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于货币的正确认识是 A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 D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能够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A说法正确。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C说法错误;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由货币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是金银的社会属性, B 说法错误;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
2、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 “做蛋糕 ”与 “分蛋糕 ”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 “蛋糕 ”做大,又要把 “蛋糕 ”分好。 “蛋糕 ”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 “蛋糕 ”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做蛋糕 ”需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要求注重效率。 “分蛋糕 ”需要公平、合理,不能过于悬殊,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的积极性,要求做
3、到公平。由此可以看出,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需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说法正确; 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允许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保守本单位技术商业秘密 .不侵犯本单位或从事相关研究课题的知识产权和经济权益的前提下,跨单位兼职,多职多薪。从分配角度讲,这一做法( ) A将拉大收入差距,加剧贫富差别,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B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反映出国家对知识的重视,有利于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 D会导致有些技术人员一心谋取 “灰色收入 ”而荒废了新技术的研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完成本职工作
4、所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跨单位兼职所得收入是按技术、劳动等要素获得的收入。这一做法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 结合, B说法正确; AD说法错误; C不够全面,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现行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同步富裕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适合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坚持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是为了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说法正确; 不是目标,这是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5、 “同步富裕 ”说法错误,应该是共同富裕。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 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 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 36000元,岗位津贴 960元,奖金 12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 种税款 4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 1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 29760元; 17000元 B 49760元; 20000元 C 48800元; 20000元 D 44260元; 3000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王某所
6、在的公司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取得的工资、津贴、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共计36000+960+12800=49760元。王某购买股票分红所得、专利技术入股所得分别属于按资本、技术要素所得,共计 3000+17000=20000元。故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近两年,国家增发 2100亿元国债,带动了社会投资国债 5000多个,建设总规模达 2.2万亿元,这表明( )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的发展 D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家增发国债
7、,增加财政收入用于社会建设。国家财政投入的建设是集中国家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体现,是国家通过财政在一些行业与领域合理配置资源的体现。 A说法正确; B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增加了税种并提高了税率 B扩大了财政赤字 C发行了国债 D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要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讲,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D 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中共
8、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 “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 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力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是通过财政资金影响价格的涨落,从而调整经济活动,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A正确; BD是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C是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2007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 “蕉癌 ”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 “跳水 ”。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 “蕉癌 ”释疑解惑,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
9、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这随明香薷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A在于信息公开和控制香蕉产量 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 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答案: D 试题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固有的弊端和缺陷,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D说法正确; AB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前我国已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行业标准数千项,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法等 11部法律和 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 “从农用到餐桌 ”全过程的
10、认证认可体系。这些措施有利于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优化外贸结构 维护中国产品的信誉 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立食品、农产品 “从农用到餐桌 ”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是为了保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 说法正确;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市场秩序。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 “限塑令 ”,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
11、;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 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A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 B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D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务院出台 “限塑令 ”,国家发改委通过政策调整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财税部门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这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调整经济计划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是通过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做法。 D说法正确; 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 2020 年实现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比 2000
12、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的 “人均 ”指标,除了要考核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 A消费结构的变动 B人口增长的因素 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 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均 ”收入是总收入除以总人口所得的值。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两番,除了考虑经济总量外,还需要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 B说法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 A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B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 D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营利, C说法错误;企业在追求经
13、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社会责任,故 B说法正确; A不是对企业的要求,与题意不符; D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007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 747 7亿美元,对外投资额187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中 A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B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 C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D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 ”是引进外资,是坚持 “引进来 ”的原则, “对外投资 ”是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等。这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
14、中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战略。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强调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倡导效率与公平并重 的理念。( 7 分) 应该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分配时必须将每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挂钩。而在个人能力 .机会 .工作环境等差异很大的的社会里,每个人得到的蛋糕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即出现不公平。要使每个人获得的收入差距缩小,无疑回损伤人们工作与创新的积极性
15、。二者又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 .提高经济效率 .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 激发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准确、全面理解。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从这两个方面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具体阐述,并结合收入分配加以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企业总经理由于经营得法,年终时获得股票奖励。这种收入属于( ) A劳动要素的收入 B资本要素的收入 C技术要素的收入 D管理要素的收入
16、 答案: D 试题分析:企业总经理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企业总经理获得的奖励是按管理要素进行的分配, D 说法正确; ABC 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公司的组织机构。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D由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方式决定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17、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种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点决定的。 C说法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 “贵金属 ”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这是由于 “贵金属 ” 化学性质稳定、 便于保存 可用作装饰品 具有很高的价值 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贵金属金银质地均匀、易于分割和保存,具有很高的价值。金银自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说法正确; 与题意不
18、符。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天然是金银。 2008年 3月滨州市某地段的商品房每平方米标价到了 2 700元,这里的 2 700元 A人民币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人民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D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 D 试题分析: 2700元,是货币表现和衡量该地段商品房价值大小的职能,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D 说法正确;人民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人民币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A说法错误; C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新华网载文指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
19、胀、剧烈的汇率波动或严重的地缘政治冲突,其发行的信用货币(纸币)将存在很大的风险。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原因一般是 A物价上升过快 B纸币发行过多 C金银供应量严重超出流通需求量 D商品供应量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答案: B 试题分析: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故 B说法正确; A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不是原因,错误; C说法错误;商品的需求量超过供给量,会导致物价上涨,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 有句广告语 “一卡在手,走遍全国 ”,形容信用卡在生活中的作用
20、。在我国,信用卡是 A一种信用凭证 B金属货币 C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D一种纸币 答案: A 试题分析:信用卡是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的人士,用于在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 A说法正确; BC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信用卡。 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兑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使 A出口商品的获益增加 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C来华购物的我国游客增多 D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的商品更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可以购买更多的
21、外国商品,故有利于我国进口, B错误, D正确;人民币升值,同样多的外币兑换的人民币减少,不利于我国商品出口,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会减少, A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外汇和汇率。 价值、价格、供求三者的关系是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波动影响供求关系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关系和价格相互影响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价格波动又决定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升高,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价格升高时,生产规模扩大,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生产规模缩小,供给减少。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
22、,需求量增加。故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 说法正确; 价格变动决定价值,说法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直接结果是 A降低该企业产品的价格 B提高该企业产品的质量 C增加该企业产品的产量 D扩大该企业产品的需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该企业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多, C 说法正确。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A说法错误; BD与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无关。
23、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粮价的上涨并没有引起居民的恐慌,这是因为 A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B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较小 C居民普遍具有 “买涨不买落 ”的心理 D居民普遍具有 “买落不买涨 ”的心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故粮价上涨也不会引起居民的恐慌。 B说法正确; AC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
24、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是指 A当时在一定生产部门里,生产规模的大小 B当时在一定生产部门里,所有产品的平均生产条件 C当时在全部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 D当时在一定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一定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 D说法正确; ABC 表述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 “三大件 ”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 20世
25、纪 50年代至 60年代, “三大件 ”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 “三大件 ”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讲,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B说法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近期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个别批次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26、检出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至 2008年 9月18日,各地奶粉事故患儿达 6244例 158人患急性肾衰竭,消费者目前是 “谈鹿色变 ”,工商总局要求各地超市将问题奶粉下架退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这说明 A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鹿毒奶粉东窗事发,消费者对三鹿毒奶粉抵触,工商总局要求各地超市将问题奶粉下架退市,三鹿集团破产倒闭。这说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说法正确; AB与题意不符; D不是经济生活角度,是政治生活角度。 考点: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据报道,到 2010年,我国国有经济
27、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有效运转,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产权清晰 .协调发展。我国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A可能会导致私有化 B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可以 增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可以进一步促进外资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机构的战略性调整,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出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 B说法正确; AC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当今,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市场竞争都异常
28、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重大挑战,各个企业都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其中降低成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资金投入 B采用先进科技,提高技术水平 C减少劳动时间以及工资支出 D增加产品数量,降低产品价格 答案: B 试题分析:企业降低成本,可以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等方式进行, B说法正确; A“增加资金投入 ”成本增加,与题意不符;C 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错误; D 是降低产品价格,不是降低成本。 考点: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非典 ”期间,全国保险公司共接受 “非典 ”索赔 2
29、36 例,赔付总额 88.68 万元,其中身故赔付 38.29万元,这表明商业保险 可以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 实行公平互利 .协商一致的原则 为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是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投资,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为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商业保险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的。 说法正确, 是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与题意无关。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投资方式的选择。 综合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 2008年度
30、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 “清单 ”: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 1076亿元增加到 1562亿元,增长 45 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2007年的 9 4提高到 11 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 832亿元,比上年增加 167亿元,增长 25 2,占财政 支出的比重由 2007年的 5 8提高到 6 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 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 458亿元,增长24 2,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 2007年的 20 12 提高到 20 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 “民生财政 ”。 为什么说 2008年度的中央财政预
31、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 10分) 答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从材料可以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现阶段存在的民生问题,政府通过民生财政等措施,对民生问题着力加以解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试题分析:该题首先要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再根据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明确材料中党中央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以此为突破口,对应原理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
32、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 1)图 1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 4分) ( 2)结合图 1,分析图 2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 ) (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11 分) 答案: ( 1)图 1表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零售环节由政策定价占主导地位逐渐演变为市场调节定价占主导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 ( 2)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
33、职能相应发生转变,财政支出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适度的比重;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公平问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 试题分析:( 1)该题是图表题,根据项目、数据概括图中内容。图表显示的是政策定价、政策指导价、市场调节价的比例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说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 2)首先根据图中内容,概括图 2中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图 1分析变化的原因。我国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减少,用于社会保 障支出的比重增加。实行市场经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的同时,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缺陷,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和缺陷。学生可从以上几个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