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58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说文解字中提到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 ) 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 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记事 ”、 “正也 ”可以判断出记载历史应该客观,准确。故选 A。 B项材料未体现; C项强调的是全面, D项说的是辩证,材料主要说的是客观,与材料不符。 考点:史德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德。记录历史和研究历史的人所具有的品德。历史是有人写成,毫无疑问会注入个人的感情色彩,但应尽力应该秉公写史。 下列有关孔

2、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整理的 “六经 ”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论语不是孔子所著,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因此 A 项错误,故选 A。 B项正确,儒家思想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融合吸收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规范; C项正确,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孔子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

3、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思想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但是也重视等级秩序;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孔子思想并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的实际需要,因此不被重 视。 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 u手里收回台湾。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平定

4、三藩之乱的将领是赵良栋等人,彭春是雅克萨战役的将领; B清政府从郑克 u手里收回台湾;故选 B。 C错误,康熙帝未亲自御驾亲征; D错误,并未进行多伦战役 。 考点:清朝康熙帝的相关史实 点评:清朝康熙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平定了三藩叛乱,稳定了国内的政局;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雅克萨之战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尊严。这一系列的措施奠定了我们国家的版图。 “玄武门之变 ”的实质是( ) A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D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 “玄武门之变 ”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

5、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夺取了皇位。 故选 B。 A项错误,玄武门之变的双方并无民主力量; C项错误,二者均非地方力量; D项错误,二者均非革新力量。 考点:玄武门之变 点评: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玄武门之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 “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 “中国 ”,理解正确

6、的是 ( ) 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 “中国 ”国号 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 “大清 ”的朝号 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看, “中国 ”应该是指清王朝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 的表述错误,因此排除 A、 B 两项;清朝的国号就是 “大清 ”, 说法错误。排除 D项。在这部条约中,清朝第一次使用了 “中国 ”国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因此 正确,故选 C。 考点:尼布楚条约 点评: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 1689年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7、条约内容以满、汉、蒙、俄和拉丁文五种文字刻成界碑。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让给俄国。 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 ) A清教徒要求进一步进行宗教改革 B议会反对派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C议会成为反对英国王权的领导中心 D查理一世和议会的矛盾激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这次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的政治问题;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政权问题。因此以议会的召开作为革命开始的标志。故选 C。 A项错误,并未说出新议会召

8、开的实质意义; B项是议会反对国王的内容之一; D项是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英国王权的结果。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 统治为目标的革命。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是爆发的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英国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法治取代了人治,民主取代了专制。 英国内战爆发后,克伦威尔自己出钱组织了骑兵队,士兵从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中选出,主要是因为这些人 具有严明纪律 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痛恨封建制度 虔诚地信仰上帝,愿意为议会献身 A B C D 答案

9、: B 试题分析:解答时可用排除法,自耕农在得到系统的训练前,很难具有严明纪律。严明的纪律来自严格的军纪,这是他们加入克伦威尔的军队后培养出来的。将带 的选项排除,因此可以看出 ACD均错误, 项都是克伦威尔招募的原因。故选 B。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统治为目标的,在革命的过程中,主要领导着克伦威尔自己出钱组织了一支军队,成员从自耕农阶层选拔,显示出自耕农成为了军队的主力。 1688年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英国从此进入了资 本主义发展阶段。法治取代了人治,民主取代了专制。 把萨拉托加大捷作为北美独立

10、战争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之后:( ) 大陆军扭转了在战场上的劣势 美国赢得了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援助 英国完全陷于孤立 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世界人民广泛同情和支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也没有完全陷于孤立, 的表述不准确; 中 “世界人民广泛同情和支持 ”不符合历史事实,在萨拉托加战役后,只有欧洲的某些国家参加了美国对英国的作战,并不是 “广泛 ”。因此 错误,排除 ACD项。萨拉托加大捷是转折点,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同时美国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支持。故选B。 考点:萨拉托加大捷 点评: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该战

11、役加速了北美人民的独立进程。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终于在 1783年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拉丁美洲和法国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 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 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时期的历史可以从不同的历史视角进行观察,从

12、题干列举的著作看,有知识分子、商人、学生、军人等,说明看待晚清历史是从社会各个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故 C 项符合题意。 A、 B、 D 三项都是片面的看待,故排除。 考点:史学研究:史观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史观。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相互包容学习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 “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

13、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被印度人民尊称为 “圣雄 ”、 “国父 ” 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甘地的历史事迹,可以判断 均符合题意,他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故选 B。 是对他的评价,而不是理由。 考点:甘地 点评:甘地被称为圣雄,其领导的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对印度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成了印度 文化的一部分。对印度甘地的这

14、一运动,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地作用,也要分析出其局限性。 马克思指出: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 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 “武器 ”是指 ( )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是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类似的运动又在进行,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经济危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 所有制关系的发展。故选 C。 A项是革命的方式; B项明显与材料无关; D项是革命的目标。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 点

15、评: 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首先承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但是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必然最终会走向灭亡,掌握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特别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 列宁曾经说过: “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下列哪个史实最能体现列宁 的观点? (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领导人民战胜协约国集团的进攻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列宁的观点是要对

16、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列宁提出了一国革命论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最发达的国家产生的理论,十月革命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结果。 D项观点符合。 AB项并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C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是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列宁一国革命论 点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社会主义最早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且不是一国,而是同时产生。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认为,社会主义有可能在各种条件都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发生,不一定是同时发生,有可能会单独发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 ( ) A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B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

17、觉无关 C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D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世界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无关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是介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的哲学家 。故选 B。亚里士多德认为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承认客观世界,同时他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因此 ACD都属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考点:古希腊哲学 点评: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他推崇真理,尊重真理而不是盲从自己的老师,名言是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与此相关的古希腊哲学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在公元前 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 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

18、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汉武帝 “独尊儒术 ”、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 “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中 “打倒孔家店 ”、 “文革 ”中的 “批林批孔 ”、当前的 “孔子热 ”,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 “命运 ”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借助 “社

19、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观点不难判断。从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地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只有 A项更能说明孔子 “命运 ”。故选 A。 B项错误,无法体现孔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待; C项错误,历史是过去的人和事,但是却和现实紧密相连; D项错误,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孔子地位随着儒家思想的不断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 ,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但是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了批判的对象。此

20、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 “薄恩礼,好生分 ”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薄恩礼,好生分 ”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陌生,而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就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关系紧张。 故选 D。 A项是以军功的大小选官的制度; B项是鼓励农耕的 措施; C项是加强思想领域里的控制。 ABC 三项均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关。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是考查的什伍制度。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

21、,承认土地私有,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奖励耕织,封建重农抑商的政策此时确立。在政治上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通过商鞅变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左传记载,襄公 4年(前 569年), “土可贾(买)焉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土可贾(买)焉 ”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出现了私有土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故选 C。 A项并非本质问题,是材料说的现象; B项与材料明显不符;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 点评:我国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井田制,井田制商朝兴起、西周时

22、期兴盛、春秋时期瓦解随着铁犁牛耕等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的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的制度;材料中土地出现了买卖的情况说明井田制开始瓦解。井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确立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战国策 秦策一中: “(公元 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鞅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 “说惠王 ”之 “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商鞅威望高、得民心会威胁君权,实质是反对商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 A项最佳。商

23、鞅变法奖励军功,承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权,奖励耕织等措施得到了 BCD项的拥护而不是反对。 考点: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 A

24、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使 “州郡之民 ”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政府把手中掌握的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赋税和徭役。因此 正确。 项是政治领域里的改革,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 项也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俸禄制度,整顿吏治;因此 都有利于改变材料中的情况。 项是社会习俗领域里的变革,并不能直接改变材料中的现象。 考点:孝文帝改革 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 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

25、田制走向瓦解。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 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A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项游牧民族农耕化和 C项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ABC这三项都是民族融合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主要历史作用应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 D。 考点:古代民族融 合的历史作用 点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对这一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典型的促进民族融合的事件有民族的迁徙、民族的改革

26、、经济文化的交往等。自然的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公元十一世纪早期,如果你是大户官僚,则可能面临 ( ) A通过 “恩荫 ”获得官职 B越是富裕交纳的免役钱越多 C按照政府丈量出来的田亩数交税 D单纯享受免税特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十一世纪早期尚未进行王安石变法,当时大户官僚可以通过 “恩荫 ”获得官职。故选 A。 BC 项是十一世纪中期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措施; D项是迷惑性,无实际意义。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通过选官制度的弊端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带来了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

27、在分化事权带来的冗官局面;招募士兵无限度带来的冗兵的局面,从而带来的费用的提高。到了北宋中期,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前期北宋王朝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在变法过程中,为了培养人才,进行选官制度的变革。 北宋中期, 东京一带流传着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的民谣,这是因为(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所以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选 D。 A项错误,庆历新政遭到了

28、大官僚的反对,最终失败; 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 C项是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考点:庆历新政 点评:范仲淹主导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 中心的新政措施。由于强调澄清吏治,对官吏和商人构成威胁。守旧派朝臣习於 安,反对新政,宰相范仲淹被迫自行引退。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收场。新政失败後令宋朝的积贫积弱局面更甚,而庆历新政更影响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令熙宁变法缺少吏治的澄清。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 ) A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郎起义 C “大政奉还 ”事件 D “戊辰战争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明治维新前美国舰队叩关,是日本民族危机的开始,也是明治维新的原因; B项大盐平八郎起义

29、是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C项 “大政奉还 ”事件是明治维新期间的一个重要事件,幕府把权力交还给天皇,但是幕府并未被推翻; D项是推翻幕府统治的战争。故选 D。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常考的是明治维新的措施。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废藩置县等;在后期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产业;在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但是并不排斥本国的传统,呈现出多种文明并存的现象。 在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 性特点的是 (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

30、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 “法律范围内 ”享有基本人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B项是对天皇权力的限制, C项不能说明是否具有封建性, D项规定了人民的基本人权与题意不符, A项说明天皇既是世袭的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故选 A。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废藩置县等;在后期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是参照 1871年宪法而制定,保留了大量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产业;在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日

31、本进入 到资本主义社会。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中外历史比较分析能力。周代中国实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诸侯争霸,列国分立;古代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与周代同时期是贵族制,因此,正确选项是 A。 B项不符合古希腊; CD项不符合中国。 考点:西周与古希腊的比较 点评: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下各诸侯国有很大的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越来越

32、不听从周天子的节制,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造成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割据争霸的局面。古希腊时期是实行的城邦制度,各 邦独立自主,小国寡民。在这一点上二者有相似之处。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 19世纪 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了在西方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物质后,维新派把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视为世界的本体,突

33、出反映了传统 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故选 B。 AD项错误,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 C项错误,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吸收了西方的哲学思想。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思想宣传,吸收西方的思想的精华,同时又结合本国的传统文化。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失败,不过维新思想的传播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

34、修 材料二: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佑元年(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 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3分 ) ( 2)材料二中三朝收支情况有何变化( 2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改革的结果怎样?( 5分) 答案:( 1)北宋中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极贫局面的形成;军队的指挥效率和战斗力降低,形成

35、积弱的局面;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的共识。 (3分 ) ( 2)三朝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支出呈增加的趋势,到英宗时期,财政入不敷出 (2分 ) 。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4分)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2 分)。结果:庆历新政由于官僚贵族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变法在抑制兼并、保 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节省了军费,宋军的战斗力有了提高;但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 3分) 试题分析:( 1)从欧阳修的言论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财政危机,积贫积弱,军力衰弱。这种局面已经被有识之士

36、普遍认可。( 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分析的出,三朝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但是支出不断地增加,中央财政越来越困难。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分别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考点: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王安石变法等 点评: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 施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分化事权带来的冗官局面;招募士兵无限度带来的冗兵的局面,从而带来的费用的提高。到了北宋中期,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就是在这中背景下进行的。考试中也往往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和影响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强兵上。包

37、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 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 “和为贵 ”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 “化干戈为玉帛

38、”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 1)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 6分) ( 2)唐太宗 是怎样 “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 ”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 3分)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3分) ( 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 6分) 答案:( 1)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2分);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2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2分) (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 3

39、分)是唐朝与边疆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变成 “翁婿 ”关系; 促进汉藏的友好交往和西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促进民族融合)。( 3分) ( 3)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势力;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收蒙古的臣服。(或:册封五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6 分) 试题分析:( 1)秦始皇最大的贡献是统一全国以及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具体内容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还是持有开明的政策,和西 藏奉行和亲的政策

40、。这一政策使边疆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形成了亲戚关系,加强了二者的联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康熙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势力;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收蒙古的臣服等行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考点:中国历史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点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短暂的分裂,但是任何一次分裂都是趋向于统一的分裂。祖国统一是各朝各代的共同努力。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 唐朝时期实行和亲的政策和康熙帝时期采取军事行动严惩分裂,就能说明这一点。今天,中国尚未实现最终的统一

41、,但是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实现统一,中国华民族的复兴一定会实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国盟会宣言 1905年 8月 材料二: “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 他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的人民都是农民。 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贫 儿的时候,他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 ”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三: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主主义,在数十年前,已有人

42、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 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 ” 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 材料四: “两年之中( 18951897 )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乃采取民生主义。 ”“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 统计英国的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 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五:美国经济学家亨利 乔治在 1879年发表进步与贫困一书,认为土地是人类的公产,地租是不劳而获,人人应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人人都应该

43、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土地被私人占有,这是社会贫困的主要根源。因此,他主张土地国有。但是他又认为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手段过于激烈,主张征收土地税。这样就能够刺激社会生产的发展,制止土地投机增加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以便实现 “社会主义 ”。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达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孙中山的 “民生主义 ”形成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6分) (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哪些思想精华?又运用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核?据此概括孙中山思想所体现的中国

44、近现代思想史发展特点。( 8分) 答案:( 1)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宪法,主权在民。( 4分) ( 2)孙中山民生主义形成的原因: (6分 ) 孙中山出身于农民,了解农民的疾苦 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思想 基于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土地国有论 ( 3)最大贡献是提出 “三民主义 ”; ( 2分) 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精华是:汉唐民族和睦相处的政治理想、黄宗羲和顾炎武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李自成、洪秀全的 “均田 ”思想( 3分); 运用了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卢梭人民主权说;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等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合理内核;(

45、 3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张是民权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制定宪法,主权在民。( 2)从材料二 “他生于农民家庭 ”、 “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 ”;材料三明显可以看出孙中山推崇洪秀全的思想;材料四则是吸收了欧亨利的西方思想。( 3)孙中山在近代思想方面的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三民主义。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的相关内容等。是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成果。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思想是吸收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大同的思想,西方的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三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