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787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韩非子载: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认为 “治天下 ”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礼乐秩序 D法制建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 “治天下 ”应重在依靠法律,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他们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 考点: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代表不

2、同的阶级利益和主张,儒家的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的主张,要求恢复礼乐制度,老子更是主张回到原始的农村公社,从中可以看出其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家则代表底层平民的利益,主张 “节约 ”、 “尚同 ”和 “非攻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唯物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 史观 D革命史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 A唯物史观是将唯物主义引入历史领域,重在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也遵循唯物主义的原则, B社会史观重在说明普通人的社会生活

3、,以普通人生活的变迁折射历史的进步表现,所以 B项符合题意, C全球史观强调历史事件对整体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所以也叫整体史观, D革命史观主要强调革命斗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故正确答案:选 B项。 考点:史学常识 五大史观 点评:本题的出题角度主要是对常见的五大史观内涵进行辨析,这一成为当下高考历史理论考核中最为重要 的内容之一,因此准确把握各个史观的内涵是解答此中提醒的基础和关键,希望引起高度关注,常见的五大史观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宝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

4、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B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C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晚清时期上海社会女性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近代上海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B项说法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 C 项说法错误, D 项也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答案:选 A 项。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

5、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 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 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 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国民收入水平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

6、”是指 20世纪 30年代,当时苏联执行 “斯大林模式 ”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出现在 “斯大林模式 ”之前, 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 “斯大林模式 ” 点评: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和 “斯大林模式 ”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三种不同的模式,在各时期都发挥了其应用的巨大贡献,但各种弊端也都呈现出来。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三者之间的异同比较。 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 1869 年,英国一位商人说道: “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7、 ”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外国商品由中国商人代销的现实情形, C 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 A项说法过于片面, B项 全面概况的材料内容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

8、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 ”这根 “拐杖 ”所起的作用是( ) A赢得了一战胜利 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判断出这根 “拐杖 ”是指 “新经济政策 ”结合相关史实可以知道 C项说法正确, A是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影响, B是 “斯大林模式 ”的作用, D项说法错误, “新经济政策 ”在苏联无疾而终。 考点: “新经济政策 ” 点评: “

9、新经济政策 ”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和难点。高考之所以一再关注 “新经济政策 ”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尽管其有很大的不足,最终也未能在俄国完全贯彻,但是其首创精神 给后世带来重大启迪和影响,尤其是对今天如何将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推进仍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时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发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

10、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 料中强调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世界各国的直接影响, 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B D 两项于此无关, C 项是其间接影响,故答案:选 A。 考点: “罗斯福新政 ” 点评: “罗斯福新政 ”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近年来从多种史观的角度重新解读“罗斯福新政 ”成为最新颖的模式: (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 2)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

11、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 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 3)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 4)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种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 西欧 一体化 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 权利法案 光荣革命

12、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要求其实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历史事件,大事件要包含小事件,结合相关史实可知 A项符合题意, B王位继承法与权利法案无包含关系, C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无包含关系, D项三者是平行关系,故答案:选 A。 考点:史学常识 历史概念间的关系 点评: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时有出现,常考的史学常识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天干地支计时法; 天干地支与生肖称谓; 天干地支纪年法; 阴阳五行; 史书的常见编写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

13、体;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称谓,如科举制的中举者名称,不同年龄的称谓等内容,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小平两次讲话的共同作用就是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D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A B C三项仅仅是邓小平 1992年谈话的影响与前一次谈话的影响不

14、符。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C商业革命、工 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答案

15、: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所以答案:选 C, A信息革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 B D两项中全球化也与此无关。 考点: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的发展 点评: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几个重要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前的重商主义,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罗斯福新政之前执行的自由主义,和罗斯福新政到 20实际 70年代前的凯恩斯主义,此后资本主义的 经济思想的发展进入混合化时代。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主要是强调学生对此内容的识记能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 “在西

16、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 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该材料中 “独特实验 ”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有计划经济建设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是指 20世纪 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之时苏联正进行高度集中的有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发生在 192919

17、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前, D赫鲁晓夫改革是西方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 “黄金时期 ”。 考点: “斯大林模式 ” 点评: “斯大林模式 ”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最突出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两面特征:积极影响,迅速的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 式,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

18、: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 D普京执政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说明此时苏联面临向何处发展的处境,有向资本主义的转向的趋势,结合史实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转向了资本主义,故答案:选 C, A B两项没有出现向资本主义的转向的趋势, D项已经俄国此时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了。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点

19、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即斯大林模式阶段、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阶段及戈尔 巴乔夫改革阶段。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带来了苏联解体的巨大遗憾。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与败一直以来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也成为高考无法回避的难点。建议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收集此方面的材料深入思考,完成小论文的习作。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 “全球分裂 ”。这里 “全球分裂 ”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以来整个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0、造成了东方从属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格局,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成为几个世界以来最明显的 “全球分裂 ”的结果,所以答案:选 D, A B 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 考点:殖民扩张 点评: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另一方面也给殖民地区带来深重灾难。将殖民地的名称改为 “新 ”即是欧洲殖民者实 行殖民统治的一种表现。材料中 “全球分裂 ”是其消极影响的又一种表现。 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 欧盟 世界贸易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A B C D

21、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不是欧盟组织成员国不会对其发挥重大作用, 说法错误,中国是 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其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和产生了巨大影响,故答案:选 B。 考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用 “春天 ”来形容上个世纪 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22、B日新月异的深圳: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辛勤劳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强调了1980年至 1989年中国社会发生的新气象,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判定 B C D 三项符合题意时间特征要求, A项不符合要求,浦东新区的开发是在 1990年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故答案:选 A。 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

23、 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 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 “深挖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挖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革委会 ”是 “文革 ”时期的特有产物, 是 “大跃进 ”时期农业产量浮夸的具体体现, 应出现在 20世纪 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24、之后, 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确立后农村的巨大变化,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故答案:选 B。 考点: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 ”的巨大破坏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

25、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实业救国之路的失败主 要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造成的,其中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前提条件,所以 A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B项表述材料中无法体现,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没有揭示中国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艰难曲折的总特征。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遭遇重重

26、阻碍,但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在遭受重大压榨中缓慢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始终未能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主导力量,民族资本 主义的这一发展特点也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这一发展过程能说明民族独立是才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能否成功的前提。 据荀子 王制记载,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 ”这里的 “工师 ”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

27、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 ”的含义是 “使设备用具便于使用,雕刻图案的器具与有彩色花纹的礼服不敢私家制造,这是工师的职事。 ”所以材料中“工师 ”应是管理手工业者的官员,故答案:选 B,A C D三种身份与题意不符。 考点:先秦时期的社会特征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者往往被称为百工,但在春秋战国之前,无论是手工业者还是商人均由官府供养,收入所得自然也归官府,这种现象被称为 “工商食官 ”现象,春秋战国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个体自由商人才出现,而传统 手工业者依然还受官府的严格管理和人身控制。 东晋葛洪抱朴子 审举篇记载, “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 举秀才,不知书;

28、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A其弊端日益突出 B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到汉灵帝和汉献帝时期尚书台和察举制均已无法发挥出其应有之作用,弊端日益突出, A项最符合题意, 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反, C D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 点评:察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选官制度,它创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29、,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能否被察举的关键标准是 “孝,廉 ”,即以德行为主才能次之。 新唐书卷 165权德舆传记载,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大体含义是唐代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成为国家生活的主要支撑,这能说明在唐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答案:选 B, A D两项材料中并无体现, 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它是唐代的经济发展现象而非本质。 考

30、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使大批农民南下江浙地带,隋唐和五代时期持续进行,直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早形成,南方经济 超越北方成为国家的中心,中国此后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南方地区。 下列诗句,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商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的 “草市 ”是指农村的商品集市贸易,其活跃程度能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现状,所以 D项

31、符合题意, A B两项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商品经济发展, C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无关,它反映出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考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比较明显,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唐代以前中国的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政府管控; 唐朝末期至宋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时空控制的放松和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缓慢的向前发展。 黄河清在 “洋 ”族词的兴衰一文中说: “洋人 、 洋务 、 洋布 、 洋行 、洋楼 、 洋炉 等 洋 族词日益增多,在 19世纪中期至 20世纪上 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

32、 有 400多个。 ” “洋 ”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列强侵略的加剧 西方文化的渗透 崇洋风气日盛 政府的大力倡导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在近代大量进入中国主要是由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积极引入造成的,但政府在其中并未大力提倡,所以 三项均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重要因素, 项表示错误,故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特点 点评:中国近代社 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两面性特点,一方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遭受严重剥削;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断地

33、发展,力图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中国的土特产品就是民族工业的主要依赖对象。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 20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是指 19世纪 60年代至 19世纪末期的洋务运动,他是中国近代工

34、业近代化的开端,所以答案:选 B, A是辛亥革命成果, C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新方案, D发生在维新变法之后。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开明官员正式向西方学习的一场自强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和经济改革以实现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 统治,但在客观的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近代化进程。 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5、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已经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年, B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D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

36、条约。 歌八百壮士: “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 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 ”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是指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中团长谢晋元带领 “八百壮士 ”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与材料这一史实不符合。

37、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的考查抗日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此话中的 “乌托邦 梦想 ”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 “大跃进 ”运动 C三大改造 D “文化大革命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38、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说明了“乌托邦梦想 ”是指经济发展中的空想社会主义, B项符合其特征, A C两项是中共领导的重大现实改革运动,不具有空想性, D“文化大革命 ”是 “左倾 ”思想引发的社会动荡与经济冒进发展无关,故答案:选 B。 考点: “大跃进 ”运动 点评: “人民公社化运动 ”和 “大跃进 ”运动是中共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 路中所犯“左 ”倾错误的具体表现,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降低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考中主要侧重对其消极影响的考查和背后原因的挖掘,本题即是如此。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

39、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 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B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C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D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对法国社会的特殊人物的利益也应该加以保护,而不能仅仅为实现社会的公平而忽视这些特殊群体的客

40、观利益的存在,因此法国在议会设立参议院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 B项最符合题意, A C 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点:法国 1875年宪法 点评: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此后法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政体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长期争论,但最终以总统共和制胜出,其确立的标志是法国 1875年宪法,此后法国政体没有再次发生更迭。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一书中说,自伊斯兰创教征服各地以来,全球扩张能力最强的首推这股革命运动 不但造就了苏联,还 “主导了日后所有继起革命的模式 ”。霍布斯鲍姆所言的 “这股革命运动 ”是 A十月革命的

41、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工业化成就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这股革命运动 不但造就了苏联,还 “主导了日后所有继起革命的模式 ”说明了 “这股革命运动 ”指十月革命的胜利,因为社会主义的苏联是十月革命的结果,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不是十月革命的直接结果,他们也没有 “主导了日后所有继起革命的模式 ”。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

42、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 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

43、治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 “热战 ” 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法错误,维新派主张以日俄两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为模式改造中国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推崇美国政体,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A。 考点:中美关系的发展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

44、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图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属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 力,从两张石刻图片的文字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农业的耕种方法是代田法,起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赵过加以倡导和推广,所以答案:选 C, A B 两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时期而代田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耕种方法, D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成熟时期,对于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已有专门的农书出现不需要再用两汉时期的方砖来刻记农业生产经验。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的

45、农业发展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小农经济的地位;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典型代表。 综合题 有学者提出: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封建主义经济模式以公元前 8世纪至公

46、元前 3世纪的中国为代表,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尤为令人瞩目, 20世纪 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成就惊人。 材料二: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 “斯大林模式 ”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 10位上升到 2010年的第 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 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 “中国模式 ”、 “北京共识 ”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

47、人类文明的多 样性发展。 -摘编自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三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中国模式 ”的意义。( 6分)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 6分) 答案:( 1)封建经济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机器工业化生产、科技为先导、垄断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导向。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否定市场规律;优先发展重工业。( 6分) ( 2)意义: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打破了社会主义理论范式和西方理论的线性规划;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拓宽了民族国家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发展;中国模式被世界广泛认同,成为社会发展道路创新的范例。(任答三点得 6分) ( 3)认识:从纵向来看经济模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性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