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629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带解析) 选择题 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下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时间段 A 20世纪五十年代初 B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C 20世纪六十年代 D 20世纪七十年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斯大林时代,中苏关系是很融洽的,中国称苏联为 “老大哥 ”,苏联也派了很多专家到中国来指导和帮助我们的新中国建设,材料反映的就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是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接任,中苏关系从

2、五十年代末开始恶化。后来赫鲁晓夫提出要和中国建立 “共同舰队 ”,彻底激怒毛泽东,中苏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发展到兵戎相向。故选 B项 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注意建国后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 此前提之上对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 ”其中 “予以承认 ”的是 A告各友邦书 B联合国宪章 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D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新中国初的外交方针。 “予以承认 ”的自然是体现平等、独立的条约, B项联合国宪章是和平、平等的,告各友邦书,

3、宣布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缔结的一切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申明条约期满为止, 1912年 1月 5日 ,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发表。 C项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为了在内战中取得美国更大的支持和援助,而签署该条约,为不平等条约。 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签订的。故选 B项 考点: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点评:注意把握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的背景、内涵和外就成就 1951年 6月美国时代周刊首次为西方人介绍周恩来,标题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他在政治上成了暴虐的统治者,在外交上成了听话的仆从,在经济上成了无能的领

4、导者。 ”时代周刊如此介绍周恩来说明 A当时中美处于全 面对抗 B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 C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 D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1951年正值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实现二战后称霸世界的野心,在亚洲积极反对共产主义,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妄图消灭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因此极端的仇视和丑化中国共产党。美国颠覆了新中国政权、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美国的战略重心在亚洲均与史实不符,故选 A项 考点:五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点评:注意理顺建国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周恩 来总理把他亲自组建的外交队伍比喻为

5、“文装解放军 ”。当时( ) A外交工作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外交官们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待遇 C外交部的职能是为解放军提供外交情报 D解放军在前线清剿敌对残余,外交部在后方发号施令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建立,冲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帝国主义极为恐慌,但他们并不甘失败,我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和破坏,帝国主义仍幻想 “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 ”。为了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权及其反动影响,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地位建国初期。在外交领域,我国外交工作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 C、 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选 A项 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

6、 点评:注意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之间的联系 它 “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 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70年 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

7、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 1974年第 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故应选 C项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注意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观察下列 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是中国坚持 “一边倒 ”外交战略完全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1949年 ”分析,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 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

8、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 “和平、发展、合作 ”大旗等,故 A项不对; BD项在图中不能反映。故选 C项 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注意把握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和取得的外就成就 毛泽东指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对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 “一边倒 ”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

9、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BCD是这一外交政策的意义。 A项作用没有起到。故选 A项。 考点: “一边倒 ”政策 点评:要注意 “一边倒 ”政策的内涵、提出的背景和表现 1949年 6月,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

10、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加入华沙条约组织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 ” 积极发展与不结盟运动国家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5年 5月 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 8国针对 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 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 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中国没有加入 “华约 ”, 不符合史实; 是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外交活动; 是中国与美苏两大阵营之外国家交往。 都不能体现 “一边倒 ”的外交策略。故选 A项 考点: “一边倒 ”政策 点

11、评:要注意 “一边倒 ”政策的内涵以及提出的背景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 ”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 1945年重庆谈判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1971年联合国大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从材料信息 “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 ”可以推断出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12、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要注意对万隆会议的内容以及 “万隆精神 ”的把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

13、结合以上材料,下列关于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评述正确的是 ( ) 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它体现了在 “一边倒 ”方针指引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中国的建立,冲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帝国主义极为恐慌,但他们并不甘失败,仍幻想 “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 ”。为了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权及其反动影响,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地位,毛泽东提出了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主张。 毛泽东的外交主张就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及其影

14、响打扫干净,不给他们留下活动的余地,再同帝国主义建交。而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 “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说明 错误,中国不是不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而是要建立平等 外交关系。 考点: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 点评:注意把握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的提出背景和内涵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清除殖民主义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 B殖民主义是中日两国共同的痛苦记忆 C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是亚非国家独立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15、D该主张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促成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并未涉及到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故 A、 B项错误;联系史实可知,周恩来的讲话应是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到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 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1955年 4月 18-24日成功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 D项是日内瓦会议,故不能选。因此选 C项。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注意把握 万隆会

16、议的概况、成就以及万隆精神 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友好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讲到 :共同的命运 ,共同的目标 ,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共同的命运和目标是指 : 都遭受过列强的殖民侵略 都曾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都曾是二战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战场 都是发展中国家 ,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非在历史上都受到过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相继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中非人民都为反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的独立于富强而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国家在中非都展开了全面的较量,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目前中非还没有摆脱欠发达国家的的地位,都面临发

17、展经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说 “共同的命运 ,共同的目标 ”,故应选 D项 考点:新时期中国与发展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点评:注意毛泽东 “三个世界 ”的划分和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史实和意义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

18、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 析:从材料中 “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以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出发点。从材料中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 ”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目的。故此题选 B项 考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点评:牢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一直被坚持和奉行 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

19、中国代表团团 长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 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此会议是( )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1955年万隆会议 C 1971年 26届联大 D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万隆会议是 1955年 4月 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

20、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故选 B项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注意把握万隆会议的概况、成就以及万隆精神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 (部分 ),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改革开放前中国未与西方建交 B香港是中国与西欧交往的唯一桥梁 C捷克是中国通往西欧的交通枢纽 D苏联东欧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曾有特殊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邮资表可以看出,此时段应是,社会主义正迎合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后,西方掀起与中国建交热潮,故 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香港和捷克在历史上都起

21、到过沟通中国与西欧之间联系的作用,所以 B、 C两项说法都欠妥,因此不能选。故本题应选择D项 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注意把相应的史实材料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相结合来命题。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在五十年代以来持续恶化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才有所缓和,故 A项不对;此时中国并未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故无法“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22、”所以 B项错误;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 系 ”这一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中美间是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 90年代江泽民访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上。故此题选 D项 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点评:注意对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和取得的成就准确把握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 “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

23、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 摘自 1896年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材料二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 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 摘自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 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 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

24、方作为其它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 摘自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请回答: ( 1)结合材 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分析该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5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因。( 5分) (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并结合中俄(苏)关系的变化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家关系的启示?( 8分) 答案: (1)答:背景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 “联俄制日 ”,而俄国也希望在东北扩张势力影响:中国东北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日俄矛盾激化;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 ( 2)答:战后

25、美苏冷战对峙;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 和封锁;苏联支持新中国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争取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 ( 3)答:外交政策:清政府实行 “以夷制夷 ”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 ” 的外交政策;新时期摒弃了冷战思维,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或睦邻友好合作政 策) 启示:外交政策要结合国情,维护国家利益 ;要加强经济建设,增强国力,弱国无外交等(符合题意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利用资料考查了中俄(苏)关系这一热点问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外交方针 的变化。第( 1)问,

26、关键是时间: 1896年,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签订了马关条约,所以清政府拉拢俄国对抗苏联,结果使俄国扩大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所以,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和影响,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内容来进行回答。第( 2)问,要求回答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因,其中主要时间是: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等帝国主义妄图颠覆新生政权,而苏联给于支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抓住这一事件历史背景即可。第( 3)问,根据清末、新 中国成立初和新时期三个不同时期中苏关系的变化、发展来回答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及对外交关系的启示,不同时期外交政

27、策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概括回答三个阶段中国外交的策略,利用、依靠和独立自主。启示:必须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维护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等角度来回答。 考点:中俄(苏)关系的发展演变 点评:联系近代史的内容全面的梳理如中俄、中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 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 ”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 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 “瓜分 ”的民族危机 ,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 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28、渊 1919 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 ,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 6月 “改订新约 ”的运动 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 ,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 9月 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

29、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1950年 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 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 ,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

30、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一 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4分) 答案: (1)趋势 :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 ;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1949年 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 3分,如按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分别概述,

31、可酌情给分) 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3分 )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新中国完全摆 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分)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 .根据条约内容 (平等、不平等 )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 .采取不同对策。( 2分 )原因:对美国 .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 .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对苏联,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

32、极谈判,订立新的平等条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利。 (2 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并结合表格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巴黎和会开始到 “改订新约 ”的运动、中英、中 美签订新约 “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 ,但又很不彻底 ”而到共同纲领“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对于不同的条约采取不同的政策。后半问,在回答时其影响时要分开阶段进行回答,可以分为巴黎和会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和巴黎和会后签订的条约的影响两部分来回答。第( 2)问主要特点从材料中归纳,抓住有效信息,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从 材料中可知原因 “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 ”;而对于苏联,因为 “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 ”,所以 “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 考点:近现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点评:归纳梳理近现代中外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深刻的理解这些条约的背景,熟记一些重要条约的内容,并能分析这些条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