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3631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6.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与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故选 B项。 考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小。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而民生主义是补充与发展。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中国人民 )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

2、别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缓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 “现实意义 ”, 带有排满性质,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 的选项即可。故选 A项。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现实意义,应选择积极意义,而其局限性则应排除。 孙中山一生追求 “天下为公 ”,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 )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 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关键信息 “富国富民 ”可知,题目考查的

3、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ABC项都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故选 D项。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三民主义的内容,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表格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反帝到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联俄、联共)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 民生 平均地权 耕者有

4、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 (扶助农工) 毛泽东指出: “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的突出特点是 (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分析可知,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 B、 D两项。 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5、故选 C项。 考点: 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难度中等。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 “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1979年 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 3 月 12 日 (孙中山逝世日 )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植树 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故排除 BC 项, A 项不是三民主义内容之一,D项正确。

6、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须理解植树的意义。 孙中山在 1925年 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为了这场 “民族革命 ”,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 ) 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1925年 ”“致苏联政府的遗书 ”“他生命的最后几

7、年 ”判断, “重大转变 ”应当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故排除ABC项, D项正确。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可从时间信息入手,采用排除法,快速选择正确选项。 ABC 陈述三个史实发生的时间都在 20年代以前,故可排除 ABC项。 1924 年,孙中山重新解释 “三民主义 ”,把 “三民主义 ”发展到 “新三民主义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8、政策,依靠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的联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正是由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近代史,中国都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这种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说明孙中山对革命的坚持不懈,也就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因此 , 是背景 , 是意义 ,说法正确 ,也符合题意 ,故 A项正确。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等知 识点,可采用排除法。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 “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 ( )

9、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 “联俄 ”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孙中山也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 “人类的希望 ”,因此他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A项错,孙中山的思想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C项错,孙中山也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D项错,到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才最终确立了 “联俄 ”政策。故 B项正确。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解答把握把握住题干隐含的十月革命影响的信息,理解对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影响。 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 “革命之

10、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 ( ) 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暴民乱人 ”“终亦必亡 ”等信息可知,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 C项正确; A项曲解了材料中 “亡 ”的含义; B项理解不符合材料中 “暴民乱人 ”的称呼;辛亥革命采用的就是暴力革命的方式, D项理解错误。 考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归纳能力。解答须抓住题干观点的核心。本题易受教材观点的影

11、响而误选 D项,这是题中的陷阱。新高考下,有时不能受教材的束缚,应以材料观点为准。 1912年 2月 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 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清帝退位后,孙中山率官员祭奠明太祖,这反映了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思想,即三民主义中的 “民族主义 ”。 BC 项孙中山的思想之一,但未能从题干中反映,不符题意; D项并不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考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了解清帝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之差别

12、,以及对 “民族主义 ”的局限性的理解。 下图是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 ”活动场景。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 ”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 ( ) 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族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主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权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民生主义 ”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 “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

13、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 ”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 “民生主义 ”的内容,而 B项 “民主主义 ”并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故选 D项。 考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理解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的目标,与三民主义中的 “民生主义 ”相联系分析与解读。孙中山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之流弊,故提出 “民生主义 ”,是社会革命,是补充与发展。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面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

14、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满清贵族统治,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A项说法正确;民权主义,即 “创立民国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项说法正确;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在现有地价的基础上,将 来增加的部分属于国家,故不能说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它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项是对三民主义的评述,说法正确。故选 C项正确。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难度

15、小。三民主义是 20世纪以来近代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一个常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是从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角度考查,或者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过程角度考查。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孙中山 材料 2:国民党之主义: (一 )民族主 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二 )民权主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盖民国之民权,惟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不轻授此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

16、及权利;而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 )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 3: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 1最早成为哪一组织的纲领?材料 1的内容与三民主义有何关系? (2)材料 2中的内容发表于何时?与材料

17、 1比较有何进步性? (3)材料 3与材料 2相比较有何异同点? 答案: (1)同盟会。民族主义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 权主义 “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 平均地权 ”。 (2)1924年 1月国民党一大。进步性:一是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的思想;二是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三是提出扶助农工,实行 “耕者有其田 ”、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3)同:都要求实现民族独立。不同:材料 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联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即可。第 (2)问,由材料 2的出处可知是国民党一大,涉及的是新三民主义相关内容,依据

18、教材知识,回答新三民义与旧三民主义不同点即可。第 (3)问,考查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纲领的异同点,应从两大理论共同目标及中共最高目标角度加以思考作答。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通过三民主义知识点来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和教材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新三民主义是纲领 ,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 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19、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 2: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 3: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 1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

20、是什么? (2)材料 2中强调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 2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 1和材料 3,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 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答案: (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 (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 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民族主义的内容,应根据材料 1中的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概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第 (2)问,考查三民主义的实践,要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括与理解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第 (3)问,考查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应指出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改组国民党等。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本题以三民主义切入考查三民主义知识点,皆在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