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 “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述现象,这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活动,联系所学,这种现象最早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和残酷的黑奴贸易,题干所述现象正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真实写照,所以 A正确。 B项所述促进了西欧资
2、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必然带来题干所述现象, C和 D都发生于题干现象之后,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时注意题干和各个选项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注意它们的先后顺序,从而排除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分析选项和题干之间的因果关系。 斯大林 逝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B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制定了发展经济的 “加速发展战略 ” 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D三人都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答案:
3、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此题考查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改革情况,联系所学,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重大成效,排除 A。提出发展经济的 “加速发展战略 ”的是戈尔巴乔夫,排除 B。根据所学史实,赫鲁晓夫改革中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相当普遍,比如 “种植玉米运动 ”,排除 D。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之后苏联改革情况的人是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三人改革的异同。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苏联解体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戈尔巴乔夫担任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八一九事件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署 A B C D 答案: B
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 相关史实,根据所学,阿拉木图宣言签署于 1991年 12月 21日。戈尔巴乔夫担任为苏联第一任总统是在 1990年苏联实行总统制之后,但是是在阿拉木图宣言签署前,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署于 1991年 8月,之后引发了苏共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发动八一九事件,所以正确顺序是 ,答案:为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对下图所示国际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员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各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决定 B初期目的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 C总部设在纽
5、约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缓解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史实相关历史图片的掌握能力,根据所学,此图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缓解国际收支平衡是这一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所以 D正确。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成员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各国认购的股金份额决定,其成立主要目的是保持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法属留尼旺岛是全球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由该岛首府圣丹尼斯市长维多利亚以 75 欧分在市场上买
6、了一公斤荔枝,完成了欧元正式流通后的第一笔交易。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A 1995年 1月 1日 B 1999年 1月 1日 C 2002年 1月 1日 D 2005年 1月 1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 1999年 1月 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问世,三年后的 2002年 1月 1日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根据题干所述,留尼旺岛是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那就应该是 C,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模式 1 关税、货币、
7、市场和司法统一 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 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 3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首先必须明确四个选项图片各标志什么组织,根据所学,A标志北美自由贸易区, B标志亚太经合组织, C标志世界银行, D标志欧盟,A、 C、 D三个组织成员国之间都有法律义务关系,只有亚太经合组织没有法律义务,成员国实行会员制,是非常自由的一个组织,答案:为 B。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首先学生要根据图片分辨出各国组织,再进一步根据所学分析各个组织的特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经
8、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欧盟成立时的 12国中已包括北欧的瑞典 B 1989年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大家庭精神 C世贸组织是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来调节国际贸易关系的组织 D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却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欧盟成立时不包括瑞典,瑞典是在 1995年才加入 ,A错误。提出亚太经合组织的大家庭精神是在 1993年的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排除 B。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来调节国际贸易关系的组织是关贸总协定, C错误。答案
9、:为 D。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含义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这是墨家提倡的 “兼爱 ”,主张爱人如已。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10、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 子不语是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品。 “子不语 ”也就是孔子不愿意谈的东西。由此判断该书涉及的内容可能是 A教育 B鬼神 C政治 D人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要求选择孔子学说不曾接触,或者孔子对其敬而远之的东西,联系所学,孔子在古代中国大教育家,不可能不谈教育,排除 A。政治上主张 “仁 ”,排除 C。孔子也相当重视人事,排除 D。实际上,孔子对鬼神是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
11、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孔子主要主张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持这一观点的中国 古代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古文,其含义是: “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因循自然的 “无为 ”做法,这属于老子的道家学说,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对春秋战国时期
12、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 汉武帝 “独尊儒术 ”,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的主张 B “民贵君轻 ”的思想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 D “大一统 ”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独尊儒术 ”政治含义的理解。董仲舒主张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罢黜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实现 “大一统 ”。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 ”,在客观上对维护西汉的统一、打击分裂势力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主要利用的是 “大一统 ”思想,答案:为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
13、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统治者的角度充分理解儒家 “大一统 ”思想。 汉武帝时期 ,设立太学。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初期规模非常有限,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设立六经博士,教授诸子之学,并参与政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成为可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不对,设立六经博士,教授的是儒家经典,而不是诸子之学。国家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就是 “学在官府 ”,而汉武帝设立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不对。根据所学, 符合史实,答案:为 A。 考点:中
14、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要注意各个选项表述的细节问题,如 中的 “国家培养人才 ”和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就存在意义上的不同。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 “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 ”这种情况出现在 A 19251953 年 B 19541964 年 C 19651982 年 D 19821991 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有关苏联发展的史实,从苏联争霸来看,应该指二战后,二战前苏联主要致力于国内建设,排除 A。
15、而联系所学,苏联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是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 70年的初开始,改革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 趋于停滞,这样排除 B和 D,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有关苏联概况的了解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有学者提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16、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所谓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而守墓人的含义是指他没有最终改革斯大林模式,分析选项, A只体现了掘墓人的角色, B体现了守墓人的角色, 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和工业领域都有涉及,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 “掘墓人 ”和 “守墓人 ”的含义,要和所学史实密切联系。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 “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 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 ”下列关于三次英荷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7、 A目的是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B导火线是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 C结果是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 D实质是争夺世界市场的的商业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学生对英荷战争的认识和掌握,实际上,英荷战争以荷兰的惨败结束,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但并不表明英国就掌握了海上霸权,之后英国与法国之间经过了一个世纪的角逐,直到 1763年英法 “七年战争 ”英国取得胜利,才掌握海上霸权,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有关英荷战争的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细节,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
18、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 A西门子发电机 B英国的蒸汽机车 C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 D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联系所学可知, A项所述是在 1866 年发明的, B项所述是在 1814 年发明, D 项所述是在 1782 年发明的,而 C项所述发明于 1885年,所以在 1876年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答案:为C。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 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19、 1929年 1933 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 “自由放任 ”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叙述了首次经济危机,又强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同时举出例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际上是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特点的原因,而不是考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弄清这一点,很容易选出 D,答案:为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题干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特点,考查其原因,此
20、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时间是 A 20世纪 60年代末 B 20世纪 70年代末 C 20世纪 80年代初 D 20世纪 80年代末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考查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概况,联系教材所学可知,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20世纪 80年代末,具体时间是在1987年,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概况以及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相
21、关认识不正确的有 A加强国家干预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B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多市场,少政府 ” C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D德国强调政府亲自定调,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此题综合考查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根据所学,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加强国家干预的做法促进经济发展, A对。混合市场经济是英国的典型, B对。法国二战后实施明确的经济计划化方针,并且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C正确。二战后德国建立了 “社会市场经济 ”模式,让市
22、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所以 D项中国家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的说法不对,答案:为 D。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以下比喻能体现 20世纪 80年代英、法、美政府经济职能的是 A “守夜人 ” B “大管家 ” C “甩手掌柜 ” D “裁判员 ”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时间 20 世纪 80年代,联系所学,这一阶段英法美等国都开始减 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经济自由主义流行,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但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开对经济的监管,所以最
23、适合的是 A,答案:为 A。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进入 8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尤其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变化,要求学生能综合理解当时政府的经济职能。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 “市场失灵 ”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 “政策失灵 ”的不足。最能直接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两种经济政策的各自缺陷,要求选择能体现这两种经济政策缺陷的史实,分析选项 A,大危机是市场失灵的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严重
24、后果是政策失灵的体现。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重新获得长足发展,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成功范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是市场经济的典型胜利,所以排除 B、 C、 D。答案:为 A。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缺陷, 并灵活运用分析具体事例。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 “剥夺年代 ”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
25、分析题干,首先联系史实判断较易判断的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这两个时期应该指的是卫国战争时期和二战后,凯歌年代应该指的的十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胜利,奏响凯歌,而退却年代是指新经济政策时期, “退却 ”是指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剥夺年代是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其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对农业和农民的剥夺,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对苏联历史全面透彻掌握和运用,并能根据每个阶段的史实进 行概念上的准确定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 耐泼曼,
26、 都能雇佣劳动力 ,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 ”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B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C帮助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D是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说明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 A不对。题干所叙述的现象是苏联 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而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不对。 D项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描述,排除 D。新经济政策是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时实行的,帮助
27、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所描述的现象是新经济政策,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斯大林说: “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A不能迅速推动工 业化 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发展了小农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而实行的,它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
28、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排除 B。 CD说法错误,新经济政策虽然部分的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并允许农民有限度地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但不能就此断定 C和 D。实行这些措施只是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排除 C、 D。取消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因为其不能为工业化积累大量资金,答案:为 A。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本题难度很大,主要考察学生对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31 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经达到了 124 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 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
29、是 A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一场 “生产过剩 ”的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分析选项, B项和 C项所述都明显不符合事实,予以排除。而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二战后,排除 D。 1929年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向外转移过剩产品,苏联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得到大量设备,答案:为 A。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及苏联的影响,考查的
30、是学生的分析能力。 综合题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1939 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 180 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就是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 1936 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 43亿美元, 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 1) 19331939 年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进行 “救济 ”?这些社会救济举措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4分) 材料二 1981年 1月里根就 任总统后即着手社会保障制度的
31、改革。 1983年 3月国会通过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它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 ,如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项目等 ,用以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福利的过重负担。里根政府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它规定在 10年内把几十项福利与公共服务项目在三级政府间管理财政收支上作出明确划分。里根政府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强调调动私营保险业的积极性 ,给予私人养老金计划以更多的税收优惠 ,并使更多的人参加个人退休储蓄帐户。 整理自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形势分析里根政府此项改革的重大变化。( 12分) 材料三 德国在社
32、会保障问题上强调收入的再分配,并以明确的法律形式保护社会上受助者的各项基本权利,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尽可能地扶持受助者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他们尽快地以独立公平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 这种政策不同于北欧国家的普遍福利主义政策,也不同于英法的平等主义原则。 摘自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探讨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4分) 答案: ( 1)措施: 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救济; 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6分) 影响: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却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
33、字;使国家情况有所好转,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8分) ( 2)内容:削减社会保障项目;让州、地方政府参与承担责任;鼓励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鼓励个人积极承担责任。( 6分) 变化: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 “滞胀 ”状态,凯恩斯主义失灵。里根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削减政府开支来抑制通货 膨胀。( 6分) ( 3)强调受助者享有公平的权利,差别性的受助;社会保障的目的是帮助恢复自主和自立地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4分) 试题分析: ( 1)分析材料一,阐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回答其措施要联系教材所学,其主要措施包括 “以工代赈 ”、直接救济等
34、,根据材料,其影响是正反双方面的,一方面摆脱了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也造成高额财政赤字。 ( 2)分析材料二,其 “削减社会保障项目 ” “要求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等都是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小问要求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形势分析里根政府此项改革的重大变化,里根任职期间,美国经济出现 “滞涨 ”,所以美国政府改变了自罗斯福新政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其重大变化。 ( 3)分析材料三,根据 “以明确的法律形式保护社会上受助者的各项基本权利 ”可知其中一个特点是强调用法律保障受助者的权利。从 “尽可能地扶持受助者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他们尽快地以独立公平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 ”可知其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使受助者独立,这是又一个特点。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以美德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影响为核心,综合考查其社会保障 制度的措施,作用等,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和比较能力。此题综合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