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一摸)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1793年 6月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公使当东,率领一只由五艘战舰 700余人组成的庞大外交团队,经海上 9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对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解读为() A与清王朝签订通商协议 B前来与清王朝进行朝贡贸易 C打破大国闭关锁国政策 D开辟英国在大国的广阔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急切需要的是海外市场。但当时的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到中国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谈判开拓中国市场,故选 D。 考点: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 点评: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差距: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英国成为工业强国。 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黑暗腐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巩固了统治。 军事上:中国装备落后、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外交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 战前中国日趋衰落的社会状况,使英国侵略中国有了可能性, 英国为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扩张政策,使英国侵略中国成为必然。 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 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 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 1935年: 19491956 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 2
3、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兴中会到民国建立,第三组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第四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组 “开天辟地 ”指 1921年中共成立, “渐趋成熟 ”是指 1935年遵义会议。故选 B。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1840年 -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1919年 -1949年为新民主
4、主义革命时期,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 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类选择题,可用直选法,依据题干中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 不用武力 ”等信息,可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与捷克有关的这一政策是慕尼黑阴谋, 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选择 A项
5、。 考点:慕尼黑阴谋 点评: 1938年 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这次会议以 “慕尼黑阴谋 ”一词而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英法两国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明目张胆地共同出卖他国利益。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经过 30年代的一步步发展,至此达到顶峰。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 “重建 ”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 1913年的中国,可 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答案:
6、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重大史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礼,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B正确;唐胥铁路开通于 19世纪 80年代, A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 1926年, C错误;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D错误。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该题考查内容非常广泛: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报刊业的繁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社会习俗的变化等。准确识记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是解题的钥匙。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 ) A B C D 答案: C 试
7、题分析: 是 1871 1918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是二战后在分区占领基础上,英法美三国控制的区域和苏联控制的区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 是二战后形成的四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是东欧剧变后, 1990年重新完成统一的德国。因此选项 C是正确的。 考点:德国的统一和冷战 点评: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末,仅一个世纪的时间德国就经历了两次统一。还可以考查两次统一的相同点: 1871、 1990年德国两次实现了统一。德国两次统一的共同点是 A.均通过战争的方式得以实现 B.均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均摆脱了法国的控制 D.均促进了德国经济发展 下图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
8、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 “ 我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之军以 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 ” 。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全境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在缅英军都依靠中国远征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报道,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余人,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人。 A、 D均与材料的报道不符,故选 B。 考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点评:抗战时期中国还开辟了国外战场,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本考点还可以这样考
9、查: 中国新闻网 2009年 5月 30日报道: 九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 ,今日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下列对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 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 D他们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 西欧一体化 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 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答案:
10、 A 试题分析:题干中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等级或层次,欧元启用是西欧一体化的一个主要步骤,而西欧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A 项符合题意; B 选项中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继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 1917 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的过渡,从 20 年代中期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 C项中的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并列关系; D 选项中的三大战役是二战后不同战场的转折点,并列关系。后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描述的关系。 考点:英国革命、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反法西斯战
11、争、经济全球化。 点评:本题的能力要求是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B、 D 容易排除, C 项中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苏联现代化道路上的两个阶段,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 A 项符合。 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 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19491956 年 B 19561966 年 C 19661976 年 D 19781988 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 “毛主席万寿无疆 ”、红卫兵等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文革 ”时期的历史,故对应时间为 1966 1976年。 考点:新中国历史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
12、史的四个阶段: 1. 1949年 10月 1956 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 2. 1956年底 196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3. 1966年 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十年动乱) 4.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 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是 “1913年 ”,当时宣统帝已经退位。而该知识分子称辛亥革命为 “变乱 ”,又
13、用 “竞袭洋夷之皮毛 ”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据此可排除 B、 D两项;材料内容中提供的人们拜年穿着的变 化,说明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变化,故 C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 A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打击了本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
14、上建立 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美、苏、英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为战后设计的新的世界秩序。其实质是美苏按各自的实力和意志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即美苏势均力敌,两分天下。 表述错误,其余各项均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塔尔塔体系 点评:雅尔塔体系倡导和平、民主,使世界顺利地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但雅尔塔体
15、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重划国界、分裂国家,形成和保持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的根源。 下列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范围内的内容是( )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界银行( World Bank)。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即关贸总协定,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范
16、围。故排除 、 选 B。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布雷顿森林体系启蒙于二战后期。 1944年 7月, 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 “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 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最主要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布雷顿森林体系帮助促进了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但是,上世纪 60至 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只有世行和
17、 IMF这两大布雷顿森林机构继续存在。 “目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 Seephen 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 深的是香港的不变 回归十年,繁荣不改。 ”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主要得益于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有利的外部环境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香港人的勤劳 答案: C 试题分析:香港回归祖国后,党和政府很好的履行了 “一国两制 ”的基本政策,充分落实 “港人治港 ”的原则;并且在一些关键时刻,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困难时刻,给香港以坚定的支持,使得香港得以稳定发展。故选 C。 考点:一国两制 点评: “一国两制 ”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
18、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 15世纪以来)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非常脆弱的。这句话主要说明 A神学曾经产生相当的统治力 B思想世俗化是理性觉醒的表现 C理性的觉醒可以使人们认识神学的本质 D在理性面前神学毫无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理性 ”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即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人的思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理 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非常脆弱的 ”说明理性的觉醒可以使人们认识神学的本质。 A、 B、 D均与材料不符,故选 C。 考点
19、: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倡导理性,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人文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 “文明婚姻 ”最显著的特征是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 “取得男女之同意 ”说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愿是文明婚姻的体现,因此应选 B。 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20、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 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2011年 3月 28日,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史学界对 “司母戊鼎 ”内壁铭文(下图)的重新解读正式更名为 “后母戊鼎 ”。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 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 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 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 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
21、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后母戊 ”青铜方鼎(曾称 “司母戊鼎 ”),因器腹部内壁铸有铭文 “后母戊 ”而得名, “后母戊 ”是某位商王母亲的庙号。所以鼎更名的原因为 C 项。 A、D材料无法体现; B明显不适合,从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判断不出来。 考点:研究历史的史料和方法 点评: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交往是人类创造文明中的重要活动。下列关于文明交往总体趋势的论述较为恰当的是 A单向直线 B双向互惠 C多向互动 D共存共赢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类在
22、“交往 ”、 “交流 ”的过程中,各民族史逐渐转变成世界历史 全球史。一座座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既是广阔背景下文明交流的产物,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人类文明交往的总体趋势是多向互动,故选 C。 考点:人类文明的交往 点评:不同文明之间的 “交流 ”、 “交融 ”推动着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因为在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中,总是较低级的文明向较高级的文明流动,继而推动历史发展。 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 他其后的努力是( ) A成立同盟会 B颁布临时约法 C领导北伐战争 D提出 “新三
23、民主义 ” 答案: D 试题分析:孙中山在屡次挽救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后,接受了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提出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把 “三民主义 ”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并且在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A同盟会成立于 1905年; B临时约法是 1912年春颁布的;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而孙中山先生是 1925年去世的。故选 D。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纲领,即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24年 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
24、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 驱除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主席写此信的 27年前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的时间信息。毛泽东的信写于 “民国二十七年 ”即 1938 年, 27 年前即 1911 年,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是辛亥革命。B发生在 192
25、4-1927年; C新民主主义革命从 1919-1949年; D社会主义革命从1949-1956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A。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比较简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是民国元年,所以民国纪 年 +1911年 =公元纪年。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它造就了 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 “潘多拉盒子 ”。 “打开了石油的 潘多拉盒子 ”的含义是指( ) 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
26、染环境 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燃机发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内燃机以石油为能源,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都是内燃机使用带来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排除 。本题选。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有: 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发明有 1866年发电机 -西门子(德);电灯 爱迪生(美);电话 -贝尔(美)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主要发明有本茨和戴姆勒(德) -汽车、飞机 -莱
27、特兄弟( 美)等。 化工工业的发展,制成包括炸药等化工合成材料。 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雅利安人中的祭司阶层被称为(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印度社会分裂为四大种姓集团,雅利安人中的祭司阶层为第一种姓,称婆罗门,他们世代执掌宗教大权,有时也参与政权,是古代印度的精神统治者; B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为第二种姓,称刹帝利,他们是古代印度的世俗统治者,国王大多出自这一阶层; C其余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为第三种姓,称吠舍; D被征服的土著属第四种姓,称首陀罗,其中有些人是 奴隶。故选 A。 考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点评: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 2 千年的
28、吠陀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 4 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 教士和学者;刹帝利 贵族和战士;吠舍 农夫和客商;首陀罗 农奴和奴隶。 古罗马政治体制演变的顺序是( ) A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 帝制 B君主制 元首制 贵族共和制 C君主制 元首制 帝制 D帝制 贵族共和制 君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王政时代 (公元前 753前 509)、共和国时代 (公元前 509前 27)、帝国时代(公元前 27公元 476)。罗马最早的政体是君主制;公元前 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由两名贵族执政官共同执政;公元前 27 年,
29、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奴隶制帝国时代。故 A项排列正确。 考点: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点评: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其中最给后人以启迪的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 法律。 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
30、现在(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 ”指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指的是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故选 B。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
31、入主中原,称汉人为 “一文汉 ”,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 ) A推动经济发展 B缓和民族矛盾 C促进民族融合 D巩固政权根基 答案: D 试题分析:游牧民族的经济方式落后于汉族地区的经济生产方式,因为游牧民族的主要是游牧方式,属于粗放式的经济,无法与汉族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相比。因此,在夺取中原地区的政权之后,为不断丰富物质资料,以巩固自身统治,他必然沿用中原地区的经济方式和政治制度。故选 D。 考点:北方游牧民族的汉化运动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这期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运动掀起了
32、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相传为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 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D通过和亲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读出步辇图的信息:这幅画描绘的是唐太宗坐在龙辇上,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四个选项都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只有 D 项能与画面相符。 考点:唐朝的民族政策 点评: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 (西藏 )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
33、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 “为政以德 ”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教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创立新儒学。A、 D项错误, C项是孔子的思想,排除;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34、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史学家刘知 滋岢鍪芳摇叭 彼怠韭砬凇妒芳恰分胁唤霭雅 窳煨涑率腥搿笆兰摇保 刮 倥 写 庵饕 从沉怂 模 ) A史德 B史才 C史学 D史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史学家刘知 滋岢龅氖芳摇叭 彼蛋 菏凡拧 费 肥丁费抢 分 叮皇肥叮 抢 芳 猓皇凡牛 茄芯磕芰 捅硎黾记伞!叭 北匦爰姹福 肥队质亲钪匾 摹芄话逊饨醭 珊薜呐 窳煨涑率腥搿笆兰摇保 刮 粲诼 牡男倥 写
35、庖 弑阜欠驳氖费 狻恃 。 考点:史家 “三长 ”说 点评: “史才三长论 ”: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著名史学观点。所谓 “史才三长 ”,包括:史才、史学、史识。所谓 “史才 ”,是指写史的能力; “史学 ”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 “史识 ”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 ”最为重要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者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应了马丁 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
36、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提取材料信息,马丁 路德认为世俗权力应高于教权,教皇、主教、传教士,或者修士、修女等都应该服从世俗权力,这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故选 D。 考点: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点评: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内容:提出 “因信称义 ”的思想,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君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37、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打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选 B。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是: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和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企业的合并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灵魂 ”。这一现象始于( ) A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D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38、 答案: B 试题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结成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 B。 考点:垄断组织 点评: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 “野蛮:( BARBARIE);外国
39、人杀义和团为 “文明 ”( 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讽刺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难度较大。既然讽刺打打杀杀,故A项排除;因为义和团有盲目仇外的倾向,外国侵略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文化,故 C项排除; D项虽然正确,但与 B项相比, B项更是作者的深刻用意所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斗争,属于正义的斗争。漫画中把义和团杀外国人视为 “野蛮 ”,而把外国人杀义和团视为 “文明 ”,作者通过漫画讽刺这一现象,意在 “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
40、从本 题的命题技术上看,以漫画入题,配以文字,生动形象,创设情境,立意高远。命题者从细微而典型的角度切入,从看似简单的同样的杀人场景,揭示了反侵略和侵略的杀人本质,抨击了西方殖民侵略的行径。如此栩栩如生而又意味深长的漫画 “情境 ”确实是难得的素材。也让考生对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爱国运动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约翰尼夫在战争与人类进步一书中这样写道: “从 1785年到 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上述材料所指的这场革命是指( ) A英国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法国启蒙运动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 B
4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的时间信息 “从 1785年到 1824年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问世,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A发生于 1688年; C发生在 18世纪; D是在 1917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B。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 18世纪 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 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
42、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有人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思考的能力。近代西方 “不禁人的本能 ”意即强调人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表现形式。古代中国 “禁人的本能 ”,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 “存天理,灭人性 ”
43、的思想。其他三项都与此不相符,故选C。 考点:古代中西方思想的异同 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 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为破除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的法律蓝本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美国 1787年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拿破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
44、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部诞生于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的。而且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也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随着拿破仑在欧洲的军事扩张,拿破仑法典也被应用到法军所到之处。由于该法典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因而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故选 C。 考点:拿破仑法典 点评: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的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为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其是适应资产
45、阶级需要而 制定的,因此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根据 1791年国民会议制订的宪法,国王路易十六称为 “法兰西人民的国王 ”( King of the French),而不再称为 “法兰西国王 ”( King of France)。此改变旨在彰显哪一政治理念?( ) A民族主义 B君主立宪 C平等主义 D主权在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法国 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对国王称呼上的变动是为了凸显 “人民获得政权 ”的结果,彰显了 “主权在民 ”的政治理念,故选 D。 考点:法国 1791年宪法 点 评: 1791年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一部君主立
46、宪的宪法,虽然保留了国王,但是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的约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大部分权力。在新宪法之下,国王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只拥有一部分行政权力,从法律地位上来说他和其他国家公务人员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他是国家元首,代表国家,所以路易十六被称为 “国家的第一公务员 ”。 下图是法国大革命前夕流传甚广的什么是第三等级?宣言。第三等级主要的要求是( )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人身保障 D信教自由 答案: A 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钱,社会成员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封建贵族;广大农民、工人、城市贫民和资产阶级属于第三等级。第三等级深受压迫,没有社会地位;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故选 A。 考点:法国的等级制度 点评:到 18世纪下期,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已发展到异常尖锐的地步。虽然在第三等级内部存在着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但是主要矛盾是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用革命才能解决。 综合题 国事抉择( 6分)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决策者,公元前 127年,需要进行一项重大决策,是否推行 “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在决策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请回答:( 1)请在文本框内 A、 B两处填写恰当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