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3591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某贫困县政府斥巨资搬运了一块重达 369吨的 “神石 ”,说是要借此时来运转。借 “神石 ”求时来运转,从世界观层面上看是 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肯定了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 C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 D把现实的物质世界看作 “客观精神 ”的外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借助神石祈求时来运转,是把现实的物质世界看做 “客观精神 ”的外化,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正确; A 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神石,是一种客观精神, B 错误;题目中的行为是用物质的东西祈求神的保佑,认识物质和精神有

2、关系, C与题意不符。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点评:该题以神石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所需知识较多,而且不容易理解,难度较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是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文化软 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因

3、为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正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正确; “政治分歧逐渐消失 ”,错误。该题选 C。 考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识记和理解,错误说法较容易区分,是常识性错误。难度一般。 “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 ”。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的特点 D积极主动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

4、想感情, “不知不觉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正确; B与题意不符; CD错误。 考 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识记和运用,对两个特点的理解较为重要,结合题目内容进行对应选择,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即可正确选择。难度一般。 2012年 12月 27日,筹建历时两年的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对外开放,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开放 对于研究温州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能展现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人文、社会、经济价值 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对于展示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5、:从文化遗产和民族节日中,可以感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正确;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该题选 C。 考点:文化遗产、民族节日 点评:该题只要能准确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内容即可,错误说法较为明显,选项设置固定,难度较小。 叶适是南宋著名的温籍哲学家,他提倡的 “务实而不务虚 ”事功哲学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温州人,仍从其思想中汲取滋养。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 A繁荣文化就要弘扬传统 B一方文化只适用于特定一方的人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优秀传统文化至今还

6、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宋时期的优秀的传统思想至今仍被人们运用,说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D正确; AC 与题意不符; B说法错误。 考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点评:该题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较为重要,根据对题中几个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联 系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南宋 ”“今天 ”判断该题答案:。难度一般。 “温州鱼丸 ”以其独特的口味已成为温州文化的一部分。不少外地人到温州来,都喜欢吃一吃 “温州鱼丸 ”,品一品温州味道。这说明了( ) A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B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载体 C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D品味文化从饮食开始 答案: B 试题分析:温州鱼丸,

7、是温州文化的一种载体,外地人品尝温州鱼丸,是品位温州文化的体现,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理解和运用,题目内容很容易理解,选项较为明显,难度较小。 天宫与神九成功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 7000米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B C D 答案:

8、 B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彰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正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错误。该题选 B。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的识记,错误说法是知识性的,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即可排除错误说法,难度适中。 3000 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堑戎谱鞯睦制鳌 渲校 昴救稹 臀轮铺铡 枳迕窀琛 枳逯 醯纫驯涣腥牍 壹斗俏镏饰幕 挪 肌纱丝杉

9、枳逦幕 br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B C D 答案: A 试 题分析:黎族文化有着 3000多年的历史,是黎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说明黎族文化历史悠久,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正确;黎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黎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文化由经济决定,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 错误;社会实践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文化, 错误。该题选 A。 考点:

10、文化与社会实践、中华文明的关系 点评:该题以黎族文化为材料,透过对黎族文化的认识,综合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适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今年 9月起,浙江省启动了新一轮课改。减少必修课,增加扩展,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甚至跨学校选课。浙江省启动新一轮课改的依据是 发展教育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人的文化素养只能通过教育培养出来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创造的功能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浙江省新课改,减少必修课,增加扩展,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创造的功能,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学习的内容, 正

11、确;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甚至跨学校选课,重视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作用,是从整体着眼进行教育的体现, 正确;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错误;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错误。该题选 B。 考点: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点评:该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准确解读材料内容,根据对材料 的理解选择合适的选项,错误说法是知识性的,难度较大。 随着网络的发展,诸如 “杯具 ”、 “元芳,你怎么看 ”等网络语言如雨后春笋。对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是 A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B应大

12、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C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与特定对象交流时的工具 D应让它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网络语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在特定区域与特定对象交流时的工具,应正确引导, C正确;予以取缔的是腐朽文化, A错误; BD态度错误。 考点:如何对待文化市场的发展 点评:该题以网络语言的发展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待文化市场的正确态度和做法,题目内容较容易理解,选项设置干扰性不大,难度一般。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通过它 ,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 ,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 ,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 ,

1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C正确;AB与题意不符; D错误。 考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点评:回答该题,要坚持题干内容和题肢相对应的思考方法,材料提到的感动中国人物是先进模范,故选择正确答案:。难度一般。 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 “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 ”。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

14、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心,有各自的法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即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C正确; ABD错误。 考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点评:该题要准确理解题意,根据最后一句把握该题的主旨,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适中。 郑辛遥的漫画回避 遇见蕴含的哲理是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各有其特点 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中的人为了回避问题,经过了曲折复杂的

15、道路,但最终会遇见自己,会遇上同样的问题,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回避矛盾,要积极的正视矛盾,想办法解决矛盾。 正确;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B。 考点: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点评:该题是漫画题,要透过漫画的表面意思挖掘其内在含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熔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海水每天都会有盐分的变动,但海水的平均熔盐度保持稳

16、定,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正确;海水是运动的,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正确;海水的运动不是质变, 质变与量变的关系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B。 考点:运动和静止、物质和运动 点评:该题以海水运动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多个内容的识记和理解,不仅要熟练掌握和理解原理,还要对题意准确把握,难度适中。 法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提出: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 “机器 ”机械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 属于形而上学思想 混淆了不同运动形式的区别 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 与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脉相承 A B C D

17、 答案: A 试题分析:拉美特利认为人的机体 活动和心灵活动都是机械运动,混淆了不同运动形式的区别,是形而上学的思想, 正确;其思想是形而上学的,不是辩证法思想, 错误;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观点不属一个对子, 错误。该题选 A。 考点:形而上学观点、唯心主义观点 点评:该题不仅要熟练掌握选项内容,还要对题意准确解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王夫之说: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王夫之和克拉底鲁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相对静止 D区别在于是

18、否承认绝对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王夫之的观点是静止是特殊的运动,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克拉底鲁的观点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二者的观点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相对静止, C正确; ABD错误。 考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观点的理解和运用,不仅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点,还要准确解读题目观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依据是 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 杂乱无章 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距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 B C

19、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定的联系,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根据端倪可以预测未来, 正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尽管未来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正确; “必定 ”过于绝对,错误; 是时间上的联系,具有偶然性,错误。该题选 C。 考点:规律、联系 点评:该题以对题意的理解,考查学生对规律和联系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要具 备相应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昔日 “风卷黄沙弥漫天,荒沙万里无人烟 ”,如今, “麦草方格 ”改写了 “沙进人退 ”的历史,人们还开始向沙漠要地。这一事实佐证了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利用和改造的 社会实践具有历史性 发挥主观能

20、动性就能改变和征服自然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今,人们用自己的实践活动改写了历史,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 正确;客观规律可以被认识,但不能被改造, 错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改变和征服自然的说法错误, 错误。该题选 B。 考点: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的特点 点评:该题以人们改变沙进人退的历史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与其大脑的 “扣带前回 ”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 “钻牛角尖 ”往往与该区域的 “换挡装置 ”出现故

21、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的思维活动与人脑有关,思维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正确;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其内容是客观存在的, 错误;离开了客观存在,不会产生意识, 错误。该题选 D。 考点:意识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意识含义的理解和运用,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意识的含义 全面掌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

22、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是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对理论认识的运用,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正确; AB错误; D与题意不符。 考点:实践的基本特征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识记和理解,首先排除不是实践特征的选项,再结合对题意的理解选择合适的选项,难度较大。 几年前,中科院曾预测 “刘易斯拐点 ”将出现,

23、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 “拐点 ”之说似乎不攻自破。而 2012年春节后的 “用工荒 ”却为“拐点 ”拉响了警号。其实,如果不将 “拐点 ”的出现预设在某个时间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过程,那么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 “拐点 ”的判断是基本符合实情的。材料对于我国是否出现 “刘易斯拐点 ”的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 可能是精确的 “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 刘易斯拐点 ”的判断具有客观性 在一定条件下时间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24、, 错误;中科院的预测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做出的,具有客观性, 正确;预测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只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错误;对拐点的判断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正确。 该题选 D。 考点: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联系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评:该题以中科院的预测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多个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材料内容较为拗口,不容易理解,选项涉及的内容较难理解,该题难度较大。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 “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

25、联系具有多样性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与酒、山与民存在不同的关系,他们各自的关系说明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C正确; A否认了联系是有条件的,错误; B与题意不符;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D错误。 考点:联系的多样性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联系的相关内容的识记和理解,对原理的综合掌握较为重要,错误说法是知识性的,要熟练准确把握选项内容。难度适中。 管理学中经典的 “木桶原理 ”,说的是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整体离不开局部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发展是不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

26、定的,最短的木板是整个木桶的组成部分,说明整体 离不开部分,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点评:该题以对 “木桶原理 ”的理解,考查学生对选项涉及的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材料较容易解读,只需按照表面意思解读即可。难度一般。 近年 “用工荒 ”虽然成了热门话题,但是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而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更突出。这启示我们看问题要() 事实求是 善于抓中心 把握本质与主流 注意批判继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虽然出现了 “用工荒 ”,但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是事实情况,要正确看待用工荒,启示我们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业的结

27、构性矛盾是造成用工荒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把握本质, 正确;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C。 考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握本质和主流 点评:该题以对用工荒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学生必须要准确区分一些知识,难度较大。 综合题 材料一:得益于经济实力的增强,近几年来,浙江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杭州大剧院、浙江 美术馆、宁波大剧院、温州大剧院、金华博物馆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浙江省正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材料二: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浙江人提炼出了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的 “浙江精神 ”

28、。浙江精神既体现了浙江各地的地方精神的个性,又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在提炼浙江精神时,浙江人坚持与时俱进,为 “重功利、讲实效 ”的浙江传统赋予了 “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有序 ”的新内容。 ( 1)有人认为, “浙江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 9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精神的提炼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2分) 答案:( 1)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2分)浙江经济的发展,能为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2分) 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

29、性、相对独立性。( 2分)认为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发展起来,既否定了文化具有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分)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1分)因此,上述观点是片面的。 ( 2) 浙江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与时俱进,追求现代精神,体现 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和发展观。( 4 分) 浙江精神既是对浙江文化共性的概括,同时又体现了浙江各地的地方精神的个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4分) 浙江精神在扬弃 “重功利、讲实效 ”的浙江传统过程中增添了 “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有序 ”的新内容,体现了辩证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4分) 试题分析:第一问是辨析题,题目观

30、点认为: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该观点认识到经济和文化有一定关系,即经济决定文化,但认为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会发展是错误的,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第二问,分析浙江精神所 体现的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的观点。浙江人立足社会发展实际,与时俱进,提出了浙江精神,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浙江精神既体现了浙江各地的地方精神的个性,又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为 “重功利、讲实效 ”的浙江传统赋予了 “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有序 ”的新内容,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联系、发展、矛盾、辩证的否定 点评:该题以浙江经济文化的发

31、展和浙江精神的提出为材料,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的角度分别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原理的运用。对辨析题要注意回答的思路,指出观点的正误,并且分别进行阐释,最后做一总结。第二问指明了原理范围,要根据材料内容准确分析和理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被世界读者认可,是因为他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社会课题,并对各种时代的 “关口 ”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是因为他一直站在人的立场写作,歌颂了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还因为他在立于本土文化的根基上,善于借鉴欧美、拉美等现代文学的养分。 ( 1)从 “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角度

32、,分析莫言获奖对文化工作者的启 示。( 9 分) ( 2)运用 “寻觅社会的真谛 ”的相关知识,说明莫言为什么要 “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 ”。( 10分) 答案: 莫言的作品 “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社会课题,并对各种时代的“关口 ”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启示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分) 莫言作品一直站在人的立场上,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启示文化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要自觉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3分) 莫言的文学作品在立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善于 借鉴欧美、拉美等现代文学的养

33、分,启示文化工作者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3分) (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莫言 “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 ”,其作品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生活,才具有生命力。( 3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扎根于土地上的作品才能真实反应人民的生活和需要,才能发挥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3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莫言歌颂土地上的人民,坚持了文学作品为人民群众服务,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 4分) 试题分

34、析:该题以莫言作品获奖为材料,第一问从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角度回答莫言作品为什么能获奖。学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进行回答,根本途径:立足实践;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等。第二问,原理的运用范围固定在了寻觅社会的真谛这个单元,莫言 “歌颂生活在故乡土地上那些平凡而又历经灾难的生命 ”,是扎根现实生活进行文化创作的体现,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还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道 理。 考点:文化传承与创新、寻觅社会的真谛 点评:该题以莫言作品获奖为材料,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回答,每一问都指明了原理的大致范围,分析的角度,学生只需认真分析问题

35、,选择适合的答案:要点进行回答即可。这两个问题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 “美丽中 国 ”,要把 “生态文明 ”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结合 “美丽中国 ”概念的提出过程,说明人类追求真理的特点。( 12分)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

36、真理的过程。 “美丽中国 ”的提出来源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是在实践中对 “生态文明 ”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4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超越真理的过程。 “美丽中国 ”既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否定,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4 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曲折而永无止境的过程。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关系的探索中,人类在经历了曲折和反复中,把认识不断推向深入。 “美丽中国 ”正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产物。( 4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 “美丽中国 ”概念的提出过程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真理的认识和掌握。首先真理来源于实践,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不断超越真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考点: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的过程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真理的 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问题有一定的迷惑性,学生往往只回答真理的特点,而忽视其他要点的回答,造成要点不全面。对材料的解读和结合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