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山东省郯城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 (往往出身贵族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 ”、 “王是人,也是神 ”等信息点,反映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特别是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2、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 50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所依据的法律应该是属于 (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 “公元前 506年 ”是公元前 6世纪;公元前 5世纪中叶,罗马才有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在公元前 5 世纪之前,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下列不属于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原因的是 ( ) A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B罗马版图大,矛盾复杂 C商品
3、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中出现了新问题 D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罗马帝国是属于奴隶制国家,奴隶属于非公民,所以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一直存在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总统由民选产生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4、能力。材料 “总统由民选产生 ”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总统、国会,并未提及 “最高法院 ”,故不成立三权分立选择,只能就题干意思概括出 “权力制衡 ”原则;联邦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本无体现。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漫画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风趣地反映出 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的激烈与紧张。 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最终由 ( ) A参议院选出 B众议院选出 C选举人选出 D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比较简单。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
5、出,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候选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 1877 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 ”这从 根本上反映出 ( ) A共和制将被君主制推翻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 D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处理能力。材料 “仅以一票之多获
6、得通过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 ”反映了法国保守势力的强大和共和制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确立共和制政体的艰难历程 “英格兰民族的聪明智慧最大程度地表现为英国的宪政。 它既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 ”下列体现 “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 ”的是 ( ) 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时政府就要下台 英王是国家元首,可以任免内阁成员 议会居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弹劾政府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7、。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议会居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弹劾政府;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时政府就要下台;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统而不治 ”,故 是错误的。利用排除法,只要有 的都不选,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 “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
8、岸。从材料可以看出,开放福州,是为了掠夺武夷山的红茶;开放上海,是为了到江浙一带倾销商品。可见,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 1856年仅上海一地由英国人处理的刑事案件就达 503起,共有 630名英国人涉案,而当时常驻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不过 200人。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英 两国的法系不同 B英国享有 “领事裁判权 ” C中英两国的观念不同 D英国人在上海的人数众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
9、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造成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 “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联
10、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 “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 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 12个地方驻扎军队。 ”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说明洪秀全 ( )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C害怕得不到尊重 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体现了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也说明洪秀全没有摆脱封建观念的影响。所以答
11、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中国社会危机是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 ”,解决民族问题 “殆不可以须臾缓 ”。当时孙中山解决民族问题的策略准确地说 ( ) A异种残之 “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B外邦逼之 “ 节制资本 ”、 “平均地权 ” C异种残之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D外邦逼之 “ 打 到列强,除军阀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材料中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 ”反映了民族问题,而民族问题相对应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2、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各种形式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性、阶级性。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政治的表述错误的是 A狭隘的也是充实的 B最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 C比封建君主专制更能推动历史进步 D不利于国家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各种政治制度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雅典政治也要辩证地看待,并且最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小国寡民基础之上的,故不利于国家统一;无论是民主制还是封建专制只要符合本国的国情都能推动历史进步。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民主制的评价 所有合法公
13、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 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补 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如果在一个大国,人口众多,是不可能实行直接民主的。因此 BCD三项都不是直接民主制的前提,而是民主制发展的表现。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民主制的措施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 “封建 ”,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
14、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 A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 B “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 ” C “周公 立七十一国 ” D山东素有 “齐鲁大地 ”之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 B项体现了分封制下各个诸侯王对周王所尽的义务; C项也体现了分封制; D项中 “齐 ”、 “鲁 ”是西周分封的两个诸侯国。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一般认为,唐朝以前,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实行 “诸应分田 者
15、及财务,兄弟均分 ”。明清更是规定:在分配遗产时, “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 ( ) A嫡长子继承制逐渐解体 B庶子与嫡子关系逐渐趋于平等 C三纲五常观念受到冲击 D妻妾地位逐渐处于平等的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唐朝以前,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到宋朝 “兄弟均分 ”再到明清 “止依子数均分 ”,可以看出财产权的继承范围由嫡子逐渐扩大至庶子及非婚生子,反映出嫡子在家庭中地位的下降,庶子地位的提高,庶子与嫡子一样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是妾的地位远不如正妻。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6、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 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 “凭借血缘关系 ”的宗法制, “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反映出宗法制度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来强化统治。 A、 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项说
17、法错误。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的作用 古代把皇帝称为 “陛下 ”。 “陛 ”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 “陛下 ”的侍卫转达。 “陛下 ”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A封 A.建等级制度森严 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皇帝安全是国家政治大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解释了 “陛下 ”的来历,可以看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逾越。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18、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 “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处理能力。材料: “对官吏有任免权 ”“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体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 “世卿世禄 ”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所以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秦朝。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19、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的选官制度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 武。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 (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在夏禹时候的,行省是元代的制度;内阁是明代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的产物,而又在汉武帝时真正定型。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
20、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秦朝军功授爵制 西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 A军功 孝廉 门第 才 B才 孝廉 门第 绩 C才 门第 绩 孝廉 D孝廉 绩 才 门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秦朝军功爵制选拔的依据是军功;西汉察举制选拔依据是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拔依据是门第;隋唐科举制选拔的依据是才。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 的选官制度 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必须
21、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 “敕 ”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 )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处理能力。材料中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 ”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政事堂和皇帝之间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 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 (【
22、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 )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三公制确立与秦汉,故可以排除 A项;三省制建立建立于隋唐,故可以排除 B项;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而材料中给的时间是明朝,故 D项也可以排除。只有 C.废除丞相制从时间上来说是合适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 ”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 “公天下 ”的因
23、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古代中国政治体制 “体现了 现代行政 的特点 ”“具有明显 公天下 的因素 ”等词语凸显了作者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的重视和关注;而 ABD三项则是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缺点来说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24、。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了自然地理 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阐述了希腊地理环境对文明特点的影响。题干虽然阐述了希腊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异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但其是为了说明这对希腊民主制度的产生有影响,显然 C对题干的理解是断章取义。 B和 D的说法太绝对,明显不对。所以答案:为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城邦制度
25、自然环境对雅典民主制的影响 综合题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中,从图一、图二到图三表明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年 11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 “历史经验 ” (2分 )列举北宋 “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中采取的改革措施。 (4分 ) 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26、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 “中转站 ”。 中国政治制度史 (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 (1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 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分) 答案: ( 1)由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再到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3分) ( 2)经验:推恩令;置刺史。( 2分) 措
27、施: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地方设通判,监察州郡长官;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赋税,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剥夺地方节度使和武将权力 (4分 ) ( 3)特点: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物,权力受中央制约;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3分)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省 ”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分) ( 4)趋向: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分) 特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每点 1 分,共 2 分,任答 2 点。)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
28、生正确读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一中 “西周分封形势图 ”和 “齐 ”等诸侯国可以判读出西周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图二中 “秦朝疆域图 ”和 “南郡 ”等郡名可以得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图三中 “郡国界 ”的地图图例以及 “高密国 ”“北海郡 ”等可以得出当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而这个时期应该是西汉初年。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势力过于强势,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置刺史等一系列的措施;而北宋之前,也是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因此宋太祖从兵权钱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 3)根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特点
29、,要注意材料中国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 ”、 “行省官员 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行省 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等这几句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就比较简单了,只是知识的再现。 ( 4)综合上述材料, 不难得出秦、汉、宋三代都在削弱地方势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从秦、汉、宋三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在不断创新发展;无论何种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都在不断地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地方势力都在削弱。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管理体制 ( 14分)民主是人类政治
30、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 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段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公元前 5世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精彩演说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伯利克里所阐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分) 材料二英国通过 “光荣革命 ”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
31、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 2)概述 “光荣革命 ”后至 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分)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 3
32、)材料三中的两段材料 各出自什么文件?( 2分)据材料分析,两段材料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 3分) (4)雅典是古代民主的代表,英国是现代民主的代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3分) 答案: ( 1) 人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利); 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 轮流执政。( 3分) (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 “国王统而不治 ”;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分) ( 3)英国权利法案( 1分); 德意志帝国宪法( 1分)。 同:都是君主立宪制。
33、( 1分)异:英国的君主 “统而不治 ”,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德国皇帝拥有大权,议会权力有限。( 2分) ( 4)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分权制衡。(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 “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 ”、 “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 “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 ”等语句,反映出了雅典民主制 “主权在民 ”“法律至上 ”“轮番而治 ”等特点。 ( 2)本题的答题关键 “光荣革命 后至 19世纪中期前 ”这个时间点,要注意从1688年到 19世纪中期这个时间段中英国 “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 ”:一是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34、;一是 18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一是工业革命后,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 3)材料 “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等材料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得出这个材料出自英国 1689年的权利法案;从材料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 ”中可以得出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未经议会同意 ”国王 “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 “不能征税 ”等等,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而 “皇帝 ”可以 “任命帝国首相 ”、 “任 命帝国官吏 ”等,皇帝权利很大。两段材料都有 “国王或皇帝 ”、 “议会或国会 ”等可以得出两国都是君主立宪制。 ( 4)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
35、能力。古代雅典和现代英国都是民主制,但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现代英国的民主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且是代议制民主,实行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 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
36、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 堡垒一壁。 结果是 “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随后,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 “鸦片战争 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
37、使命 ” ( 4分) 材料三 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 2)分别指出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和背景各是什么? ( 6分) 材料四 从 l840年到 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 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 “屡遭挫折 ”,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辛亥革命为了 “使国家民主化 ”做了哪些努力?(
38、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 2分) 答案: ( 1)是中国历 史的转折点或 “界碑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分)“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 2分) ( 2)南京条约签订于 1842年,背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求和;( 2分) 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年,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战败;( 2分) 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年,背景是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 2分) (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 (
39、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 封建)。(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和材料二中鸦片战争 “是一块界碑 ”这两句话是这两段材料的关键句,并且共同说了一个事情: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一中 “鸦片战争 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说明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因此,用材料二中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可以说明中国的落后。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图一南京条约签订于 1842年,背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清 政府失败求和;图二马关条约签订
40、于 1895年,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战败;图三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背景是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 (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要获得发展机遇必须要获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巨大的贡献: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4)综合四则材料可知,从 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最后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