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686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池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 2013年 7月 22日,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 6.6级地震 B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自 2013年 7月 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C 2013年 9月 28日,中国多地仿古祭祀孔子诞辰 2564周年 D 2013年 7月 3日,习近平接受十二国新任驻华大使国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

2、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因此 C属于文化现象,符合题意; A是纯自然现象,不符合题意; B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属于经济现象,不选; D是国家政治生活,不选。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形式相关知识。 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词 Family的内涵: 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 ) 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要全面坚守传

3、统文化 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借鉴外来词汇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因此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符合题意;同时必须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观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文化渗透,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每一次王朝更替,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 ) A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制度更替是文艺工作者

4、出现的必要条件 C政治制度发生变化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社会变革时,会涌现出大批文学家与诗人,文化出现繁荣,这体现了社会制度变革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符合题意;没有制度更替,也会出现文艺工作者, B 观点错误;材料未体现新文化取代旧文化,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制度变化对文化的作用,而不是文化的反作用,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相关知识。 从 “嫦娥奔月 ”的神话,到 “千里共婵娟 ”的词句, “月亮 ”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

5、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 “奔月 ”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 ) 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动力 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根本推动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技探索中蕴含着的民族情感与文化情结是一种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自强不息,有所作为, 符合题意;文化情感并不是科技探索的主要动力,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观点错误。

6、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中国画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 ”,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画要有丰富的意蕴,形神兼备,这说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中国画的意境与内涵,并未体现源远流长, 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国画要学习优秀的外来文化,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2012年,央视

7、打造的梦想合唱团栏目,由 8位明星召集 8支梦想合唱团,通过合唱训练和竞赛,完成家乡的一个公益心愿。选手们用声音唱出了梦想的温度,用激情传递了坚持的力量,在荧屏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梦想的狂欢 。这体现了 ( ) 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央视的节目传递了坚持的力量,这说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符合题意;借助央视这一媒体进行文化传播,这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中华文化的特点, 不符合题意;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 不选。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一 “中国梦 ”( ) 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蕴含了每一个人的价值观,能够凝聚民族力量 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产生巨大作用 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励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蕴含 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能够推动中化民族实现伟大复

9、兴, 符合题意;中国梦蕴含着每一个人的价值观这一说法错误, 不选;中国梦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 错误。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2012年 12月 12臼,贺岁喜剧泰 濉飞嫌呈兹占凑痘 900万元票房,不到一个月已突破 11亿,并创下了 10项中国华语电影纪录。泰 濉烦晌012 年度票房黑马,再次印证了老百姓的口碑传播才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文化与经济相互决 定相互交融 B流行文化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价值 C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服务人民的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文化产品是否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很重

10、要,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创造服务人民的文化, D符合题意;文化不能决定经济, A观点错误; B观点明显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C错误。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书写危机 ”,这个名词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提及。面对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书法, 2012 年 4月,书法家张惠臣在海口疾呼,社会应当重视书法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们用毛笔书写美丽的汉字。这是因为 ( ) A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孩子们应当重视书

11、写汉字,这是因为汉字对中华民族来说很重要,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符合题意;汉字是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而不是整个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A观点错误;文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是汉字的发明, C错误;文学艺术才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错误。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由中央电视台、芜湖市政府主办的 “芜湖月 中华情 ”中秋晚会在安徽省芜湖县阳光半岛隆重举行。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祭月、吃月饼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这体现了 ( )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基本不存在 C传

12、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中秋节的主题以及庆祝方式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保留着基本特征, C符合题意, A不符合题意;落后的传统文化依然存在, B观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十八大报告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活力的增强离不开文化创新。进行文化创新要 ( ) 促进文化与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反 对全盘西化的历史

13、虚无主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进行文化创新应当立足于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因此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全面西化是民族虚无主义,而不是历史虚无主义, 观点错误,不选。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广东剪纸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佛山剪纸手法上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为主 ,用料上大量应用铜箔、锡箔和银箔。潮阳剪纸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剪 ,“阳剪 ”纹线工整细致 ,“阴剪 ”线条粗犷有力 ,交替使用 ,粗细相破相助 ,极富特色。广东剪纸艺术体现岭南文化的 ( ) A源远流长 B区域性 C时代特征 D包容性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广东剪纸两个不同地区的风格与特色,这体现了文化的区域特色, B 符合题意;源远流长是指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材料未体现,A不选;材料也未体现岭南文化的时代特征, C不符合题意;包容性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未体现, D不选。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目前其在世界许多地区 “生根发芽 ”,并有 “茁壮成长 ”的趋势。孔子学院正成为新时期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窗口。这一趋势有利于 ( ) 中华文化向外辐射 ,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吸收世界各种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

15、主流文化 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国际上孔子学院兴起,这有利于更好的在国际上传播中华文化,推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符合题意;同时,孔子学院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窗口,这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符合题意;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华文化,而不是吸收其他文化, 不符合题意;各个国家文化一律平等,使中华文化成为主流这一观点错误, 排除。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相关知识。 2012年 6月 1日至 4日,第 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第 22 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参展规模与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材料体

16、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 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传播文化 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文化传播 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传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通过交易博览会,展销图书,这是通过商品交换和特定的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传播,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人口迁移, 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国内文化活动,未涉及到国际交往,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 “百村千幢 ”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 “筋、骨、肉 ”,还可以传承徽州

17、文化的 “精、气、神 ”,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保护古村落表明:( ) A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保护古村落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 “精、气、神 ”,使文化蕴藏在古村落这种具体的物质形态里,这表明着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符合题意;民族节日 才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观点错误;材料并未描述该种文化的作用, 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与人的关系, B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相关知识。 下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

18、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这说明( )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并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而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因此 不符合题意;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可以推进企业的发展, 错误。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关知识。 下列对社会

19、发展和人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 会创造得越多 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者是相互统一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是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社会发展尤其是物质文化的发展可以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全面发展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因此 都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以及文化对

20、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 一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 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 ) 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D从人们的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在人们的各种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到人的文化人格,看到人的精神世界, D符合题意;文化氛围是无形的,只是有时候要通过有形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因此 A观点错误;材料并不是强调人的文化素素的来源, C不符合题意;文化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

21、分, D观点错误。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言曰: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直。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答案: B 试题 分析:该古文讲的是身边的人和事会对自己无形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而 B也是讲的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符合题意; A指的是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不符合题意; C指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征,不

22、符合题意; D讲的是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着的,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菜根谭说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从文化角度讲,君子能 “近之而不染 ”是因为 ( ) A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B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是实践的产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人自觉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杜绝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 A符合题意; B观点错误;材料强调人可以杜绝不良文化的影响,这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意思不符合, C不选;材料未体现文化

23、的产生来源,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新经济 ”、“高科技 ”时,总是将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其中,竭力削弱和取代输入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 A国际文化交流中总是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影响他国的政治发展,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符合题意;国家文化交流中主流还是平等交流, A观点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24、 C观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决定文化,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相关知识。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 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 ) A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流露出人文关怀,激发人们的思念家乡的情感,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并没有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A符合题意, B不符合题意;该纪录片丰富了人们的情感,而并没有改变人

25、们的思维方式, C不符合题意;文化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材料并未强调,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 )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独特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部分,这阐述的是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传统文化与

26、当代文化的关系, A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联系,更未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C、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相关知识。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 GDP 的 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综合国力中,文化

27、竞争力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我国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而并不是各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经济安全, 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文化渗透,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B。 考点: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 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 TQC现象,还有 “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 ( ) A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需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C需要尊重自己民族

28、的文化 D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观点强调我国媒体报道中存在外文字样这种现象不好,是在呼吁国内媒体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像欧洲国家媒体一样报道中不夹带他国文字,C符合题意;媒体报道夹带外文字样并不是不爱国, A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要传播中国文化, 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相关知识。 综合题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 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

29、。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 “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 ”的理由。( 8分) 答案: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 2分)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农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分) 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 试题分析: 该题其实是要分析传统村落文化的积极作用,传统村落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文化遗产,因此可以用文化

30、遗产的地位与意义来分析其积极作用;从文化的继承的角度来看,传统村落其实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因此可以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分析其积极作用;从文化存在的形式与特点来看,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因此可以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分析其积极作用。作答时,将这三点结合材料分析论证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继承相关知识。 以合肥为龙头 ,融淮南、六安、桐城在内的 “合肥经济圈 ”引起某班一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兴趣 ,他们搜集资料,展开讨论 ,并一致认为:为实现新景象 ,合肥经济圈应做到 “两要 ”:一要根据经济圈内不同的实际,大力开发环巢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大别山红色旅游

31、 ,桐城、寿县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 ;二要加快建立经济圈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 ,促进经济圈文化繁荣。 结合上述材料 ,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 “两要 ”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2分 ) 答案: 开发各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生机与活力。 开发各地旅游资源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各地文化通过旅游这一途径得以传播,增强该地 区文化的影响力。 建立合肥经济圈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有利于圈内各城市彼此增进了解、巩固友谊,加速文化繁荣。 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试题分析:文化传承的角度

32、主要有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与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发展创新等知识点,材料中所提的 “两要 ”,一是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旅游,这可以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来分析其积极影响;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可以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来分析其积极影响;将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这可以用旅游推动文化传播、增强文化影响力来分析其积极影响;二是要建立经济文化圈,这可以用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分析其积极影响。作答时,将这四方面结合材料分析论证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继 承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 “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

33、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9分) 答案: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难忘的经历、刻骨铭心的情感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交往和行为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终身难忘、刻骨铭心,体现了这点。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想 ”“力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限定知识点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因此先回忆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具体为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

34、人生等,材料中提到的人生难忘经历与刻骨铭心的情感会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因此可以用文化影响人的表现进行分析作答;刻骨铭心与难忘经历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因此可以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征作答;材料强调的人生理想与力量会推动我们前进,这可以用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的表现来作答。将这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论证即可。 考 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 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

35、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与社会 ”相关知识 ,谈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 (9分 )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 3分)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养,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政治文明的进步。( 3分) 当今世界

36、,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成 分涌动、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3分) 试题分析:要求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也即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我们可以着重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作用,结合材料与文化生活的知识,可以用文化与经济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来分点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作答时,先分点阐述相关理论,再结合材料与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

37、社会的相关知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 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 2013年 10月在山东举办。 2012年 11月 29日,艺术节山东省筹委会正式启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宣传口号、宣传画征集活动。要求体现好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的宗旨,体现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体现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和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艺术节期间将举行丰富的文艺活动、众多的艺术院团将搭建起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全国观众带一场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艺术飨宴。 结合

38、 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本届艺术节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有什么样的启示?( 12分) 答案: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本届艺术节的作品反映人们的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才得以创新。( 3分) 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艺术节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创新中注入时代精神,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3分) 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艺术节期间,中外文化彼此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的发展。( 3分) 人民群

39、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创作者只有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才能长期流传,历久弥新。( 3分) 试题分析:首先,回忆如何促进文化创新,具体措施如下:立足于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基本途径,借鉴融合优秀的外来文化、博采众长的基本途 径,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其次,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是如何体现上述文化创新的基本措施的。材料提到要体现时代特征与人民的精神风貌,这可以社会实践来分析;材料提到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这可以用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来分析;材料提到搭建起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这可以用博采众长促进文化创新来分析;材料提到要创办体现人民的节日,这可以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