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869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3年福州屏山地铁站考古现场发掘出西汉时期闽越国宫殿遗址专用品 “万岁 ”当,还发现三口汉代水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汉初福州地区仍实施分封制 B “万岁 瓦当是我国出土的最早青瓷 C瓦当上的字体是当时流行的楷书 D汉代使用水排获取井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故从 “闽越国 ”中可以推断福州地区在汉代实行分封制。故选 A。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故 B说法错误;图中的字体属于篆书,故 C说法错误;汉代的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故 D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

2、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20世纪 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解冻 D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提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敌对状态,两国关系缓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打破了 50年代以来因为美国遏制中国而出现的外交僵局,国际上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故选 C。 A项是 1953年提出的; B项是 1971年,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项是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

3、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社论写到: “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地回答 ,这个回答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 1993年元旦对 1992年的总结。依据所学知识, A项是 1990年开放的浦东; B项是 1995年提出的; D项是 2001年加入的; C项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

4、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十四大 “我将根据公民大会及 500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至于无法可循的案例,我将尽我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 这段誓词的宣誓人任职于古代雅典的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我将根据公民大会及 500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 ”、 “我将尽我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 ”,由此可以判断宣誓人就职于陪审法庭。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陪审法庭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 “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

5、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这一事件是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哥伦布船队达到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葡萄牙成为 “海上马车夫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哥伦布船队和麦哲伦船队都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17世纪荷兰以其发达的海上航运业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故排除 B、 C、 D三项。达伽马的船队是葡萄牙支持的,开辟了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线。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图中曲线代表四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其中代表英国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 17501900 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6、材料反映的是 18世纪中期到 20世纪初的四国工业生产情况;依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欧美国家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以美、德为中心,美德两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国家,英国则有所下降。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 “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 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

7、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司法独立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故 A、 B、 C 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依据材料中的 “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被广为传颂。可以得出 D说法正确。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美国记者约翰 里德写道: “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 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 !晾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 ”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

8、的成功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 ”,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 D。 A项是 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 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项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以下言论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A商业的发展 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C一切就这么

9、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 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A项主张发展商业,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B项是农业集体化; C项主张种植玉米,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D项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图

10、片中的标签 “为了欧洲的复兴 ”,结合所学知识, 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的发展以遏制共产主义,控制欧洲。故选 B。A项与图片无关; C项是 1949年成立的; D项是 1949年成立的。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冷战格局的加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两格格局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 1963年法国、中国拒绝了美、苏、英的关于核武器试验的条约。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形成

11、了美苏两级格局,到 20世纪 60、 70年代,多个力量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故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 1967年 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1967年美日就关于中国核武器的事情达成的协议。结合所学知

12、识,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此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故选 D。 A项是 1961年; B项是 1970年; C项是 1950年。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 国防科技的发展 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 “由低级 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 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 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此决议目的是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13、 “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 ”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 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 B。 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 C项是 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 D项是1978年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图 1和图 2共同见证了新中国 图 1 图 2 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 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图 3反映的是 1949年的第一届政协会议;图

14、 4反映的是 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见证了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故选 A。 B项是 1954年宪法; C项是 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项是 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秦汉时期战争与先秦时期相比,北方地区战争次数大幅下降,而四川、江西、云南却由原来的 6次、 1次、 2次分别增至 36次、 8次、 11次。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C政治中心迁往南方 D国家长期分裂,战乱不已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是我国的多

15、民族统一国家形成发展的时期;材料中的北方地区相对和平,而西部地区则战争增多,是统治者为扩大版图而采取的统一措施。故选 B。 A、 C、 D三项均与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的统一 “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 错。 ”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 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草市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 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供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瓦肆是宋代时期形成的娱乐场

16、所。故材料中有三处错误,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南北朝、北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 “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瓦解 B宰相制的终结 C科举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根据诗中的 “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 ” 可以判断当时推行的是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拔的标准是血缘、门第;唐朝时期推行科举制,选拔的方式是考试,这打破了世家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促进

17、了庶族地主的兴起。故选 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下列图示与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图示 周代诸侯祭祀用品 奠定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雕版印刷品 其出现标志我国耕犁的基本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A项是司母戊鼎,是商代时期铸造的; C项的书写工具是竹简,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的金刚经;D 项是唐代的曲辕犁,它是我国传统步犁的定型,是我国耕犁工具成熟的标志。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文学成就 诗经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

18、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桂平金田;故失业问题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项不是 “直接引发 ”; C、 D两项均与失业问题无关。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从 1 9世纪 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 1万

19、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 50余家。 18951913 年,资本在 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 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 “高潮 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 “实业救国 ”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世纪末,由于甲午战败,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高潮。故选 B。 A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原因; C、 D两项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29年大公报

20、刊登一则离 婚法论卖书广告,称: “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泉,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 1929年大公报的广告,当时的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 B说法错误;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材料中的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而无法得出大公报的性质。故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纸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在设计辛亥革命在福州展览时,计划分为四个板块: 辛

21、亥革命的社会背景与革命前夕的福州 黄花岗上的英烈 _ 中山莅榕、八闽生辉。下列符合第三板块主题的应该是 A四川保路风云激荡 B武昌首义福州光复 C约法颁布民国荣光 D提倡国货福州先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明确材料纪念的主题是福州与辛亥革命。故 A项中的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背景,但与福州无关; C 项颁布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高潮表现,但 是在南京颁布的; D项中的提倡国货与辛亥革命无关。故排除 A、 C、 D三项,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过程 1919年 l2 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 “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 ”l920

22、年 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 “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 这表明陈独秀 A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场 B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 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 答案: C 试题分析: 材料中反映了 1919年的陈独秀主张学习英美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依据材料中的 “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 ”,可以看出 1920 年的陈独秀主张无产阶级斗争。故材料反映了陈独秀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陈独秀 1986

23、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大陆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 A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C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台儿庄战役是 1938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展的徐州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选 B。 A、 C两项与台儿庄战役无关; D项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综合题 ( 16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以

24、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 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 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 一 B) (注: 燧:最基层的哨所。 公乘:爵位。 直:值。) ( 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 ( 5分) 材料二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

25、。 (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 “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6 分) 材料三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 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期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期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26、。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 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5分) 答案: ( 1)信息: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 3分,答出三点即可) 领域:户籍管理;边防军事;官职(爵)设置;土地制度;农业生产。(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 2)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 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2分,答出一点即可) 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4分,答出两点即可) ( 3)

27、方式:分而治之;由亲贵皇子(代替原首领)主持旗务;加强监察。( 3分) 特征:君主专制强化。( 2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坞燧 ”、 “公乘 ”、 “徐宗 ”、 “年五十 ”、 “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可以得出的信息有: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可以判断材料可以用于研究汉代的户籍管理;边防军事;官职(爵)设置;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等。 依据材料中的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 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 ”、“明初规定: 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 ”、 “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 各省俱除匠籍为

28、民 ”,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匠户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官营手工业对匠户人身控制的松弛有利于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依据材料中顺治时期的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 ” 可以看出其方式是分而治之;康熙时期的 “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可以看出方式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旗务;雍正时期的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 ”可以看出其方式是加强监察。这反映的本质特征是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

29、度的加强 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匠户制度 ( 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一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 6 7 5% 30 4 21 77% 3 0 17% 1614 93% 1552 7 5 11% 28 3 40 81% 8 0 45% 1309 73% 1602 3 6 14% 65 25 52% 20 0 87% 1844 80% 刘昀: 1417

30、 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 1)据材料一,比较 1490l602 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6分) 材料二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 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 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 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 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 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 l2 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 3050 。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

31、2)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分) 材料三 美国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单位:万美元) 1942年美国统计摘要 (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6分) (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 ( 2分) 答案: ( 1)不同:英国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远高于中国;明朝政府土地税收在收入比重中远远超过英国。( 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重视对外贸 易,走工商立国的道路。( 2分)农业经济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长期推行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2 分) ( 2

32、)变化:关税收入剧增,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债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增大。( 2分) 特征: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分,答出一点即可) ( 3)现象:政府通过国家救济与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来刺激经济(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不断增加)。( 2分) 作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分,答 出两点即可) ( 4)趋势: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各国间经济联系加强。( 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得出。第二小

33、问结合所学 16、 17世纪的世界历史及明清历史可以分析得出。依据所学知识, 1516世纪欧洲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依据材料中的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 所占财 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 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 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 其国外借款共计 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 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 l2 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 3050 。 ”可以直接得出晚

34、清政府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晚清历史可以得知,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依据材料三可知,图表反映的是美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的财政支出情况,故第一小问依据图表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中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的措施的影响回答即可,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依据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在财政收入情况的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中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的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依据材料四中国家政府加大对救济和公共工程的支出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 考点:古

35、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 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 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 李贽焚书( 1 590年) (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

36、怎样的变化 ( 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 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 。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 1764年) (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 5分) 材料三 孔子 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 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 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叙( 1892年) (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 析康有为

37、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 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 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 “敲门砖 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5年) (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 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 ( 6分) 答案: ( 1)观点: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 1分) 变化:明朝后期,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 2分) ( 2)不同:材料二高度推崇孔子。( 1分) 原因:天

38、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孔子提倡道德自觉,注重政治与人事, “敬鬼神而远之 ”的思想与伏尔泰的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畅,伏尔泰对中国实际情况存在认知偏差。(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3)特点:托古改制(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2分) 因素: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维新面临形势严峻 ,想依托孔子 “避祸 ”;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2分,答出一点

39、即可) ( 4)角度: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 2分) 史实: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2分) 认识: 真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人们记载的历史)存在着主观的偏差; 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 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 人们常常利用曲解历史来为自己的主观目的服务; 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 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如答出其他观点,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中的

40、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可以总结出李贽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 2)依据材料中的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 规的时代。 ”,可以看出伏尔泰高度推崇孔子。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推崇孔子的原因是为启蒙运动服务的。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天主教会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大、愚昧与黑暗;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伏尔泰借儒家思想的理性、道德为武器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

41、( 3)依据材料中 “孔子 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 ”结合所学孔子改制考的特点可知,康有为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信奉孔子的学说。 (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的对比可以看出,前三则材料注重对孔子本身进行评价,鲁迅则从统治者对孔子的利用角度来评价,与真实的孔子有所区别。鲁迅认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举例说明: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第三小问结合材料及相关的史学理论,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由于评价者所处的地位、立场,所掌握的史料,研究的方法或角度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局限,对历史会得出不同的解释与结论。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 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 鲁迅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