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它的统治,而 ABD项分别生产力发展在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故选 C项。 考点:商鞅变法的背景 点评:解答历史问题时应知识道运用经济与政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 春秋战国时期 “齐鲁大地 ”轰轰烈烈
2、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 “齐鲁大地 ”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即是齐国的管仲改革、鲁国的 “初税亩 ”。 ACD项都是相同点, B项中的 “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说法错误,两次改革处于春秋时期,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触及上层建筑。故 B项正确。 考点:综合比较齐鲁两国改革的相同点 点评:注意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改革的特点 ,比较分析异同点。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改革的异同点比
3、较 不同点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 战国时期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相同点 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管子 乘马篇中记载: “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 )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鲁国的 “初税亩 ” C魏国的李悝变法 D楚国的吴起变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可据题干材料的出处(管子 乘马篇)直接判定正确选项为 A,因题干有效信息之一: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
4、接相关的改革。故排除BCD项,选 A。 考点:齐国的管仲改革 点评:本题以齐 国的管仲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战国各国变法的直接原因。 A项是根本原因,而CD项是政治上的重要因素,不是直接原因。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这是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故 B项正确。 考点:战国各国变法的原因 点评:解答本题需从诸多原因中辩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5、等。 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齐国采用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实行 “初税亩 ”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因果关系。 是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源,带来的社会的变革: ,而 中因果关系顺序是 ,须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原因分析,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变法 点评:本题为排序题型,注意 “因果关系 ”。解答还须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原理。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
6、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的原因有( ) 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诸侯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依据教材知识可知, 分别是变法的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上的背景原因,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点评:对春秋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的改革变法的认识 1出现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
7、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 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各国的变法、改革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2主要目的: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
8、化的需要,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目的。 3作用和效果: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 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转型。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 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运用代入排除法,便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是 D。 ABC项是相同点,排除; D项是不同点,因春秋时期没有触及上层建筑,而战国时期的改革触及到了,故选 D项。 考点:综合比较分析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改革不同点 点评:战国时期改革对春秋时期改革的发展 1改革内容 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
9、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 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确立了封建制。 政治上: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法治上: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 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改革成效: 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的 “初税亩 ”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 20080812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废除了奴隶主贵
10、族的世袭特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须抓住题干中的 “直接作用 ”, ACD项不是直接作用。 “相地而衰征 ”和“初税亩 ”实质上都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 B项。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变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 “相地而衰征 ”和 “初税亩 ”相同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 “相地而衰征 ”和 “初税亩 ”的含义及其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可以从背景、目的、措施、性质、结果和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比较项 相同点 背景 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的
11、政治和经济实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目的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措施 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性质 代表利益 指导思想 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结果和影响 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战国时期,为防止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相地而衰征
12、” B “履亩而税 ” C “尽地力之教 ” D “平籴法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项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的税收制度、发展农业的相关措施,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关系,不能起到稳定小农经济的作用,排除 ABC项;要防止 “谷贱 ”和 “谷贵 ”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在关,所以 D项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变法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是怎样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关系? 1齐国:采取 “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把土地与赋税相挂钩。 2鲁国实行 “初税亩 ”,承认土地私有,按亩收税。 3魏国实行 “尽地力之教 ”,发展农业生产。 4楚国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
13、地方,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各国改革就整体而言主要是针对上层建筑方面的 B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 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 D战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更加彻底 答案: A 试题分析: BC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春秋时的改革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 A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的改革 点评: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认识:春秋战国
14、时期地主阶级力量尚不够强大,而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经济确立,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统治、维护既得利益,积极倡导社会变革,发展封建经济,于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春秋时代的新型社会开始。但是改革变法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才最终确立封建制度。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表述不确切,因为管仲改革的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尽相同; B、 D两项不符合管仲改革的结果; C项是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据此可知 C项正确。 考点:综合比较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以管仲改
15、革和商鞅变法为切入点,考查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春秋后期鲁国 “履亩而税 ”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 ) A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后期鲁国 “履亩而税 ”,即鲁国实行 “初税亩 ”税收制度,它的实施实际上是公开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可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增加了的财政收入,但并不是深刻社会影响;最深刻社会影响是社会的变革,即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土地私有制经济兴起,故排除 AB项, D项正确,而 C项 “周天子 ”之说错误。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春秋战国各国
16、的改革 点评:本题结合时代特点即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 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 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 国语 鲁语下 材料二 管子(仲) 曰: “相地而衰征(衰征:有等差的征课),则民不移。 ” 国语 齐语 材料三 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春秋 公羊传 请回答: 材料一中 “先王制土,籍田以力 ”实行的是什么土地
17、制度?仲尼是谁?他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 阐释材 料二中 “相地而衰征 ”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的 “初税亩 ”最初在哪国实行?季康子、管仲的主张和实施 “初税亩 ”主张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又如何? 答案: 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孔子。反对按四亩(的多少)征收田赋的办法。 含义:按土地的好坏,征收数量不等的田赋。原因:私田的大量出现;为了增强齐国的实力。 鲁国。目的:增加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私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井田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先王制 土,籍田以力 ”是指井田
18、制,认知孔子生平并依据 “以田赋(以田出赋)、仲尼不对 ”来分析与归纳。第( 2)问,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关键信息:有等差的征课,第二小问,结合教材知识从经济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第( 3)问,考查鲁国 “初税亩 ”的目的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考点:鲁国 “初税亩 ” 点评:本题考查了鲁国 “初税亩 ”的背景、目的和影响。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阅读下列图文材 材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 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 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
19、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 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材料三 管仲画像 材料四 公元前 445年,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李悝在变法中颁布了中国第一部
20、较系统的封建统治法典是什么?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对魏国有何影响? 答案: 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 葵丘会盟。有关,正是由于管仲的辅佐进行变法才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法经。防 范和镇压民众的反抗,维护新生地主阶级政权;使魏国在战国各诸侯国中率先强盛起来。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春秋战国各国变法的原因,解答注意限制词:政治原因,关键信息: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第( 2)问,考查齐国改革的影响,关键信息:葵丘会盟
21、、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简述管仲改革的意义。第( 3)问,考查李悝变法,结合教材知识解答。 考点:春 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对春秋战国时期风起云涌的改革变法的认识 1出现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各国的变法、改革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致力 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2主要目的: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目的。 3作用和效果: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