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60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作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的 “工作草图 ”已绘制完毕,并于 2006年 6月 26日向全世界公布。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可以脱离存在而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客观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所以选 C。 A与题干无关,思维由存在决定的。 D.思维不可以脱离存在而存在的。故 BD本身错误。故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 点评: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虽为小知识点,但

2、在高考中却是个易考点,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故 AD项错误。 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指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讲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先设计图纸,说的是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本题选 C 项。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

3、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知识点。 点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理解二者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为顺利实现 “十一五 ”规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说明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正确的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 D 试题分析: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主要是指,人民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本题显然是在强调意识的这一作用。本题选 D项。 A意识是客观事

4、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 A项错误。 B客观实际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故B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 点评:本题易误选 A、 B项,原因是知识点不清,没有正确认识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等知识。 下列观点与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蕴含的哲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是唯物主义观点。 死生

5、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 项错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知识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企业竞争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但实质是观念的竞争,这主要强调了:( ) A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 B观念是第一性的东

6、西 C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观念起着 先导作用 D科学实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重大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念属于意识范畴。物质是第一性的,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所以 A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错误的。 B观念应是第二性的东西。故 B项错误。科学实验在题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意识概念等知识点。 点评:本题理解观念属于意识范畴这一点至关重要。 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预测, 2009年 7月 22日上午将发生数百年内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当天,全食带先后经过了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湖北、浙江北部、上海等地,时间最长持续了

7、6分钟左右,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对日全食天象的准确预测,说明了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中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对日全食天象的准确预测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而不是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意识的反作用问题。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说意识是什么,是意识的本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 B 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两层含义一是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

8、世界;二是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点评: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是易考点。难度适中。作对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并分清意识的能动作用两层含义。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荀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意思是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地的运行也是有规律的,人的行为也是有规律的,所以得出一切的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所以本题选 A项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点。 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考查

9、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以往的哲学只是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 A实事求是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中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 改造世界就是进行实践活动。所以本题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观点。故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

10、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 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 ) A意识能否正确地认识物质 B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统一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否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考查是课本最基础的知识。熟记课本知识很关键。故本题选 B项。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课本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把握好课本知识即可做好本题。 关于 “意识起源 ”的正确表述是 (

11、)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意识的实质。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本身正确但不是意识的起源。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故 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 “意识起源 ”知识点。 点评:本题限定了知识范围。是对 “意识起源 ”的考查。是课本知识的再现 。比较简单。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 “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

12、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这表明: ( ) 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圈的大小、知识的多少都是矛盾双方,二者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故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矛盾的含义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要想使我国的自主创新局面得到真正的改观,必须使我国的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 体,企业

13、必须树立信心,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国自主创新的局面才能得到真正的改观。这 说明 A主观能动性是区别于动物的特点 B意识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重要作用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利用规律 D意识反作用是决定性因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利用规律说法错误。 D意识反作用不是决定性因素。本身错误,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反作用知识点。 点评:凡是选项中带有就是、就能、已经、关键、根本、只有、才、只要、就等字眼的选项一定要注意本身说法是否正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它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

14、责任感,并沉积在民众心中,这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北京奥运会有推动改革开放的意义是因为( ) A人们认识世界具有能动性 B人们改造世界具有能动性 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来源 :学科网 ZXXK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京奥运会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说明人们改造世界具有能动性。故本题选 B项。 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哲学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难易程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推动改革开放一词。然后从哲学角度阐释和论证。失分原

15、因:一是审题不到位,二是不能准确利用知识。 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 A均为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B均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C均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均无法独立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这几个概念的含义及实质。真理、科学理论的共同点均为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故 A项错误。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在大的范围说属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所以均无法独立存在。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共同点知识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几个概念的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各种概念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昔

16、日的北大荒曾经是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 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几十万人开荒种地,每年产粮 70亿公斤。可短短的几十年后,大自然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的 “罚单 ”:旱涝灾害频 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现在人们不得不退耕还林。这一过程说明 人们改造自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任何认识都无真理性可言 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改造活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错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就是真理, 表述错误。故本

17、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发展、认识的检验等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 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 “洪水无情 ”,或者 “细水润田 ”。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18、能被消灭,也不能被改变。故 ABC项错误应排除。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注意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改变。 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把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D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获得真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获得真理。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任务和目的知

19、识点。 点评:区分认识的任务和目的是做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只要正确区分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就能做好本题。 柏拉图认为 ,“理念 ”决定一切,是世界的基础。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和基础,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精神决定一切。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知识点。唯心主义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分概念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恩格斯指出, “人们远在不知道辩证法以前,就

20、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可以自发产生 B只要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就会在实际上走向和接近辩证法 C学不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一样 D辩证的世界观可以自发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故本题选 B 项。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自觉产生的。 C.学不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正确的哲学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故AC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知识点。 点评:本题易出现考生因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

21、牢、不细而错选。因此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知识是做好本题 的关键。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 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B.具体科学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 AB本身错误。 D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流水不腐,

22、户枢不蠹 ”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成语的意思是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故弃 A而选 B。 D是运动的含义,不合题意。故本题选 B项。 C. C错在 “惟一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古诗文中抽 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 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 “真 ”不能代替此时的“真 ”,彼事的 “实 ”不能代替此事的 “实 ”。其中的哲

23、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变化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故 BD观点错误。 C不是哲学道理。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的特点知识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理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哲学知识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2007年 10月光明日报指出,我国在新型安全高效基因工程疫苗、人禽流感疫苗和防治药物研制以及病原流行规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

24、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实施手段,为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这说明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世界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旨在突出我国在疾病防治方面对规律的研究的作用和效果。因此, 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目的指向不符。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从 “发展才是硬道理 ”到 “科学发展观 ”的

25、提出,从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这表明 ( ) A真理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选 B项。 A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故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具有条件性知识点。 点评:本题

26、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 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这说明了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主观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具有条件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 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具有条件性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课

27、本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是送分题,不可丢分。 培根说: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段话的含义主要是说 ( ) 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非 B必须将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可靠的 D人只要参加实践,可以没有学问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故 A项错误。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是可靠的。理论属于正确认识,能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故 C项错误。 D人参加实践,需要有认识的指导。故 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知识点。参与实践活动是获得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时获得间接经验。 点

28、评:理解名言的实质很关键。这句话实质是考查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 B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D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有人不一定就存在意识。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意识。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故 AC 项错误。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说的是意识的产生离不开社会,没有讲到自然发展的产物。故 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及产生知识点。 点评:考查

29、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只要能用哲学语言准确表述材料中的信息,就可答好此题。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俗语、古诗等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是高考中常见形式。鉴于此,在备考中应有针对性地对该种题型进行训练。本题所指是表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有规律,而不是说明什么是规律。故本题选 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运动时有规律的知识点。 点

30、评:本题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很关键。本题所指是表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有规律,而不是说明什么是规律。 实践是人们改造 _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A世界 B客观世界 C自然界 D人类社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知识点。 点评:本题直接考查实践的含义知识点,比较简单,实际课本知识即可。 下面对哲学 “物质 ”概念表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C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D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31、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物质具体形态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故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 “物质 ”概念知识点。 点评: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注意审题。注意区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物质具体形态是万事万物。物质概括的万事 万物的共同本质。 综合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强调,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1)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何

32、意义 (6分 ) (2)为什么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6分 ) 答案: (1)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 ;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分 ) (2) 自然科学属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总之,哲学社会科

33、学与自然科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使二者相互渗透,有利于它们共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比较明显,只要仔细读题就可分析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第一问实质考查哲学的重要性。可从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对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作用;再者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实质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依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重要性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审准设问很关键,然后熟记课本知

34、识即可做好本题。 材发生在海地和智利的大地震造成 众多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 132 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 “候风地动仪 ”,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辨题:地震是不可准确认识的。( 6分) 答案: (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其局限性的。所以,人们对地震的准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2)但是,认识又具有无限性 。一定时期内未有认识的事

35、物,不等于永远不可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地震最终能被准确预报。 试题分析:仔细审题。分析 “地震是不可准确认识的 ”合理的原因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所以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不合理的原因是认识又具有无限性,地震最终能被准确预报。 考点:本题考查人们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知识点。 点评:解答辨析题对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回答辨析题总体上要求 “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即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残缺点。 近 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某班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

36、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 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40% 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十二五 ”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8分) 答案: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民

37、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 试题分析:本题审准设问很关键。是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限定了知识范围。结合材料可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两大角度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设问的两层含义:一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二是分析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注意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请

38、探寻 “水 ”中的哲理。 水多 洪涝灾害频繁。 2010年,我国 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 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 3745亿元。 水少 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 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 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 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 “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8分) 答案: 必须了解和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我们治水必须从我国的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 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我国地表

39、水污染依然较严重,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定水策、兴水利 ,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自身。 试题分析:本题运用唯物论的知识限制了答题范围。审准这一点很关键。可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分析本题。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知识点。 点评: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知识阐释并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准确识记并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知识。

40、 有人认为:任何哲学都是时代 精神上的 精华。请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6分) 答案:( 1)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能真正称其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3)因此该观点的讲法不够科学。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要分清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无论什么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这种反映不等于精华。科学的哲学是真正的哲学。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理清思路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评析题,考查学生对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鉴别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分清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这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