 1分。) ( 3)经济:国家投资创办国营企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分) 相同:都发展了本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2分 ) 试题分析:( 1)分析此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知道此知识分子是如何评价俄国农奴制的,再结合教材所学,阐述农奴制的落后性和对俄国发展的阻碍作用。( 2)解答此题主要联系课本知识,根据所学,为了摆脱落后局面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 奴制改革。回答第二小问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阐述。( 3)此问中 “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的意思是日本改革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要求回答其不同的内容是什么,可联系教材所学,如国家投资创办国营企业、建立专制的天皇制度等。第二小问比较其形同点,主要从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保留封建残余等方面考虑。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点评:此题深刻比较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对这两场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解答时注意从其改革的内容和效果分析,同时联系世 界大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