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603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能够证明 “科学改变世界 ”这一历史结论的是 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提高了科学文化和社会管理水平 促进了人类的精神文明进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科技发明运用到社会生活,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以及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社会发展也为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提供物质条件。同时,科技进步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都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点评:杰出的科学家对于人类文明的

2、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重视人类发展、重视科学的今天,这显然是一个高考重点和热点。对科学家的学习,第一个重点是看他的科学成就对人类的影响;第二个重点是结合历史背景探究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第三个重点 是联系对比科学家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科学家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 “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里 “三个最先进国家 ”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法、俄 C英、美、德 D英、法、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 D。 考点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使资社会的基本 矛盾日益明显暴露。 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兴起,失败的结果表明他们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到工人运动中总结经验。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韩; 赵; 魏; 燕; 楚; 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为易。前 230 年秦灭韩;前 228年秦灭赵;前 225年秦灭魏;前 223年秦灭楚;前 222年秦灭燕;前 221年

4、秦灭齐。用谐音记忆:喊(韩)赵薇(魏)去(楚)演(燕)戏(齐)。 考点:秦灭六国 点评:秦国从公元前 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 221年灭齐为止,前后十年,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 秦国经商鞅后日益强大;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 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

5、原因。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秦统一的客观原因;主观方面,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符合主观条件。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秦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历史条件分析法,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还可以考查秦统一的根本原因: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本题为

6、最佳选择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联系的加强,人民对统一的渴望等,都属于统一的条件,这是统一的前提和基础。而其他条件,只有建立于基本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故选 C。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 学习了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导阶级斗争 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

7、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管是农民阶级领导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 A项正确;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 B项错误;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从表格看,经历了由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 (维新变法运动 ),再由反侵略 (义和团运动 )到求民主 (辛亥革命 )的转变,因此 D项表述错误。 考点: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点评:本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区域。借鉴历史的经验,吸 取历史的教训

8、,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崛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一直是社会的长效热点之一。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奠定基础的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复习时应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对这一专题的复习。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残障人士等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 A社会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族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看,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人士,无论是健康人士还是残疾人士,他们都积极参加这一政治运动,这体现了民族意识,故选 D。其他选项都不可能

9、有如此广泛的参与度。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 C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强调的是君主的绝对权威,故可能对孟子 “民贵君轻 ”

10、的言论表示不满,故选择 D。 考点:孟子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吕思勉认为 “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创立拜上帝教 奉行平均主义 重建等级礼制 提倡效法西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提倡效法西方是文化上的进步,故排除 即可确定 A 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它的失败,说

11、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 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元的换算。天干每十年轮回一次,地支每 12年轮回一次,干支纪年法 60年轮回一次。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需要找到一个参照的年份,本题可以选择 1894年(干支为甲午年)作为参照进行推算。那么 1900年换算为干支纪年,天干

12、甲 +6为庚;地支午 +6为子,所以 1900年为庚子年,选 B。 考点:干支纪年法 点评: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 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 C分封制 瓦解 D

13、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被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租田 ”“交换田 ”“送田 ”等信息,说明当时土地可以出租、交换、赠送,反映了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被破坏,故选。 考点:井田制的瓦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彻底瓦解。 1851年与 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

14、土地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51年和 l911年发生的革命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前者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者在革命过程中都采取了暴力这一手段。 A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 B不符合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辛亥革命提出 “平均地权 ”, D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 革命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结局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论语 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5、,则不复也。 ”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反映孔子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启发式教学,故选 B。 考点:孔子的教育思想 点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和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继承三代学校教育,并进行创造性改革,对人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孔子教育思想的智慧,在今天也是值得人们去汲取的,它对于改革现

16、代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有启迪作用。 在 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D有明确的 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选自 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政党具备的条件有:是否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系统和党的领导人。选项 A不能说明原因;选项 B是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之一;选项 C“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不一定具备政党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国同盟会有统一的纲领,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有国内支部和国外支部,完全具备了政党的条件。故选

17、 D。 考点:中国同盟会 点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全 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2.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革命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3.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孙中山指出: “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 “一劳

18、永逸之计 ”,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即民生主义。故选 C。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爱因斯坦主张制造和销毁原子弹都是为了 A人类和平 B拯救犹太人 C摧毁法西斯 D证明其理论的科学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爱因斯坦因忧虑纳粹德国提议率先研制成原子弹,以制止战争;销毁原子弹则是为了消除核威胁。都是为了人类和平,故选择 A 项。 考点:科学家爱因斯坦 点评:爱因斯坦是

19、 20世纪的最伟大科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他一生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特别反对利用科学技术制造杀伤力强的武器。为此,他伟大的人格更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 牛顿和爱因斯坦成就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B都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都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 D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其成就都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对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和量子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A、 C、 D都是其成就的共同影响; B表述不确切。 考点:牛顿和爱因斯坦 点评: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定律 只有在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况下才适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时空绝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并提出了质量互化原理;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是全盘的否定,它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它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

21、时的一个特例。 牛顿被称为 “近代科学之父 ”。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台词应是 A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 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D“天才不过是百分 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牛顿的贡献。 A项是牛顿的经典语录; B项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C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D项出自爱迪生。故选 A。 考点:科学家牛顿 点评:英国牛顿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

22、物体低速运动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从此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向前发展。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 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912年 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分析各选项,正确的

23、应是 B项。 A、 C、 D 三项出现的词汇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中华民国成立 点评: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仿照欧美的近代政治体制,在中国创立了一个以 “三权分立 ”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确立了 “主权在民 ”的政治原则。这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正确方向,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但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没

24、有能保持住政权 ,构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故选 D。 考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点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及作用: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群众 基础、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5、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下列毛泽东著作中,主要论述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是: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井冈山斗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井冈山斗争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思想。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大革命时期,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本题选 A

26、。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点评: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 是 A领导不同 B性质不同 C主力军不同 D结果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区别。二月革命是 1917年 3月俄国爆发的推翻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革命,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性

27、质不同,故选 B。 考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点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点体现在: 1、领导阶级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 “孟什维克 ”领导。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 “布尔什维克 ”领导。 2、革命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性质,未能改变俄国社会性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 “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无产阶级专政上台建立 “苏维埃 ”政权。 3、革命对象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对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对象是 “临时政府 ”反动统治。 4、革命影响不同: 二月革命后 “临时政府 ”倒行逆施,对内镇压工农运动,对外继续参加 “一战 ”。十月革命后 “苏维埃 ”采取了对外卫国战争

28、、对内巩固政权、保障民生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苏俄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B一战促进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战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必备条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的认识。由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可知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A、 D 项是错误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29、C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 B。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客观方面: 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具备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社会进步,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 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机会。 主观方面: 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 无产阶级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 有强有力的同盟军 农民。 有成熟的革命理论 列宁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阶级矛盾激化 B工人阶

30、级觉醒 C马、恩的努力 D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但最基本的历史条件需要从这一理论产生的经济基础方面分析,即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故选 D。 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点评: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包括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恩格斯说: “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

31、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 ”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拿破仑的上台,从能力要求来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 “时势造英雄 ”,拿破仑上台虽有偶然性,但从当时形势的发展来看却是历史的必然。因此 B项正确, D项错误, A、 C两项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时势与英雄人物的关系 点评: “时势造英雄 ”是说一个英雄的出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即

32、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 “英雄造时势 ”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某篇文章写道: “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注:性格火爆的蒋介石与一向率性的张学良)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该观点是 A正确,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B正确,因为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作用最主要是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的程度 C错误,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D错误,因为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采信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安事变的爆发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

33、必然性,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严重,民族矛盾上升。而材料过多的强调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个人作用,忽视了必然性,所以选 C项。 考点:西安事变 点评: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原理解题的题目屡见不鲜。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如此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即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外部的或事物内部的非本质因素所决定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必然性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

34、性一般居于从属的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只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事 物发展的趋势带有各种特点和偏差。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 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 “总理衙门 ”。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随着列强的侵略加深,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甘心以 “外夷 ”身份同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办理洋务即外交事务

35、。对外交涉机构的设置,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故选 D。 考点:总理衙门的设立 点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 “总理衙门 ”、 “总署 ”、 “译署 ”,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 1861年 1月 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 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 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 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它的设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 “民主共和 ”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

36、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 A、 B、 C均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 “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答案: C

37、 试题分析: “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 ”体现了官吏的选拔权在地方;隋代以后 “悉由吏部 ”体现了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这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A、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起源时期,题干中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的意思是:对人

38、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这与荀子要求统治者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的主张相符合。 A项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 B项墨子的思想是 “兼爱、非攻 ”; C项韩非子主张 “依法治国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中国近代史上

39、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 “弱国无外交 ”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A、 B、 D都是表格反映的共同问题;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割地,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开埠的条款。故选 C项。 考点:列强侵华和不平等条约 点评:

40、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发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和探索。 B、 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也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思想文化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候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

41、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对宗法制的理解。关键信息是: “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 “大宗小宗之法 ”即宗法制度,其目的是协调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维护政权统治。故选 C。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常考的知识点。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

42、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 ”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都可以发迹、 “权势之家或者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而出身低微者则会 发达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下层平民也可以凭借才学而做官。故正确选项为 D科举制。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

43、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同时也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即 1943年,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 “陕甘宁边区 ”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会舆论方面

44、对中国共产党的压制。因此这封信件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选 D。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总结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统一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927 国民党 “一大 ”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

45、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1949 撕毁 “双十 ”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的关键信息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A项正确; B曲辕犁

46、出现是在隋唐时期; C翻车出现在三国时期;元朝时棉花的种植推广,到明朝时期北方的百姓以穿棉衣为主,排除 D项。本题选。 考点: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点评:精耕细作农业形成的条件: ( 1)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 ( 2)技术进步 ( 3)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 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47、说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 D。 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点评: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该水利工程的修建,消除了水旱灾害,使当地成为“天府之国 ”。可知这是秦国蜀守李冰在四川岷江中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