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表述与 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 (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答案: B 试题分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垄断组织产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有瓜分世界的要求,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建立,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但 “整个世界 ”说法与史实不符, B项符合题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
2、平衡性加剧,致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并剑拔弩张,最终一战爆发, 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一战爆发的背景 点评:一战爆发的背景 (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斗争激烈,矛盾复杂; ( 2)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 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下列图表提供的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880年 22.9 7.6 7.8 8.5 1913年 13.6 8.2 6.1 14.8 根据大国的兴衰保罗 肯尼迪编制 欧洲
3、列强在 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 1)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 1/2 1/3 1/11 根据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编制 A .由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不平衡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现象。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欧洲列强在 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及 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陆海军总人数反映新老殖民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所占比重和军事实
4、力的差异, AD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由题干中的 “20世纪初 ”的时间信息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 阶段, 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项 “加快了 ”说法错误,故 C项正确。 考点:一战的背景 点评: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列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农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一样,在一定时期内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于 “世界工厂 ”的地位,按工业实力排列是英、法、美、德,而到 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
5、过了英法。 ( 2)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方式不一样,水平和特征不同。英、法、美三国为一种类型,它们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因此它们最终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俄、日、德三国为一种类型,它们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战争,从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倾向相当浓厚。(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的多寡不同。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它们所侵占的殖民地多少也不同,其中英法是老牌 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尤其
6、是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德日等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较少。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往带来战争。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 “1914年 6月 28日,加夫里诺 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 ”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 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1914年 6月 28日,加夫里
7、诺 普林西普 ”分析可判定题干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由知可知, B项正确,排除 ACD项。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一战的背景 点评:本题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历史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此考点还可以通过原因、影响等角度进行考查。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由此可知, ABCD项都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应是 B项,故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一战爆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一战爆发的根本的原因知识点,阐述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成因的能
8、力,难度中等。 20世纪初,英国放弃 “光荣孤立 ”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开始向非洲渗透,与英国抢夺殖民。随着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 “光荣孤立 ”的政策,专门调整同法、俄的关系,故排除 ABC项, D项正确。 考点:一战的背景 点评: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确以世界霸权为主要目标,即使在 19世纪末工业生产的地位有所下降,仍然
9、把争夺世界霸主地位作为外交的主要目标。但以世界霸权为主要目标不等于放弃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因而利用自己有利的地理 位置,采取了一种故意孤立,不与任何欧洲大国结盟的政策,其实质是保持欧洲大陆大国之间的均势,从而保持它在欧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 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 “火药桶 ”的主要因素是 地理位置 民族矛盾 资源丰富 大国干预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丰富的资源并不是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 “火药 桶 ”的
10、主要因素, 正确, 排除;由于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 “火药桶 ”,故 正确。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点评:巴尔干战争的背景 1.外部: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长期以来都是欧洲各个列强觊觎的对象,曾多次遭到大国的统治。 2内部:在奥斯曼帝国和欧洲列强的统治之下,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由此,他们的解放事业也往往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由于外部大背景的影响,特别是列强们为了维护自身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经常在巴尔干地区各国之间制造矛盾和斗争,甚至 有时不惜拿它们作为交易的筹码和牺牲品。所以该地区的民族和宗教关系十分复杂,恩怨纠葛重重。另一
11、方面,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领土问题很难解决。再加上巴尔干半岛各国在争取民族解放、独立建国的过程中都想尽量扩大自身的领土范围,这也为后来的两次巴尔干战争种下了祸根。 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争的理解。本题实际上是个理论问题。判断一切战争的性质,决定因素不是谁与谁战,而是战争双方为什么而战,换句话说就是战争双方的主观动机是什么 抓住这点也就抓住了战争的性质。一战中,塞尔维亚和比
12、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B项正确,排除 ACD项。正确选项为 B。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点评:分析战争的性质 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一战的非正义性。 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性质: ( 1)从战争的起因
13、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如德国 要求夺取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把势力扩张到南美,同时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英国的目的是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主地位,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是为了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等等。 ( 3)从战争的结果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中,巴黎和会的召开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比如凡尔赛和约色佛尔条约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 A第二次巴尔
14、干战争的爆发 B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 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争爆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识记层次,难度小。 下列关于一战前两次巴尔干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B都有保加利亚参加 C使巴尔干地区的矛盾更加错综复杂 D强化了列强争夺巴尔干的野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非正义的, 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保加
15、利亚战败,而且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也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故 B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A项正确。 考点:巴尔干战争 点评:图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仔细观察下图,曾参加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内陆国是 ( ) A保加利亚 B塞尔维亚 C门的内哥罗 D奥匈帝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 “内陆国 ”关键信息。由地图分析可知,从 “内陆国 ”可以排除ACD项,因为三个国家都不是内陆国,故正确选项为 B项。 考点:巴尔干战争 点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 6月 29日,保加利亚在奥匈的怂恿下,先发制人,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于是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战争爆发
16、后,希腊、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先后加入对保加利亚的战争。土耳其也乘保加利亚孤军作战的困境,参加了反保战争,企图捞回一些失地。保加利亚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攻击,接连败退,经过一个多月的厮杀,终于战败求和。 8 月,交战双方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和约规定,保加利亚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夺得的马其顿大部分划归塞尔维亚;马其顿南部和色雷斯西部及克里特岛划归希腊;多布罗加南部割给罗马尼亚;土耳其收回色雷斯东部和亚得里亚那堡地区。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是在 ( ) A 1882年 B 1892年 C 1904年 D 1907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A项排
17、除; 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B项正确;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 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这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排除 CD项。选择 B项。 考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点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知识点常考的三对基本矛盾的 理解,即英德、俄奥与法德矛盾。 “三国同盟 ”与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 ) A德国法国 B奥匈帝国俄国 C意大利英国 D德国英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盟国是指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三
18、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而三对主要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三国协约的核心是英国,故排除 ABC项, D项正确。 考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点评:三国同盟的核心及其原因 核心:德国; 原因:为德国实力最强,德国与法、俄、英矛盾最大,三国同盟的形成也主要是德国组织的。 19世纪末 ,俄奥矛盾主要表现为 ( ) A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B对亚平宁半岛的争夺 C对伊比利亚半岛的争夺 D对土耳其的争夺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故 BCD项排除, A项正确。 考点:俄奥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识记层次,难度小。 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
19、势政策的目的是 ( ) A与欧洲大陆保持势力均衡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美国涉足欧洲事务 D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其希望在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由知可知, D项正确; A项具有迷惑性,这是一种策略与手段,并不是目的; B项说法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是在二战后, B项排除; 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英德矛盾 点评:对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理解 英德之间的争夺具有全局性。当时法德矛盾主要在西欧;俄奥矛盾主要是在巴尔干半岛,都是区域性的。英德矛盾则是全局性的全面 性的争
20、夺:在商品市场上德国在欧洲与英国展开争夺;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争夺非洲的计划 (“赤道非洲帝国 ”)与英国的计划 (“开罗 开普敦 ”)尖锐对立。德国还通过扩充海军法案,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并在短期内使海军力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紧随英国之后。 英德矛盾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发展和演变。随着英德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突出,其他矛盾逐渐降居次要地位。如英法在瓜分非洲问题上的矛盾,英国与俄国在伊朗、阿富汗、中国西部等问题上的矛盾,都随着英德矛盾的上升而得到协调,并通过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而结成伙伴关系 。 英德矛盾还是新老世界殖民体系之间矛盾的核心。老的世界殖民体系以英国为中心,以法、俄等
21、为主要成员国,英国在 19世纪中期掌握着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和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英国,德国统治集团因此 从争取欧洲的 “大陆政策 ”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 “世界政策 ”。这样,企图摧毁老殖民体系、另建立起一个新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 德国,与老殖民体系的核心国家英国之间的矛盾,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新旧两种殖民体系之间的斗争和矛盾的集中表现。 这一矛盾自然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 法德矛盾 法意矛盾 英德矛盾 俄奥矛盾 ( ) A B C D 答案
22、: C 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而法意矛盾主要体现在争夺突尼斯,意大利也加入同盟国,但法意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故 是主要矛盾, 不符合 “主要矛盾 ”,排除ABD项, C项正确。 考点:一战爆发的背景 点评:对欧洲列强之间三大矛盾的理解认识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加上德国积极争夺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矛盾更加激烈。 (2)英德矛盾: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和欧洲大陆德国过分强大,加上殖民
23、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 (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 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 “火药桶 ”。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 “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边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 “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 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 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
24、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 ”“除了法国之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量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要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 引自迪特尔 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二 1888 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 1890 年辞职。他曾说 “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 我把他们打翻在地。 ” 引自迪特尔 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 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 “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 引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威
25、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 “当其他国 家分割世界时 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 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大德意志。 ”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资料选辑 (二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 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2)据材料二,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答案: (1)着眼地域在欧洲大陆。核心是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2)德国对外政策已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因为 19世纪末德国已超过英、法,成
26、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问的力量对比,德国要参加重新瓜分世界领土。 (3)威廉二世将俾斯麦 “打翻在地 ”,主要是因为他们政见不和。 试题分析:第( 1)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主要述说的是德国会受到外来侵略、如何解除法国的威胁,由此可知,其着眼地域是欧洲大陆, “核心 ”分析依据: “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 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 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 ”、 “除了法国之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量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要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第( 2)问,材料二反映的主要是皇帝与首相不和的历史现象,然而,
27、本问是要求 19世纪末德的对外政策的变化与原因,关键信息是: 1888年、我把他们打翻在地。第( 3)问,材料二反映的是皇帝与首相的不和历史现象,其因可从材料一、三中各自的政见相比较可得,依据:“除了法国之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量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要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 “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 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 考点:一战的背景 点评:本题主要是从德法矛盾为线索切入考查一战的背景,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一战的背景还可从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来考查,一战前的三对基本矛盾是常考查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
28、弃它在东非的要求 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 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国 德意志应 对大英帝国 在非洲的反法政策 在亚洲的反俄政策 给以帮助。 引自 1890年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状 况的政治权威 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仅依靠英国的恩惠而取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 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 引自 1911年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 (指刚果 )让出来 希望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 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 必
29、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 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引自 1911年 7月 2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三,英国对德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 (3)材料三,英国对德国关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答案: (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国、俄国,转变为支持法国反对德国。 (2)德国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也不再满足于英国在殖民地方面的 “恩惠 ”,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殖民地。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德国实力超过英法,它要争取适
30、合其 “实际情况的政策权威 ”,对外扩张的野心急剧增长。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 民地,实际上是勾结德国的宿敌法国对抗德国,以维护其所得的殖民利益。 (4)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它们彼此间的勾结和斗争,关系变化无常,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无常是由其各自的侵略利益决定的。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英德矛盾,解答本题须结合所学知把材料一、三支离的信息有效的整合并进行归纳,关键信息: “德意志应 对大英帝国 在非洲的反法政策 在亚洲的反俄政策 给以帮助 ”、 “任何一个英国政府 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第( 2)问,态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其原因则结合所学知识,从经
31、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归纳,关键信息: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仅依靠英国的恩惠而取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 1866年前的政治卑微地位。第( 3)问,由 “这将会 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 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 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分析可知,英国认为德国要求 “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 (指刚果 )让出来 ”会损害自身利益,其态度是反对的,显然说明英国利用法国来反德,从面维护自身利益。第( 4)问,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利益,因此,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常常变化的,本问围绕这一思路进行阐述。 考点:英德矛盾
32、 点评:本题实际上是通过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来考查一战背景的理解。概括梳理 16世纪新航路开辟至一战前夕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理解英德矛盾是 19世纪晚期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矛盾。 ( 1)演变: 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16世纪末到 18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 ”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652年 -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打 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列强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18世纪末 1
33、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 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了欧洲霸权。 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19世纪晚期到 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而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实力与 所占殖民地成倒挂情况。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俄奥矛盾不断加剧。 ( 2)英德矛盾是最主要矛盾的原因: 英德之间的争夺具有全局性。当时法德矛盾主要在西欧;俄奥矛
34、盾主要是在巴尔干半岛,都是区域性的。英德矛盾则是全局性的全面性的争夺:在欧洲市场上和非洲的殖民地问题上矛盾尖锐对立;德国海军力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英德矛盾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发展和演变。随着英德矛盾的不断发展和突出,其他矛盾逐渐降居次要地位。如英法的矛盾、英俄的矛盾,随着 英德矛盾的上升而得到协调,并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而结成伙伴关系。 英德矛盾还是新老世界殖民体系之间矛盾的核心。老的世界殖民体系以英国为中心。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德国统治集团从争取欧洲的“大陆政策 ”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 “世界政策 ”。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旧两种殖民体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