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3864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及材料中 “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可知皇位是血缘世袭的;这源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的宗法制;故选 D。 A项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同姓子弟、功臣、先代贵族; C项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B项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2、,皇帝制度是其核心内容;故排除 A、 B、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大多数重要的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会都是在 1915年之后的 10年间创立的,在生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B生物进化论的传入 C中国政府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1915年后中国的各门自然科学都得到了发展, A项只是物理学方面; B项只是生物学方面,故排除 A、 B。当时是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故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 1915年兴起

3、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 “五四 ”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 “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 观点中 “岔路 ”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岔路 ”是对胡适的梦想而言的,胡适希望新

4、文化运动是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一场运动。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开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故选C。 A、 B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 D项与材料观点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说: “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 ”这一认识使中国共产党( ) A揭示了华盛顿会议的侵略本质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明确了反封建必须与反帝相结合 D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把握住题中的

5、 “这一认识 ”指的是什么,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华盛顿会议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由互竞侵略变为协同侵略;故A、 B都是中共的 “这一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中共二大制定了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国民革命中, 唤醒中国 既是一个革命目标,又是一个革命策略。作为国民革命中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唤醒中国 要求政治运动的至上性和中心地位。 ”“唤醒中国 ”的具体使命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B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 C打

6、倒帝国主义,消灭军阀 D广泛发动群众,武装割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国民革命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出师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本题选 C。 A项是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 B项是抗日战争的目标; D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目标。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读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 9月 1日 1945年 5月 8日 4年 8个月零 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 6月 22日 1945年 5月 8日 3

7、年 10个月零 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 12月 8日 1945年 9月 2日 3年 8个月零 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 9月 18日 1945年 9月 2日 13年 11个月零 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 8月 9日 1945年 9月 2日 25天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 全民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 、 两项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得出; 项说法与史实、材料都不符合,故排除; 项说法正确,可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故排除。

8、本题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936年 6月,苏联副外长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 “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 ”对洛佐夫斯基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 A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中心 B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中日战争的结局决定日本是否能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9、部分,故选 B; 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C项与材料观点不符;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取决于中日战争的结局,而不是掌握在中国手中,故排除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 “死 ”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 “死 ”字,两边写道: “国难当头,日冠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B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 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

10、民踊跃支前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国难当头,日冠狰狞 ”,可以判断王建堂出征是为了保家卫国,抵御日本侵略;故排除 D;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发动广大民众进行抗日,故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勇往直前,抗击侵略的爱国热情, C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英国外交家艾登在一次国际会议中说: “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 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这次会议可能是 ( ) A波茨坦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联合国成立大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英国和

11、中国都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结合所学知识,A项波茨坦会议中中国没有派代表参加,故排除; C项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英国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D项联合国成立大会,开始于二战末期,中英两国都参加,当时中国是由国民政府派出代表参加的,故排除。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1971年 10月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举行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专题辩论, 美国和日本则合伙炮制了两项提案,一个是所谓“重要问题 ”,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才能通过。另一项提案是所谓 “双重代表权 ”提案。美国与日本

12、主要意图是( ) A继续孤立和封锁中国 B阻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确保蒋介石集团为合法政权 D制造两个中国,分裂中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所谓的 “双重代表权 ”,即同意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台北的国民党政权都拥有席位,其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分裂中国;故本题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重返联合国的过程 凤凰网评论说,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很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轮船的行为

13、,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体现的史观是( )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从反侵略的革命角 度看,可以肯定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从现代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否定了义和团运动,认为其是盲目排外,破坏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运动。故本题选 C。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学观点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 为数众多的京师翰林院国子监诸生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受康有为的影响 在偌大北

14、京城的士人中间,康氏找不到同路人。 ”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新法脱离实际,缺乏群众基础,支持者少 B康梁的名气不大,影响力小 C士大夫思想保守,不关心国家大事 D京师翰林院诸生的素质差,康梁看不起他们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 康氏找不到同路人 ”,可以看出新法缺乏群众基础,缺少支持者,故选 A。材料中的士大夫视之漠然,并不是他们对国家大事漠然,而是他们对新法漠然,故C错误; B、 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宣传变法 曾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 1835 年 2 月 20 日

15、 1911 年 9 月 20 日)曾说: “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运动 ,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 ”这个运动应当是( ) A义和团运动 B禁烟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运动 ”、 “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 ”,可以判断这场运动有广大群众的参加,是一场纯粹的爱国运动。根据材料中 “赫德( 1835年 2月 20日 1911 年 9月 20日) ”,用时间可以排除 C、 D两项。 B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并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6、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提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材料中的日本人的观点,将这场战争美化为是 日本在传播先进文化,解放中国,帮助中国抵抗西方侵略的一场战争,完全抹杀了其

17、对华侵略战争的本质。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一观点实质上 (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宗法制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在实际运作中,君主可以根据其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

18、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导致出现王权争夺的现象不断出现。故选 B。 A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材料评价的是宗法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排除 D;材料中没有提到具体的年代,故 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 “周朝革命 ”和 “汉朝革命 ”分别是指( )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 D宗法制、推恩令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的

19、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对天子要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以拱卫周王室,打破了之前的部落政治; 汉武帝时期推行察举制作为选官方式,打破了血缘和门第,以才能和品德作为选拔标准,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层级 秦 郡县制 郡 县 二级制 汉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 县 东汉末期:州 郡 县 二级制 三级制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

20、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汉代沿袭秦制,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故 A说法正确; B说法与史实不符;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统治者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并有所改变,故 C、 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 “如今是个科举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知他胸中才学? ”这反映了当时( )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 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答案:

21、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科举的世界 ”、 “谁知他胸中才学? ”,由此可以得出科举考试成为当时主要的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考试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 A、C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B项说法错误,汉武帝时期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按照惯例,官窑烧制时的 器底部一般都要有当朝皇帝的年号。康熙帝在位时,宫中太监在他面前不慎将一印有 “康熙年制 ”的瓷瓶打碎,康熙非常恐慌,于是下 诏此后官窑烧制的陶瓷均用 “成化年制 ”字样。这一事件主要说明( ) A瓷器是清朝统治的象征 B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下降 C迷信

22、思想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D康熙帝希望清朝统治长治久安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康熙忌讳的不是瓷瓶被打碎,而是瓷瓶上印有 “康熙年制 ”的字样被打碎,改为 “成化年制 ”意在希望清朝统治长治久安;故选 D。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故 B 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某通商口岸一个美国商人赤裸裸地对他的英国同行讲:“我们不反对你们,你们只管去捞取好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分享这个好处。 ”美国商人这么说的重要依据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关税则例 D外舰进泊通商口

23、岸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攫取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清政府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同时其他各国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可以 “利益均沾 ”。依据材料中的 “为了分享这个好处 ”可以判断美国人这样说的依据是片面最 惠国待遇,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拜谒了当地的孔庙,这让高呼 打倒孔妖 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教路线之争。 ”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24、 A杨秀清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B这是世俗权力之争的延伸 C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D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天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作为指导思想;故洪秀全、杨秀清都是农民利益的代表,太平天国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材料中杨秀清与洪秀全的儒家路线与上帝路线之争,实际上市领导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故本题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当考察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时,我们立刻会遇到的困难是,不能完全用纯军事方面的理由来解释。叛乱在最后三年出现火力方面的差距,但仅归因于这

25、个因素,还不是令人满意。 然而太平军 在战略上的败局却早在 1861年随着西征最后失败就已形成 其中领导集团的分裂比这些原因都重要。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分析,与材料观点不相符的是( ) A武器落后 B战略失误 C列强出兵镇压 D领导集团的内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叛乱在最后三年出现火力方面的差距 ”、 “太平军在战略上的败局却 ” 、 “领导集团的分裂 ” ,可以总结出材料认为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有:武器落后、战略失误、领导集团的内讧;材料中没有涉及列强出兵镇压,故本题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26、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有人认为 “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 ”。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它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它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C它涉及天京变乱 D它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分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并没有否定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中提到的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 “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 ”、 “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 ”、 “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 ”、 “外交上缺乏经验 ”;这些原

27、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天京变乱说明了组织上不能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故本题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李鸿章认为,清军作战时人数虽多,仍不能胜,原因在于 “枪炮破旧 ”, 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等,则 “平中国有余 , 敌外 国亦无不足 ”, “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由此不能得出结论是( ) A清政府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B政治制度的变更有利于独立自主 C李鸿章认识到武器关系到战斗力 D洋务运动有利于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重视 “枪炮 ”,可以提高清军战斗力,以 “平中国 ”,即镇

28、压国内农民起义; “敌外国 ”,即抵御外来侵略。最后达到 “自主 ”,即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故 A、 C、 D三项都正确;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故 B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综合题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 -提出了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

29、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遵义会议使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问题; 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七届二中全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7分)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 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 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

30、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 “监司 ”,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 ,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 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 官制 ( 1)材料一中的 “不与士民等夷者 ”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

31、的 “独制 ”什么时候确立?( 2分) (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 5分) (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分) ( 4)材料四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意义?( 5分) 答案: ( 1)观念:封建等级观念。( 1分)秦朝时确立。( 1分) ( 2)郡县制。( 2分)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中央政府(皇帝)掌握地方人事任免权;军权收归中央;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任答 3点得 3分) ( 3)

32、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分散官吏的职权。( 3分) 意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2分) ( 4)行省制度。( 1分)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 中国省制的开端。( 4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 “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 ”,可以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依据所学知识, “独制 ”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 ( 2)根据材料中 “秦始皇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 “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解除了他

33、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由此可以判断秦实行的是郡县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其进步性:行政地域取代血缘关系,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军权收归中央;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 3)依据材料 中 “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可以得出中央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陆续在各路设 四司,统称 “监司 ”,可以得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统称 “监司 ”,也都由文臣担任 ”,可以得出用文臣出任地方官。 ( 4)根据材料中 “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 ,可以得出元初地方推行行省制;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

34、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与谏议、行省 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8分)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

35、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 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 “百年长途 ”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 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20世纪 90年代初期出现一次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 1993、 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

36、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 20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3分)材料一指出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2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这一变化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意义?( 2分) ( 3)结

37、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 “新型人民民主政治 ”的?( 3分) (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4分) 答案: ( 1)史实: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答出任意三点得 3分,其他正确史实也可得分)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化,因此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2分) ( 2)辛亥革命前,人们认为皇帝至 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辛亥革命后,人们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4分)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分) ( 3

38、)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出任意三点得 3分 ) ( 4)特点:以经济立法为主。( 2分)原因: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本小问考查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 1905年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宣 传民主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进行论战;发动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武装起义;建立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第二小问实际考察的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民主革命的理由,根据所学知识,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主

39、要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2)根据材料中对国人对皇帝的看法从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君主 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一旦亡了国,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由此可以看出国人在辛亥革命前认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后, 认为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知这一认识体现了辛亥革命解放了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 4)根据材料中 “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 ”,可得出这时期立法的特点

40、是以经济立法为主;立法高峰出现的时间是 20世纪 90年代初,结合所学的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得出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1949年 10月 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

41、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 “接受国际义务 ”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 肯尼迪在 大国的兴衰中说: “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 ”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 “家庭作业 ” 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 ”三分天下 ”的典故,建议与

42、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 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一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 荣。 2012 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1月 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 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 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 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201

43、2年 2月 10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是什么?( 3分) (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 “打开关系 ”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作出这种战略意图的原因。( 5分) (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 7 分) 答案: ( 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 “接受国际义务 ”的诺言;( 1分)政策: “遏制和孤立 ”中国。( 1分);选择: “一边倒 ”;( 1分) ( 2)意图:化解战略

44、包围的威胁;( 2 分)原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 国统一。( 3分) ( 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 1 分)问题: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 2分)影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 “接受国际义务 ”的诺言 ”,由此可以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敌对遏制的政策,中国则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2)根据材料中

45、 “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 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由此可知其战略意图是: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中国考虑缓和中美关系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 3)根据材料中的 “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 ”; “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 ”,可以看出当前的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美国的霸权主义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第三小问,中美是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考点:现代中国的 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