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60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党的 “十五大 ”明确提出和使用 “邓小平理论 ”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入党章 B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 “南方谈话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我们知道,邓小平理论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和平建设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南方谈话 ”回答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2、是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一个标志,党的 “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A、 B、 D都符合题意,只有 C项是对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思想的评述,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首先要熟练掌握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史实,其次要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年代和时代背景。 有人说: “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 话说明 A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B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个人英雄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两平分别代指邓小平和袁隆平,邓小平代表的是制定了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农业发展政策,促进了农业

3、的大发展,而袁隆平代表的是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极大的提高了水稻产量,代表了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所有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两平代指的两个历史人物的身份和重大贡献。 “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 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 C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 D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先, “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康)有为安有为? ”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4、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 以综合来说,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再根据此判断这些历史事实最终的结果表明了什么。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 “仁政 ” B王阳明的 “心学 ” C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 D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万化根源总

5、在心 ”可知从哲学角度分析,此诗反映的是 “心 ”是万物的本源,陆王心学主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主张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学生需要充分理解题干诗的哲学含义,知道其在论述 “心是万物的本源 ”,从而得出答案:。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韩非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D荀子、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了两个阶段,一是先秦,二是汉朝。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韩非子和商鞅,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6、。分析选项, B符合题意,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是考查先秦法家和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考查的主要是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 “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 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它官员相反 ”。 “ 林总督相反的行事 ”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首先阐述了其它官员的表现,对外国事物既不关心,也不学习和了解,林则徐则相反,这就给出了答题的方向,即林则徐学习和了解外国事物的史实, A 和 C 属于激烈的对抗行为,和题干的

7、 “学习了解 ”主题不符,D项不是林则徐学习了解西方的内容,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学习西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史实掌握程度和对题干主旨的理解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限定的答题范围是陈独秀作为 “文化伟人 ”的历史功绩,分析各个选项, 都属于政治领域, 属于文化领域,答案:为 D。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 “文化 ”和 “政治 ”的理解,能准确区别这两国概念,并把其理论应用于具体题目中,同时注意分析各个小项涉及的史实是否是关于陈独秀的。 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仕也,为天下

8、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其主旨是在强调对 君主专制的抵制和反对,因为题干中的一姓指的是一姓皇家王朝,如: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答案:

9、B 试题分析:任何一种学说,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并且政府要对其积极支持和提倡,同时它必然是一门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文化体系,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从理论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得以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常识。 1889年,一名参加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考生在答卷中写道: “ (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此考生所说 “某人 ”指的是 A梁启超 B达尔文 C林则徐 D严复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给出了关键信息

10、1859 年著述了这本 “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的书,实际上题干强调的是这本书论述了物种是怎样起源的,万物强存弱灭即指优胜劣汰,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这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描述准确理解这本书论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再根据所学史实判断。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 “总运动 ”。这场 “总运动 ”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

11、题干和选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放到一起分析比较,前两个都是政治运动而不属于文化领域, A 项表述不符。同样, C项表述的是经济领域的变化,与题干前两个事件的政治性质也不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在政治领域进行变革, D项描述不符,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正确分析题干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和所属领域。 某发明家的阿姨对他说: “我从来没看到过像你这么游手好闲的男孩 你已经半小时没有说话了,只会打开壶盖再盖上,现在又拿一个咖啡杯和汤匙放在上面观看蒸汽怎么从壶口冒出,并且去盛接及计算有

12、多少水滴。 ”这位阿姨没有想到,这位发明家的 “无聊 ”举动,竟促成了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次转变。这项转变与以下哪项事件有关 A开辟新航路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描述的现象,这项发明与蒸汽有直接关系,这使我们想到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使用。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和代表。使人类社会进入的蒸汽时代,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答案:为 D。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把握准确了题干主旨与蒸汽有关,就很容易判断。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

13、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 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漠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强调的是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而不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就此我们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 B。其它选项强调的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与发展,都排除,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注意题干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把握准确了其强调的主旨是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答案:就不难选择了。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

14、是洋,二是奇,三是妙。当时有人是这样描写上海的奇与妙的: “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居人不信金吾禁,路上徘徊听五更。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材料中的 “奇 ”与 “妙 ”所指的事物反映了 A高架铁路的建立 B水运事业的发展 C电力与通讯事业的发展 D化学工业的进步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实际是考查近代上海的巨大发展和变化,联系选项, “自来火较月光明 ”中的 “火 ”应该指的是电力的发展,只有电灯等才会非常明亮。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 ”中的 “德律风 ”指的是电话,即通讯事业,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现代

15、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重大变化的掌握和理解,这里以上海为例出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1882年 4月 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列哪一句话可以最恰 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力学体系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体系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 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典力学是牛顿创

16、立的,与达尔文无关,并且达尔文的研究领域不涉及物理学,所以 A和 C都错误,人们把达尔文葬在牛顿墓旁,并不表明他的研究掩盖了经典力学的辉煌,而是两人在不同的领域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 “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 是指 A社会

17、契约论 B天赋人权 C人民主权 D三权分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第三大定律是指 “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实际上这句话在强调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权力,即主权。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主旨的准确理解能力,解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灵活理解,不可死搬硬套。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B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智者运动是古希腊人文主

18、义思想的起源,与 A项、C项都没有关系,排除 A和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并且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智者运动与此无关,排除 D。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所涉历史事件的背景,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 有的女生已 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 (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B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C树立了积极

19、、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论述的主要内容是:女生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是关于女生民主自由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方面的内容,这与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C项主要强调的也是科学精神,排除。分析当时社会情况,这种追求自由的思想符合历史潮流,没有偏激的成分。排除 D,答案:为 B。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时要特别注意题干所述现象反映的本质,此题考查的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井冈山精神 ”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结合 ”的最大成果是 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20、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D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给 出了这一结合是指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如果从最大的理论角度分析,根据所学,应该是指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是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所以答案:为 B。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是一道最优型选择题,要求学生从最大的角度和最深刻的层次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1、 ”这一论述,结合所学史实选出其结合的典范。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的角度 B从天人感应的角度出发 C从万物本源的角度 D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此题是在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是什么,联系所学史实,无论是北宋五子还是朱熹、陆王心学,都在试图并努力从万物本源的角度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人间的伦理纲常,而 A符合春秋道家学说, B符合汉代董仲舒儒学, D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所以答案:应为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考查是儒学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宋代

22、出现的新特点是什么,这需要对此时期的各个儒学流派一一分析判断,最后得出其共同展现的新特点是什么,理论性很强,同时要与之前儒学的发展概况和特点密切联系,从而找出其 “新 ”特点,解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并理解基础知识。 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是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 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列宁强调的是 1861年改革是俄国从封建君主制

23、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的重要一步,根据所学史实,这次改革后在政治领域仍然实行的是沙皇专制制度,直到 1917年二月革命才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所以 B和 D不符合史实,排除。列宁这句话的意思不仅阐述了这次改革对俄国经济方面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对政治上的影响,所以 A项表述不全面,答案:应为 C。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联系所 学史实,用排除法。 洛阳伽蓝记记载: “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彘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 “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

24、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 “北方百姓殷富 ”可说明北方经济发达,百姓富裕。“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 ”说明北方商品经济发达。材料表述的情况都限定在北方区域,所以不能说明南方经济情况如何,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所以答案:为 B。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理解材料重点表达的意思。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

25、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看出孝文帝充分估计了迁都的困难,才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C正确。从 “旧人怀土,多 所不愿 ”可看出许多人不愿离开故土南迁,说明其保守势力很强, B 正确。从材料中可理解到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D正确。而 A项所述意思和题干表达意思正好相反,是错误的,答案:为 A。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理解材料重点表达的意思。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说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

26、不生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变法的这一原则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 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首先排除 C 和 D,这两项说法本身欠妥,有绝对化倾向。商鞅这种轻罪重罚只是一种法律原则或者理念,与法律制度健全与否没有关系,排除 A。注意理解韩非子对这一原则的评价,即轻罪重罚可以使人民安于被统治,不会发生动乱,很明显是一种对人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所以答案:为 B。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对 “重罪轻罚 ”这一理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把这一原则放在商鞅

27、所处的时代去考虑。 史记 商君列传 载: “商君相秦十年,宫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做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按军功授田赐爵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强调的是商鞅变法过程中触犯了大地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这就需要考虑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对大地主贵族打击最大,联系所学,按军功授田赐爵沉重打击了世袭贵族,并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同阶级层级之间的有效流动,这项措施可以说是触犯了传统贵族的根本利益,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答案:为 D。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此题难度中 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解题时一定注意分析比较哪项措

28、施对传统世袭贵族的打击最严重。 在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排除 B和 D,因为题干要求的是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措施,强调的是经济, B和 D不属于经济范畴, C项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但它只是在建立封建经济基础之后,实施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政策,不是封建经济基础建立的前提,其前提应该是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即 A项,只有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了,才能说建立了封建经济基础,答案:为 A。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封建土地制度建立相关史实的掌

29、握和理解,解题时特别要注意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经济基础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公元前 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 “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成的 ”他是在说明 A.德拉古法典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利益 B德拉古法典制定过程充满血腥 C.德拉古法典实施过程中充满激烈的斗争 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其强调 的是德拉古法典的血腥性,或者说是严酷性,实际上是考查德拉古法典的特点,根据所学,这部法典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严刑峻法,而它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题干所强调的正是这一点,所以答案:为 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

30、干含义,特别注意题干强调的是这部法典本身的严酷性,而不是其实施过程中的特点。 恩格斯说: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 ”, “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 ”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 A颁布解负令 保障平民下层掌握土地 B按照财产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C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自由 D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扩大公民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题干中对这项改革措施的评价 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这说明这项改革制度使有产阶级权力增加,传统的氏族贵族

31、权力受到遏制,联系所学,应该是梭伦的政治改革:按照财产划分社会等级,并分配政治权力,所以答案:为B。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题干主旨, 根据此主旨联系所学基础知识解答判断,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材料阅读能力。 在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下列对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平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平民占雅典人口的大多数 B平民无法真正参与国家主权 C平民都不享有雅典公民权 D平民受到债务奴隶制的威胁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 “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平民 ”的状况,根据所学史实,雅典国家形成初期,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在

32、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平民的实际状况是:经济贫困,政治上虽然享有公民权,但实际上无法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不少贫困的平民把自己的人身抵押出去,一旦还不起债务,就沦为债务奴隶,所以分析各个选项, C项所述错误,答案:为 C。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实际情况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所学史实解答即可,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北史载: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 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如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下列对这一诏令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语 C

33、 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实际上表述了北魏孝文帝在文化语言方面的改革,即学汉语、说汉话。但这条诏令对学汉语的具体事项有规定,即 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要不然降爵黜官,意思是 30 岁以上的官员可以从宽要求,题干这种情况同 时也表明这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所以 A、 B、 C三项都符合题干意思,只有 D项是对题干材料的不正确理解,答案:为 D。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 北宋统治者认为 “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

34、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贵族特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富人兼并了大量土地,是为国家守财,当国家发生危难时,他们这种兼并得来的钱财,就乐意向国家捐纳。所以这表明北宋政府并不抑制兼并, A错误。 B和 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为 C。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时要特别注意题干所强调的主旨是不抑兼并。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

35、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的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意见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司马光实际阐述了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但并不仅仅是代表个人意见,而是代表当时王安石的反对派,因为司马光也是朝廷重臣,而他对王安石变法的这种看法客观上有一定的正确性,即王安石变法存在过于急进的缺点,是最终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其评价也带有主观政治攻击性和夸大性,只注意到其缺陷而没有看到王安石变法的良好效果,所以 A、 B、 D都不对,答案:为 C。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

36、变法的正确认识 和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能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价司马光的观点。 列宁指出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借鉴西欧的技术和经验 C沙皇专制终结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实际考查的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861年改革首先废除了农奴制,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经验,并在政治领域建立了一些地方自治机构,对司法机关进行了近代化改革,但这次改革并没有废除沙皇专制制度,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点评:

37、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 1861年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 赋役繁重,农民负担沉重 战事不断,兵役频繁 西方列强帮助奥斯曼土耳其打击埃及 封建专制统治本身的弊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联系教材所学,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等多方面考虑, 都是其原因,所以答案:为 A。 考点:阿里改革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题时要注意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等多方面考虑。 下列对于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措施,叙述不正确的

38、是 A大力扶植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努力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 C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和设备 D把军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考查阿里改革的重要措施,可联系所学解答,在工业建设方面,阿里引进西方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的国营工厂,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所以 A项表述错误,其它三项都是阿里改革的重要措施,答案:为 A。 考点:阿里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阿里改革措施的认识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1826年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的创刊 有利于推动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传播埃及的民族文化 能够及时传播重大信息 是埃及推进近代化的重大表现 A B C D

39、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关于埃及近代史上阿里改革中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阿里创办了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 埃及战役报,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题干四个小项都符合题意,答案:为 A。 考点: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点评: 卡尔文认为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一观点反映了卡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C用 “先定论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主张没收财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卡尔文阐述的话可知,实际他

40、强调了财富来源于上帝的恩赐,这是一种明显的 “先定论 ”,是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其它选项与题干明显没有关系,答案:为 C。 考点:欧洲宗教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强调的主旨,联系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判断。 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是 最初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十一世 纪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天主教会以征服“异教徒 ”为借口组织多次 “十字军东征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相关史实,依据所学可知, 都符合史实,答案:为 A。 考点

41、:欧洲宗教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恩格斯说: “卡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B卡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C卡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卡尔文主张加强王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理解题干意思,恩格斯的意思是卡尔文主张民主和共和的教会,实际上强调教会的独立性,如: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这实际是对王权和教权的挑战。所以卡尔文并没有主张加强王权。答案

42、:为 D。 考点:欧洲宗教改革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卡尔文新教主张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 干预经济 他限制封建大商人操控市场 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首先要根据所学,理解市易法实际是通过政府手段调控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一项措施,调节了市场,稳定了物价,限制了豪商大贾操控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所以四个小项都对,答案:为 D。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市易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综合题 材料

43、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划分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于携眷移民给于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 2) 全国划为 41个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 3) 凡从事 “本业 ”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

44、的问题?( 6分) (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次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6分) (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8分) 答案:( 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每点二分) ( 2)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商鞅变法用军功大小划分等级;( 2分)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和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由国君任免( 2分)索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 策( 2分) ( 3)对雅典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分)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 2分)对秦国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

45、2分)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耕文明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阅读材料一和二,进行分析,两段材料第一点都涉及了等级的划分,第二点都涉及了国家官员的任免办法,第三点都涉及到经济政策。梭伦是鼓励工商业,商鞅是打击工商业。( 2)注意题干问的是 “处理方式 ”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材料,等级划分的参照物是不同的,一个是财产,一个是军功。国家官员的任免办法也不同,对工商业的态度更是不同。( 3) 注意分析题干,要求从两者处理方式的不同对雅典和秦国产生的影响角度回答问题。如:财产、选举、发展工商业产生民主政治,军功、国君任免、抑制工商业产生专制政治等。 考点:中外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对古代雅典梭伦

46、改革和古代中国商鞅变法进行了横向比较,要求学生总结概括其不同点和产生的不同影响,考查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回答影响要注意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组织答案:。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 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过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

47、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 立宪政治之精神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曲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 “平民文学 ”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 “平民 ”,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竞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 -激进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