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747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 “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大体含义是留给子孙一满竹笼黄金不如教会子孙儒家经典,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在当时备受重视,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含义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电视具有覆盖面广

2、,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下面情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上的是 直播贝多芬演奏英雄交响曲的场面 播放毕加索美术作品现场拍卖会的新闻 访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 放映改编自拜伦唐璜的电影作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电视艺术诞生于 20世纪 3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快速发展起来,贝多芬和列夫 托尔斯泰是 19世纪的著名音乐家和文学家,他们生活的时代电视还未出现,所以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B。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

3、与发展 电视的发展 在海国图志中 “志于英夷特详 ”。这是因为英国当时是 A中国最主要的敌人 B中国最重要的平等贸易国 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志于英夷特详 ”是指海国图志对英 国的情况记载最为详细,这是因为英国是近代第一个侵略中国的国家,也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敌人,所以答案:选 A,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 D两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救亡思想的演变 地主阶级自强派的救亡思想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

4、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的含义是指儒家道义充斥于朝堂但国家仍然不能陷入混乱,由此不难得出韩非子是在批评儒家学说治国无方,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 “儒术 ”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罢黜百

5、家,独尊儒术 ”中的 “儒术 ”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即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史实和题意要求不符,程朱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宋代之后孔孟学说被确立为正统儒家学说。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大学云;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古代强调 “家齐而后国治 ”,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 小农经济 工商食官制度 儒家伦理道德 法家法 治观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6、下平 ”是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这一思想诞生于儒家思想形成时期,即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 两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项是西周时期的重要经济制度, 项显然与儒家观念不符,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之人命所系也。 ”此处 “一舟人命所系也 ”的物件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D引发了欧洲文化进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7、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之人命所系也。 ”是指指南针对航海活动的成败治国重要,依据所学可知指南针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所以答案:选 C, A项是中国火药对欧洲产生的重大影 响, B D两项是印刷术的重大贡献所在。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指南针 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 “中国兰亭书法节 ”,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兰亭书法节 ”显然是为了纪念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它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最为

8、著名的行书大家,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人是唐代著名的楷书大家,当然颜真卿也擅长行书创作。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 “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

9、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放弃了效仿俄国走 “中心城市夺权 ”的革命道路,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上述题意不符。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 “个人崇拜 ”, “计划经济崇拜 ”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 “计划经济崇拜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

10、度较低, 1992年中共召开十四大,会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冲破了 “计划经济崇拜 ”,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左传曰: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 “鼎 ”与材料中的 “鼎 ”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中的 “鼎 ”的含义是天下,或统治

11、权力,结合备选项中 “鼎 ”字含义只有问鼎中原符合上述含义,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含义与 “鼎 ”字中的 “天下 ”一项含义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史料是研究和编 撰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考古史料、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 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D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学观念内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同史料价值不同,一般而言实物材料的价值高于文字材料,尤其是考古史料的价值最

12、高;同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份史料解读出的信息业往往打不相同,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选 D, A B C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史料价值 2008年 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 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人民主权说 三权分立说 因信称义论 天赋人权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

13、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 “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出现的原因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权参与国家行政管理,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理论;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体现的是人人平等的观念,这得以于天赋人权观的形成,所以 两项符合题意, 两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内容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想左右

14、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的含义说明了只有认识清楚自己才能可能克服和战胜自己的弱点,进而才可能影响或控制别人,即材料强调了 “认识你自己 ”的重要性,词句名言出自苏格拉底,故答案:选 C, A B D三人与上述名言无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 成就是 (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是指道家的炼丹术对古代自

15、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火药是在道家炼丹时发明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事例,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道家炼丹术没有直接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火药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描述的是戏剧以小舞台表现古往今来广阔天地大事件的特征,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艺术不具有上述特征。 考点:古代

16、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戏剧的特征 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 “天上带到人间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提出 “认识你自己 ”,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 提出 “知识即美德 ”,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 把古希腊哲学发展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 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思想家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太格拉而非苏格拉底,所以 项表述应该直接排除,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 A, B

17、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 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下列对两者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在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反对蒙昧,推崇人性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但其仅仅只是对教会神权提出质疑,没有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所以 两项不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应该排除,依据所学不难判断 两项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特征,所以答案:选 C

18、, 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鞭子 ”与 “动弹 ”的对应关系 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 “ 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激起了反清革命浪潮,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题是传播民主

19、与科学思想,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存在正确的因果逻辑关系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C项。 考 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912年 2月 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孙中山 “祭明太祖朱元璋 ”是要向国人表明满族专制统治已经被推翻,恢复了汉人统治天下,民族主义革命已

20、经实现,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内涵与上述题意不符。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2008年 2月 17日,在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 10年两弹成 ” 这位人物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 10年两弹成 ” 显然是在高度评 价 “两弹元勋 ”的科学家,依据所学可

21、知备选项中只有钱学森是 “两弹元勋 ”的专家,所以答案:选 A, B项是中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C D两项分别是中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和数学家。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两弹一星 在中国近代,封建文化的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下列对封建解体起重要作用的是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报纸 ,杂志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 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问题强调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作用,依据所学可知这种作用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含义相同, 均对推动中国近代

22、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就是瓦解封建社会,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传媒的影响 据统计, QQ聊天同时在线人数以逾三千万,一个小企鹅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这应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 A电话的广泛应用 B无线电报的试拍成功 C航天技术的应用 D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QQ聊天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 QQ聊天并无直接关系,但 A B两项也属于信息传播技术。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影

23、响 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 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阅读伤寒杂病论 使用新型浑仪 简仪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的时间特征锁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简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所设计,这与题意不相符合,所以应该将 项直接排除,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A, 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元代天文学成就 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

24、列选项最有可能成为这篇论文主题的是 A唐代苏州的风俗 B南宋的海外贸易 C明清江南的手工业 D晚清的文学创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红楼梦和天工开物 ”分别是清代小说和明代科学巨著,就其内容而言均有大量反映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具体事例,同样苏州府志也会记载发达的纺织业,所以综合来看三部作品共同反映了明清江南的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时间特征与题意明清时期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综合题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25、 ”孔子把 “智 ”“仁 ”“勇 ”这三种品质称为 “君子道者三 ”,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 “美德即知识 ”。他认为一切美德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美德由教育而来 ”。 材料二 1418 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 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 “文字狱 ”。 请回答; ( 1)

26、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6分 )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 ”的认识有何不同?( 8分)分析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8分) (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的出哪些结论?( 4 分) 答案: ( 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 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 理道德;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主要原因: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3

27、)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看待。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问题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共同点,依据材料一可以直接归纳出答案:,即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问题,结合所学的知 识可以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 “人性 ”的认识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主要原因: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28、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综合上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现象,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看待。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 (24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

29、志。 摘自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材料二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 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次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 ,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 ,第三回是我们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请回答 (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 (4分 ) (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 “一致性 ” 并结合史实说

30、明在 “龚、林、魏 ”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 “差异性日渐突出 ”的具体表现。 (8分 )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 亥革命的意义。( 8分 ) 答案: ( 1)政治上结束:秦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束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文化上结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 2)一致性:科举制下,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培养的是效忠朝廷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表现: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付诸实践。早期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倡导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

31、主共和国,倡导暴力革命。 ( 3)推翻清朝统治,结 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试题分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含义是指:政治上结束:秦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的局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结束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文化上结束: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 2)由材料二中文字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 ”可看出 “一致性

32、 ”是指:科举制下,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培养的是效忠朝廷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 “差异性日渐突出 ”的具体表现是:表现: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付诸实践。早期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倡导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倡导暴力革命。 ( 3)材料三强调了辛亥革命 的变革意义,依据所学可知其具体影响表现在: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