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河北唐山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管子 国蓄记载: “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 ”在此,管仲强调 A要实行仁政,以德治民 B严刑峻法是造成社会不安、政权不稳的根源 C富民是礼乐教化的基础 D贫富差距调节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管子的这句话体现的是如果人民的贫富差异过大会导致政治的腐败,司法的混乱,是导致国家不稳定的最大原因 ,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 点评:要采用不同方法排除迷惑性干扰项。有的干扰项在试题中只起陪衬作用,一看便能作出判断;有的干扰项与正确选项十分近似,具有较大的迷
2、惑性,易使让人误入圈套,掉进 “陷阱 ”。迷惑性干扰项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正确选项近似,一般都只含有部分符合题意要求的合理因素。因此,排除迷惑性干扰项,首先是一个认知水平问题。准确地排除迷惑性干扰项,需要一种很强的建立在阅读、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融概括、比较、分析和判断于一体的综合解题能力。 1856年,西门子使用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 1864年,马丁利用有蓄热室的火焰炉,用废 钢、生铁成功地炼出了钢液,从此发展了平炉炼钢法,被称为西门子 马丁炉。在 19301960 年三十年间,世界每年钢的总产量近80%是平炉钢。由此可知 A平炉炼钢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 B技术创新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
3、作用 C炼钢技术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钢产量在工业革命后迅速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工业革命是从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 19世纪 70年代以后开始, CD时间不符;因此选 B. 考点:科技革命 点评:做选择题时,认真阅读每一被选项,充分理解其含义或涉及的知识,看被选项本身反映的是否是错误的历史知识,或是否与题干包含的知识明显不符,将这样的被选项首先排除,然后将所余被选项进行比较,并与题干知识和题目要求对应,一一甄别,选出正确答案:。 有统计显示:在英国 17001790 年间,有 400 多万英亩荒地被开垦成农田;170
4、0年,一个农民大约可以养活 1 7个人,到 1800年可以养活 2 5个人,农业生产率在 100年间提高了 47%16001800 年间,英格兰人均农业工人产量增加 73%。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B工业产值逐步超过农业产值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农业科技创新使农业生产率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结合时间分析,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 A与事实不符,工业革命使得工业的比重上升,英国开始工业化; BD无从体现,因此选 C。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做选择题时,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
5、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 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在调解贵族与平民矛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故 A、 C 表述过于绝对,不正确;从材料的表述中并未看出罗马帝国的不稳定,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罗马法 点评:材料式选择题此类题型是考试的重点。此类题
6、型解题的基础是读懂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获取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课本,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1956年 1月 25日,最高国务会议通过的 1956到 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 27条为: “除四害。从 1956年开始,分别在 5年、 7年或者 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一自此,麻雀成为 “法定 ”被消灭的对象。 1958年 4月 24日人民日报用 “动人的奇迹 ”来形容这场 “麻雀战 ”。有学者统计,截至 1958年 11月上旬,全国各地共捕杀麻雀约 19 6亿只。这场 “麻雀战 ”是 A科学的决策,丰硕的成果
7、 B中共八大理论的正确实践 C提高农业粮食产量的必要手段 D党内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过这场 “麻雀战 ”,麻雀数量锐减,人们无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尊重科学,忽视生态平衡,必然要受到惩罚。 1959年春夏,上海、扬州等城市树木害虫大发生,有的地方人行道树的叶子几乎被害虫吃光。生物学家更加强烈要翻麻雀冤案。因此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决策,结合当时背景可知是党内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因此选 D. 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 点评: 1957年 10月 26日,人民日报公布经过修改后的 1956年到 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以下简称纲要修正草案)中, “除四害
8、 ”的条文改为: “从 1956年起,在十二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和林区的麻雀,可以 不要消灭。 1958年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好的,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后,举国 “大跃进 ”运动很快就开始了。在那个极 “左 ”思想挂帅,浮夸盛行的特殊时代,纲要修正草案曾经作出的关于在城市和林区的麻
9、雀,可以不要消灭的规定,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中央要求在几年时间内提前实现 纲要修正草案。消灭 “四害 ”尤其是消灭麻雀的期限自然也随着大大地提前。从 1958年 3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灭雀运动的高潮。 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监督权,实行五权分立。可见,在孙中山看来,西方三权分立的主要弊端在于 A官员产生方式 B权力划分不细 C民主具有虚伪性 D不符合中国国情 答案: A 试题分析:孙中山先生认为三权分立原则中存在弊端:第一,官吏无论是由选举还是由委任而来,很多都是因滥举或任用私人而得居官位,愚蠢无知之辈。其根源 在于没有严格的考
10、选制度。第二,纠察权归议院掌握,议院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 “因此,常常成为议院专制。 ”使得行政权不能正常施行。鉴此他提出了三权以外再加考选和纠察权独立的 “五权分立 ”的主张。 考点:孙中山 点评:从 “五权分立 ”思想提出的过程看,孙中山先生是鉴于欧美各国三权分立之后出现了弊端,并力图纠正这一缺陷,是认真地从中国古代历史遗产中吸取可用的东西,结合西方已有的经验加以概括,提炼而来的。它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在他看来,它一方面借鉴于当时形式最民主的制度,又从中国古代吸取精华向其 “五权分立 ”原则中注入 传统因素,使民众和社会易于接受。 1884年,淮军将领张树声在遗折中说: “夫西人立国
11、,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戎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这表明张树声 A意识到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 B本质上仍是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认识到洋务运动已完全失败 D彻底否定了 “中体西用 ”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设议院不等于就是民主; C不对,洋务运动已完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的失败; D不对,表述过于绝对化; B符合题意,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一员,张树声本质上仍是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张树声生前不敢公开提出议院问题,也不敢
12、激烈批评只在技术和经济的层次学西方的自强新政,而直至临死时才敢上这样一个遗折,说明当时在官员和朝廷中,主张设议院还是很难被接受甚至可能是 “大逆不道 ”的问题。当时能够赞同张树声主张的,只有少数在野的我们后来称为 “早期改良思想家 ”或 “早期启蒙思想家 ”的人物。因此张树声的遗折在当时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反 响。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 “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 ”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 “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百官之职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
13、政之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可知强调的是监察百官的职责,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点评: 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 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曰 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 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此言论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孟子的 “民贵君轻 ” B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一 C王守仁的 “致良知 ” D
14、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 答案: D 试题分析: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说明作者认为为学著述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实践,舍弃实践则一切都是空谈,此可知此言论体现了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思想,因此选 D。 考点:顾炎武 点评: “经世致用 ”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 “经世 ”的内涵是 “经国济世 ”,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 “形而上 ”; “致用 ”的内涵是 “学用结合 ”,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 “形而下 ”。其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 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
15、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张胜利先生认以自己的独特感悟,提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是书写者的天人合一、心手双畅与生命、精神的升华,跃动的点画线条形成律动的音乐。书法家的情绪、心态、环境、功力、顿悟、体质、时代等因素,导致书法家创作的作品具有随机性、不可逆性、不可重复性!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怀素 观云翻舞滚而顿悟书道之奥秘,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书法 点评:概况古代书法艺术 字体 特点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
16、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魏晋定鼎之功,钟繇和王羲之贡献最大; 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 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 、明代文征明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功能,雅俗共赏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的祭 母濉贰 煜碌诙 惺椋br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三行书; 元朝赵
17、孟 的行书十札卷; 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黄宗羲说: “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在此,黄宗羲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 C反对实行分封制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可知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 “复方镇 ”,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 ,因此选 D. 考点:黄宗羲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要
18、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关于 “五谷 ”,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 “五谷 ”中无 “稻 ”,主要原因在于 A水稻的发明较晚 B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C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稻主要产于南方,其历史也十分悠久,但是由于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较早流行的 “五谷 ”中无 “稻 ”,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黄河流域是中
19、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综合题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十年后( 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 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 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团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 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
20、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 1995年 6月 9日终战决议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6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 9分) 答案:( 1)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6分) ( 2)决议中没有 “谢罪 ”、 “道歉 ”、 “发动侵略战争 ”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决议 “种种行为 ”和
21、 “受难者 ”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 9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信息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 远东的 和平就能实现 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2)注意分析材料,日本众议员 1995年 6月 9日的这份终战决议没有 “谢罪 ”、 “道歉 ”、 “发动侵略战争 ”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决议 “种种行为 ”和 “受难者 ”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这些从一个侧面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 考
22、点:中日关系 点评: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找 与 读 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 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密尔( 1806年 1873 年)认为,代议制民主中,民主的一面有其正面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依靠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
23、,提高个人的尊严、独立性、自觉意识与公共精神。但是,代议制民主只应该体 现于选民对其代表的选举和代表对政府的监督上面,至于政府的实际运作则应该交给那些专门知识的政治精英进行密尔思想中的精英主义倾向是非常强的。 摘编自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根据代议制理论,定期参加议会选举是人民参与国家决策的一种理想形式,经人民定期选举产生的议会或总统;原则上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他们的决策权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但这种理论遇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挑战, 选民通过选举只能确定决策者,而并非参加实际的决策过程。 摘编自欧美学界对公民投票制度的研究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尔的主要 观点。( 6分) ( 2)根据上
24、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代议制民主 ”中的 “民主 ”。( 9分) 答案:( 1)培养公民意识;保障公民权(或选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实行精英政治。( 6分) ( 2)践行了启蒙思想理论中的 “社会契约论 ”、 “人民主权说 ”等理论;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民主的实践过程存在弊端。(或答人民只是定期参加投票来确定决策者,并未参与具体的决策过程)( 9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一信息 “它可以使人们依靠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提高个人的尊严、独立性、自觉意识与公共精神 ”“代议制民主只应该体现于选 民对其代表的选举和代表对政府的监督上面 ”“政府的实际运作则应该交给那些专门知识的
25、政治精英进行 ”,再概括回答。 ( 2)注意材料一信息 “原则上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他们的决策权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但这种理论遇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挑战 ”,再一分为二地、辩证的进行回答。 考点:代议制民主 点评: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 .“依据材料 ” 、 “评价材料的观点 ”、 “比较材料 ”等。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 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6、.注意运用史观,坚持论从史出。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 簦 灾 尬铮 客扛母模 鸱撬 省镅砸 娣叮 既肥褂谩袄 酚镅浴保 焕挠梦难 镅裕 鹛馐本 苛 涤蒙峡伪竟鄣恪 忻 省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20世纪 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如 “有暇时常 至野外旅行 ”; “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 ”;提倡 “冷水洗浴 ”、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 “礼义廉耻 ”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 1939 年 2 月,蒋介石在演说
27、中重新诠释 “礼义廉耻 ”,如 “义 ”应该由原来 “正正当当的行为 ”发展成为 “慷慷慨慨的牺牲 ”。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材料二 如果用蒋介石集团当初定下的新生活运动的目标和准则来衡量,三年多的新三年多的新生活运动既没有能够使 “五四 ”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也没能实 现所谓国民食衣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 甚至连最基本的整齐清洁也无法普遍做到,当然更谈不上 “挽救危亡,复兴民族 ”。事实上,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新生活运动已基本走向衰落,归于失败。 摘编自关志钢 /赵哲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 l)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征
28、。( 6分) ( 2)根据材料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生活运动失败的原因。( 9分) 答案:( 1)条目分明,内容琐碎;继承儒家文化传统;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结合。( 6分) ( 2)回避社会问题;宣扬封建文化糟粕,背离时代潮流;缺少民众的支持;推行者言行不一。( 9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一信息 “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 ”“礼义廉耻 ”是其理论基础 ”“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 ”,再归纳回答。 ( 2)注意材料二信息 “五四 ”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 ”“也没能实现所谓国民食衣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考点:新生活运动
29、 点评:文字型材料题 (文言文 现代文 外文翻译等 )题型特点( 1)在选取命题材料方向,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历史图表与 数据混合的材料,形式多样,材料来源十分广泛 .( 2)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 .( 3)答案:由按点给分逐渐向分层采意发展,甚至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有向问答题形式接近的趋向。( 4)命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 基辛格 1993 年说: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
30、的军事超级大国,单靠军事力量能解决得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它国家,如日本、欧洲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基辛格的 “多权力中心论 ”。( 12分) (要求:对该论断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是多权力中心,且越来越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从军事上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美俄两极,因为他们拥有经过裁减后的绝大部分核武器和世界军力的一半以上。从政治上看,存在着美、俄、欧、日、中五个权力中 心。从经济上看,存在着美日
31、欧三个中心,还可能出现某些新型工业化国家与地区。 总之,当今世界没有一个绝对的超级大国,世界正朝着多个权力中心发展。 试题分析: 首先展示基辛格的 “多权力中心论 ”,再表明你的看法,一般是赞成;然后说明理由,可结合所学知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急剧转换,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 “一超多强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 点评:历史评述题答题模式综述: 1、题干问式单一:评论材料中某观点。提示 :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非判断。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第二步:判断该观点的是非对错。第三步:用史实说
32、明你判断的理由。 2、题干问式单一:评述材料中某观点。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第二步: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3、题干中另有这样的答题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提示:此类问法考查的关键仍是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和论证。第一步:展示材料中某一观点。第二步:用最有说服力的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 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 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
33、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提倡征工 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促进工业 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方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 业之且安全与劳动工作。 (八)调整金融 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1935年) 材料二 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中国国民生产值, 1934年为 213亿元,1935年为
34、 237亿元,而 1936年为 25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农业方面, 1936年,中国的农业,除了川、豫、粤三省受灾外,全国均获丰收,据中国银行估计, 1936年重要的各省农业收成的总价值达法币 56亿元,较 1933年至 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 17亿元,即几乎增加了 45%。工业方面, 1936年,工业品总产值为 1227400 万元,比 1935 年的 1104100 万元,增加了 11 1%。商业方面,1936 年同 1935 年相比,国内贸易总副润增加了 6 4%,实际增长额 1 6 亿元。 一一商编自李家智 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 ( 1)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
35、时代背景。( 6分) (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二者政策的相似之 处。( 10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9分) 答案: ( 1)背景: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6分) ( 2)相似: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调整劳资关系;国家干预经济。( 10分) ( 3)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9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一出处蒋介石国民
36、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1935年),尤其时间 “1935年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展开回答。 ( 2)注意材 料一信息 “(四)提倡征工 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五)促进工业 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方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且安全与劳动工作。 ”,再与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 ( 3)注意材料二信息 “中国国民生产值, 1934年为 213亿元, 1935年为 237亿元,而 1936年为 25
37、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 ”以及材料出处 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 作用 进行分析。 考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点评:材料题的答案:类型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据答案:内容分:( 1)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 2)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
38、所学知识回答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 1876 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制订了 “先北后南 ”, “缓进速战 ”的战略战术,并指示各军: “回部为安酋驱迫,厌乱久矣。大军所至,匆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 ”清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 “望风授命 ”, “ 携酒酪,献牛羊,络绎道左 ”。 1878 年 1月清军收回除伊犁 外新疆领土。 摘编自中华百年祭 军事卷 材料二 针对 “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 ”的严重被
39、动局面, 1864 年,左宗堂在闽浙总督任上,积极筹备自造轮船。1866年,设立马尾船政局,以便 “师其长以制之。 ”正式建主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造船厂。但因分辨不清兵船和商船的区别,以为轮船平时可供运漕,战时则可供战阵,所以船政局所造轮船系半兵半商式样,企图兼顾兵商 “两用 ”,结果是 “运货不逮商船之多,战阵不若兵船之劲,是欲求两便而适以两误也。 ” 出任陕甘总督后,对洋务运动仍然抓 得很紧。 1871 年,在兰州建立甘肃制造局,自造枪炮等新式武器。 1880年,他又创设兰州机器织呢局,他还鉴于西北地区旱灾频仍水利不修的严重情况,多次托人在上海购置西洋开河、凿井等新式机器,运到甘肃,
40、以发展甘肃的农田水利事业。 摘编自左宗棠与洋务运动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 6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左宗棠的西北军政活动。( 9分) 答案:( 1)决心坚定,准备充分;正确的战略方针;纪律严明,赢得民心;使用近代枪炮,增强战斗力;战争的正义性。( 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 2)评价: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民族利益;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关心民生,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但受时代局限,其洋务成效大打折扣。( 9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一信息 “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
41、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 ” (战争的正义性); “1876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 (决心坚定,准备充分); “根据实际制订了 “先北后南 ”, “缓进速战 ”的战略战术 ” (正确的战略方针); “并指示各军: “回部为安酋驱迫,厌乱久矣。大军所至,匆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 ”“清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 “望风授命 ” (纪律严明,赢得民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左宗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用新式枪炮装备清军。 ( 2)材料一反映了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民族利益,材料二反映了左宗棠开展洋务运动,但是 “运货不逮商船之多,
42、战阵不若兵船之劲,是欲求两便而适以两误也。 ”说明其局限; “还鉴于西北地区旱灾频仍水利不修的严重情况,多次托人在上海购置西洋开河、凿井等新式机器,运到甘肃,以发展甘肃 的农田水利事业 ”说明其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 考点:左宗棠 点评:读,解题的前提: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3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 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