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362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11太平天国运动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 “唤醒 ”主要是指 ( )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的论述主要强调了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唤醒作用。这种 “唤醒 ”应理解为思想上的,而题干的强调了 “人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对后来中国人民反

2、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AB项易错选,但依据题意,显然是不符要求,而 D项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故 C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的背景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需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进而准确理解 “唤醒 ”的含义。 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 “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 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中的 “这次变革 ”是指 A鸦片

3、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1853年的述评 ”可以排除 C、 D两项(马克思与 1883年逝世,据此也可以排除 C、 D两项);从材料中 “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 ”可知,该变革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八年之后,因此该述评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故 B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点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再现的能力,须据题干描述的相关特征来判定,进而选出正确选项。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 “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

4、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 ”等说明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予以了肯定,从关健词:汉家,又可说明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ACD三项无从体现。故 B项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点评:孙中山提三民主义,其反封建主要把矛盾指向了满族贵族。古代中国历来有华夏思想,由题干中的 “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 ”等鲜明体现出来 。 历史学家徐中约指

5、出: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 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者表明地方政权由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中央政府不能控制。这表明满族政权的开 始瓦解。但不能因此表明政府的权利转到汉人手里,排除 D。太平天国既不帮清政府,也不帮汉族地主,相反都是斗争的对象,

6、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排除 B。题目材料无法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有推动社会进步,排除 A。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认识。 点评:本题考查的材料信息的获取、分析归纳能力,解答须抓住有效信息,归纳材料中心思想即可。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 “天下人同耕 ”的公有制 C与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 “耕者有其田 ”理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解答的角度:经济学。 AC 项不是经济方面,可快速排除;

7、 BD项是从经济学角度,但题干强调的是 “重大价值 ”, B项不符题意, D项正确,因这一纲领文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实现农民阶级的理想。 考点: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点评:此考点囊括这一纲领文件的背景、内容、局限性等。 有学者记载: “但在起义之初,由于条件比较艰苦,每人只头裹包巾,身穿号衣,作为义军标记 士卒及新兄弟扎红巾,官长及老兄弟扎黄巾。旅帅以下为黄布巾,以上为黄绸巾,官高一级,拖长一寸。普通百姓则包蓝布巾。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将士( ) A政治的平等性 B经济的绝对平均 C服饰的等级性 D打击目标的正义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布巾、黄绸巾面料不同,不同

8、身份的人扎不同面料布巾,说明服饰的等级性, C项正解; ABD项材料无从体现,甚至是说法错误。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点评:本题是以服饰的不同为切入 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难度中等。在古代中国,服饰上的花纹图案、颜色的不同,往往是等级身份不同的体现。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 “伪干王(洪仁 )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 ”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 “干王所编各书 ”的主要原因是( )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 “干王所编各书 ”指洪仁

9、编著的资政新篇,联系所学,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但与农民革命的阶级属性没有联系起来,脱离实际。本题选 B 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的认识 点评:解答本题须用阶级分析法,理解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战争的实践产物。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实施民权、民主。根据所学,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

10、向清王朝,仍没有摆脱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本题选 B项。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其矛头指向清王朝,仍没有摆脱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考点:本题考查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点评:对一历史现象的评价应是一分为二的全面去评价,既要了解其积极方面,也应了解其消极方面或者局限性,这才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尊重历史。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 (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 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须注意题干的限制词:主要。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

11、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因而是比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纲领,故 C是正确答案:。 ABD项才都是其特点,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点评:最佳型选择题,须选择最恰当、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其意义还包括反封建反侵略、民主革命等。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 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可选据选项特征,可知是四选三,必有一个是错误的说法,而太平天国运

12、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与时代的局限性,大兴土木只是其阶级局限性的一个表现。故 A项正确。 考点: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点评:此题一般采用排除法,首先可据选项特征确定排除方法,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下图为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太平天国的网页,鸦片战争是历史背景,洪秀全是历史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文献,再添加的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发展过程,而 ACD项分别是隶属于背景、人物和文献,故 B项正确。 考点:综合考查

13、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历史事件 等 点评:题型新颖,符合新课程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要求,解答此类题,须思想开放,搞清题干的逻辑关系,如本题新添加的网页链接应是与背景、人物网页同一级但不同类的。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 ) 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不稳定 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争夺 D脱离中国当时的实际 答案: D (2011 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 )史学家认为: “洪仁 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 “这个方向走下去 ”的表现是 (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14、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 “十分可贵、一定能上道 ”可知史学家对其予以肯定,根据其居留香港期间的观察写成了资政新篇,成为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寻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 B项正确; A项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不是洪仁 提出的,排除; CD项是运动的过程。 考点:对资政新篇进步意义的认识 点评:对于资政新篇的提出,须知道其并不是农民阶级实践的产物,但其具有进步意义,其也可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 “煮豆燃箕 ”是指 ( ) A北伐失利 B安庆

15、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 “煮豆燃箕 ”是源于曹植的七步诗,意为内乱,因此,是指天京变乱。 ABD项是太平军对清军的作战,不符题意。故 C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点评: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重大历史再现的能力,还可由此切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等知识点。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 “搿贝 妗 弊郑 巴蹙印逼渲兄 狻庖幌附谧钅芩得魈 教旃 硕 斓既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取 “王居

16、”其中之意。取 “王 ”字居其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仍然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CD项不符题意。故 A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 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这样的题型在解答时往往会犹豫不决,看似其它选项也正确。应选择最恰的一个选项,这样往往须审题时特点注意。 太平天国真正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打破江南、江北大营 答案: C 试题分析: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形成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A项是爆发的标志; B 项标志初步建立政权; D 项是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时期。故 C 项正确。 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点评:关

17、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虽然在这一课中不算重难点,但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的重大标志性历史事件须记忆,往往这些会成为各考点的切入点。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广西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 A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逐步破产 C两广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 D洪秀全等大力宣传反清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导致农民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而直接原因则与自然灾害有关。分析题干可知,题目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由广西兴起的 直接原因, A、 B、 C、 D四项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ABD项分别是根本原因、客观原因和洪秀全个人

18、主观因素,并不是直接引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因素,故 C项正确。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解答时需理解与区分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等,在学习过程这是经常会出错,应当重视,准确理解各种因素。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 “上帝 ”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的人间 “天国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

19、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答案: (1)特点:向西方学习,如创立拜上帝教,提出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如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等。 (2)问题: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行。 原因:本身的空想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可能实现;战争环境,不能实现。 (3)看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不利的战 争环境,资政新

20、篇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主要以图片形式呈现,解题时,一是明确图片所反映出的信息,二是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回答。第( 1)问,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本题不仅要依据材料,还须结合所学知识,不能局限于材料所涉及的特点,材料关键信息:借助 “上帝 ”的权威、 “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第( 2)问,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解读图片信息须认识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原因。第( 3)问,考查资政新篇的认识,一分为二的分 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考点:综合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并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