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689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相约幸福海岸,共享文化盛宴 ”。 2013年十一期间,我市旅游部门策划 “看曲艺、赏民俗、体验渔家风情 ”等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新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实现旅游收入 17.56亿元。我市旅游发展的新特点表明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 “2013年十一期间,我市旅游部门策划 “看曲艺、赏民

2、俗、体验渔家风情 ”等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新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实现旅游收入 17.56亿元 ”,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故 A项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每位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A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一切文化创造源 泉充分涌流 B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C奏响主旋律,推动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活跃文化市场,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答案:

3、 C 试题分析:举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奉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知识。 学习哲学使人充满智慧,心里明亮亮。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具体科学 B科学之科学,是最具指导性的科学 C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

4、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哲学并不是一门具体的科学, A、 D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科学之科学 ”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故 B项不能入选; C项是关于重视哲学学习原因的正确表述,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人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童年;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这种心理 A割裂事物的联系,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认识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承认事物的运动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5、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中 “人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童年;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这种心理没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 问题,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是错误的,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 C、 D三项中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及方法论要求。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这种划分 A改造了我省原有区域划分的规律 B表明人类的真理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C坚持了一

6、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表明人类的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规律具有客观性,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真理具有客观性,故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人类意识必须通过指导实践活动才能改造客观世界,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 “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 条河流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正确反映了

7、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正确认识到物质的不可知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 C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两项不符合这一观点,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青山绿水、姹紫嫣红、浩渺烟波、重峦叠嶂。面对同样的自然风光, 每个人的反映却不尽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心态可以改变客观事物存在的状态 D人的

8、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面对同样的自然风光,每个人的反映却不尽相同 ”,表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不同,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 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特征。 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污染,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可节能约 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6.4千克。穿衣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答

9、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中 “穿衣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的联系客观的、有条件的,而且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故 B、 C、 D 三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 :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城乡差距是当下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最大表现。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不补齐农村这条短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瘸着腿走路,走不好,更走不远。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无条件地联系着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

10、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不补齐农村这条短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瘸着腿走路,走不好,更走不远 ”,体现了部分影响整体的功能,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有时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是,人生多彩而绚丽,我们应该勇于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 ”下列名句与这句话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

11、同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有时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是,人生多彩而绚丽,我们应该勇于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 ”,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项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项体现了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C项体现了创新的观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 D项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用

12、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文化建设必然要有自己的特点。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然要 A让一切先进与落后、积极和颓废的文化都百花齐放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C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外国文化全盘借用 D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小题 2】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对时代精神总结和升华的哲学决定社会前进的方向 B哲学能预见社会的前进

13、方向,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C坚强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D反映时代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然要正确对我国传统文化,正确的对待外国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C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小题 2】试题分析:哲

14、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故 A、 B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但并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主旨,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 点: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面对当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 “低俗化 ”“腐朽化 ”的现象,我们应当 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提升审美品位,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尊重文化价值多元取向,保障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文化权益 提高眼力,明辨是非,拒绝污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前,文化

15、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自觉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相关知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者。 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感动中国人物 平凡的他们或铁肩担道义,或大爱洒人间。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显现着中华民族精神,让我们在 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和创新。这折射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 A日益丰富,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B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

16、中华文化之中 C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的奋勇抗争中 D与时俱进,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决定力量,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故 C项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故 B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显现着中华民族精神,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和创新 ”,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具进,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故 D

17、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中国人在吃饭时,即使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主人也往往客气地说没什么菜、不成敬意等客套话。在西方国家,人们吃饭的时候,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多少吃多少,更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吃饭喝酒。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民族文化都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实践 C任何文化都有其合理性,有优劣之分 D文化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的就餐文化,表明民族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

18、相符合,故不能入选;不同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某中学开展名人、名作、名曲 “三名 ”教育,用名曲名言陶冶人,用名人名作引领人,赏析师生佳作鼓励人。通过广播、橱窗、报纸宣传优秀师生的事迹,展现他们的风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该校的 “三名 ”活动 可以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 能帮助师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必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增强师生的精神力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某中学用名曲名言陶冶人,用名人名作引领人,赏析师生佳作鼓励人 ”,表明了优秀的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9、、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健全的人格。由此 可见,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中 “必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的说法过于绝对,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 儒家思想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这体现了 A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B文化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我国的儒家思想不仅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也给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

20、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节日,是民族的狂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每到春节,我们贴对联、拜年、吃饺子;提起西方的圣诞节,我们会想到圣诞老人,想到圣诞树下亲朋好友互换礼物的 美好场景;说起巴西的狂欢节,我们又会联想到狂欢的人群、鲜艳的服装、奔放的舞蹈 由此可见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透过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各民族传统节日形式

21、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和体现的风土人情相同 A B C D 【小题 2】 “要么在和家人团聚,要么在回家团聚的路上。 ”这是对亿万中国人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不管多远都奔波回家团聚情结的真实写照。这种情结体现了 A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C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春节中国人贴对联、拜年、吃饺子;圣诞节西方人在圣诞树下互换礼物;狂欢节巴西人穿着鲜艳的服装跳着奔放的舞蹈 ”,既表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说明了民族节日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也可以让我们领略不

22、同民族文化的韵味。由此可见,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中 “不同民族传统节日表达的情感和体现的风土人情相同 ”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 【小题 2】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亿万中国人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不管多远都奔波回家团聚的情结 ”,表明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中华文化包容性、多样性、地域性以及博大精深的问题,故 A、 B、 D三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好像美丽的鲜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23、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百花园,不同的民族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之所以要尊重不同文化是因为 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各民族文化都为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才能实现文化的一元化 各民族文化都蕴含着人类的文明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中 “实现文化的一元化 ”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 三项是关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世界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因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中国好声音节目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制作创意、

24、运营模式的同时,注重本土化的包装和创作,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 A立足社会实践,发展先进文化 B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体现时代精神 C海纳百川,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D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中国好声音节目引进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创意、运营模式 ”,体现了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中材料 “中国好声音注重本土化的包装和创作 ”,体现了文化创作要以我为主。由此可见,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 C项中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

25、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 2013 年春季开学开始,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 l课时学习毛笔字,普通 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这有利于青少年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 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毛笔书法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 艺术,在学校开设毛笔书法课有利于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博采众长的相关知识,故 两项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26、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对人影响的特征。 2013年 8月,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让广大观众在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出现了一股 “手写汉字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 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汉字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小题 2】广大观众通过电视直播或央视网站观看了听写大会节目,领略了汉字之美,唤醒了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这说明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能

27、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C、 D三项中所列的中华文化的特征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小题 2】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广大观众通过电视直播或央视网站观看了听写大会节目,领略了汉字之美,唤醒了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 ”,体现了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功能,故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新传媒的

28、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功能。 “四海之内皆兄弟 ”(子夏 ), “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 )。这些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热情 A. 好客、崇尚交流的民族品质 B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民族品格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所引述的古语中 “皆兄弟 ”、 “若一家 ”等体现了倡导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C三项在古语中并未体 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

29、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简答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儿女追求中国梦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轨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厚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等精神特质,在今天仍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 “中国梦 ”的实现。 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 “中国梦 ”的实现。 答案: (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

30、己独特的魅力,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 “中国梦 ”的实现。 (6分 ) (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6分 ) (说明:如果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进而说明民族精神的作用,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 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 “中国梦 ”实现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的内容,通过分析材料及设问的要求来确定答题的方向。本题材料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厚的

31、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等精神特质,在今天仍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在助推“中国梦 ”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生还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角度加以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 12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摆脱了贫穷落后,但也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

32、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 ”,把 “生态文明 ”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印证着对科学发展之路探索的正确性。 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实 践是认识基础的? 答案: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3分)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发展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3分)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验证了生态文明的正确

33、性。( 3分)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等严峻问题,建设 “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说明材料中生 态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以找出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中材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 十五大 、 十六大 、 十七大 、 十八大 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中材料 “近年

34、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印证着对科学发展之路探索的正确性 ”,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题中材料 “生 态文明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等严峻问题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表现。 综合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构筑道德的高地,彰显道德的力量。 2013年 9月 20日是全国第十一个 “公民道德宣传日 ”。某校德育处以此为契机,在全校广泛开展学校道德模范宣讲活动,以形成学楷模、知荣辱、促和谐的风尚。 小张同学被评为学校 “道德之星 ”,要参加这次演讲,请围绕 “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一主题,为

35、他拟定一份演讲提纲。 答案: ( 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 4)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 5)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说明:每个方面 4分,答出其中三个方面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 求学生围绕 “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36、 ”这一主题,为小张同学参加 “道德之星 ”评选演讲拟定提纲。本题设问中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的主题以及 “道德之星 ”评选等关键词是学生解答本题需要关注的词语。解答本题学生可从科学文化修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 “三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展开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正在实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为 “绕 ”、 “落 ”、 “回 ”三个阶段。第一步为 “绕 ”,2007年 10月我国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

37、绕月飞行;第二步为 “落 ”, 2013年 12月 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自动巡视勘测;第三步为 “回 ”,在 2020年之前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我国探月工程每一步都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风险,但探索者不畏艰难,坚定信念,发扬航天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简要说明我国 探月工程的三步走体现了哪些有关发展的观点。 答案: (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探月工程三步走不断突破

38、新技术,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道理。( 4分) (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又不断取得新成就,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4分) (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探月工程每一步实施都为下一步的发展 创造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每一次更高层次更深领域的探索,都是在原有探索基础上的飞跃和发展。(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说明简要说明材料中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体现的有关发展的观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中关于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描述,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我国探月工程的 “三步走 ”,不断突破新技术,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题中材料 “我国探月工程每一步都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风险,但探索者不畏艰难,坚定信念,发扬航天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体现了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中材料 “探月工程每一步 实施都为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现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