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3872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 7月 14日法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法国曾是一战的主要参战国,法国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答案: B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 1926年写道: “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 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在过去几年中 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

2、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答案: B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答案: B 之所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主要依据是 ( )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答案: B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欧洲各国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

3、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答案: A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这样评价道: “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下列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答案: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财源滚滚,达到了 “涨破上衣 ”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 ( ) A

4、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开展贸易 B本土远离战火避免了战争的破坏 C美国利用和平的国内环境发展经济 D美国的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业生产 答案: A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 ) 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 B C D 答案: B 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制订了 “施里芬计划 ”。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与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答案: B 下面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

5、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利益集团 答案: B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 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 材料二 这是一次被称为 “绞肉机 ”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 “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 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 “

6、火药桶 ”的 “火星 ”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分 ) (2)材料二中的 “绞肉机 ”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 “绞肉机 ”说明了什么?(2分 ) (3)写出一战期间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分 )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 “呼唤和平 ”为主题的宣传语。(2分 )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言之有理即可 ) 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

7、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损失的船只 建造的船只 1915年 1 744 657 1 202 000 1916年 2 799 772 1 688 000 1917年 6 623 623 2 937 786 1918年第一季度 1 146 920 870 371 1918年第二季度 963 370 1 243 274 1918年第三季度 892 546 1 384 110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 (单位:百万吨 ): 1914年 8月 1日 1914年 9月 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钢

8、19 21 16 25 58 16 煤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的名称及交战双方。 (2分 ) (2)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材料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后来导致这一战略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 (3)材料二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 (4分 ) (4)从材料二中 1917年的数据与 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 (4分,一个或多个均

9、可 ) 答案: (1)日德兰 海战。交战双方是英国和德国。 (2)时期: 1917年,这一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一战时期的顶点,损失船只是建造船只的 2倍以上。 战略战术: “无限制的潜艇战 ”。 失败的原因:美国海军协助英国海军对德奥集团国家进行海上封锁并开展反潜艇战。 (3)有利于同盟国一方。原因: 1914年 8 9月,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下降,而同盟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有所上升。 (4)变化: 1914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与同盟国相当; 1917年,协约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远远超过同盟国。 史实 1:战争规模不断升级,原因是 交战国的数量增加,战争呈现胶着化。 史

10、实 2:从 1917年开始,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原因是美国等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史实 3:受到战争的重创,一战后期同盟国的生铁、钢、煤等军需品的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 1913年就已经让位给美国了。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二 到 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 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 30亿,全世界共有 20多个国家欠了美 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 1913年的 7亿美元增加到 1921年的 25亿,到 1930年再增

11、加到 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 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 2亿美元到 1921年只增加到 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材料三 它 (日本 )利用 “大战的天赐良机 ”,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 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对外贸易增加 4 倍,银行资产增加 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

12、 1倍。 1914年至 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 ),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1914年至 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 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 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 27.7亿日元。 以上均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编的 世界史 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对英法的影响。 (4分 ) (2)据材料三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结果。 (4分 ) (3)据材料二、三概括一战对美、日的影响。 (4分 ) 答案: (1

13、)一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实力,英法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2)日本工农业、航运业及对外贸易得到了发展。日本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3)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大战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发展,由债务国一跃变成债权国。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 材料二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

14、一个多解的答案:。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 以上材料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19世纪末 20世纪初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 “大国都试图 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 ”“一意逞雄的国家 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 (2)某学校一学生研究小组计划对大国崛起的历史进行进一步探究,请你为他们确定一个探究主题。 (2分 ) (3)联系当今中国的崛起,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看法。 (6分 ) 答案: (1)国家:德国。建立世界秩序: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德国,由于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在世界范围内重划势力范围,与英国等矛盾尖锐,积极组建以它为首的三国同盟,并最终于 1914年 7月向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开战。最终结果: 1918年 11月德国战败投降,并遭受宰割。 (2)大国崛起的经验 (或途径、教训等 )。 (3)立足经济发展,走和平发展之路;不要把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更不要穷兵黩武;切记多行不义必自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