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大地在我脚下 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帝王? (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歌词,从 “夷平六国,统一称霸 ”这些词句,我们可以得出相关信息,歌词描写的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此题主要需要学生记住相关史实。此题答案:为 A。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统一六国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叙述
2、不正确的是( ) A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 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C “阿房阿房,始皇亡 ”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修筑阿房宫 D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历史史实的掌握程度,可依据教材所述选择,其中 A、 B、 D三项都是史实,而 C项涉及到学生对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否能正确认识,综合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其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最终农民起义灭亡秦朝,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答案:为 C。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3、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秦朝历史的全面掌握,即考查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分析理解能力。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 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 10本庄子以及 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时间和地点限定 公元前 213 年、咸阳、象郡。事件是 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 10本庄子以及 109斤水稻,联系教材可知,秦始皇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有关诸子百家之书,全部焚毁,所以此人不可能买到 10本庄子,此题答案:为 B。 考点:统一
4、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给了生动的假设情境,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各项政策尤其是文化政策的掌握。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C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一句古文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从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黎民百姓到秦朝统一六国后才得以有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而选项 C和 D都与人民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没有直接关系, B项阐述了一个史实 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但同时又遭受到秦朝封
5、建地主的统治,和题干意思相违背,答案:为 A。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 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还要和教材中所学知识有机结合。 下列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这是一道读图题,其实是考查中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疆域,秦朝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据此观察各图,只有 A项符合题意,答案:为 A。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秦朝疆域熟练掌握。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
6、接近事实的是( ) 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维(礼又廉耻)不张, 故万民离叛 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答案: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最接近事实的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 A项意思是秦因暴政而亡, B项认为是被六王之后所灭, C、 D两项都认为是因为不推行儒家思想,教化万民而导致灭亡,联系史实,秦亡的原因主要是暴政,答案:为 A。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仔细分析比较,要有一定的古文水平,还要客观分析秦亡主要原因,要求学生能客观地看待问题。 下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
7、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小篆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有效信息,这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联系教材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实施了一些重大改革和举措,其中就有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此题答案:为D。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关于秦朝统一文字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下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对秦朝中央官制
8、的掌握和理解,秦朝官制,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丞相掌管行政大权,御史大夫掌管百官奏章和监察,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因此,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应该找御史大夫,答案:为 B。 考点:统一中国的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关于秦朝中央官制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创新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 确立皇帝制度 推行郡县制 修筑长城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条件限定 必须是秦始皇首创的,郡县制早在商鞅变法的时候已经实施,那时是秦孝公,而早
9、在春秋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燕赵等国就开始修建长城,此两项不是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和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是由秦始皇开端,答案:为 B。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关于秦始皇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下列属于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需要的是( ) A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 B秦国变法较彻底,实力最强 C秦王赢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D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实际上是在考查秦王统一六国的客观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从经济发展角度、民族融合角度、政治需要角度考虑,但必须排除关于秦国的主
10、观因素, B、 C两项都是主观因素, A项也是人民的主观愿望,只有 D项是社会经济、民族融合发展的客观表述,答案:为 D。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注意区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综合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 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
11、一场讨论。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 便。 ”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史记 蒙恬列传载: “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贾谊过秦论载: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 ( 1)材料一中 “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 ”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 2)现在已知的中国
12、境内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开始于何时? “收兵铸金人 ”表明当时冶炼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试问是哪些方面的社会因素促成了当时冶炼业的发达? ( 3)材料二中秦始皇与大臣们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制度称之为什么制度?试分析此制度的利弊。 ( 4)材料二中秦朝九卿之一的 “廷尉 ”是主管什么部门事务的?其主管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什么特点?后李斯升任丞相,请问丞相的职责和职位特点分别是什么?试概括自秦以来以 “廷尉 ”、 “丞相 ”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设置的基本原则。 ( 5)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 “安宁之术 ”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
13、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 ( 6)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 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 ( 7)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的理想?为什么? 答案: ( 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 一统天下、舍
14、我其谁 ( 2)春秋 农业生产中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兼并战争频繁,精良武器不断出现。 ( 3)朝议 利弊: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仅仅是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而且极端的君主专制,容易使君臣悬隔,朝廷大臣无法参与议政。 ( 4)主管司法 皇帝集行政等大权于一身。职责: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职位特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 基本原则: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 5)郡县制 理由: 分封制传至后世 ,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 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
15、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 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 6)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 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作用:长城和蒙恬所率领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并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7)焚书坑儒 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 “暴
16、政 ”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 试题分析:第( 1)问材料 1中 “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 ”告诉我们一个史实,即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其意义深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给了人民相对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 “虎视何雄哉 ”、 “大略驾群才 ”等词可以体会出秦始皇的磅礴气势,如虎视眈眈、雄心勃勃、雄才伟略等类似
17、的词都可以用。第( 2)问分析材料,“收兵铸金人 ”意思是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中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分裂的战乱时期,对精良武器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冶铁业的发 展,这是由当时特殊的社会情况决定的。第( 3)问分析题干,提到的制度是朝议制,朝议制可以使大臣们各抒己见,供皇帝参考,是一种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方法,但总的来说,皇帝专制是封建国家的基本政治特点,最终决策权仍然归皇帝,失误不可避免。第( 4)问分析题干,此问包含好多小问,从史实到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其中史实性的问题可根据课本知识作答,如 “廷尉 ”是主管司法,其主管官
18、员由皇帝任免产生,这说明皇帝具有绝对决定权,秦宰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不管是 “廷尉 ”、 “丞相 ”,只要是封建国家,那么这些官员就是为皇帝服务 。第( 5)问材料中指出:这场讨论是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李斯认为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意思是分封制不利于统治,会造成割据,“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意思是应该实行郡县制,其重大意义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第( 6)问此题主要考查有关长城的历史基础知识,可结合教材所学回答,在统一天下的情况下,为避免北方少数民族侵扰修筑长城,根据地形走势
19、而建,联系课本知识,其大致走向为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就当是而言,起到了一 定的防护作用,今天也是为中国人民所骄傲的伟大建筑。第( 7)问分析题干,考查的是有关焚书坑儒的相关史实,此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焚书坑儒,秦朝是封建专制国家,文化政策也为其统治服务,秦二世而亡,主要是暴政造成的,而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是暴政的体现。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第一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结合语文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试题。第二问难度较大,学生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社会情况答题。第三问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深刻分析 朝议制的利弊,做到客观理性。第四问即考查了学生对秦官职设置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了对中国典型的中央集权制的准确理解,难度较大。第五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由现象得出本质的能力。第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城的修建及重大意义,影响的掌握,考查的是识记和理解能力。第七问要求学生对秦两大举措: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进行客观评价,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