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 ”这说明 A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故 C 符合题意。
2、A错误,哲学能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B、 D与题意无关。 考点:生活处处有哲学 2013年 6月 26日是第 26个 “国际禁毒日 ”,其主题是 “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专家指出: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危害,如果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永远不要做 第一次尝试。这是因为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质变始于量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错误的意识决定错误的行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错误,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能决
3、定客观事物的发展。如果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体现了质变始于量变;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故 符合题意。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与质变 2014年 3月 29日,菲律宾船只强行突破中国海警执法行动后,向仁爱礁坐滩军舰提供了食物和淡水。对此,人民日报刊文指出: “大国之仁有底线,小国之智莫忘形。得意忘形者,必自取其辱。 ”这启示我们 要理性对待矛盾,防止矛盾向对立面转化 要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要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大国之仁有底线,小国之智莫忘形。得意忘形者,必
4、自取其辱 ”体现了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并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设问中要求选 “启示 ”,要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阐述,故 符合题意, 说法不全面, 不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的。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2013年 8月 29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挂牌成立。该试验区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矛盾普遍
5、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设问中知识范围的限定,辩证法道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属于唯物论范畴。 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先试验、在推广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故 符合题意。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和运营模式与本土化的包装和创新相结合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就受到广大观众欢迎。这说明 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6、 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文化创新坚持拿来主义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和运营模式与本土化的包装和创新相结合,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这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 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故 符合题意。 错误, “决定 ”夸大了其意义,应改为 “影响 ”, 与题意无关。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创新 2014年 4月 4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川大智胜软件股份公司主要创建人之一的游志胜教授 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该公司近五年实现产值58580万元,利润 16342万元,纳税 7490
7、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科技创新 A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带来了理论领域 和制度领域的创新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值 58580万元,利润 16342万元,纳税 749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 B符合题意。 A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 D与题意无关。 考点: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014年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时说: “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
8、碑巍巍矗立。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从哲学上看,材料说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焦裕禄精神是兴国之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 不是从哲学角度
9、而是从文化生活角度阐述的。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014年 3月 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77次提到 “改革 ”,表达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之所以要全面推进改革 因为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要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
10、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 符合题意, 错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说法不准确。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梁启超认为,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舍英雄几无历史 ”、 “大人物心理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为之改观 ”。梁启超的观点 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肯定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舍英雄几无历史 ”,认为杰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了杰出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
11、主体,错误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动力,故 符 合题意, 说法错误。 考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下边漫画我扶还是不扶启示我们 要在权衡利弊、规避风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要站在人民立场上,考虑和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 要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进行灵活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我扶还是不扶 ”,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 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 与漫画主旨不符。 考
12、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这是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年届 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的颁奖词。材料表明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放弃个人利益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是幸福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故 符合题
13、意。 与题意无关,题中并不是强调科学文化素质,而是强调思想道德素质。 错误,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意味着放弃个人利益。 考点:实现人生价值 “土豪 ”名列 2013年十大互联网热词榜首。大家今日追捧 “土豪 ”,远不像当年提起大款、暴发户那样充满仇富之感,而是从贬义走向娱乐化,既冷嘲热讽骂,又羡慕嫉妒恨。这说明 A人们 的心理变化推动认识发展 B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进步决定人们认识的变化 C人们的认识与时俱进,渐趋健康理性 D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家今日追捧 “土豪 ”,远不像当年提起大款、暴发户那样充满仇富之感,而是从贬义走向娱乐化,既冷嘲热讽骂,又羡慕嫉妒恨,说
14、明了人们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渐趋健康理性,故 C符合题意。 A错误,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也可能会阻碍认识发展。 B错误,实践决定认识, D与题意无关。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顶层设计 ”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它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 ”强调 系统是由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顶层设计 ”,它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解决之道,体现了
15、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2014年 3月 2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经过中石油、中石化等半个世纪的勘探,发现安岳、乐至、重庆大足、遂宁大英一带 749.352范围内天然气储量达到 2000亿立方米,该公司将其命名为 “安岳气田 ”。这一事实说明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过
16、半个世纪的勘探,发现 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体现了世界是可知的,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表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能动地认识世界,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自从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迪拉克预言 “反物质存在 ”以来,反物质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 2011年 5月初,中国科技大学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迄今最重反物质粒子 反氦 4。这里的 “反物质 ” 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 是哲学上讲的物质,
17、具有运动这个唯一特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里的 “反物质 ”,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而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故 说法错误, 正确。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 “宋人有闵其苗 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孟子 公孙丑上从哲学角度看,与上述材
18、料寓意相符的是 涸辙而渔 制天命而用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然而苗都枯萎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事物的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性,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故 符合题意。 是指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体现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按客观规律办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下列与 “稳中求进 ”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9、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稳 ”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进 ”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稳中求进 ”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 符合题意。 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与题意不符。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对于月亮,古人有诸多描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不同诗人笔下的月亮不尽相同,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0、B立场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不同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不同认识就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会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呈现着主体性差异,不同诗人笔下的月亮不尽相同,说明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符合题意, B、 C、 D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意识的本质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从关注 “舌尖上的浪费 ”到关注 “舌尖上的安全 ”,体
21、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要具体分析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设问中知识范围的限定,唯物论道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故 符合设问的要求。 体现的 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体现的是唯物辩证法道理,均与设问不符。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2013年 12月 2日, “嫦娥 ”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 14日 21时成功实施软着陆, 15日 4时着陆器与 “玉兔 ”号月球车成功分离,登陆月球后, “玉兔 ”号将开展
22、3个月的巡视勘察。由此可见 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该活动属于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嫦娥 ”三号探测器是我国 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部分,是探索太空奥秘的科学实验活动,其成功发射,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故 符合题意。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题中并未涉及。 考点:实践的特征、形式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由 “夫妻一孩 ”、 “双独两孩 ”调整为 “单独两孩 ”,这说明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23、 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 认识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我国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变为 “单独两孩 ”,这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实践作出的正确决策,体现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 错误,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 11月 9日 12 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4、。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党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从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再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的发展过程。这说明 真理与谬误总是相对应而存在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和循环性 A B C D 【小题 2】全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说明 要承认矛盾,用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 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从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再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 中 “循环性 ”错误,否认了认识的发展性。 【小题 2】试题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
26、 分析;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无关。 考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矛盾的观点 2014年是中国的马年。人们赋予马各种寓意:在马的造型商品上放上钱,寓意 “马上有钱 ”;放上一只茄子,称为 “马上有一切 ” 众多 “马上体 ”版本走红网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始终是客观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们把马年与 “马上有钱 ”、 “马上有一切 ”等 “马上体 ”联系在一起,这是主观臆
27、造的、并不存在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故 符合题意。 错误,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与题意无关。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综合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L县气候宜人,农业基础雄厚,但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三严三实 ”号召中,全县干部群众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反思:部分干部观念陈旧,在 “现代化即工业化 ”思想的引导下,盲目引进工业项目,结果远离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导致耗费巨资引进的项目因成本过高倒闭、破产;县政府常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无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28、的决定性作用;政策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结合材料,运用 “探索世界本质 ”的有关知识,评析 L县的发展思路。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L县脱离本县实际盲目引进项目,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应立足与本县特色、优势,科学发展( 3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阻碍作用, L县的错误发展思路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应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3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L县政府片面强调行政干预,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L县政策朝令夕改,缺
29、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决策应做到可持续发展。( 3分) 试题分析:首先审设问,知识范围的限定为 “探索世界本质 ”,即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试题类型为 “评析类 ”试题。其次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回忆和呈现唯物论这一哲学板块包含哪些哲学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然后分层解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词、概括材料中心思想,依据材料选择和调用原理、对接原理。 L县脱离本县实际盲目引进项目,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应立足与本县特色、优势,科学发展; L县的错误发展思路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应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L县政府片面强调行政干预,违背了实事求是
30、原则,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L县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决策应做到可持续发展。最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原理与材料相结合,要适当展开。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关 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12分) “雾霾 ”成为 2013年网络热词,成为影响民生的 “心肺之患 ”,倒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 核心思想 主要观点 古代 人是自然的 “奴隶 ”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近代 人是自然的 “主人 ” 人类能够征服、利用自然。
31、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 现代 人是自然的 “成员 ” 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 当代 人是自然的 “朋友 ”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做到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树立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结合表格材料,运用 “求索真理的历程 ”的有关知识,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上认识变化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源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 3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是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
32、3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呈现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 3分); 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探索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 3分) 试题分析:首先审设问,知识范围的限定为 “求索真理的历程 ”,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题型为 “体现类 ”试题。其次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回忆和呈现认识论这一哲学板块包含哪些哲学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然后分层解读材料,提取 材料关键词、概括材料中心思想,依据材料选择和调用原理、对接原理。人类与自
33、然关系上认识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不同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是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探索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最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原理与材料相结合,要适当展开。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 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宏观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34、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防止过度商业化造成千城一面、审美疲劳;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城镇化如何才能让居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答案: 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处理好城市与自然、传统文化的关系,让城镇化留住浓浓的乡愁( 2 分); 要立足整体,搞好部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宏观布局,协调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间的关系,发展有文化传承的美丽城镇( 2 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
35、问题。坚持生态城镇化,实施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分); 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发展有品质、有特色的城镇,防止过度商业化造成千城一面、审美疲劳。( 2分) 试题分析:( 1)首先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本题对知识范围的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联系、发展、矛盾 、创新),题型为 “措施类 ”试题,侧重于回答方法论。然后我们要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回忆和呈现知识体系,题中我们需要回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各个部分具体包含哪些方法论。第三步,分层解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词,利用材料关键词选取和调用观点,实现材料与原理的有效对接。推进城镇化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城市与
36、自然、传统文化的关系;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立足整体,搞好部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宏观布局,协调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间的关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生态城镇化,实施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 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发展有品质、有特色的城镇。最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做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 ( 20分) 2013年 4月 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 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 “群教 ”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指出:开展 “群教 ”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
37、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 举措 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1)结合材料一,运用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开展 “群教 ”活动?( 8分) 材料二 在 “群教 ”活动中, J市共产党员、政协委员唐某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撰写了 2万多字的农村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目前, J市农民消费存在诸多问题,如吃穿消费比重过高,消费构成不合理,仍处于生存型消费
38、阶段;部分农民忽视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盲目、超前消费,重物质、轻精神消 费现象严重;最根本的是农民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 ( 2)结合材料二,指出提高 J市农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及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12分) 答案:(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适应新形势开展 “群教 ”活动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开展 “群教 ”活动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 2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开展 “群教 ”活动,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
39、群众基础 和执政地位( 2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开展 “群教 ”活动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了人民群众期盼。( 2分) ( 2) 调整优化消费结构,科学合理消费。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3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矛盾特殊性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3分);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 3分); 最根本的是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矛盾的支配地位和决定作用,要求办事情要抓住 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分) 试题分析:( 1)认
40、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即哲学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模块的知识,具体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开展 “群教 ”活动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开展“群教 ”活动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开展 “群教 ”活动,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了人民群众期盼有利于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2)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依据材料中 J市农民消费 存在的问题来提出合理对策,并根据所提出的对策,找出辩证法依据。针对 “吃穿消费比重过高,消费构成不合理 ”的问题,要调整优化消费结构,科学合理消费,依据是系统优化的方法;针对 “部分农民忽视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盲目、超前消费,重物质、轻精神消费现象严重 ”的问题,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其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原理和矛盾特殊性原理,要坚持全面看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 “农民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 ”这个根本性问题,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依据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抓关 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影响消费的因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