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陕西省延安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认为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 “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 ”由此可见 ( ) A商朝实行 “授民授疆土 ”的政策 B西周 “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 C商朝 “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 D西周 “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商人之法不合尊尊之义 祭法无远弥尊卑之分 ”、 “周人以尊尊亲亲 立嫡庶之制 立庙制 ”,由此可见,材料强调尊尊和亲
2、亲。依据所学,尊尊亲亲是孔子思想中礼的内容。故选 D。 A 项中 “授民授疆土 ”指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故排除; B项中 “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体现了敬鬼神的思想,属于商朝时期,故排除; C 项中 “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指秦的郡县制,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历来,人们对他 评价不一。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很低,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 “文革 ”后,对李鸿章的评价渐趋公正,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
3、比,是开明的、进步的。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洋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起到了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一整体,不可分割,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举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打着 “御外侮 ”和 “自强 ”的旗号,但是他所指挥的淮军从未向侵略者发过一枪一弹,所屠杀的均是中国人民。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实行封建垄断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李鸿章 “外须和戎 ”的外交政策,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评论材料中对李鸿章的评价。(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
4、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答案: 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 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 认为李鸿章镇压革命、实行拖鞋外交、举办洋务是一整体,不可分割,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试题分 析:首先要概括出材料中对李鸿章的评价,一、 “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 ”二、“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 ”。三、 “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一整体,不可分割,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其次根据题目要求围绕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论。开头
5、以“同意 ”或 “不同意 ”,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所学史实进行论证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 美 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 “中国制造 ”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 “中 国制造 ”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十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以上材料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B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抵制 C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D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美国家庭从抵制 “中国制造 ”到 “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6、”,这样一个过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B项并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材料中没有提及抵制 “中国制造 ”的原因,故 C排除;能够进入美国市场的只是中国产品的一部分,故 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全球化潮流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大危机的大潮流中, 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 ,以维护国家利益。 ”据此分析下 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调整农业,扭转危机 C以工代振 ,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
7、干预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叙述 “在经济大危机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 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 ,以维护国家利益 ”可以看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B、 C、 D三项都属于政府对内调整经济的政策和手段; A项美元贬值,可以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中的价格上的 竞争力,从而刺激出口。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 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
8、麦哲伦 D哥伦布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属于亚洲国家。从美洲到菲律宾须由大西洋到太平洋, A项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B项达伽马开辟了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线; D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D项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且麦哲伦本人命丧菲律宾。故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麦哲伦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
9、核心是倡导理性; A项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智者运动; B 项属于文艺复兴; C 项属于宗教改革;故本题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旗帜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 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毛泽东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 ) A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利 B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C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D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这一做法指的是,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10、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本题选 B。 A、 D说法错误; C项是这一做法的启示、认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徐中约在中 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 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 这表明( ) A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民国时期的社会建设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革命已经推翻旧制,建立民国,可民国时期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B项说法过
11、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 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D项与材料不符;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 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 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 现代化 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 ”对上述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鸦片战争是中
12、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D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鸦片战争,是 挑战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依据材料中的 “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大清王朝 因此不知所措 ”,由此可以看出列强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清政府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故选 D, 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有人说,近代上海外滩: “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 这一现象出现的
13、源头是 ( ) A南京条约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B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讲的地点是上海;依据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随即在其附件中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故 A项说法错误, D项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与上海无关。 C项与题中的 “源头 ”要求不符,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资料记载 :元月十五日
14、时 ,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 ,吸引人群 ;大 街上百姓提灯游行 ,争 奇斗艳 ,四处张灯结彩 ,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 ,当天 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 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 ) A秦代 B西汉初年 C唐代 D宋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皇帝特地下诏 ,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 ”,可以看出当时的 “市 ”并没有突破时间的限制,而是由皇帝下诏;也可以看出当时夜市的繁荣;故选 C。秦代时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西汉时期对市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宋代时期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史记
15、载 “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瓷器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 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这个记载表明 ( ) A江西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明朝官窑的生产规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C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D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继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可以看出这些瓷器是由官窑制造的,且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江西在全国制瓷业中的地位,故排除 A。 B项说法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供皇室和 贵族使用,并不参与市场流通。材料表明政府要求瓷器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没有提到其对工艺的要求。故选 C
16、。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谚语: “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 ”, “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春插时,夏插刻, 春争日,夏争时 ”, “清明后,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 ”。从中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材料体现了古代农业刀耕火种 B材料体现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C材料体现了土地兼并严重 D材料体现了手工业技术先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除了工夫就是粪 ”、 “只怕锄头断 ”、 “春争日,夏争时 ”等信息词可以看出这 些谚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项属于农业的耕作方式, C项属于古代农业的土地制度, D项属 于古代
17、中国手工业,都不符合材料内容,故排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 武器?他的回答楚: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 材料二 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
18、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 “必需品 ”。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6分) ( 2)材料二中的 “恐怖平衡 ”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9分) 答案:( 1)( 6分)观点一:同意。原因: 1945年 7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于 8月 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对于二战的结束只是起了一个加速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二战的
19、结束是 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 4分) 含义: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 2分) ( 2)( 9分)打破: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3分) 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 ,使两极格局下掩盖的民族、宗教、地区等矛盾公开化,局部和地区的冲突激化;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推行单边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敌对国家政权的颠覆政策,使受威胁国家纷纷寻求 “拥核 ”以自保,使核武逐步扩散。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6分,前三个层次答出两个即可)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
20、可。根据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对日本法西斯势力投降所起到的作用总结答案:。第二小问根据爱因斯坦的 “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 石头 ”可以看出人类文明的毁灭。( 2)依据所学可知 “恐怖平衡 ”指的是美苏冷战对峙,而美苏冷战结束于苏联解体。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对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关系的阐述,总结答案:。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冷战结束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1941年)称: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 国民党 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
21、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 岂难 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 材料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1945 年)提出: “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 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 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 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 材料三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1947 年)提出: “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 彻底消灭独裁卖国 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 ( 1)根据
22、以上材料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9分) (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答案:( 1)( 9分)民盟成立时将民族振兴的希望寄予国民党;抗战结束前夕,民盟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法西斯统治;解放战争中后期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 ( 2)( 6 分)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卖国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的力量日益壮大;民盟觉悟日益提高。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 ” ,根据材料二中 “保障 人民言论、身体之自由 ”、 “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根据材料三中 “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
23、合作 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可以总结概括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变化过程。 ( 2)依据材料中民盟政治立场变化的时间分别是 1945、 1947年;根据所学相关知识总结分析原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坚持专制与独裁;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民盟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 ,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经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伸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24、 ( 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是什么?( 6分) 材料二 “臣观书曰: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 2)在 材料二中,范仲淹特别强调了什么内容?( 3分)为什么?( 6分) 答案:( 1)( 6分)宋初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延续将近百年的时间,弊病突显,不适应现实的形势。(每点 2分) ( 2)( 9分)特别强调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性。( 3分) 原因:实施善政
25、的关键在于养育人民;国家把务农放在了首位;务农有利于人民衣食充足;人民衣食充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每点 2分,共 6分,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的 “我国家 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经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 ”结合所学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总结概括即可。 ( 2)根据材料中的可以看出范仲淹强调养民特别是农民的问题;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 “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 ”, “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 ”总结概括原因。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
26、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 “两个务必 ”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 “两个务必 ”。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56年 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指出:“ 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救药的腐化堕落分子清除出党。 ”会后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材料二 中国发展
27、的绝 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有国家。新政府进行的水利、植树巨大综合工程,加上铁路和公路的扩充,减轻了水旱灾的危害;到 1953年,粮食总产量为 16700万吨, 1958年达到 25000万吨。到 1960年底,全国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解放前的 80以上下降到 30,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由11万增加到 81万,增长了 7 36倍。 格林(英)觉醒了的中国 材料三 尽管在改革的后期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是,有两个基本事实 必须肯定: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
28、变更,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是在国民经济基本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的;二是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而是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勃的巨大变化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 91.4亿元,是 1978年的 6.3倍;实现利税 29.26亿元,是 1978年的 6.72倍;实现利润 23.6亿元,是 1978年的 7.9倍,平均每年递增 17.22%,超过世界 500家大企业 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 人民日报( 1992年 8月)
29、(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6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 6分) ( 3)材料三中的 “社会变革 ”是怎样实现的?( 4分)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社会变革有什么特点?( 3分) ( 4)材料四中首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钢发生变化的原因?( 4分) 答案:( 1)( 6分)必要性: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1956年,社会主义 制度基本确立,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 ( 2)( 6 分)特点:工业迅速发展,尤以重工业最为突出;农业发展得到重视,粮食产量大幅
30、增加;教育 得到长足发展,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 3)( 7分)社会变革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特点:变革生产 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变革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行的。 ( 4)( 6分)变化:首钢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效率显著提高, 原因:在城市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的 经济体制改革;改革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和经营体制,增强 了企业的活力。 试题分析:( 1)材料中强调党的建设的有两个时间,即 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和 “1956年 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上 ”;另根据题目要求 “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 ”,故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 2)依据
31、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材料从工业、农业、教育三个方面说明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即可。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社会变革 ”指的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在进行三大改造的同 时开展了 “一五计划 ”,发展工业,另结合三大改造的过程,概括出这次变革的特点。 ( 4)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首钢发生变化的时间是 1978年以来,故结合所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尤其是中国城市国企改革的内容总结回答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32、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 ,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 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 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 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 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俊天稚,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 ” 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 中国 “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 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 说反而倒退了;
33、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 “中华帝国只是 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 150年问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 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 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控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 马夏尔尼眼中的 “康乾盛世 ” (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 9分) (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 6分) 答案:( 1)(
34、9 分)出发点:乾隆皇帝肯定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功。( 3 分) 看待: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值得肯定;好大喜功,视野狭窄,仅强调军事在国家强盛中的重要性;夜郎自大,没有看到世界潮流。( 6分) ( 2)( 6 分)角度:全球文明发展进程(或文明史、全球史的眼光)。( 3 分) 反映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事物得出的结论不同。( 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其自我评价的角度和出发点是肯定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功。第二小问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既看到乾隆军事上的成功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站在世 界的角度,看到清已经在落后于世界潮流。 ( 2)材料二评价清朝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反而倒退,可见是站在全球角度评价清朝帝王。 材料一是从国内的角度评价的,材料二是从世界的角度评价的,因而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乾隆(课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