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58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沭一中高二 10月学情调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文化为人类社会所特有,下列有关文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B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C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是, A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有 C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这句没有错,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这句话错了,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答案:是 C。 考点:

2、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形式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文化生活的知识点都不难,就是需要背书,考生只要把知识点准确的记下来就能正确选择了。 2009年 10月 13日,中俄建交 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 “俄语年 ”闭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俄建交 60年来,中俄加强文化交流,互办 “国家年 ”和“语言年 ”,使两国传统友谊深入人心。从文化的角度看,互办 “国家年 ”和 “语言年 ”是两国 ( ) 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 B C

3、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文化的角度看,互办 “国家年 ”和 “语言年 ”是两国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互办文化年不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说两国文化趋同,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考生要特别注意本题 的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在很多题目中会遇到,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因此以后再看到 “文化趋同 ”说法的,就可以直接排除。 日本 “3 11”大地震发生后,许 多在日华侨、留学生与在大陆的家人失去联系,为了寻找他们,

4、他们的家属用微博发布了寻人消息,而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进来,一场 “微博寻亲 ”活动正在开展。 “微博寻亲 ”的兴起是因为( ) A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寻人途径 B微博依托网络技术,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C微博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媒体 D微博原创性、便捷性日益凸显 答案: B 试题分析: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平台,具有传递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的是大众传媒的特点,而不是微博独具的特点, A不选;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的是互联网,最直观、最常见

5、、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 C不选;原创性、便捷性虽然是微博的特点,但这不是 “微博寻亲 ”兴起的原因,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微博的特点及其优点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在分析探究部分,考生一般不将其当作重点,大多数考生都没有记住各种大众传媒的特点,此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各种大众传媒的了解自行分析其特点,选择符合题意的。 第 3届美国旧金山州大孔子学院 “中国文化日 ”活动于 2010年 11月 23日举行。 “中国文化日 ”的举办,有利于 ( ) 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加强文化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外文化的融合与

6、统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中国文化日 ”的举办,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可选,说 “中国文化日 ”的举办有利于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这不是我国举办 “中国文化日 ”的目的;中外文化可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但是不会融合与统一,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化的交流和文化传播 点评: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选项中的措辞,措辞必须恰如其分,不能夸大其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但是不能说中华文化 “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 “世界就是 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

7、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 ) 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从中可以看出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可选, 的说 法错误, 的说法本身没有错误,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8、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而不是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 “中国文化周 ”、 “中国文化月 ”、“中国文化年 ”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我国 文化安全 B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文化的交流,凡是提到 “文化融合 ”“文化渗透 ”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据

9、此排除 AB,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这是守旧主义,是错误的,排除 C,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对于曾经做过的题目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如本题中的 “文化融合 ”“文化渗透 ”这些说法,要把这些错误整理在一起,以便复习时好用。 出于 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需求,上海市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提出从 “旧城改造 ”走到 “旧城更新 ”的发展思路,强调尊重旧城区的现状,对旧区内的现状区别对待,保留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价值的文化层,让 “旧城更新 ”不仅能解决居住问题,更通过保护城市遗产,改善居民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社区生活。上海市的这一措施说

10、明 ( ) 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对待传统文化应发挥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 必须承袭传统文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排除AC,答案:在 BD间, 的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答案:是B。 考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生一定要扎实准确的理解并记住书本知识,因为这是我们做题的依据,本题用排除法来做,比较简单。 “仁者爱仁 ”是孔子思

11、想的核心。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上述材料( ) A体现思想意识是永恒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相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说传统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相稳定性, A的说法过于绝对,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能笼统的说其有促进作用, D不选,正确答案:是 B。 考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相稳定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只有准确的提取到材料的有效信

12、息,才能抓住材料的主旨,才能选择出正确的选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抓关键词。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因为单调,沉闷等原因,观众越来越少,造成收入减少,经费不足,艺人转行,使得民间艺术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种现象启示我们( ) A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 B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创新 C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 D要彻底摒弃传统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间艺术表演,这是传统文化,因为单调,沉闷等原因使得民间艺术生存空间 越来越小,这告诉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创新, ACD 都不符合材料,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对基础知

13、识的掌握情况,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得好,才能排除那些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只有抓住材料的主旨,才能排除和材料无关的选项。 今天,我们举行孔子文化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 A先继承、后发展是促进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继承传统文化就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D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不可兼得 答案: B 试题分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继承

14、后发展, A不选; C的说法过于绝对, D的说法错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点评:本题是识记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考生需要平时花时间去 认真的背诵,把必背的知识点准确的记住,以应付此类题目。 2011年 3月 16日,红布幔,花竹门,萧江大鼓震天响, “2011拦街福 ”大型民俗活动隆重开幕。 “拦街福 ”是温州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今年的 “拦街福 ”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 “拦街福 ”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 ) 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

15、定因素 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不能说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不符合实际, 不选,排除 CD,正确答案:在 AB间,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点评:材料的关键句是 “今年的 “拦街福 ”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传统 “拦街福 ”新的时代内涵 ”,这体现了 ,考生必须具备准确的抓住材料的关键句的能

16、力。 故事片惊天动地,真实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 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视听效果,影片还注重了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其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 ( ) 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说 “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不可选,排除 AD,答案:在 BC 间,文化创新的动力是实践(不是现代高科技),排除 ,正确答案:是 C。

17、 考点: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点评: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这体现了博采众长;影片还注重了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其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体现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

18、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属于文化遗产, A不选, 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点评:本题涉及多个知识点,考生要一一的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思考,看其说法是否正确,如果说法正确,还要看其是否和材料相关,这两项都符合的才是答案:。 30多年来,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 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 ) 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答案: D 试题

19、分析: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这意味着科技进步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文化创 新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A不选,新传媒的出现并不代表着旧传媒的消失, B不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不选,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科技进步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点评:关于本题,考生容易判断出 A的主体是实践, C和材料无关,可能会有考生误选 B,认为从 “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 QQ乃至微博的变迁 ”,这是新传媒代替旧传媒,这是对书上的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 我们通过电脑网络、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

20、神生活。这说明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得通过电脑网络、书籍、艺术品、历史文物这些物质载体,这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D和材料无关, C的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答案:是 A。 考点: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点评: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考生可以拿四个选项一一和 材料去大比对,看哪一个选项和材料相符合,那个就是答案:了。 有人认为

21、: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上述观点( )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经济对文化和政治的决定作用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认为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这句话体现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A不选,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这句话肯定了经济对文化和政治的决定作用, 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地位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22、。 2011年 9月 29日晚 21时 16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 ”发射升空,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 ”发射升空,这体现的是科技进步,科技属于文化范畴,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这体现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的说法错误,先进文化能够给促进社会的发展,CD本身说法没有问题,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点评:做政

23、治选择题时,如果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考生可以先判断一下选项,看有没有说法错误的,先将其排除,然后剩下的去和材料比对,排除掉和材料无关的。 “被 ”, “给力 ”, “神马都是浮云 ”, “鸭梨很大 ”, “恨爹不成刚 ”,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现了( ) A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B流行文化具有更恒久的价值 C网络已取代传统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文化创新已成为文化继承的前提 答案: A 试题分析: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说

24、明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B的说法没有道理, C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D的说法颠倒了,应该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点评:考生要关注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句往往具有很明显的提示作用,例如本题说网络热词 “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 ”,看到这句话考生就很容易将其和 “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对应起来。 根据统计预测, 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 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 会行列。 “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 ”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 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

25、践活 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题肢后发现 的说法错误,文化只能影响(不能 “决定 ”) 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来获得正确答案:,要能准确无误的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准确扎实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 原生态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 A文化对经济

26、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摘取材料中的关键词组成一句话:文化资源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的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B 的说法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和经济同步发展,C的说法错误,因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 点评:做题时,考生可通读一遍材料和题肢,大体上知道本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的范围,然后再细读材料,看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是什么,据此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2010年 7月 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

27、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针对部分文化市场上的庸俗化现象,学习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公开提出要 “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这是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 “三俗 ”之风。之所以反对 “三俗 ”文化是因为(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优秀文化才能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 远持久的 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读材料和题肢后发现只有 的说法错误,因为任何文化(并非只有优秀文化)都能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其他说法都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任何文化对人都有影响,任何文化都能在交流

28、与借鉴中创新,但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方面。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提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 ”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 )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 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A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的是文化遗产,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的是民族精神,首先排除 CD,材料中的关键句是是 “节日的本质是精神

29、的 ”,这体现了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点评: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审题,首先就要审设问,看设问中要求的知识范围,看要求的主体,看问题的类型,其次是审材料,看材料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是什么,以获得材料的有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点。 有人认为,由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所以人们总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 ( ) 认识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 点 肯定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认为人在文化面前没有自觉主动性 没有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B

30、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所以人们总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认识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肯定了文化对人的影响,认为人在文化面前没有自觉主动性,在这一观点中没有涉及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所以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不能只看选项的本身说法是否正确,要看选项和材料有没有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的,和材料不符合的,都要排除掉。 2011年 10月 13日,广东佛山 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内在女

31、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第十九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事后陈贤妹三辞政府慰问金,并坦然地说: “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 ”,这表明( )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影响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能影响(而不是 “决定 ”)人的终身发展,B不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之分,所以

32、不能笼统的说它们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影响; D 的说法过于绝对,正确答案:是 A。 考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 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因为选项中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所以最好用排除法来做,排除和材料无关的,排除说法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 ”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 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

33、往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材料中没有体现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不选,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是被动的,往往是积极主动的, 不选,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所选的选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要准确的反映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要仔细的分析材料,通过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抓住材料的主旨,这样才能判断哪些选项是和材料符合的。 简答题 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 “愚人节 ”“圣诞节 ”

34、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请回答: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 : (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

35、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人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 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3分)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等错误倾向。( 3分) (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清明文化。( 2分) 试题分析: 题目的知识范围限制是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还要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本

36、题考查的文化创新的途径 点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途径,这是书本确定的知识点,考生只要把这些知识点和材料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综合题 四川省汶川县(人口以羌族和藏族为主体)水磨镇是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建地区, 2010年 10月广东对口支援汶川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材料一:水磨镇羌城是重建后的居民安置区,它将传统的散落在高 山峡谷中的羌寨建筑群集中起来,建设成了具有羌族文化鲜明特征的、迈向现代化城镇的新羌城。这里,文化广场星罗棋布,用现代化的手段向旅客展示极富特色的羌族文化,人称 “羌族世博会 ”。有人感慨地说: “旅游没有文化就缺乏魅力,文化没有旅游就缺乏活力。将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就既

37、有魅力又有活力。 ” 材料二:佛山市援建水磨镇实行规划在先、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保持将恢复重建与保护文化、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做法,把援建与发展当地旅游、保护文化生态相结合,被评为 “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文化 在灾区重建中的作用。 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灾区重建工作中需要文化发挥这一作用。( 3分) (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灾区重建,必须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这种作用,使灾区人民从灾难中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分) (3)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

38、互交融。在灾区重建工作中,需要发挥先进、健康文化和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把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 3分) (4)灾区重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增 强人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有利于调动灾区人民参与重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人公精神。( 3分)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在灾区重建中的作用,暗示了考点的范围是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以及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包括: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作用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可以

39、塑造人生,考生在这个范围内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的文化的作用 点评:本题是考 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生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背下来,而且还要能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在读材料的时候,判断出材料反映的知识点是什么。 2009 年 9 月 20 日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 -道德的力量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主题曲像你一样生活歌词说: “我要像你一样生活,你不是遥远星空最灿烂的星座,一点一滴的爱心点亮万家灯火 我要像你一样生活,你不是神州大地最美丽的花朵,一生一世的善良化作人间春色 ” 。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 ,让人们接受了一次精神

40、的洗 礼,体会到了一种品格的伟大。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举办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活动? 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这一活动,对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5分)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造就一代合格人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青少年接受熏陶。( 7分) 试 题分析:本题材料的限制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41、,文化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我国之所以要举办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读设问,看设问中要求的知识范围是什么,把这个范围内的知识点准确回忆出来,然后拿知识点和材料进行比对,两者相结合 就是答案:。 辨析题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 “和合 ”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 “和为贵 ”的处世哲学,到 “和而不同

42、 ”的文化理念,从 “天人合一 ”的自然意识,到 “协和万邦 ”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应如何认识? 答案: (1)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 3分)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家思想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腐朽的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分) (2)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 5分) (3)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辨析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 ”,此设问中涉及到了和谐文化和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点是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要一分为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 行创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点评: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审题,首先就要审设问,看设问中要求的知识范围,看要求的主体,看问题的类型,其次是审材料,看材料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是什么,以获得材料的有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