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舟山二中等三校高一上期期末联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浙江省浦江县的 “郑氏义门 ”,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 “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宗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 ”和 “江南第一家 ”的称谓表明 “郑氏义门 ”的家族势力庞大,其依靠的是家族观念即宗法观念凝聚家族力量,实行忠孝仁道的家族统治故在当地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上述宗法血缘特征不符。 考
2、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有效地实现西周王权的平稳过渡,而且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法制并未同分封制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直至今天像寻根认祖、续家谱、祭祖、家族观念、祠堂、父辈称 呼等依旧存在,这正是宗法制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1917年 11月 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 “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 。 ”电文中的 “广义派 ”、 “政府 ”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17年 11月 8日 ”和文字内容说明该材料描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情境,即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农力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所以材料中的 “广义派 ”、 “政府 ”分别是指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选 D, A B C 三项组合与上述事实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
4、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遵义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共二大 上确定了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分别是实
5、现共产主义和是实现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胜利,即民主革命纲领,从而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答案:选B, 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特征。 考点:中共二大 点评: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中共二大是其走向成熟的起点。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开始研究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但是从革命道路上却基本照搬了苏联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中国革命并未走向独立发展之路。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在 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始形成。 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
6、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是指红军长征,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描述的是北伐战争的重大场面, 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
7、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 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大捷,主要是配合了正面战场的(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抗战的决心,这次战役发生在山西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争太原会战的作战,所以答案:选 B, A C D 三项与平型关大捷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高考对抗日
8、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考 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特征; 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表现; 抗日战争的影响。 1948年 9月至 1949年 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 ) A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B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C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
9、军队主力,从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所以答案:选 D, 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所在, B C两项是渡江战役的积极影响。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大战役 点评:中共对国民党军事力量发动的三大攻坚战役成为改变国共双方军事力量格局的关键战役,高考对三大战役的考查主要侧重在从相关史料中准确辨析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对于此问题我们应该从军事角度加以分析,即从战场和指挥官以及战役的特点来加以区分 。 1947年 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 “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 这是符合逻辑的。 ”为此,美国( ) A重建资本
10、主义金融体系 B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 ”和时间特征 “1947年 6月 ”说明美国即将推行马歇尔计划以帮助西欧实现经济恢复和发展,答案:选 B, A C两项发生的时间与题 中不符,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美苏 “冷战 ”的表现 点评: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 “冷
11、战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下图所反映的是 1949年 9月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制定的具有代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制定之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
12、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
13、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的语句出自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时的演讲,从内容中可以看出周恩来总理在积极倡导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建国后的重大外交活动 点评:建国后的重大外交活动的考查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次重要行动,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第一次 “亚非国际会议 ”即万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美建交,这几次重大外交活动 是中国建国后的成功外交,对中国外交事业有深远的影响。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
14、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 “巨人 ”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 “震动 ”。下列三幅 “握手 ”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图 1( 20世纪 50年代初) 图 2( 20世纪 70年代初) 图 3( 21世纪初) 图 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图 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图 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 中心的多边外交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 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但直到 1979年中美两国才
15、正式建交,所以 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两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D。 考点: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点评: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开创了外交事业的新局面,主要内容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日建交; 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热潮的出现。 “文化大革命 ”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 A红卫兵运动 B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 C革命委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领导体制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6、问题的能力, A B D三项是文革时期中 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巨大破坏的表现但不是政治体制的重大倒退, C项严重破坏了建国后所形成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即民主集中制和政企分开,这是一次重大历史倒退的事件,所以答案:选 C项。 考点: “文化大革命 ” 点评:高考对 “文化大革命 ”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大革命 ”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党内 “左倾 ”错误占据主导地位,重要原因是毛泽东对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 “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材料考查的即是 。 1992年 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 “九二共 识 ”,其主要内容
17、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 ”的原则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和平统一台湾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的主要内容或核心内容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 ”的原则,所以答案:选 A, B项 2008年两岸实现 “三通 ”, C项是 “一国两制 ”方针确定的内容, D项在 1979年即已经实现。 考点:两岸关系的发展 点评: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 30年来的真正停火; 80年代以来, “通邮、通航、通商 ”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 1992年
18、,在 “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 ”原则上达成共识; 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002年, “十六大 ”再次强调 “一国两制 ”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2008年,两岸实现 “三通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 C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辛亥革命尽管取得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历史功绩,但其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19、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 D。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 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谭嗣同在 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洲? ”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 ) 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东北、西北广大领土丧失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义和团
20、运动进入高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时间 特征 “1896年 ”说明了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在面对民族危机深重所抒发的悲愁之绪直接来源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点评: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危机;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公元前 594年的一个清晨,雅典执政官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
21、个大 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 “ 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 ”这就是 “解负令 ”。 “解负令 ”颁布后,得益最多的是当时的( ) A雅典贵族 B雅典的债务奴隶 C雅典平民 D被征服地区的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 ”能够说明 “解负令 ”的颁布直接受益者和得益最多的是深受债务高压的债务奴隶群体,所以答案:选 B, A项是利益的受损者, C D两项与债务奴隶无关。 考点:梭伦改革的措施 点评:相同的考查思路还可以从
22、如下角度进行: 直接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需公民群体形成的措施有( B ) 颁布 “解负令 ”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设立 “四百人会议 ” A、 B、 C、 D、 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 “部分人 ”是( ) 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希 腊在政治上实行民主政体,凡是合法公民都享有民主政治的自由权利,但不具有公民资格的 A妇女, B外邦人和 D广大奴隶则不能享受政治上的民主权力,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希腊民
23、主政治的实质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准确地理解材料中雅典民主政治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妇女和儿童,更不可能包括为数众多的奴隶,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农奴主阶级利益的政体。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
24、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所以答案:选 D,A B C三项表述与上述特征不符合。 考点: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属于罗马法中公民法,它的出现对罗马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除了本身所产生的积极直接作用之外,还对罗马法法治进程有重要影响,这一点须认真领会。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 ”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25、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明朝中后期即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其原因是为了防御东南沿海倭寇的袭扰,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D。 考点: “海禁与闭关锁国 ” 点评: “海禁与闭关锁国 ”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消极对外政策,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其消极影响远远超过其所起的积极作用,其中最大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人为地切断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明清兴起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最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和受西方殖民 国家的残酷侵略。 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
26、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 A水排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井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可知在我国西北新疆境内农业灌溉中盛行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叫井渠,也叫坎儿井,它采用地下输水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量的流失,所以答案:选 D, A项是冶铁工具, B项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境内 , C项是战国时代秦国的水力工程设施。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
27、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水利工程的兴修的内容。 陆游杂赋诗写道: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草市 ”是指农村集贸市场,唐代开始出现,至宋代时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功能,并且也不受政府的时空管控,所以 B项说法正确, A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宋代草市的特征。 考点:宋代商
28、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坊市分离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同时纸币的出现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活跃,但宋代并不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 高峰,唐代就以出现了信用货币 “飞钱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 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答案:
29、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时间特征 “1762年 ”说明该案件发生在英国 “光荣革命 ”之后,此时英国已 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擅自逮捕议员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即议员言论自由不受行政干预,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上述史实。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这一过程却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
30、英国、美国的元首都是( )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 袭 B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C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D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近代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是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但国王并未实权世袭继承王位;美国近代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总统由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所以 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A D两项只是美国政体的特点, C项不符合两国政体特征。 考点:英美两国的政体比较 点评:关于英美两国的政体比较,高考中多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考虑: 英美两国议会制的差异; 英美两国政体的核
31、心差异; 英美两国元首的特点; 英美两国政体对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的影响。 有人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意思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B资本论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C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工人运动兴起 D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资本主义已经走向衰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马克 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是指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斗争的武器,所以答案:选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32、历史条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对此应该予以关注和系统总结:(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总 结工运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汲取优秀思想成果。 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决心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关系 C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 D林则徐禁烟措施过激损害了英国的商业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33、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鸦片战争前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政策以打开海外市场倾销工业产品,而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所以中英直接的战争在所难免,鸦片问题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和导火索,答案:选 C, 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项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点评: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但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行动,鸦片战争也难以避免,打开中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鸦片只是发动侵略
34、战争的借口而以 ,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这是近代史上申谕英夷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 等猪狗 ”和申谕英夷告示说明了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中国的普通民众与英国侵略者。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这场战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所以答案:选 A, B C两项均为清政府对外作战行为, D项是义和
35、团对抗西方侵略联军的军事斗争而非单纯的对英战争。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点评:关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的考查,高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次重大历史事件: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综合题 政治和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领域。古代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长期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17分) 材料一: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
36、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 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 “革命 ”,虽然这 “革命 ”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 1)材料中所指秦朝创立的制度是什么制度?它是何时结束的?( 3分) ( 2)请以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为例,对材料中所说的 “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做一简要阐述。( 4分) ( 3)材料称 “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为什么?( 2分) 材料二: J力本业、耕织
37、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 商君列传 ( 4)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杼轴、纂组都为纺织的意思)。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矣。 ” 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 (雍正 )实录 ( 5)材料三中体现的情况实质是什么?在这种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材料四中雍正帝的观点。( 4分) 答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分); 1912年(或中华民国建立或清朝统
38、治结束都可视作正确答案:)( 1分)。 以中央政府为例: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为三省六部制;宋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元代中央设中书省;明朝废除中书省,改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重大军政事务完全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处理。(回答出其中任意四点, 4分)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2分) (4)时期及政策 :商鞅变法时期(或战国时期的秦国)的重农抑商政策。( 2 分)基本含义: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分) (5)实质: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看待:雍正帝农本商末的观点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
39、步。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直到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这一制度才最终结束。( 2)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具体事例即可,如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为三省六部制;宋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元 代中央设中书省;明朝废除中书省,改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重大军政事务完全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处理。( 3)从材料一中文字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说明了革命的含义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4)从材料二文字出处 “史记
40、商君列传 ”可知其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时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其基本含义是强调要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5)材料三中文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矣 ”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已经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到了清代中国封建统治者依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中最突出也是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经济压迫政策,高考对其的考查角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重农抑商的原因:根本原因:以农业为核心的自然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统治;直接原因:确保赋役的征派和
41、地租的征收;具体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 重农抑商的发展过程,商鞅变法首创,以后历代均坚 持执行; 重农抑商的影响: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 ,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 ,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也受到限制。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阻碍社会进步。 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一:
42、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 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 (美)詹姆斯 罗伯特 材料二:下面为唐朝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二中的图 2说明新生的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8分) ( 2)中国唐朝和美国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7分) 材料三 1982年 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 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年
43、,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 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 3)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分) 答案:( 1)观点:对政府权力必须进行制约。( 2分)措施:制定 1787年宪法,对国家职权实行三权分立。( 2分)影响: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 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4分) ( 2)共性:都体现分权与制约。( 2分)本质上不相同。(
44、1分)理由: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美国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4分) (3)主要成就:确立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国家 ”的基本方针;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4分)(只写具体成就而未作概括者可酌情给分,但不得满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文字可以直接概括出其主要观点即对政府权力必须进行制约;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实行三权分立避免出现独裁政治,这对美国政治和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共同点是体现分权与制约;但从本质上
45、而言二者根本不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美国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即: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国家 ”的基本方针;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考点:中 西政体比较 点评:材料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特点以及中国政体建立的过程中揭示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该注意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尽管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点,但其阶级实质根本不同,资产阶级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民主制。 20世纪,国际格局从结
46、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 (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 “撼动 ”和 “挑战 ”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6分)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 “欧洲合众国 ”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 2009年 11月 19日首位 “欧盟总统 ”和 “欧盟外长 ”的诞生,欧洲
47、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 2)有人说 “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4分)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 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即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4 分) 答案:( 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的削弱。(任意 3点得 6分) ( 2)虽然欧盟各国仍存在分歧和矛盾, “欧洲合众国 ”的形成任重道远 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欧盟总统 ”和 “欧盟外长 ”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