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3578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 A更多的少数民族仍从事游牧方式,不会农耕 B汉族 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发展的经验 C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 D汉族人吃少数民族食物,成为时尚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表现就是少数民族日益封建化,通过学习汉人文化,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因此选 A。 考点:北方民族大融合 点评: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因为当时的汉族的封建文明是比少数民族的文明先进的。那么在民族融合中 少数民族吸收了汉族先进的封建文明 就也逐步进入封建文明了 所以叫做

2、封建化 古希腊智者学派什麽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 .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格拉,其名言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 AB 与古希腊人文主义不符; D 是另一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因此选 C。 考点:古希腊人文主义 点评:普罗泰格拉的著名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Know yours

3、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斯多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 “Know yourself”即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神庙的柱子上刻着这句话,“人啊 ,认识你自己 !”这是 由太阳神阿波罗说过的话 ,意即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雅典着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因此选 B. 考点: 点评: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看似浅显易懂的话包含着令人深思的玄机。

4、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 .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 A傩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 ”,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 京剧。因此选 C . 发展: 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点评: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2)萌芽: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3)形成: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 “徽汉合流 ”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

5、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京剧形成了。( 4)走向成熟: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 “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后又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并成为中国的国粹这一。( 5)走向世界: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 .汉赋 .唐诗 B楚辞 .唐诗 .宋词 C宋词 .唐诗 .楚辞 D唐诗 .宋词 .元曲 答案: C 试题分析: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 “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出自李白的唐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的楚辞,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 点评:注意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先秦诸子散文、屈原 “骚体 ”诗、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作有元代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

7、渭黄甲图、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墨兰图。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绘画 点评:文人画盛行于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要么是文人得不到重视,要么是文人受到的钳制很多,文人们以画写意,也就是通过画笔表述自己的思想感受,因此文人画不是以写真为目的,而是以表意为根本。因此,文人画重写意,讲究的是气韵、笔墨,通过笔墨表达主观意念。所以我们欣赏元明时期的中国画,感觉到的不是笔墨,不是色彩,更不是技巧,而是一种韵致,是一种无法用文字语言表述的韵致。即使是文字写成的诗词,其意境也常常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 A提出了 “人定胜天 ”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

8、了 “大一统 ”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代董仲舒指出,大一统是天地常理,治国要道。他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因此选 C. 考点:儒家学说 点评:汉武帝时期国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需要新的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 需要。 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 “百家争鸣 ”的局面,是因为 ( ) 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

9、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 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儒家思想尚未取得正统地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百家争鸣 ” 局面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

10、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思想文化上,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 “诸子百家 ”。因此选 A. 考点: “诸子百家 ” 点评: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是在后来汉武帝时期,与战国时期形成 “百家争鸣 ”的局面没有直接关系。 “仁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为( ) A有利于结束兼并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B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

11、据 D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答案: B 试题分析: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 “仁 ”,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对于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具有一定作用。因此选 B.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孔子主张 ”仁 ” “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 (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 .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 A 试题分析:彼特拉克是

12、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CD都与此不符,因此选 A.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 “人 ”为中心而非以 “神 ”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 禁欲苦行。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 . 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四百人会议 B首席执政官 C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 答案: C 试题分析: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 四百人会议是公

13、民大会的附属机关,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首席执政官也要对公民大会负责,因此选 C。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 .( 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职任免等一切年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3)国家常设的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 5)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

14、“公职津贴制 ”。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的是 ( ) A使北魏的姓氏变得单一 B使鲜卑族不复存在 C有利于北魏统治中原 D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是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选 D。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注意理解其把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为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着重掌握均田制及移风易俗对后世的影响。一般以材料题形式出现。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为

15、了改革而做的模范行为的是 ( ) 迁都洛阳 将自己的姓名由拓跋宏改为元宏 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 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魏孝文帝为了改革而做的模范行为主要是以身作则,学习中原汉人文化,如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因此选 C .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16、 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打击保守势力,保证改革的深入,便于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因此选 D。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既要把北魏孝文帝改革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学习和思考,联系我国古代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从少数民族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这次改革的意义,又要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基本内容的同 时,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改革,比如与商鞅变法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认识这次改革的特点。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17、 B奖励军功 C废除 “世卿世禄制 ” D建立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立县制表明郡县制的雏形开始形成,地方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免,有利于中央集权,因此选 D。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

18、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商鞅变法法令规定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 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体现了其重农抑商的政策, A表述错误,商鞅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D与此政策无关; C是直接目的,因此选 B.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的结果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 ABCD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

19、现的原因,但是注意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因此选 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 点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 军事:战争频繁。 文化:百家争鸣。 以下对梭伦改革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 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 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梭伦改革是整个古希腊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

20、治改革之一,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开辟了道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但是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因此 错误,答案:选 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它的民主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 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 ) 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C按照 “遗嘱法 ”,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基尔德 D当选为 “四百人会议 ”中的一员

21、 答案: D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等级名称 财产标准 享受的权利 应尽的义务 第一等级 年收入 500斗以上 担任一切官职 提供骑兵 (自备军械、军装、马匹) 第二等级 年收入 300 500麦斗 任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年收入 200 300麦斗 担任低级官职 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是军队主要成分) 第四等级 年收入 200麦斗以下 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轻装步兵和水手(只带棍棒) 阿帕亚年收入 100麦斗 ,属于第四等级,因此选 D.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

22、路,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对梭伦改革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备考的重点。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哪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出自论语 为政 ,因此选 A 考点:孔子 点评:原文大意是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 读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所反映出的问题是 (

23、) 国家数 年份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A生产力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B发展中国家实力迅速增长 C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迅速增长 D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数据,世界经济呈现发展趋势,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选 A.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数据型选择题是以数字作为试题的情境而创设的题型。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柱状图、坐标图、数字表格等等,但不论何种类型,都是通过数字或数字的变化来反映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的。因此在解答时,就需要把握数据

24、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 A “废除二十一条 ” B “拒绝和约签字 ”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答案: D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 ”突出反帝, “内惩国贼 ”突出反封建,因此选 D。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程度型选择题也叫最佳选择题,其结构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其备选项的内容一般不是完全错误的,而是含有合理的因素,解题时要区分 “程度 ”之间的差异。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

25、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主要是指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 B是在汉朝, C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以来确立科举制度为选官制度,以后历朝沿用和发展,因此选 D。 考点:科举制 点评: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其演变规律:( 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 “公平竞争,公平考试 ”的原则。 在红楼

26、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 。这反映出贾母 (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法观念是同姓同宗,黛玉姓林不姓贾,所以贾母认为宝玉是自己家人,黛玉是外人,而不是黛玉的地位比宝玉低 ,因此选 C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敬,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2)宗法思想仍对现代中国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祖宗祠堂、祖坟祭奠、家族礼仪,家庭中长子的地位和责任。

27、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法定化等。( 3)宗法制重视家族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宗法制过分强调家族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的作风等。 “四面楚歌 ”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 “楚歌 ”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 )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汉初期,南方经济并未很快恢复和发展,由此排除;汉初经济恢复的同时,刘

28、邦采取了一系列实现 “大一统 ”措施,民族融合加强,说 “北方文化的衰弱 ”不符合史实, “楚歌 ”风行一时也并非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因此排除 CD,答案:选 B. 考点:汉朝统治 点评:本题以典故 “四面楚歌 ”为切入点,考查楚汉战争后汉初社会状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西汉初期, “楚歌 ”在社会上风行一时的主要原因在于布衣出身的刘邦打败了势力强大的对手 项羽,并能根据当时的形势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 A洪秀全 B洪仁 C孙中山 D蒋介石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 编写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9、因此选 B. 考点:资政新篇 点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超越社会条件,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因此选 C。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开始全民族抗

30、战。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 A统治阶级的要求 B法家思想的启示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原因:( 1)经济根源 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 ( 2)政治根源 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和中央集权来维护其利益。( 3)思想根源 法家思想特别是韩非子的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一定时期的政治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并对经济

31、、文化思想等产生重要影 响。复习本单元时可以适当链接必修 2中的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 3中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等专题内容,还可适当联系对比必修 1 中的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秦朝以来,直至清朝前期,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最突出特点是 (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激烈 B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相交替 C专制皇权的日益强化 D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

32、边疆地区的控制;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专题。其主要命题方式是依据新课标要求,选取适当图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启迪考生思维。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等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及其它政治措施的演变、特 点、作用和历史影响等基本知识。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

33、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传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因此, 鼎 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材料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也形象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因此选 D。 考点:古代礼乐制 度 点评:成语 “楚王问鼎 ”,就说明了九鼎的重要性和楚庄王取代周天子的野心。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陈腐世界的代表 ”是指固守

34、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 ”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英国侵华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排除 B;英国取得胜利,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排除 C;英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掠战争,排除 D,因此选 A。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 “ 是 ”、 “表现在 ”、“反映出 ”、 “标志是 ”、 “开始于 ”、 “内容是 ”、 “性质是 ”、 “特点有 ”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

35、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商主义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官营商业 答案 : C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首倡 “重农抑商 ”,主张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此后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因此选 C。 考点:重农抑商 点评: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本 ”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因此,历代封建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的具体政策尽管不尽相同,但是,最基本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织,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再到清初恢复经济的

36、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到 1918 年 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 ”,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81920 年,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此选 A。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军事

37、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提供了一种尝试 一位美国总统说: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为克服这种恐惧,他是怎么做的( ) A采取 “自由放任 ”政策 B实行了 “新政 ”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建 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出自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当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因此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

38、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击败胡佛 ,实施新政 ,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他被人们喻为“狮子 ”和 “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 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 ”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 1

39、9591961 年连续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ABC 是客观原因,因此选 D。 考点:新中国经济 点评: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1959 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另一方面使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试题分析:秘色瓷出现于唐代后期,五彩瓷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宋元时期,因此选 D。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

40、)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4)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5)宋朝 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 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41、段。因此选 B.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 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B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在夹缝中求生 D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部门结构看,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从社会环境看,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因此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选 B.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近代中国

42、民族资本主义特点:(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 A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 “机房 ”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标志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43、, 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早期的工人,这实际上体现了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因此选 D。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明清资本主 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雇佣关系。 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素纱 衣, 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因此选 B.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

44、经济部分主要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古代手工业经济的主要部门、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主要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形成原因、历史影响等。 综合题 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0分) ( 1) 20世纪 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分) 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 分)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 2分) ( 2)抗 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 2分)

45、(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分) 答案:(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分)、 新三民主义( 2分)、 国民大革命( 2分)。 (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分)。 ( 3)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2分)。 试题分析: ( 1) 1924年初,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从此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 动高潮的到来。 ( 2)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 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

46、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考点:国共关系 点评:从高考的角度看,要关注 1.国共的斗争与合作及其多方面的影响。 2.中共对统一战线的建设及其影响。 3.结合台湾问题的新动态考查中共对台方针政策及影响。 4.从新的视角考察国民党的历史作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其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具备的?( 4分) ( 2)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什么?( 2 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7、 2分) ( 3)两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2分)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2分) 答案:( 1)殖民扩张和争夺,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 2分); 圈地运动。( 2分) ( 2)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分); 英国逐步取得了 “世界工厂 ”的地位。( 2分) ( 3)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 1分) 电力的广泛应用。( 1分) 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 1分) 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 1分) 试题分析: ( 1)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劳动力 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 资本 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 技术 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市场 “ 日不落 ”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 ( 2)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