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8.25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巴导弹危机即将走进 60个春秋。当年赫鲁晓夫曾向肯尼迪建议 “我们同意从古巴撤出您认为是进攻性的手段 美国代表需要声明:美国方面考虑到苏联的安全和焦虑,将从土耳其撤出自己的这种手段。 ”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发生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确立 B是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最后以苏联的退步告终, B项正确; A项 “尚
2、未确立 ”说法错误; C项 “美国发起 ”说法错误;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古巴导弹危机为切入点,来考查美苏争霸知识点,此考查还可以冷战的内涵、政策、影响等形式出题。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 “欧洲的末日审判 ”、 “欧洲的政治崩溃 ”、“欧洲时代的消失 ”、 “别了,欧洲历史 ”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 ) A 20世纪 30年代初 B 20世纪 40年代中期 C 20世纪 70年代初 D 20世纪 80年代末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标题反映了欧洲在世界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依据所学知识,这应是二战
3、后,欧洲因战争的破坏,经济凋弊,政治地位受影响,故 B项正确。 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的准确掌握。 “即使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斯大林有歧见,罗斯福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对国际事务的谅解与苏联打交道,而未见世面的杜鲁门则往往鲁莽地采取好战和不合外交常规的办法。 ”下列属于杜鲁门 “好战 ”行为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发动越南战争 C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 D发动伊拉克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 1949年;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1991年美
4、国推动发动伊拉克战争。属于杜鲁门 “好战 ”行为的是 A项, BC项时任总统是肯尼迪, D项时任 总统是布什。故A项正确。 考点:美国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对冷战过程的准确理解。 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 “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信息 1949年可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是经济霸主;根据材料中 “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
5、中之冲突 ”可知清除国际经济政策冲突有利于经济上占优势的美国的经济扩张, A项正确。 BCD项题干无从反映。 考点:冷战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 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 凯南指出:苏联 “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篥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信息: 1946年,结合所学知识,
6、这是二战后,以及根据 “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 ”,苏联必然后在政权巩固后损害和破坏了美国的现有秩序,其意即是美苏的盟友会结合,并走向对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应遏制苏联,因此, D项正确, ABC三项错误。 考点:美苏冷战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并阐述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1945年 12月美国 总统说: “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 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 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 “不再妥协 ”开始的标志是 A建立北大西洋
7、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C提出 “杜鲁门主义 ” D发表 “铁幕 ”演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 ”说明美苏两国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敌人,美国要与苏联全面对抗,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冷战 ”的是马歇尔。 “杜鲁门主义 ”的提出是 “冷战 ”开始的标志,A项是军事上的冷战政策, D项冷战的序幕,故选 C。 考点:冷战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对冷战过程的掌握,难度小。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20世纪 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 “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
8、经复活, 已经成为严重 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 60年代的德国军国主义并没有复活,也没有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C项也可排除; B项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说法与史实不符;结合 60年代中国的阶级斗争的背景与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分析, C项正确。 考点:冷战的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以中国的政治分析为切入点, 对冷战准确地理解的考查。 “它利用 冷战 的阴影,把
9、遏制 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 “它 ”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有 A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复苏 B稳定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C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把 遏制 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可知是美国经济上的冷战政策,故 A项正确; BCD项是其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排除。 考点: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此考点还可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实质等形式来考查。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 “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10、”。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A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 B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揭开了 “冷战 ”序幕 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揭开了 “冷战 ”序幕,故排除 C。 B、 D两项与史实不符。马歇尔计划又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 援助的计划,其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控制西欧、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故正确选项为 A。 考点:美国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读能力。 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提到: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政
11、策设计人员认为,美国的计划要按照上述目的制定。 “美国的计划 ”的实施 A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导致朝鲜战争的爆发 C有助于恢复西欧经济和遏制苏联 D使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并形成对峙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A项排除; B项题干没有涉及; D项是冷战的产生,但题干也没有涉及;由题干中的 “经济失调 ”、 “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可知,美国计划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就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以此来遏制苏联。 C项正确。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正确解读的能力,难度小。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 “冷战 ”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 )
12、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发动代理人战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冷战是指除付诸于军事武力之外的一切形式的对抗, D项正确; 项错误的被排除,须注意是代理人战争,美苏两国并没有直接付诸于武力。 考点:考查对冷战内涵的准确理解 点评:本题是通过对冷战的表现切入,考查对冷战内涵的准确理解。 “1961年,柏林墙建立; 1989年,柏林墙倒塌。 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 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 ”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13、柏 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答案: C 试题分析:柏林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61 年建造, 1989 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C项 “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说法错误,故 C项正确。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两德的分裂、柏林墙的修筑来考查冷战的体现
14、,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认识。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 ”为避免危机,美国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发动朝鲜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 ”可知是马歇尔计划, A项是政治上的冷战政策, C项是军事上, D项是冷战的后果, B项正确。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冷战可以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反冷战措施。 肯尼迪总统曾在此演
15、讲评价它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它是的工程代号是 “中国长城第二 ”,它是 A三八线 B北纬 17度线 C柏林墙 D马其诺防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可知是指柏林墙, C项正确; A项是朝鲜半岛停战线, C项是越南历史上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D项是二战西线的防线, ABD项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对柏林墙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 ) 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美苏
16、冷战对峙格局 D雅尔塔体系逐步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国际冲突都是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国际关系的表现,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并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解答问题的能力。 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 “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 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 ”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A致力世界和平 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C停止军备竞赛 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答案: B 试题
17、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反映出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了优势,从赫鲁晓夫的讲话 “苏联政府将不会做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 ”即可知此时的苏联被迫让步,放弃了原来在古巴设置导弹基地的企图,但 ACD是反映不出的,从美苏争霸的发展也可知 ACD是错误的,选择 B项。 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的能力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 ”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
18、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提示美国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指的应该是美国在经济上的冷战措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军事领域,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 1944年,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在 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符合题意, B项正确。 考点:考查的是对二战后美苏冷战过程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对美国经济上的冷战政策的准确理解。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 “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厢情
19、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了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说法错误; B项 “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说法错误; C项迷惑性大,易错选,因二战后,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创立单极世界,但此题并没有体 现;从这个矛盾的心态,可以看出美国理想上主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推广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容许别国干预美国内政,又证明了现实的美国并不完美,就是这么种矛盾心态。故D项正确。 考点:冷战的背景 点评
20、:本题通过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切入,考查对冷战的产生背景的准确理解。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 5月 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 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人们在欢呼跳跃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乔治 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 料二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 于摧毁 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
21、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 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 同时也就用 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 “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 交到别人的手里 ”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 “法国的命运 交在别人手里 ”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已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 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 ,国家间相互制衡为必要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
22、 “战争才刚刚开始 ”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 “战争 ”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 ”所产生的影响。(2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国民 “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 ”的含义。它对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 (4分 ) 答案: (1)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强大,在资本主义世界独占鳌头;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美国认为苏联是其 实现霸权政策的严重障碍。( 3分)行动:政治上提出了 “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 1949 年成立
23、“北约 ”军事集团;发动了朝鲜战争、侵越战争等等。( 3 分,答出 3点即可) (2)分别导致了 “北约 ”和 “华约 ”组织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形成了两大阵营的 “冷战 ”对峙局面。( 2分) (3)含义:法国与欧洲部分国家联合(或欧洲国家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或成立欧共体)。( 2分,若答 “欧盟 ”不得分)启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应结束对抗,加强合作,合作共赢。( 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冷 战的背景与过程,从时间信息判断可知 “战争 ”指的是美苏的对抗,并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从世界政治力量的变化来分析背景;列举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相关冷战政策。第( 2)问
24、,考查冷战形成知识点,“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 ”的影响就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分歧产生的结果,也就是冷战,美国为遏制苏联制定了冷战政策,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也采取了政治、经济与军事上的反击措施,因此,本问只须依据教材知识点,表述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对峙)即可。第( 3)问,考查欧共体知识点,根据材料的戴高乐及其强调欧洲摆脱美国控制和出 处等信息即可判断时间信息与背景,欧共体成立,是欧洲开始一体化进程开始,欧共体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使欧洲在美苏争霸下能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启示就在于加强合作。本问是开放型试题,只有言之有理即可,但必须围绕国与国关系的处理、合作共
25、赢的角度分析。 考点:考查二战后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并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解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 “冷战 ”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 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选择 “苏联的解体 ”作为此书的结束?( 2分) “美苏对抗 ”在军事上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3分)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
26、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1971 年 7月 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尼克松认为美国需要 “谈判 ”而不是 “对抗 ”的历史因素。( 4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 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美苏 “冷战 ”。 (5分) 答案: (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
27、战的结束。( 2分)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对抗;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 (3分) ( 2)历史因素:美国经济出现 滞胀,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第三世界的崛起。( 4分) ( 3)应采用辩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 1分)一方面美苏冷战使双方展开了高昂的军备竞赛,意识形态的斗争激烈,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 2分)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分) (说明:不能依据材料辩证地看问题,只回答其中某一方面,最多得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冷战结束的标志与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表现,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点,理解苏联解体的 影响,并列举相关冷战下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国际关系相关历史事件即可。第( 2)问,考查多极化趋势产生的原因,注意材料二中的材料出处的时间信息: 1971年,结合时代背景,从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苏的态势来分析。第( 3)问,考查对美苏冷战的正确认识,此问须一分为二的分析,即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考点:考查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点评: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考查还通过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特点等形成来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