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瑞安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812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瑞安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瑞安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瑞安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瑞安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瑞安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瑞安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 “天人感应 ”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君权神授 ”的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古代地方行政体制。仔细分析表格的名称可以看得出来,表一是分封制,而表二是郡县制,因此,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 C。 A项错误,天人感应学说主要认为人的行为与天存在着某种联系,

2、要顺从天意而为; B项明显错误; D项说的是君主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 ,因此 D项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是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 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 。这是哪一美术流派 ( )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材料所说指印象画派的特点,印象派这种对 “光 ”和 “色 ”效果的追求,是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产生于

3、 19 世纪 70 年代。莫奈是早期的代表,后期的代表有塞尚、高更、凡 高等。故选 D。 A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美术流派; B项是大革命成功后出现的美术流派; C项是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美术流派, ABC项都与材料中的强调光与色的内容无关。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画派。 苏轼在石炭并引中说: “彭城(按:在今山西境内)旧无石炭,元丰元年( 1078 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以北,以冶铁作兵 ” ,你认为上述关于北宋用煤冶铁的记载( ) A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当地发现了北宋的相关遗址 B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有北宋有相关的文献记载 C不可信,最有力

4、的依据是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D不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彭城附近没有煤炭资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正确,当地发现了北宋使用碳的遗址,从而使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可信度很高,故选 A。 B项错误,单有文献资料记载并不能证明苏轼的说法是可信的,就史料价值而言,实物资料的价值高于文献资料; C项错误,文学家的记载并不一定都是虚构的; D项错误,当地无煤炭资源并不能说明不能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料 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 下表反映了 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 1936年为 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 1936年 193

5、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1936 年到 1937 年再到 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说明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正确;表中只有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外国资本,因此得不出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错误;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表中无从体现, 错误;1936 年到 1938 年生产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日军侵华造成的, 正确。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

6、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抗战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某学者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最早出现于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后 D苏联解体之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中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 ”说明苏联解体了,因此选 D。 A项与材料 “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

7、,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不符; B项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 C项是在冷战时期建立的,当时尚未结束意识形态之间的争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 瓦解。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 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最能反映这种 “文化上的重大变异 ”的是 (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

8、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进行分析可知,这是说的春秋时期各国的变法和改革,它们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的,故选 C。 A项在春秋时期具有保守色彩; B项强调兼爱、非攻; D项主张无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东汉 )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 “(张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 (黑色 ),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 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 (霍 )光。 ”该材料反

9、映出西汉 (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材料可知:西汉时,张安世家中有纺织产业和七百位凭纺织手艺做事的家童。我们可据此推断出西汉时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故选 A。 B项是在明朝中后期; 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是张安世的家庭手工业;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 “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 1789年更为深远 (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这一事件

10、 ”是指 ( ) A俄国十月革命 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联合国的成立 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及其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词句 “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 ” 体现最广大阶级的利益,而从四个选项看,俄国十月革命最符合题意。实际上,霍布斯鲍姆认为十月革命同 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的现实努力。故选 A。 B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和联合国的成立不符合材料中的 “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 D项与材料 “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 ”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下列言论出

11、现的顺序是 ( ) 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 “致良知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 儒学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第 项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思想;第 项是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主张;第 项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主张;第 项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主张。本题选 C项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守仁和朱熹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

12、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 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 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和所学史实可知,此

13、题反映的是 20世纪初期生产者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工人的社会地位仍然很低,并且自己也不能摆脱世俗的偏见。故选 D。 B项错误,妇女虽然从事工业生产,但是地位依然比较低; AC 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妇女的地位。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 “山川形便 ”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元朝这样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进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14、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加强统治 C地方分权的方式便于管理元朝空前广大的疆域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 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 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 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 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故应选择 D。 A项错误,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划分的政策,无法做

15、到共同的发展; B项材料未体现; C项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有问题。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

16、上的积极方面。故选 C。根据以上分析,ABD项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综合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秦汉以后 “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 “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

17、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 “中国热 ”,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 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 “市民文化

18、 ”在 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6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6分)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伏尔泰推崇儒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分) (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 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4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6 分)。 答案: ( 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都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6分,每点 2分) ( 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 2分); 中国 儒家经典(思想)( 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

19、交流(或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 2分) ( 3)原因:借助儒学来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提倡自由平等;为推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服务( 4分) ( 4)新变化:政府介入、推动;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每点 2分,回答其中两点即给 4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6分,每点 2分)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的主题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融合,涉及的历史知识有中国古 代文化、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及相互影响。( 1)要知道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等

20、角度进行。当时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治制度愈发黑暗,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发展缓慢;( 2)要注意从材料的获得有效信息解答,从材料 “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 “一次相互的启蒙 ”进行概括分析;( 3)从材料 “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 ;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学的原因所在,主要目的是为他们反对专制制度和教权服务。( 4)从材料四 “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

21、构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的出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活动的变化主要是政府开始介入、推动;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其原因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社会制度的差异等角度解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近代前夜的市民文化;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近代中国翻译活动的新变化。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 20世纪 7080 年代掀起了打破 “西欧中心论 ”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

22、文明史。 “全球史观 ”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 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 材料二: 20世纪 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 “现代化史观 ”。主张 “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 材料三: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16

23、世纪至 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 “专制化 ”与 “民主化 ”趋势的强化。 ( 1)按 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4分) (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 18401919 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8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 “相似 ”之处。指出东、西方(以英美为例 )在政治上 “巨大反差 ”的具体表现,并分析 “民主化 ”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 (14分 ) 答案: ( 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

24、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2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分) ( 2)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 农经济逐渐瓦解,( 2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2分)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 ( 3) “相似 ”: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 2分) 差异的表现: 中国政治 “专制化 ”: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制形成;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4分 西方政治 “民主化 ”:英国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

25、主立宪制;美国颁布 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4分) 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启蒙思想的影响;科学思想和技术的传播。( 4分)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整体史观: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以归纳。( 2)此题考查的是对 1840-1919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方面实现转型表现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经济上: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政

26、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括即可。( 3)近代前夜,中国和西方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但是二者的在政治上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明朝废除了丞相,逐步设立了内阁,皇权进一步增强;清朝军机处设立,皇权发展到顶峰。而西方则是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民主政治逐步的建立。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专制皇权的加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