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3825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 是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而非特点, C 符合题意,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起到了有效维系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点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2、特点。 ( 1)延续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 2)神权、族权、王权(政权)的结合,带有浓厚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残余,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 度; ( 3)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 4)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 BC 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A表明耕作技术的进步; D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

3、要标志,因此选 D。 考点:铁犁牛耕 点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 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

4、,已经出现了 “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表明江南的 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 “南粮北运 ”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选 C。 考点:中

5、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政治中 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 )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是:( ) A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B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

6、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D都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但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而言,洋务运动的影响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是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如何评价洋务企业对中国社会的利弊影响? ( 1)积极方面: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方面打开了缺口。 ( 2)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封建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

7、要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验管理腐败。 “一战 ”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A面粉业与榨油业 B烟草业与火柴业 C化工业与钢铁业 D纺织业与面粉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战 ”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因此选 D。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

8、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 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科技和教育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此选 A。 考点:第一

9、个五年计划 点评: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 (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 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下列对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的评价正确的是:( )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58年 “三面红旗 ”(总路线、大跃进

10、、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选 C。 考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 ”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造成 19591961 年连续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 ) 土地所有制 经营管理方法 生产经营的权利 产品的分配原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78 年以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

11、责任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土地的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变为分户经营,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改为按劳分配。因此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因此排除 .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92年 10月十四大,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12、场经济体制。 因此选 B。 考点:党的十四大 点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商品资源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配置,到 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制基本建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资产阶级把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并抢占原料产地 蒸汽 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如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始终没有在中国确

13、立资本主义制度,最后选择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选 B .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 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市场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联系更加密切。 (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

14、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殖民体系的初步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证。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下列对文中的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政府继续奉行有所变化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 C运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方式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一定的变革和调整 答案: B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

15、质(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因此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到底 “新 ”在什么地方: (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 2)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 3)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 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

16、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其它许多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新的特点有: 国家开始参与资本主义生产经营过程 高新科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美国资本加强了对西欧和日本的渗透(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 “新经济 ”的出现,全球化趋势加快; 国家开始参与

17、资本主义生产经营过程在 20世纪 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已经出现。因此用排除法。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本题属于大跨度型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因为本题的组合方式是四选三组合,解题时可以用排除法, 以下关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述,不恰当是:( ) A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B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C完全阻碍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D完全阻碍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它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重工业方面,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但是后来模式逐渐僵化,存在了严重的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

18、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源。但是,斯大林模式不是阻碍生产力的水平,而是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 C项表述错误。 考点 :斯大林模式 点评: D项也不是很准确。在苏联社会初期,它还是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的,此题严谨度不够。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使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其目的是全球共同发展(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

19、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因此 错误,排除。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不可抗拒,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 “世外桃源 ”。任何国家现在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且,经 济全球化在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发展中国家不能逃避,只能面对现实,参与国际竞争,兴利除弊,求得发展。要在积极参与中来谋取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

20、在西周的政治制度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是:( ) A卿大夫和富有的士 B诸侯国君 C各级贵族和上层庶人 D周天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 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因此选 D。 考点:西周分封制 点评:西周实行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 小雅 北山所说: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当今世

21、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 包括: 政局稳定程度 经济实力 科学技术 军事实力(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综合国力( 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因此 都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 2种: 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

22、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的理解是 “等。 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孔子曾提出过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意思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

23、谈到的 “求同存异 ”中的 “同 ”和 “异 ”各是什么呢? “求同存异 ”的 “异 ”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同 ”是指都经历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都面临共同的任务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秦王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把一套国 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 “制度 ”包括: 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不对,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在地方上的行政制度,在秦朝之后。 考点:

24、秦朝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 +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宣慰司 D枢密院和三司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是元朝最高军事机关; C不对,参知政事是宋朝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宣慰司是元朝在边远民族族地区设立的管辖机构; D 不对,三司使是宋朝官员,分割宰 相的财政权。

25、考点: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 点评: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 : 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 ,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政治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 ) 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 C 正确 错误 D 错 误 正确 答案: A 试题分析: 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直接民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 正确,雅典的民主政

26、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 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对罗马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罗马法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 D罗马法是欧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27、属于否定式选择题,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选 B。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遵循的原则是自然理性,体现了自由、平等与正义的法则。实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 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D不对,英国仍然保留君主制,君主世袭产生; C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英国权利法案公布标志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因此选 B。 考点:权利法案 点评:英国权

28、利法案公布的影响: 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冶 ”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 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国王 “统而不治 ” 首相只对皇帝负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国王 “统而不治 ”符合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德国并非如此,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君主掌握大权,因此排除 ,C正确。 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点评:德意志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君主的权力不同:英王是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

29、无实权;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首脑,拥有广泛的实权。 议会的权力不同: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很小,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财政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限制王权。 内阁和议会的关系不同:英国内阁首相是由议会选出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德意志宰相是由皇帝任命度,对皇帝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革命转化为民主革命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C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国从属于西方 答案 : C 试题分析: ABD都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但是

30、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体来说: ( 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产生,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经济: 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 3)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 ( 4)

31、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察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

32、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 都正确。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拓展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

33、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但是没能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中国面临封建军阀的统治,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土地制度也没能消灭,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继续统治下去;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先进的 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为新民主

34、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思想条件。 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的地方有: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1)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辛亥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 2)革命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 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也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民主革命,但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3)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为

35、三民主义。传播思想的差异:五四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辛亥革命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阶层大团结,四种政治力量联合参加。辛亥革命群众基础较弱,没有很好的发动群众。因此 是相似之处。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从领导阶级看,从 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 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才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

36、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民主革命胜利后还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属于国民党方面的原因; C属于外部原因; D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作用;由于共同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革命,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都面临反带反封建的任务。 1949年

37、 10月 1号,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下面所列各项属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的原因的是: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对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的考查。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因此选 D。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点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

38、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 的: 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制定和所走过的道路,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国民党的灭亡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 CD是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A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选 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 点评: 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 政治体制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东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其政治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请回答: ( 1)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 分)它有什么突出特点?( 3分) ( 2)公元前 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40、是雅典民主制度的 “黄金时代 ”。请说出这一时期雅典国家三个主要权力机构的名称。( 3分) ( 3)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而中国明清时期也曾设置内阁。简要指出二者的两处不同。( 6分) 答案:( 14分)(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 ) 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3分) ( 2)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 3分) ( 3)性质:资本主义性质;封建性质。 产生过程:内阁首相经选举产生;内阁首辅由皇帝任命。 地位:法定必设机构,国王无权解散;不是法定机构,皇帝可以随时解散。 权力:行使国家决策和管理权力;主要备皇帝顾问。( 6分,答出两点即可。答出

41、其它,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中华古代文明的总体特征: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为主导;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文化为主流。 ( 2)这一时期雅典国家三个主要权力机构的 名称: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为行政机关,陪审法庭为司法机关。 ( 3)本问实际上是比较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英国内阁制, 1明朝的内阁制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当时的内阁始终是一个皇帝的顾问班子派生的内侍机构,而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主张的采纳与否取决于皇帝。所以明代的内阁既无法定的权力与职责,又不可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2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政治制

42、度。英国的内阁是国王通过任命议会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组成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 考点:中外政 治文明 点评:高效地复习政治文明史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一是从宏观上掌握古今中外的政治文明的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把握政治文明演进的规律;二是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时期以及中外政治文明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 “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

43、机户。 ” 清稗类钞记载: “(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 风麓小志记载: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4分) (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分) (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5分) (

44、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14分)( 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分) ( 2)相同点: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3分) ( 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阻碍作用。( 4分) ( 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

45、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表明,自由放任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范围及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 “自愿联合政策 ”。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 “干预 ”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 “极权主义 ”。 摘自历史比修 I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从 3月 9号制定出紧急银行法,到 6月 16号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在这 100天当中,罗斯福总统顶着狂风暴雨前进,一天天显示出他无穷的智慧和无

46、限的精力。到国会议员们宣告休会那天,罗斯福已经发表了十次重要演说,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建立了每周举行记者招待会和内阁会议各两次惯例;宣布了废除金本位制,向国会提出了 15篇咨文;指引议员们通过了 13个重要法案,其中包括对一切银行存款实行保险,对抵押住宅者发放贷款,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进行改革,拨发 40亿元作为联邦救 济金,准许公开经营啤酒,以及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等一系列法令。 摘自 美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3分) (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采取的政策与胡佛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分) ( 3)胡佛和罗斯福两任总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其结果是胡佛以失败而告终,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答案:( 12分) ( 1)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 联邦政府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倡导地方团体和劳资双方在 “自愿合作 ”的基础上解决危机。( 3分)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