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中昔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358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中昔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中昔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中昔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中昔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中昔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中昔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五经通义云: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由此可见封禅活动的实质是 A祈求国泰民安 B彰显丰功伟绩 C表达敬天地之意 D强调君权神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 ”, “天命以为王 ”等信息词,可以判断古代帝王是借助封禅来神化君权。故选 D。 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礼记中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2、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 “惟命于不常 ”(康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和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殷人将鬼神作为万物的主宰的天命观,周代则认为命运无常,只有品德高尚、按人民意愿办事,治国有方的人才是天命的延续。由此,周逐渐消除了盲目信奉鬼神的非理性因素。故选 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

3、”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 B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观点是宋代城市发展由传统格局到 “城市革命 ”的趋势。依据所学, C项体现了宋代的 “市 ”突破了空间限制。 A项是秦时的商品买卖要明码标价; B是唐代草市的作用明显; D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会馆。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 “官无封建,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有史料载,胥吏们 “父以传子,兄以传弟,钱粮出入,尽归掌握 ”。对

4、这一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宗法制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实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 C导致国家组织能力 被严重地削弱 D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改革往往阻力巨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宋、明以来,官位是没有世袭分封的,而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却有世袭的。故这种 “吏有封建 ”并不属于按照血缘进行的宗法制分封。A说法错误。 考点: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 “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 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 ”。其主要观点是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

5、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认为,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会导致社会贫富不均;发展国家实业能使国民共享。 A项错在 “反对私人资本发展 ”,这与材料意思不符。 C、 D材料没有提及。故选 B。 考点: 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

6、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北平和谈期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 “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 ”, “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所推行的政策。这一政策结束于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期间。故本题选 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 1943年出版)一书说,近百年来中国人 “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 ”, “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

7、化遗 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该书出版于1943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书中蒋介石强调, “笃信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在侮辱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书的目的是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故选 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据中国档案材料, 1950-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顾问或专家共计 1093人。 1958年 8月赫鲁晓夫访华,中苏达成协议:在华苏联顾问或撤回

8、,或改为专家,以后将根据中国的需要继续派遣专家。国务院通知 “各部门聘请苏联专家必须严格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苏联向中国派遣专家 1957年有952人, 1958年 915人, 1959年 699人, 1960年 410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一五计划 ”的完成得到苏联的大力帮助 B中国试图摆脱苏式发展模式 C反映出中苏分歧越来越严重 D苏联撤走专家是中国 “三年经济困难 ”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从 1950-1953年,苏联派出专家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工作;从 1957年 -1960年,苏联派出专家的数量在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A、 B、 C三项说

9、法正确。苏联撤走专家是中国 “三年经济困难 ”的原因之一,而非决定性因素。故 D说法错误。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论及政府的建制原则时认为,行政官身上具有三种不同意志,个人意志、行政官团体的意志与公意。当政府权力完全掌握在一个人手中时, 团体意志和个人意志结合,此时的政府是最活跃的;当政府权力掌握在每一个公民自己手上时,政府的活跃度最低。 当政府权力完全集中于一个人手中时,团体意志离公意最遥远,政府越有可能滥用权力。据此可判断卢梭认为 A民主制是完美的政体形式,能更好地提高政府效率 B君主制导致政

10、府效率低下,不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 C民主制反映了时代的进步,能更好地体现公共意志 D君主制集中体现公共意志,也有其存在的实际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卢梭的政府建制原则分为三类, “当政府权力完全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时建立的属于民主制, “当政府权力掌握在每一个公民自己手上时 ”属于原始民主, “当政府权力完全集中于一个人 ”属于君主制。由此依据材料判断, A项,在原始民主制下,政府效率最低; B项,材料没有提及; D项与材料不符。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 启蒙运动。 17世纪末到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 “节

11、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 资不应该减少 ”,更有人指出, “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 ”。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A英国获得世界殖民霸权 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17世纪末到 18世纪中期,面对工资上扬的情势,重商主义者寻求的解决之道是在不降低工人的工资的情况下,提高劳动效率。由此可以判断,这种观点可能直接影响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的兴起。故选 D。 考点:工业革命 第一次

12、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 “回到中世纪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B表现了对中世纪时古典主义文学的向往 C体现了对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的失望 D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精神危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产生了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当时的社会的浪漫主义,体现了对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的失望。故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2004 年,在联合国第 58 次大会上,通过了 2005

13、 年为 “国际物理年 ”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具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 100周年,并盛赞是它 “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 ”。这个 “划时代物理学贡献 ” 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从运动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相对性 C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 D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计算出这个 “划时代物理学贡献 ”是 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它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 运动的速度有关, B说法错误; C项是伽利略创立的自由落体定律; D项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故选 A。 考点:世界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

14、,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 ” 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牛顿原理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依据所学,启蒙运动是欧洲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由此本题选 C。 A项说法错误; B、 D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世界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 ”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

15、,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自由,反对束缚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理学束缚的思想。故选 A。 B、C、 D三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明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 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 “外部因素 ”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16、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意大利的 “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是指 14-17世 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一时期,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地中海国家意大利逐渐衰落。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它 (科举制 )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

17、颠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唯一没有被动摇过 ”, “该国特有的制度 ”, “持续了一千多年 ”等信息词,可以表明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故选 C。 考点: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2010年 9月 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 “如何给这些孩子 (外来工子女 )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关于

18、教育公平的主张。依据所学, A 项是孔子提出的,主张不管什么人都应该接受教育,教育不应该有差别。故选 A。 B、 C两项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而提出的; D项主张关心社会现实,学以致用。 B、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 “一个村子、两家姓 (姓 资 姓 社 )、三大力量 (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 )、四种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 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 )。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是 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如何求得国际

19、社会的承认 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形象概括,可以判断当时世界两大阵营对立,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还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故这一时期大约是 20世纪 50年代。不结盟政策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外交方针。故排除 ,选 D。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 马洛克曾经说: “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20、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因特网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故 A、 B、 C符合材料说法。 D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不符。 考点:世界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 义的第一人。 (1902年 )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 “民族情绪 ”的影响有 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

21、1902年;其次材料中梁启超的 “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 ”,反映了梁启超要唤醒人民民族国家意识,以抵抗西方侵略。故 、 项时间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中说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追求民族独立。依据所学,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

2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逐渐暴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三民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故选 B。 考点: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梁启超: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然不过是一个十岁小孩,但咱们却是千信万信,信得过他一定与天同寿。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若再要想傲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 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 “不会退回 ”的主要原因是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

23、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依据所学,辛亥革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故中国社会 “不会退回 ”,选 A。 项开始于 19世纪末的维新派的宣传,故 不符。 项与辛亥革命无关。 考点: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某学者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制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指出: “在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体系的结构方式上,必须要由各级公共权力中的常设最高决策领导权(简称决策权 )和常设最高决策监督权 (简称监督权 )两权分立,相互分权制衡与合作,从而确保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

24、运行机制。 ”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旧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残缺、民众参政素质低 B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步晚、底子差 C西方民主宪政制度和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体系的结构方式上,必须两权分立,相互制衡,从而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A、 B、 C三项说法错误。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 “抢了先机 ”和 “傲视全

25、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英国在 17世纪 “抢了先机 ”;在 18-19世纪 “傲视全球 ”。结合所学知识,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18世纪 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到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故选 C。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权力法案;工业革命。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

26、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 “拿自己 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 ”的观点体现了一种 “知足常乐 ”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 “民贵君轻 ”的儒家思想 B老子 “清静无为 ”的道家思想 C韩非 “严刑峻法 ”的法家思想 D荀子 “人之性恶 ”的儒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道家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以 “无为 ”、 “逍遥 ”为处世方法。 “知足常乐 ”的洒脱体现了道家的 “清静无为 ”, “追求精神自由 ”的思想。故选 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综合题 ( 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7、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 材料二 宋诗云: “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 “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请回答: (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

28、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8分) (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分) ( 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 2)中国: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原因: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3)农本思想忽视重工业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大国心理造成的中外交流的缺乏;小农经济带来的对新进文明的抵制。 试题分析:( 1)本问依据材料中的诗

29、句可以直接概括得出。 (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明清江南经济中的轻工业、农业和重工业的发展比例情况,特点可以以此总结;原因可结合材料中的 “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 .比重十分微 ”进行分析回答。 ( 3)本问结合所学的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总结回答问题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明清商业发 展。 ( 19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 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

30、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 “竟至绝迹 ”。 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 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 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摘编自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来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 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

31、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 “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他们 “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 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分) (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17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答案:( 1)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或资本主义列强侵略)。 ( 2)评分标准 一等 (8-11分) 观点明确

32、; 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准确; 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7-5分) 观点较明确; 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比较准确; 论证表述清楚。 三等( 4-0分) 观点不明确; 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 表述不清楚。 观点 ( 3分) 论证 ( 14分) 资本主义列强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破 坏 性 家庭棉纺织业衰败,农民破产,流离海外 2分 大量原料被掠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 中国领土等主权遭到破坏 2分 如只答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得 1分 建 设 性 推动了城市近代化,影响辐射内地 2分 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 2分 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发展 2分

33、如从政治、思想方面论证,且言之有理者,也可赋分,总分不超过 3分 能够进一步辩证分析、综合评述马克思的观点,得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的 “向中国倾销洋布 ”, “这些棉花很多都出口到国外 ”,可以进行概括。 ( 2)首先提炼材料三的观点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过程中具有破坏和重建的双重影响。这双重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结合史实进行分别分析论证答题。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民族工业的兴起。 ( 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者林贤治说: “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34、题。 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 “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 奥 斯蒡芬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鲁迅指出: “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 对头。 ”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请回答: (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 “异端 ”。依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 “异端 ”思想和矛头指向。( 6分) ( 2)为什么李贽的

35、 “异端 ”思想在 “他所生活的时代 ”影响不大?( 4分) ( 3)材料三中 “讲鬼话的人 ”指哪些人? “讲鬼话人的对头 ”指哪一派别?( 2 分) (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 3分) 答案:( 1)思想:李贽:反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 平等。路德:指责教会贪婪腐败,主张 “信仰基督即可得救 ”(或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因信得救);圣经高于一切,圣经面前人人平等;简化宗教仪式。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罗马天主教会。 ( 2)原因:政治上:专制日益强化,统治黑暗腐败;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守

36、旧,文化专制。 ( 3)反动统治者;资产阶级激进派。 ( 4)认识: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 “异端 ”思想是正常现象;在一定时期内 “异端 ”思想会受到守旧思想的压制和迫害; “异端 ”思想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的是李贽和路德的主要思想及矛头指向;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 2)本问考查的是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依据所学,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答题。 ( 3)依据材料可以看出, “讲鬼话人的对头 ”提倡科学, “讲鬼话的人 ”反对科学;结合材料出处可以判断这一时期,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科学的则是当时反动的北洋军阀统治者。 ( 4)结合所学的李贽、路德、鲁迅思想产生影响及题干中学者林贤治的话,进行总结答题,得出认识。 考点: 17世纪以来的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宗教改 革;明清儒学的发展 李贽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