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促使一战迅速结束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发生 “二月革命 ”和 “十月革命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C协约国阵营扩大,加强了对德国的打击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局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上四项都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分析主要原因要考虑,一战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这家之间的争夺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为了抢夺殖民地和争夺霸权,它们可以把战争无休止的进行下去,而真正让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害怕的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当各国纷纷出现无产阶级革命时,引起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惧,促使它们迅速作出结束战争的决定
2、。故此题选 A项 考点:一战结束的原因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 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
3、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 ( ) 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 上存在失误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同盟国资源的短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德国根据战前制订的 “施里芬计划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打算速战速决,但这一战略由于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了;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日本、美国的参战;同盟国资源的短缺等等,以上均属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
4、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 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 “一战 ”爆发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 ) A法国 B奥匈
5、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读题干中的材料可知,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至上,联系史实可知,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 1915年 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三国同盟的瓦解 点评:学生需要理解一战中意大利倒戈的原因,是因为意大利的利益要求得 到了协约国的满足,通过意大利的实例领会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中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是 A俄国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保加利亚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882年,
6、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 1915年 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因此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中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是意大利,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三国同盟的瓦解 点评:一战中意大利要注意其前后态度的变化。一战前,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在争夺殖民地中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一战开始后,意大利并未参加同盟国集团作战,反而于 1915年 4月与协约国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于一个月后宣战。 一战中为协调军事行动,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西线联军总司令是 A霞
7、飞 B蒙哥马利 C艾森豪威尔 D福煦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苏俄退出战争后,德国企图在西线发动新的攻势,夺回战略主动权。与此同时,协约国的攻势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一战中西线联军总司令 点评:对于选项值中提到的著名的将领要有大致的了解。 D项,法国元帅福煦为一战中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A项,霞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国总指挥; B项,蒙哥马利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著名指挥官曾经指挥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C项,艾森豪威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著名将领。 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 A沙皇
8、专制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D沙皇素丹政府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 “不割地不赔款 ”的和约。1918年 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故此题选 B项。 考点:俄国退出一战的概况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布对同盟国作战是在 A 1914年 B 1
9、916年 C 1917年 D 1918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917年 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在美国向德国宣战以后,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中国参战后,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丧生。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布对同盟国作战的时间 点评:四个备选(年代)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如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对于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要牢固掌握。 美国的参战 A大大增强了同盟国一方的实力 B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 C影响到中国等许多国家退出
10、战争 D使战局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美国参战参加的是协约国一方,所以 A项大大增强了同盟国一方的实力说法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并非美国参战引起,故 B 项错误;美国的参战影响到中国等许多国家参加战争,而非退出战争,故 C项错误;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使战局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说法正确,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美国参战的影响 点评:美国参战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首先,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 的经济、军事实力。对德宣战以后,美国大规模地扩充军队。美国海军协助英国海军对德奥集团国家进行海上封锁并开展反潜艇战。美国对协约国供应的军火和物资也迅速增加。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
11、方面发展。痛啊是美国宣战还带动其他国家宣战,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下列有关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援助协约国,防止其失败 B借口反对德国 “无限制潜艇战 ” C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 D转嫁国内危机,防止人民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协约国在战争中大举向美国借款,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故 A项正确;在 1916年 2月宣布实施 “无限制的潜艇战 ”。德国潜艇袭击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中立国美国的船只也不能幸免。故 B项正确; C.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说法亦符合史实;当时美国并未出现国内危机故
12、D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原因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一战前期美国的欧洲政策是 A保持中立 B积极准备参战,司机夺取霸权 C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D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早在大战爆发前,虽然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但是战争爆发
13、后,美国仍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 1914年到 1916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猛增, 大发战争财。一战后期, 1917年 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 “一战 ”中美国对德政策 点评:要注意一战中美国政策的变化。一战中美国的政策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后期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1917年 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说 (1917年 )的材料 “在 2月 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
14、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 2月 1日和 2月 1日以后 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 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 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 ” “当我们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让我们充分了解,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 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竖立起今后 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15、” “我们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敌对目的的挑战 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 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于愿足矣。 ” 回答: 演说中提到德国 “最近的行为 ”指什么 美国何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实际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用你掌握的史实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 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德国实行 “无限制潜艇战 ”。 美国 1917年对德宣战。 大战已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 国人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 “中立 ”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占领亚非拉广大市场 ,大发
16、战争财,这根本不是 “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 ”。 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试题分析:第( 1)问,从材料中 “要用潜水舰击沉所有 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 ”可知,德国 “最近的行为 ”应该是指:德国实行 “无限制潜艇战 ”;第( 2)问,联系史实可知, 1917年 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第( 3)问,材料中,威尔逊宣称 “在世界生活 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竖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这只是美国表面的说辞,我们知道决定一个国家外政
17、策的关键是国际利益和国家实力,美国是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的考虑才改变对外政策,战争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人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 “中立 ”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占领亚非拉广大市场 ,大发战争财。第( 4)问,联系史实可知,美国加入协约国后,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加 速了一战的结束。 考点:美国参战的原因、概况、目的以及影响 点评:此题的材料内容相对较少,信息量较小,时空跨度小,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而且要根据有关问题对材料进行分析,筛选有效信息。此题从多方面考查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归纳综
18、合能力,利用通过历史知识学习来概括规律的能力等。此类题具有明显的学科内综合的特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请回答: (1)图一中欧洲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 (2)比较图一、图二,同盟国集团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3)据图二从作战范围、战线方面概括一战的特点。 (4)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 (1)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 (2)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帝国主义的外交一切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 (3)遍
19、及欧亚非地区,但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具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战争同时在陆上、海上进行;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内部进行。 (4)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最终导致失败。 试题分析:第( 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被分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联系史实可知,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和俄奥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第( 2)问,比较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意大利原为同盟国成员,但在图二中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作战。这说明,帝国主义的外交一切以其根本利益为转移,会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 。第( 3)问,从作战的范围来看,遍及欧亚非地区,但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战争同
20、时在陆上、海上进行;战争主要是在两大军事集团内部进行。从战线来看,具有东西两条主要战线。第( 4)问,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面临协约国东线和西线的同时进攻,所以这对同盟国是最大的威胁,这一劣势导致同盟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考点:一战的爆发和战况 点评:在近几年高考中,图表、图像被大量引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形成了图文型测试题。此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试题意境,使试卷出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 和直观印象,也为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也反映了文综试题形式改革的方向。图像情境型历史综合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用直观的图像代替文字的描述反映历史现象。考查的主要是考生读取图像中的信息、理解图像所涉及的基本史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必须认真读图,分析其所描述的史实,联系选项和所学知识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