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362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第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在中国古代 “国家一体 ”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A 1957年 3月 25日周恩来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民族聚居

2、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 B C D 答案: A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 /有一棵红杉树 /越过重洋 /来自彼岸 /滋润着友谊雨露 /红杉树 /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 /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 ”这是 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 ) A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 1972年尼克松访华 C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2009年奥巴马访华 答案: B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

3、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A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 其三为审判机能。 ”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答案: B 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 “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 140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 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 ”这一文件是指(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 1787年宪法 D权利法案 答案:

4、C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同年,一位非洲的国王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 “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来吧。 ”最终他领导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迫使侵略者在和约上签字。这里的 “敌人 ”是指 (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A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 “科学万能说

5、 ”时,认为它 “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 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答案: C 说 “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 ”的人是 ( ) A美国的亨利 福特 B英国的斯蒂芬孙 C德国的西门子 D比利时的格拉姆 答案: A 富兰克林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 “炉边谈话 ”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 “新政 ”期间,罗斯福 “炉边谈话 ”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

6、工关系法 D展望 “新经济 ”时代的奇迹 答案: C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 “福利国家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答案: D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 “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 )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答案: A 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 “对美国构成了威胁 ”,

7、认为这将是 “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 “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 ”对此理解正确的 ( ) A欧洲联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B欧洲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D美国将失去海外市场 答案: A 有学者指出: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 ”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B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答案

8、: B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至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 致的是 (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答案: A 全球通史中写道: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由此可知 ( ) 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

9、格局中作用衰退 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 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D “一超多强 ”局面被逐渐打破 答案: C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 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 提出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的方针 答案: D 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 ) A英日式 美法式 俄国式 B英日式 俄国式 美法式 C美法式 英日式 俄国式 D俄国式 美法式 英日式 答案: A 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 “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

10、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造福千年。 ”请你判断一下,余秋雨笔下的 “它 ”指的是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 B “丝绸之路 ”被称为流动的 “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输入朝鲜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 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传人中国 答案: A 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 ) A民族之间的冲突 B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发展生产的需要 D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答案: B 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是 “世界各

11、国中所用以选拔人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 )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答案: C 王安石提出 “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 “心外无物 ”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 A 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 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答案:

12、A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 “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江南农村人口 “ 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 ”的社会现象,这反映出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 D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材料中的 “中国形象 ”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答案: B 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 洋气 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

13、气 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 ” 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答案: C 该图是中国 1940 1947年报刊上 “民主 ”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 1940 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为重任,因而 “民主 ”出现频率不高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 “民主 ”出现频率较高 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 “民主 ” 1947年内战, “民主 ”频率下降 A B C D 答案: D 历史教科书

14、总结说: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 “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 )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 “一家之言 ”,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 “农民阶级 ”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答案: C 该漫画是在 1936年全国漫画展览会上备受好评的一幅作品,它所反映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答案: D 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

15、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 )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群众基础扩大 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A B C D 答案: C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的择偶条件为: (一 )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 )须识字者; (三 )男子不娶妾; (四 )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 )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该征婚启事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 婚姻自主的要求 女子教育的开始普及 删繁就简的婚俗 封建思想的痕迹 A B C D 答案: A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 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

16、阐述了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答案: C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 (农商部 )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 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 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鼓励发展民营工商 业 C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D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答案: B 综合题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和措施,深刻地影响着当

17、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0分) (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1分)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2分)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哪些重大变化?( 3分)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 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 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 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 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 食货志 赋役 (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 3 分)其政

18、策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1分) 答案:( 1)在井田之外大量开垦私田。( 1分)春秋时期采取按田亩多少征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人所有。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2 分)政治上,封建制度 建立。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3分) ( 2)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 3分)共同点是按田亩多少来征税。( 1分)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

19、章将其限定在 1840 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 1919 年 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 1840 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 1949年为界 ( 1)如果以 “五四运动 ”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 “质的差别 ”?( 2分)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分) ( 2)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 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2分) 答案:( 1)差别:近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现代是新

20、民主主义革命。( 2分) 意义: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分) ( 2)台湾学者的立场 中华民国,或者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 2分)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 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 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 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 城市化非常缓慢。 (到 194

21、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 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 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4 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2

22、 分)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3分) 答案:( 1)发展特点: 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 18世纪中期到 20世纪初期(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 20世纪 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 4分) 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2分) ( 2)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3分) 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