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4开创外交的新局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62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4开创外交的新局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4开创外交的新局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4开创外交的新局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4开创外交的新局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4开创外交的新局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7.24开创外交的新局面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71年 ,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时 ,毛泽东感慨地说: “不要忘了 ,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D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历史现象,关键信息: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说明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支持,也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事务

2、的力量与影响, B项正确; 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A项排除; CD项内容未能反映。 考点: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并依据教材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表明美国政府( ) A坚持 “一中一台 ”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认可 “一个中国 ”的原则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答案: C 试题分析: “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而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

3、法政府,说明美国外交上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又给自己留有余地,并没有言明确 “中国 ”,排除 ABD, C项正确。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知识点,实际上也考查了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 “极左 ”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答

4、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 70年代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枪访华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再结 合两条语录的含义与对象美国来分析,及其 70年代的国内背景, 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 D项 “权宜之计 ”说法错误,故 D项正确。 考点:考查对 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准确理解 点评: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分析并阐述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中等 1981年,美国宣布向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出售武器,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有利于打击 “台独 ”势力 A B C D

5、答案: B 试题分析:向中国出售武器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与苏联争霸,同时有利于刚刚建交的中美关系发展,还在某种程度上打击 “台独 ”势力,但他并不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因为他是想利用中国来遏制苏联。 B项正确。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国与国的关系与国家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世界政治格局的 读下列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支持票的数据分

6、析,说明中国在外交的成果与恢复合法席位的之大势,也说明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的作用, ACD项分析正确,不合题意。两极格局 1955年形成,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现今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正成为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B说法错误,但与题意符合,故正确选项为 B。 考点:综合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点评:本题考查文字或图片材料的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 下图是 1949 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

7、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中可知中国建交的最高峰是在 70年代,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可知,此阶段最大的成果是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而且还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 C项为主要原因, AD项是原因 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而 B项是 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果,提出求同存异,与题意不符,故 C项正确。 考点: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的意义 点评:现中国外交成就主要可划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 70年代外交成果和 80年代后的外交成果,对外交成就的考查可以是重大外交事件、背景、外交方针和意义

8、等考查。 下图是某位作者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40周年设计的邮票图案。如要你为这图案的有关背景作说明,符合史实的有 A当时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中美关系的缓和和正常化 C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中国的支持 D中苏关系的和好和苏联的强力支持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结合教材知识,当时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 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还没有正常化, AB 项排除; 70 年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两国关系紧张, D 项排除;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壮大并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地位, C项正确。 考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原因 点评

9、: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并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再现历史重大历史事件。 1960年尼克松曾说: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 。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1971年尼克松又说: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丌门户。 ”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恢复在

10、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反对到不反对的态度转变,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度依据是国家利益,因此,分析与理解这种变化,应结合从中国、美国和世界政治形势来分析, 项 “正确 ”说法错误,可从 1960年尼克松的话中分析得出,故 C项正确。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以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为切入点,考查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背景。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该公报的内容不包括 A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 合法的政府 C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其武装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

11、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不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和谅解。台湾问题:中国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反对 “ 两个中国 ” 。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但没有言明 “中国 ”,措辞模棱两可,排除 ACD项,B项正确。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对 “一个中国 ”原则的准确理解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 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

12、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 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是中苏不可能破裂。而实际上中苏关系在 60年代破裂,主要就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所以选 A。 B项 “根本分歧 ”说法错误; C项 “正确预见 ”说法错误; D项未能从题干反映。 考点:综合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状况 点评:国家的对外政策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利

13、益,因此,分析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应从国家的利益角度去分析理解。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 “从 1950年到 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 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任何干涉 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美中两国间没有共同利益可言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 “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至 71年前中美对峙的状态,这是因两极格局政治格局下,中美意识形态不同,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这是主要原因, C项正确;

14、本题须从美国的角度分析,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因美对华的敌视, A项排除; B项“任何干涉 ”说法错误; D项 “没有共同利益 ”说法错误。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的外交基本方针。 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确认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每一方都反对任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任何其他国家 ,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 ,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这表明 A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D

15、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 干的材料出处是 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材料强调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特别是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对题干的理解须结合中美上海公报发表的背景。 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等一系列因素促使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题干中的 “任何一方、大国 ”都是指向苏联, C项正确; A项 “遏制日本 ”说法史实不符; B项 “放弃 ”的说法是错误的; D项 “对等大国 ”说法错误。 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阐述历史现象的能力。 下图为 1971年 11月 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左上角写着

16、:“The Chinese Are Coming。 ”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 “The Chinese Are Coming”,即中国来了,结合美国与周恩来相关信息,可排除 ACD 项,此应是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 考点: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点评:考查考生通过题干的文字或图片材料信息,依据所学考查的相关知识点的分析、运用能力。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 “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 ”, “不

17、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邓小平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原则是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符合此精神的是 A。 C项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排除; BD项是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但不合题意 . 考点:中美建交 点评: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内在联系后,依据教材知识解答。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18、A不结盟运动兴起 B中苏的盟友关系 C发展中国家支持 D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历史事件的时间信息加以排除,并注意限制词:主要国际因素。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此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未能实现正常化, BD项排除, A项是 60年代兴起的,与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并没有因果关系。 C项正确。 考点:考查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 点评: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除了发展中国家的持,其根本所在是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19、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 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 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 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 “九二共识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项说法正确; “九二共识 ”核心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不是对一国两制达成共识, D项史实错误,但符合题意, D项正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新中国 70年代外交的成就。 点评:本题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以及现代中国 70年代的外交主要成就。 尼克松在 1

20、972年访华时说: “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这里的 “新形势 ”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三世界崛起 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从时间信息入手, 项都是 60年代末 70年代初的重大历史事件,能够体现新形势,而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ABC项, D项正确。 考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背景 点评: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联系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世界形势的变化。 以下是 1979 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

21、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 2000,中国的奋斗编制)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对日贸易变化,因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关。题干材料数据反映中国对日进出口贸易呈现上升的趋势,条形图的时间轴的时间信息可知,政治上是中日关系正常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故 正确。 是在 1991年,不是因素。中美关系正常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但不符合题干 “主要因素 ”的要求, C项正确。 考点: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文字或图片材料信息的

22、获取与解读。从经济角度考查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阅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 “文化大革命 ”干扰 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69-1978年为中国与外国建交的第二个高峰期,前一个为建国初期,因此是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23、, 正确;中国外交受到了文革的影响,排除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正确;中美建交是在 1979年,不在此时间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考点:现代中国 70年代外交成就 点评:本题通过中国建交国家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中国 70年代的外交成果。 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果主要有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所索之款虽极奢巨,然与普法 之役已迥不相侔(同)。查法国所让两省之地,较之奉天南边并台湾全岛为尤要;所赔兵费用金申算,则六倍日本之数。中国地大物博,土肥矿多,户口之繁甲于天下,百姓极为

24、勤俭,工商废而未举,诚能变革中国旧俗,采用泰西新法,富强之期可立而待。不但中日条约让地赔款未足为中国累,而十年之后诸务繁兴,国富民强之效,必为中国前此所未有。区区日本,此约何足深较。 总署收美国科士达函( 1895年)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府对待马关条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该看法中不合理成分。( 9分) 材料二 美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 奉行的政策,虽然没有直接侵害中国,但无疑为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外交支持,违背了美国声称的对华友好政策。事实上,在当时东亚国际关系中,日本政府在外交上也始终将美国看作最友善的国家而充分加以利用。然而,后来的历史表明,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

25、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中日甲午战争 ( 2)请结合一战至二战间相关史实,说明 “美国希望利用日本来实现其东亚政策,并不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 10分) 材料三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五十多年来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因此 ,中美推迟乃至消除长期战略冲突的产生,将极大地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邱震海国际先驱导报( 2005) (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二战后中、美、日的外交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7分)

26、 答案: ( 1)看法:条约比法国在普法战争所损失要少;条约是中国崛起的契机;条约不会拖累中国。( 3分) 不合理:该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大大加深;巨额的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借债,使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先后仿效西方进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失败,中国富强遥遥无期。( 6分) ( 2)史实: 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大有独霸中国之势; 日本与英国续盟成为美国称霸东亚的重大障碍; 20世纪 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美日矛盾加深; 1940年日本提出建立 “大东亚共荣圈 ”的侵略计划,严重

27、威胁美国的利益; 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美国遭受重大损失。( 10分) ( 3)观点: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 或中美关系极大地影响中日关系)( 2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相互影响。( 1分) 史实: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政策;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马关条约的危害,以及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归纳的能力,并列举 “采用泰西新法 ”未能富强的相关史实,关键信息:然与普法之役已迥不相侔、 “采用泰西新法,富强之期可立而待 ”、而十年之后诸务繁兴。第( 2)问,以近代侵华为切入点,考查中日美关

28、系,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近代美国企图日本侵华扩 大自身在华权益,然二战期间,日本独占中国,因此,解答此题列举日本侵华相关史实即可。第( 3)问,材料三的观点由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分析归纳,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的相互影响。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近代美国对华政策来主要考查中美关系。 ( 2011年 11月信阳市调研 32题)( 12分)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中国进行了最具连贯性的报道。以下内容 摘自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

29、报道: 1950年 12月 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954年 3月 10日这一期是周恩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1955年的一期期刊的封面人物是蒋介石。 1971年 11月 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1979年 1月 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 “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在 1986年 1月 6日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 年 10 月 14 日时代杂志,王

30、菲登上封面,是继巩俐之后第二位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艺人。王菲被杂志誉为 “流行乐女王 ”,全文报导王菲出道至走红经过。 2002年 1月随着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热映,四位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一起成为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本期的主题就是张艺谋的 “英雄 ”。 2002年 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 “开始认识胡 ”。 2002年 11月在 NBA休斯顿火箭队效力的姚明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该期时代选姚明作为封面人物, 称他为 “巨人先生 ”。该期同时也提到了王致郅。 2010年 10月 18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请阅读上面材料,回答问题: ( 1) 19

31、50年 12月 11日期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如何理解 “一群蝗虫围绕 ” ( 2分) ( 2) 1971年 11月 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这是在说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友好的接触。写出这一年中美友好关系的相关史实。( 2分) ( 3)纵观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具有哪些特征 ( 4分)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 4分) 答案: (l)理解:一群煌虫围绕体现了美国对我国的仇视,意识形态的对抗。( 2分) (2)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 2分,任答一点即可) (3)从较浓的反华色彩到比较客观;从较多的政治层面到文化、体育、经济等多个层面;数量不断的增

32、加。(写出两点即可, 4 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深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关键信息: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存在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春、其 “蝗虫 ”的比喻体现其对中国的诋毁,说 明美国对我国的仇视,意识形态的对抗。第( 2)问,考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本题解答列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过程的重要相关事实即可,如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第( 3)问,综合考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解答须在前两问的基础上,阐述中美关系的变化,须从美国对华认识、了解的态度与层面等角度,以及从中国的对外态度、实力的变化,两国互相的了解等角度分析。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中美关系的演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