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3631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5.14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魏源在 19世纪 50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 。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 “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洋 ”了。该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地认识西

2、方国家。 B项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和 C项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 D项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选 A项 考点:中国人对待西方态度的变化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题方 法:第一步,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步,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步,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此类题型一般又分为两种:一、与教材有一定联系

3、的;二、与教材无任何联系的。 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 “进化之公理 ” D “今日之民智 待革命以开之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逐一弄清材料的含义, A项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是洋务派的思想, C项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 “进化之公理 ”和 D项 “今日之民智 待革命以开之 ”这两项是革命派的思想, B项符合题意,是维新派思想。故选 B项 考点:维新思想的核心 点评:对于维新思想的形成,要首先了解

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本考点重点考查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各派的主张,特别是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主张、意义 等 19世纪 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 )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都是早期维新派的观点。 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

5、派的主张,早期维新派只停留在理论上尚未深入到实践领域。 故此题选 A项。 考点:早期维新思想 点评: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 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

6、(见下图 )。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 ) A鸦片战争前 B 19世纪 40年代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19世纪 90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漫画中 “经学难以抵洋枪炮 ”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发生于 19世纪 40年代; A项鸦片战争前中外之间没有形成图中所示的实力对比; C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联系当时中国的情况可知,当时洋务派已经认识到中国仅依靠经学难以抵御侵略,故提倡中体西用; D项 19世纪 90年代中国人已经认识到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故选 B项 考点: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点评:此题为图文情境型历史选择题,图文情境型历史选择题以图像和文

7、字为主题情境而设题,融读图、阅读文字、逻辑思维为一体。在该类题型中,图像和文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或以文补图、或以图补文、或图文互补。此处为以文补图型,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开眼看世界 ”的着眼点在于 ( ) A新思想新文化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 “夷之长技 ”在军事,因此 “开

8、眼看世界 ”的结果是 “师夷长技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 A项新思想新文化和 C项社会制度方面超越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不符合, B项历史地理方面虽有介绍但并非着眼点。故选 D项。 考点: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点评:对于开眼看世界要有正确的认识,( 1)林则徐、魏源是当时封建士大夫中少数有识之士的杰出代表,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 陈腐观念,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服务,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3)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

9、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只提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当然也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 子曰诗云 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 “中体西用 ”的理解。抓住材料 “子曰诗云 也要昌明 ”, “子曰诗云 ”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 “西哲本领 ”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A项师夷长技以制

10、夷是魏源的思想; C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思想; D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为严复的思想。故本题选 B项 考点:中体西用 点评:对于中体西用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其含义 体(中学)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用(西学) 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其次要认识到,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思想,翻译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人是逐渐加深。 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 革命未成,而

11、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说明该思想家反对暴力革命,联系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历程,可判断此思想家又主张民权自由,故为立宪派,因此 A项民主共和、 C项暴力革命和D项君主专制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 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甲午一战,

12、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 “中国知识精英 ”的着眼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 “甲午一战 ”、 “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可知, “中国知识精英 ”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 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 A项经济的现代化和 B项器物的现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 ; D项精神的现代化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故选 C项 考点

13、:维新思想 点评:对于维新思想这一考点,要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重点考查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各派的主张,特别是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主张、意义等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种推动作用表现 在 ( ) 政治制度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工业建设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张和创办新式学堂的活动判断。洋务派主张的 “中学 ”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西学 ”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 “西学 ”为

14、“中体 ”服务。为此,洋务派实践了开办工厂,建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等。但是在政治制度方面洋务派并不主张进行变革。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洋务运动的作用 点评: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在洋务运动,首先要理解近代化的涵义,它是指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表现在政治上是,民主化和法制化;表现在经济上是,工业化和市场化,表现在思想上,是科学化和理性化、表现在社会生活上,是城市化和通俗化、大众化。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从洋务运动的实践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 “夷 ”之 “长技 ”( ) 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 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洋务运动

15、的内容分析,洋务运动是 “师夷长技以自强 ”“师夷长技以求富 ”。 联系洋务运动的实践可知,开办军事工业、开办民用工业、创办海军、派遣留学生等等故 A项军事技术、 B项机器生产和 C项科技教育都属于洋务派所学的夷之长技。 D项议会制度并非是洋务派所学,而是资产阶级倡导学习的,故选 D项 考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 点评:对于洋务运动,常考点有两个: “中体西用 ”思想和洋务运动的影响,要深刻理解其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 体(中学)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用(西学) 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另外还要把握其影响,局限于军事、经济等物质文化层面,但冲击了保守观念,开始 了现

16、代化的第一步,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 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这里的 “变政 ”是指 ( )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知,这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实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并非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 错误的,排除含有 的选项,故此题应选 C项 考

17、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点评:此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右图所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 ( ) A民主与科学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 A项民主与科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 B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的口号; C项

18、“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是维新变法时期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中体现出的思想,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魏源的思想主张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 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此类题目的解法: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 “ 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 材料 2: “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 3: “西

19、人立国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 此其体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 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 1中的 “林尚书 ”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 1、 2、 3、 4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 3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 3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 2有什么进步? (4)材 料 4所说的 “变官制 ”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 3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答案: (1) 人物

20、:林则徐; 贡献:虎门销烟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 (2)主张: 材料 1: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材料 2: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 3:实行君主立宪; 材料 4:变法图存。 (3) 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 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同: “君民共主 ”。 试题分析:本题以近代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抵抗派 (魏源 )、洋务派 (曾国藩 )、早 期维新派 (郑观应 )和维新派 (梁启超 )等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 (主张、实践、影响等 )的

21、准确掌握。第( 1)问,从 “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 ”可知此处的林尚书是指林则徐,林则徐的的贡献虎门销烟。第( 2)问,材料 1 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其主张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 2属于洋务派,故其主张为: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 3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故其主张为:实行君主立宪;材料 4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其主张为:变法图存。 第( 3)问,由材料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 常不相及 ”可知,早期维新派认识到了洋务派的弱点是: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而早期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第( 4)问,联系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可知 “变官制 ”其实是指改变中国的

22、政体,把中国的专制政体变为君主立宪制政体,他与材料 3中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处。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 点评:本专题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从题型上看,本专题仍以选择题为主,命题形式多种多样,角度各不相同。多数以 “新材料、新情景 ”的题目为主。材料题也有,但是不多,且多数与政 治史、经济史和世界史联系考查;从考查的内容上看,主要涉及的是维新思想;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本专题的题目多数是中档以上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 2:英法联军攻进

23、北京后,如李鸿章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 请回答: (1)魏源、李鸿章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 (2)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 是怎样的世界? (3)林则徐等人学习西方必须冲破哪些障碍? 答案: (1)坚船利炮;军事科技;技术;器物。 (2)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3)传统守旧观念、清政府内部的封建顽固势力,学习西方的勇气、胆量、智慧等。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 (1)问,据材料分析即可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独火器万不能及 ”、 “学习外国利

24、器 ”、 “觅制器之器 ” 可知魏源、李鸿章眼里的西方长技是坚船利炮;军事科技;技术;器物。第 (2)问要考虑到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可见他们都把侧重点放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上。第 (3)问,属开放性问题,但要结合所学内容,要言之成理。 考点: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点评:近代向西方学习,要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步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这一潮流大体上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文明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文明 -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接受马克思主义 -“走俄 国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等阶段 ,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历程。总体体现了广泛性、渐进性、层次性、继承性和曲折性的特点。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背景;正确认识和分析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掌握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探讨各种思想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注意整体把握近现代思想发展的线索。尤其是要准确把握不同阶段思想变革所呈现出的特点及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