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378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这段话蕴含了 A朴素辩证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 C道法自然思想 D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自然为之也 ”体现了自然界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 “何劳人为乎 ”意为没必要人为去干预,即老子所说的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思想是道法自然思想的进一步延伸,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 B不合题意;而 A与题意无关, D是董仲舒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2、道家思想。 “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 ”下列做法与这一经济理论不吻合的是 A罗斯福推行 “以工代赈 B胡佛的 “自由放任 ”政策 C美国应对经济 “滞涨 ”的措施 D “福利国家 ”的建立 答案: B 与 “人是生而自由的 ”所体现的思想不同的一项是 A人是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B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 C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 D “将自己投掷于神的面前而彻底皈依于神 ” 答案: D 图示中的 、

3、、 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答案: C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材料所阐述的我国外交的基本思想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 答案: D 下列最能体现国共两党团结御敌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国共两党团结御敌 ”,其指的是国共合作,而 A、C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 D抗日

4、战争已取得胜利后的重庆谈判,与 “御敌 ”无关; B图片中的十八集团军是 1937年 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为总司令,体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故 B为正确答案:。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 “山河形便 ”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 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 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 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自然地

5、理为标准,且易于造成地方分权割据的局面,而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故选 A。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 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 “铁制农具十小农 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 ”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 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 B诸侯争

6、霸战争的影响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了历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改变决定文明的转型。铁犁牛耕等新生产工具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符合题意; B、 C不是转型的主要原因, D发生在秦以后,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题 (14分 )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 4分)并分析发生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二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

7、图 (%) 材料三 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 材料四 我国经济发展中 “单位 GDP能耗 ”年度变化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 .( 4分) (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 .( 4分) 答案:( 1)变化: 1952 1956 年: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 开始形成;( 2分) 19782006 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原因: 1952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1分) 19782006

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1分) (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世界地位日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每点 1分,共 4分) ( 3)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偏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单位 GDP耗能偏高;经济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4分。每点 1分,答出其中 4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变化及原因的理解。解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

9、是两个时间段: 19521956 年、 19782006 年,二是所有制变化,结合所学史实分析具体原因,第一次主要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二次主要是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的结果。第( 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对图片反映的解读,图二主要反映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图三主要供经济总量增加、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图四体现单位 GDP耗能降低,说明经济管理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第( 3)问,具体考查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前两问,由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出发归纳,比如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单位 GDP耗能相对较高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0、 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2分)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具体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 (1)从 17 世纪至 19 世纪,欧洲历史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试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史实加以说明。( 12分) (2)完成中国近代化历程简表( 4分)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化揭开新篇章。试从政治、经济方面概述其表现。( 6分) 答案:( 1)政治上:欧洲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

11、;通过八部一系列法令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1分) 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是想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分)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 3分)以经典理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1分) ( 2) A中体西用 B洋务运动 C社会制度 D新文化运动。(每点 1分,共 4分) ( 3)政治上,赶走列强,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人民 民主专政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主制度;

12、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3 分。每点 1分,答出其中 3点即得满分。) 经济上:实行五年计划;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入 WTO,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 3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第( 1)问 ,,解答本问需要结合 17世纪至 19世纪的历史背景综合分析归纳,在回顾所学知识可得出: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民 主制度;经济上是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提高,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思想上为启蒙运动,民主思想与理性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形成;第( 2)问,结合 “18401895” 、 “地主阶级 ”可知 A、

13、 B为 “中体西用 ”和洋务运动;“18951927” 、 “先进知识分子 ”、 “针对袁世凯 ”可知 C、 D为社会制度和新文化运动;第( 3)问,由题干中 “新中国成立后 ”可知本问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上面取得的成就及举措,需要结合史实回答。 考点: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欧 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14、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 10分)【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 “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 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 “明治维新 ”应理解为一次 “明治革命 ”,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 “明治中兴 ”的解释。 (1)材料中的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4分) (2)“明治维新 ”的成功与其策略正确密不可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6分) 答案: ( 1) “改革说 ”: “明治维新 ”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

15、,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革命说 ”: “明治维新 ”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 ”: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新掌权,促进了经济 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4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得满分。) ( 2)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及时改革;武装倒幕,奠定了改革的政权基础;改革措施全面、得力,贯彻比较彻底;政府积极主导工业化;虚心向西方学习;妥善处理与旧势力的关系( 6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 3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本问是观点评述,因此解答时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选择其中一

16、种观点阐述即可,但需要结合史论、语言规范;第( 2)问,该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策略的关系,可以从明治维新的进程与特点去分析归纳,比如: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 及时改革,武装倒幕,奠定了改革的政权基础,改革措施全面、得力,贯彻比较彻底,政府积极主导工业化等等。 考点: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结果及评价。 ( 10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甚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

17、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 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摘自粱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辛亥革命是否属于 “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 ”?( 2分)试说明理由 o( 4分) (2)材料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不属于。( 2分) “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 ”指的是争权夺利的斗争(改朝换代);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分) ( 2)同意。理由:辛亥革

18、命促 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分) 不同意。理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分)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不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1分)封建势力强大,不甘退出历史舞台;( 1分)国民素质不高。( 1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材料理解 “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 ”具体的内涵,其指的是争权夺利、改朝换代的斗争,而回顾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 2)问,本问是观点评述,因此解答时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 意,可以分别从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和辛亥革命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19、析归纳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性质与影响。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观察下列关于二战的漫画,回答问题。 (1)图 1讽刺了什么事件?( 2分)图 2中为什么美国超人带着斯大林和希持勒去接受审判?( 2分) (2)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6分) 答案: (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分)原因:二战前,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蓄意扩张,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它使苏联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同时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 2分) ( 2)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在国际交往中,一些国家

20、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我们热爱和平,也要做好反侵略准备;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揭露侵略者的阴谋,制止侵略战争的爆发。( 6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 3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二战前苏德的外交关系。第 (1)问,注意理解漫画的题目 “笑里藏刀 -希特勒与斯大林的拥抱 ”,结合题干中 “二战 ”可知漫画讽喻的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由漫画 2中的 “审判 ”可知原因的分析应从消极的方面分析归纳;第( 2)问,可以从决定国与国关系根本因素 国家利益、要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等方面回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集体安全的落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