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863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礼记载,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信息所涉及的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由题中所给的 “诸侯 ”、 “天子 ”和 “西周 ”这些信息可以基本判断试题考查的是西周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或是与其有关的宗法制,进一步结合材料中的 “祖 ”可以知道是涉及祖先血缘的宗法制的,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祭祀天子祖宗的权利只有继承天子之位的嫡长子享有,分封到地方做诸侯

2、的天子的其他儿子是没有此权利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 “男人就是城邦 ”。这里的 “男人 ”指的是城邦中的男性 A自由民 B外邦人 C执政官 D公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实和概念的理解。在古希腊能享受城邦政治权力的群体是 “公民 ”,注意掌握公民的概念。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的概念和权利 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一个 “新世界 ”。这一时期 A欧亚市场商品种类增多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京剧艺术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3、的能力。考生把握住新航路开辟的大致时间即可,那是 15、 16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 19世纪,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结果在 19世纪中期,京剧艺术产生于清初 17世纪。只有 A时间和内容上与题干信息紧密吻合。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说: “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以人为中心 B肯定贵族政治的合理性 C否定封建特权 D批判个人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题干中的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的信息提示该题

4、与文艺复兴有关。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是否定贵族身份的天生(世袭)性而强调人自身的努力与奋斗造就贵族,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美国联邦宪法的高超之处,主要就在于它成功地综合了英法政治文化中的民主性精华 ”。其吸收的 “精华 ”不包括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 “人民主权说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联邦宪法制定于 1787年,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创立于 1875年,联邦宪法的制定不可能汲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

5、精华。而英国的民主政体和孟德斯鸠、卢梭的启蒙思想民主理论对美国宪法起到民主实践的借鉴和奠定理论基础的作用。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 年宪法 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宪法 1875年宪法 法国检查官曾在最高法院对某群体提起公诉 ,罪名是 “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 ”。据此判断这个群体的主要思想有 唯物主义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宗教改革思想 反对专制主义思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 “拥护唯物主义

6、”和 “鼓吹独立自由 ”可以判断出其主要思想包含唯物主义和反专制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特征主要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中没有体现,至于宗教改革,材料中是唯物主义思想和摧毁宗教,非改革宗教。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法国的近现代思想解放 唯物主义思想、反专制主义思想(课标外)。 1904年某画家在致友人信中说, “请允许我重申,我在此说过的那句话要用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处理自然,一切都置于适 当的透视中,这样一个物体的每一面,便会面对一个中心点。 ”他所描述的艺术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立体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7、考查考生对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 “圆柱体、球体和椎体 ”“透视 ”,即可判断此画家描述的艺术风格属于立体主义,教材中没有关于立体主义的艺术风格知识点,主要依靠对材料的和理解。 考点: 19世纪世界的文学艺术 主要的美术流派 立体主义(课标外)。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 “来自巴黎 公社的经验 ”。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以落实的做法是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 B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

8、结论的能力,考生在掌握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基本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在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颁布和平法令、实行实物配给制这些措施,而四月提纲中提到的措施是革命成功后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而不是 “公社 ”。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举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的革命举措 联邦德同总理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 “美国的经济需要欧洲的销售市场,同时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和出于它自己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 ”他所评述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关贸总

9、协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材料信息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从材料中 “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 ”“考虑 ”, “必须关心欧洲的 ”“复兴 ”,可以判断此事件的背景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帮助欧洲经济的复兴重建,只有 B符合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各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 ”材料描述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把握材料信息和对历

10、史事物的辨别能力。符合材料中的 “超国家的管理机构 ”和 “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 ”的机构只有欧洲联盟。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托克维尔指出, “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A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B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D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材料中强调理解法国大革命不能只局限于研究和考察法国,言外之意还要通过看法国大革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来研究看待大革命的意义。 考点:

11、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 阅读下图所示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既参加联合国的活动,也发展同第三世界和俄国的关系,由此来看, B和 D的表述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主要指的是新时期发展和中国邻国的友好关系,如上海合作组织。,故 C项对材料的解读也是不准确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以联合国

12、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 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 “国防现代化 ” “科学技术现代化 ” A “两弹一星 ”成功研制 B “双百 ”方针提出 C “载人航天 ”顺利实现 D “科教兴国 ”战略提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材料中的时间成立三十周年即 1979 年和 “国防现代化 ”、 “科学技术现代化 ”的图画主题,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两弹一星 下表是 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

13、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改革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题干中所给的文章发表的时间是 1980年,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文章的内容集中在反对 “包产到户 ”和 “单干 ”,意味着要坚持集体劳动生产的模式,认为农村的改革是同发展社会主义相背离的,而此时分田到户的农村改革在实践中已经开始,文章表明有一部分人还抱着旧的思想观念不放,反对改

14、革。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古代文献记述: “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 ”下列对 “墟 ”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 B明清时期大商 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 D农村兴起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提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 “墟 ”是明清时期的和官府管理,故排除 B、 C, D答案:中对“墟 ”内容的定义比 A 要具体准确 就是 “贸易市场 ”,对应题中 “百货 ”的信息。 考点:古代

15、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战国纷争 百家争鸣 B市与坊分离 宋词兴盛 C军机处设立 君主专制强化 D “文革 ”结束 高考制度恢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综合能力。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的兴起,而市与坊的分离也是此原因导致下的表现,所以市与坊分离和宋词兴盛应是商品经济发展之下的并列表现,二者不是因果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宋词 “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一民族或文化特征 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

16、色的生活方式的哺育。 ”下列选项,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拜上帝会 B中山装 C毛泽东 思想 D一国两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信息和辨别历史事物、历史解释的能力。题干中的材料主要说明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和被中国文化吸收和改造的情况,而“一国两制 ”是邓小平为解决中国统一大业的创举,与外国文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 “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中华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次战争,如胜了,高丽(朝鲜半岛)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 ”这场 “战争 ”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太平洋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 “海战 ”、 “全面抗战以前 ”、 “高丽 ”和 “东北 ”可知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蔺茉制造 “风舟 ”的新闻。一位中国画师据此画出 “带有 4只鸟翼的船 ”发表在点石斋画报上(如图 1)。对上述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这则新闻是假的 B飞机制造技术传人中国 C该画报以传播先进科学技术为宗旨 D报刊有传递信息、娱乐大众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18、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综合信息,材料主要是反映点石斋画报依据英文报纸而形象生动的转摘介绍“风舟 ”这一新闻的,并不是让考生去考证新闻的真假和飞机技术传入中国的概况的,主要是想说明报刊可以及时生动的传递信息这一社会功能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业走向繁荣 孙中山指出, “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故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 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下列选项属于孙中山 “社会革命 ”要求的是 A反对少数满洲人专制 B反对君主一人专制 C反对少数富人专制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社会革命主要借鉴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任然存在的严重的社会贫富悬殊而导致的社会动荡问题,希望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一并解决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社会问题,从而避免走西方的老路,维护社会稳定。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 新青年创刊后曾行销达一万六千份,毛泽东等一大批青年深受其影响。该杂志在青年中产生较大反响的原因不包括 A宣扬民主与科学 B青年热爱国家,追求进步 C国民大革命兴起 D全面否定封建旧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和历史事件的理解把握能力。新青年创刊于 191

20、5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国民大革命兴起于 1924年,与新青年杂志和该杂志对青年的影响没有联系。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诞生 “红旗飘,军号响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红军 “转移 ”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失利 B反 “围剿 ”失败 C日军侵华 D西安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就是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利,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下去,被迫转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 下表是中国政府向美国借款情况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借款时间 借款金额 年息 1940 10

21、 25000000美元 4% 1941 4 50000000美元 1 5% 1942 2 500000000美元 0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获得巨额资金 B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贷款是美国对华投资的主要手段 D表明美国扶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材料中借款的时间段处于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国卷入战争期间,故排除 D;借款金额在不断增长而利息在减少甚至于没有,说明美国对中国借款的政治援助性特征日益明显,所以 B符合对材料的理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

22、其复习主题应是 A新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信息中涉及的几项历史事件从时间上来说都属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活动,历史事件的性质都属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发展概况,故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综合题 (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221年统一天下的秦国法家,虽有冷酷无情的有效治国方法,却缺乏道义根据,而儒

23、家则提供了这种思想基础。 在世界上大多数帝国统治者主要依靠宗教权威的时候儒家给现政权(汉朝)的行使权威提供了一种理性上的和伦理上的依据。这是政治上的一大发明。 材料二 其后一千多年,直到 1905年,这套皇家取士的制度产生出历代的行政官员,他们以彻底服膺于官场的正统思想来确立他们居官任职的资格,这肯定又是另一种伟大的政治发明。 材料三 这种使两脚陷于无能的陋习似乎是在 10世纪左右开始的。 最后,当她的丈夫见了这种纤巧的小脚时。它们真 的成了能引起性感的东西 这又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 “发明 ”与法家思想有何内在联系。(

24、 2分) ( 2)材料二、三中的 “发明 ”分别指什么 材料三 “陋习 ”后来愈演愈烈的思想因素是什么 ( 4分) ( 3)结合以上材料,概述儒学的社会影响是如何不断扩大的。( 3分) 答案: ( 1)董仲舒 “君权神授 ”等学说为法家主张的专制政体提供依据(或:外儒内法)。( 2分) ( 2)发明;科举制;女子缠足。( 2分) 因素:理学兴起和发展,封建纲常礼教被上升为 “天 理 ”。( 2分) ( 3)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正统思想,隋唐时其经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宋代以后广泛影响百姓生活。( 3分) 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一中所指的 “发明 ”的内容,它是指董仲舒的儒家

25、理论为政权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和支持。这一发明与法家思想的交集就在服务于政权的建立和政权的合理性。法家主张建立大一统专制政权,而董仲舒的理论则论证这种统治模式的合理性。 (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时间范围( 1905年和之前一千多年)和发明的内容是“产生 ”“行政官员 ”,可以得知是科举制度;根据材料三的内容 “两脚陷于无 能的陋习 ”和 “纤巧的小脚 ”可以判断出这一发明是缠足;第二小问结合时间可大致判断此陋习出现在北宋时期,这种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愈演愈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是在于理学的出现和发展,迫害妇女的封建伦理纲常进一步被强化的缘故。 ( 3)结合三则材料的主题内容可以概括出儒学社会影

26、响不断发展扩大的概况,材料一主要讲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及被政府树立为官方正统思想,并得以宣传推广;材料二讲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推动了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进一步强化,上升到天理 的地步,使社会民众必须遵守,世代沿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官制度 科举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是很重视商业的,在古

27、希腊时候就是重商业的,罗马也是。那么到了中世纪的末期 商业结合了 “地理大发现 ”就有所谓的 “重商主义 ”。 “重商主义 ”的意思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把发展国内外商业、 发展海外贸易当作一种 “国策 ”。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 -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一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 “英国制造 ”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 引自天涯社区 材料三 他坚信要使经济周期上升,政府必须插足进来用减少失业的方法来维持购买力,这意味着 “赤字开支 ”,但它会

28、恢复经济的平衡。 (美)保罗 戴维森通向全球经济复苏与繁荣之路 (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 “重商主义 ”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国策 ”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4分) ( 2)材料二中的三个人物各有何重大成就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率先确立自由贸易 “国策 ”的背景和目的。( 7分) ( 3)材料三的主张对 “二战 ”后英国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 2分) (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英国经济政策变化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4 分) 答案: ( 1)原因:欧洲有重视商业的传统; “地理大发现 ”促进商业发展。( 2分) 影响:英国政府积极推动海外殖民和贸易,加速英

29、国资本原始积累(或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资金和市场条件)。( 2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2)成就: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亚当 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3分) 背景: 19 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获得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 2 分) 目的:建立英国主导的世界市场。( 2分) ( 3)实施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或:奉行凯恩斯主义)。( 2分) ( 4)国家利益;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全球经济地位;经济学理论发展。( 4 分,答出其中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要求结合材料来总结回答问题,根据其中的有效信息就可以总 结出来 “重商主义 ”产生的两个主要

30、原因;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 “重商主义 ”和 “对外贸易 ”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题过程中注意重商主义和海外贸易的时间大约在 16、 17世纪,及其与英国早起经济的关联; (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别概括牛顿、瓦特和亚当 斯密的主要成就即可,切忌不可泛泛而谈;第二小问解题的关键是对 “自由贸易 ”这种经济思想的理解,结合材料 “亚当 -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可知英国实行这种政策的背景和目的; ( 3)结合材料可知作者的经济主张是 “政府必须插足 ”促使 “恢复经济的平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政府干预的力量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二战

31、后资本主义国家都借鉴这一理论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4)材料二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工业经济在世界的发展领先水平和地位;材料三采用国家干预经济,主要源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出现的问题;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重商主义;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改良蒸汽机 瓦特 18世纪 6070 年代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凯恩斯主义 ( 12分)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32、料一 清朝末年, 有识之士多次奏请清廷设 “京师自来水厂 ”,但因为北京缺少资金等原因而始终未建成。 1908年袁世凯推荐用学熙办理京师自来水事务, 招集商股的时候,为雏护民族工业的利益,章程规定只招华股,不招洋股。 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自采水器材的厂家,所有的设备材料都要进口,尤其是水塔建筑,连式样都要向洋商定制。 百度百科 “周学熙 ” 材料二 清 廷不能不去,王室不能恢复,逼使中国不得不为一激剧之变动。以实验一无准备、无基础之新政体,而不能更于其间选择一较缓进、较渐变之路,这是晚清革命之难局。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911年冬,刘海粟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学校开办时,宣示的宗旨之一是 “

33、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 ”。 1914年 3月,学校即采用人体模特写生。 马学强、宋钻友上海史话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学熙创办自来水厂面临的困难。( 2分) ( 2)材料二中的 “新政体 ”指什么 该政体是如何得到巩固的 ( 4分) ( 3)根据材料 三,归纳上海图画美术院的办学特点。( 2分) (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分) 答案: ( 1)资金不足:缺乏设备、技术。( 2分) ( 2)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2分) 巩固:颁布临时约法;发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2分) ( 3)中西结合。( 2分,答 “自由开放

34、 ”给 1分) ( 4)民族资本土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加深,民主政治运动推动;维新、革命等思潮传播。( 4分,答出其中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题问可知创办自来水厂的困难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一提 炼总结,材料中信息明显,难度不大; (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可得知新政体是:推翻清廷和王室(专制贵族)统治后建立的中国未有之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新政体建立于 1912年,巩固新政体的斗争主要发生在 1912年至1917年期间,其活动可分两类:一是立法,二是同破坏民主共和的反动势力和行为斗争,如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等,考生在回

35、答时注意概括第二类活动,不可简单地逐一列举史实; ( 3)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思想就可以总结出来美术院的办学特点,即 “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 术的蕴奥 ”; ( 4)该问的思路首先从明确 “这一时期 ”的时间范畴来定位,结合三则材料可知是 1908年至 1914年,笼统地说就是 20世纪初,其次考生要明白发生的变化有哪些领域,在生活、政治和艺术思想,这些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学习西方,由此我们串联起来总结问题,那就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许多领域为什么会发生学习西方的一系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中国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有哪些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变化,从而引起社会的这些变化。 考点:经济结构的

36、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 近代学习西方思想的特点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89 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 “冷战 ”局面彤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

37、 动中。 (德)克劳斯 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 现代卷 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 19501953 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美)杰里 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德)克劳斯 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 现代卷 (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 “冷战 ”局面形成

38、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5分) ( 2)材料三中 “南北区域 ”之间的冲突指什么 导致 “世界政治的冲突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5分) (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4分) 答案: ( 1)原因:美苏 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 2分) 影响:使国际形势紧张,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3分) ( 2)冲突: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分) 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3分,其它苦之

39、成理酌情给分) ( 3)深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4分) 试题分析:( 1)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根据所学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其影响要结合材料来回答总结,如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 ”“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 ”“冷战也会变热 ”,这些信息提示出冷战 “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 “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 ”这些信息从另一方面提示出冷战 “在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

40、结盟运动中。 ”这些信息提示出在冷战局势之下,第三世界的合作与团结; (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发 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又是涉及经济发展和利益的分配差距,可知南北区域冲突的内涵了;解答第二小问,要注意隐含的时间范畴, “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不再是东西方之间,指的是两极格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结束了,那应该是 1991年即 2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事情,那么导致世界政治冲突从东西斗争到南北冲突的原因可以根据时间来考虑此时期哪些事件影响了 “世界政治冲突 ”的变化; ( 3)结合材料三当今的世界不再是东西方之间的冲突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可 知我国 90年代以后应利用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一趋势,继续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和国家实力,其他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即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的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