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3580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首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国家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关系,主张实行愚民政策,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C两项明显与材料相矛盾,道家也主张愚民,但憎恶权术,与材料中的内容相冲突,也是错误的选项,故答案:选 A项。 考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2、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从中国历史看, 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 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具有时代精神 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具有科学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

3、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结合相关知识可知 两项表述正确,三民主义不是马列主义传播的产物, 错误,三民主义不具有科学性, 错误,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8年提出了 “赶英超美 ”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 ”运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

4、小平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主张;进入 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对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比较,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认识不断的加深,不断由懵懂走向成熟,所以 D项符合题意,国际背景的变化是有关对外政策调整的原因, A错误, B项表述错误,马列主义一直是

5、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从未改变, C错误。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主要原因问题。 1992年,邓小平提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

6、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仔细比较备选项, A B C三项均符合题意,但都包含在D项之中,所以 D项最符合题意。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

7、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新华社电: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又一丰硕成果 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 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 “左 ”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说明了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结合相关

8、史实可知,A C两项正确, B项也符合材料文字的特点,中国当时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项错误,故答案:选 D项。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点评: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是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防科技所取得重大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影响的系统总结,这应该成为我们必须牢固掌握的话语。 1968年 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专门班子,宣布要 “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相对论,革相对论

9、的命。 ”这表明 A自然科学也具有阶级性 B相对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C “双 百 ”方针遭到了破坏 D科学理论有了革命性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 1968年文革期间 “相对论 ”在中国遭到批判的史实,这说明了 1956年提出的 “双百方针 ”中要让学术争议自由的主张遭受到巨大的挫折,所以 C项符合题意要求, A D两项表述错误, B项没有体现。 考点: “双百 ”方针 点评: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10、”。材料反映了 “双百 ”方针 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对其含义的理解,当然也应该关注此时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之间的本质差别。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1977 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材料中的 “传统制度 ”具体指的是 A “科教兴国 ”战略 B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C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D九年制义务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 “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是指教育考试制度,这是在 1977 年恢复高考后重新采用的教育制度,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A C D三项

11、均是改革开放以后制定的重要教育战略。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点评:高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主要侧重于对不同时期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特征方面: 1949年 -1965年,这是人民教育的奠基阶段,此时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文革十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尤其是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复兴和大发展的阶段。 古希腊人崇 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

12、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古希腊人 “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说明了古希腊人注重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故 C 项符合题意, A B D 三项表述的含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恢复和发展及启蒙运动的高潮三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人文主义的内容和表现各不相同。古希腊时期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或开端时期,其人文主义的精神特质是从关注神

13、等超自然力量转向关注人本身或人类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颇有特色,那就是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质疑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在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则过多地表现为理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 相同点是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 D强调道德行为是以知识为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符合题意, B和 D项仅仅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C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故答案:选

14、A项。 考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比较能力,难度较低,因为其比较的是相同点,这可以采用排除法,只要比较项有一项不符合二者之一即可排除。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性本善 ”,苏格拉底也认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 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

15、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比较了孟子和苏格拉底的主张,二人都认为 “善性 ”对人非常重要,但孟子认为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为了扩大人性中善的方面,应该实行仁政,而苏格拉底则强调知识在美德培养中的重要性,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不符合二人对人性的阐释,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较 点评:高考中涉及到东西方的比较类问题较多,就东西方的比较而言可以作如下归类处理: 经济方面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比; 政治方面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与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对比; 思想文化方面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

16、与中国先秦时期思想的对比,再则就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末清初思想的对比。 1988年邓小平指出: “在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了正确解释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过深刻的阐述,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 1992年发表的 “南方谈话

17、 ”之中, C项符合题意,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选 C项。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 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强经济建设费用。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三民主主义论

18、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毛泽东是如何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际形势之间的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阐述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理论著作是论十大关系,所以答案:选 C项,其余 A B 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本题即是此种题型最好的反映,对此必 须牢记和

19、加以深刻体会。 美国学者罗斯 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特殊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毛泽东 “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 ”说明了他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用于指导中国农民革 命运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也是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准确把握的结果,所以 D项符合题意,

20、A B C三项本身说法错误,答案:选 D项。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材料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即准确把握中国的实际。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化和发展,而邓小平则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 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 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 “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

21、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内容说明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在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又太贵不易推广,应该寻找造价低廉而又携带书写方便的书写载体,这反映出人们对纸的大量需求是推进造纸术改进的重要原因,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D两项表述错误, B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巨大作用,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科技成就的实际能力,其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四大发明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形成

22、和发展所起的重大贡 献和作用成为高考考查的常考点和重点。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西元 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 “物质文化 ”的展开主要有 纸币的流通 火器的使用 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强调了宋代的社会发明,结合教材内容, 三项均是宋代的科技成果和重大发明,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出现在唐代,故答案:选 A项。 考点: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点评: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宋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活跃的商

23、品经济更为文化的创造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成就在宋代得以发展和完善,这也成为宋代社会特征中最为耀眼的地方。 有人说: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 “石破天惊 ”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文字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人类可以直接通过语言交流, A项错误,绘画也能起到传播文化的功能, B项错误, D项说法也不准确,只有 C项表述正确符

24、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 文字 点评:文字是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中国早在商朝就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甲骨文,若要从中国文字的起源来看其出现的时间会更早。当然,能说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证据还有四大发明和几千年从未间断的历史线索和文化传统。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 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到的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是能够以较小的场面表现宏大的气势,以短暂的时间浓缩悠久的历史,结合备选项中的艺术形式

25、只有 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 戏剧 点评: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时期,对以后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考中多从戏曲艺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以考查。本题考查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在高考中可能还会考查其他戏曲形式,希望引起关注。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市民的 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

26、素的综合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自宋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出现了创作主体下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文化下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科技进步也对其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 A C D三项表述正确,与文化下移现象有内在关联,而 B项表述错误,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史实,故答案:选B项。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点评: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某种主流文学形式与其产生时代背景之间的关

27、系,具体说就是促使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 19世纪 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 “仁 ”作为世界的本质,说 “仁 ”统万物, “仁 ”统宇宙, “仁 ”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谭嗣同将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内容引入到哲学中来,并将其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这说明了维新思想具有融合西方思想和中国文

28、化的特点,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 三项说法均太片面,不符合题意。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 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 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 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 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就本题而言,考查了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这一特色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 “(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

29、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B李大钊: “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 C新青年: “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 ,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 D陈独秀: “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社会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对中西文化特征的认识,在备选项中,认识相对客观的是 B 项,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融合,只有这样文化才会有所创新,从而更具生命力, A项认为,中国传统文明优于西方文明, C 项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西方为新文

30、明,东方为旧文明,D项认为东西方文明性质不同,不能交流融合,三项观点都不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所以答案: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 “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 的人说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

31、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 ”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同盟会会员注重宣传推翻满清统治,而没有广泛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也就是注重宣传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满革命)而弱化民权主义(民主、自由、平等),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组合中均有一项不符合要求。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高考对孙中山 “三民主义 ”革命理论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主义 ”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

32、民主义 ”的具体内容; “三民主义 ”的影响和局限性; 新旧 “三民主义 ”的异同比较以及 “三民主义 ”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比较,这些知识点须要学生牢记。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说明了毛泽东放弃了采取

33、俄国十月革命采用的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而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之路。结合相关知识可知, A项符合题意, B D发表在国民革命尚未失败之前, C项发表于1940年,论述的中心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高考 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综合题 史学界认为: “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

34、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 ”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 的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 ”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6分) ( 2)分析从 “物质层面 ”过渡到 “制度层面 ”的原因。( 6分) ( 3) “心态层面 ”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答案: (1)物质层面 :洋务运动( 2分) ;制度层面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2分) ;心态层面 :新文化运动(

35、2分)。 (2)原因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说明了洋务运动仅学技术进行器物变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分) ;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并且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分)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加深 ,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2分)。 (3)内容: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分) ; 影响 :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分)。 试题分析:( 1)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直接回答;( 2)可以从

36、 “制度层面 ”为什么会出现和 “物质层面 ”失败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根据教材内容不难做出回答;( 3)首先确定 “心态层面 ”是指新文化运动,然后再找出新文化运动发展、转向和影响即可作出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由单纯的学习物质器物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再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变化,随着学习的深入中国人对外国的认识也更加清楚和全面,这就为探寻救过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为中国开辟自己的独立富强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 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

37、)之,是汝明(显示)君之 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 孔子家语 观思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 摘自 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真正受到了关注,共同富裕被 毛泽东视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但他的方法不都是对头,例如搞 大跃进 、

38、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 ”。 (邓小平语 ) 如果寄希望通过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其结果必然导致共同贫穷。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理解包含着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方面。 肖冬梅、陈湘舸文章(探索2009年第 4期)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分)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2分) (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2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 4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 2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与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有何异同( 6 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39、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 (4分 ) 答案: (1)主要观点 :主张国君 (或政府 )组织救济 ,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2分 )思想主张 :体现仁和礼的思想 (或者等级观念 )(2分 )。 (2)认识 :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 (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 )(2分 )。 办法 :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问题 ;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通过社会福利调节社会财富的 再分配 (4分 )(答对一个要点得 2分 ,两点即可 ) 没有实现。 (2分 )因为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没有实现民族独立 ,国家不能走向富强 ,所以民生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 (2分 ) (3) 目标上都追求共同

40、富裕 (2分 )。方式上毛泽东搞平均分配 ,一刀切 (2分 );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渐进地达到共同富裕 (2分 )。改革开放 ,大力发展生产力 (2分 ); 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或者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 (2分 ) 试题分析:( 1)仔细阅读材料一,可以直接概况出孔子的救济观点,从孔子主张社会救济应由 统治者来实施说明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对民众实行 “仁爱 ”,同时他又不主张个人救济,说明他认为个人不能僭越自身身份,个人作为应符合礼制;( 2)从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可以概括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主张和解决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张在当时的中国无法实现,具体原

41、因可以从中国的内外环境和理论本身的缺陷来回答;(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二人都认识到了同富裕对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但二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和措施上有很大不同。结合邓小平对民生问题的理解思考新时期中国人民是如何把这一指导思想付诸实施的。 考点: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民生 问题 点评:材料以古今如何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社会的进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进步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从任何一个方面进行纵向的梳理和归纳均可看出社会进步的痕迹。对于此种类型问题的考查,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创造等方面进行考查。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

42、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 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 “世界潮流 ”指的是什么 ( 2分)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 山提出了他的重要思想,请解释这一思想内容的具体含义。 ( 6分) ( 2)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 6分) (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特点。( 2分) 答案: (1) 潮流:发展资本主义 ,实现民主政治。( 2分)含义:民族主义 :暴力推翻满清统治 ,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分)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

43、低价后 ,增长的部分归国家所有 ,国民共享。( 2分) (2)过程:井冈山时期 ,确定了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道路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2分)延安时期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做了系统论述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 2分)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2分) (3)特点:实事求是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试题分析:( 1)联系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以理解 “世界潮流 ”的含义,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阐述了三民主义与 “十六字革命纲

44、领 ”之间的关系,直接回答即 可;( 2)仔细观察三幅图片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代表了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被确立为主导思想时期,联系教材中的内容直接写出每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即可;( 3)联系教材中的内容不难回答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考点: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点评: 20世纪以来中国产生了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关这三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考查,高考主要集中在对比他们在救国道路上主张以及这些理论措施在中国实践的结果,由此体会出这些理论成 果各自的时代特征以及利弊表现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当然,要准确揭示其实质区别,还应该从阶级属性出发对其进行阶级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