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488810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 3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一战后,有关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评价中,错误的是 ( )。 ( A)甘地不敢面对英国的暴政 ( B)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能够调动各阶层 ( C)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也有遏制群众斗争的一面 ( D)国大党得到大众的拥护 2 非暴力不合作纲领不包括 ( )。 ( A)驱逐英国殖民统治者 ( B)抵制立法机构、法院和政府的 T作 ( C)提倡手工纺织 运动 ( D)提出拒绝纳税要求 3 战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萧条,对其原因的探究不准确的一项是

2、( )。 ( A)英国在一战中损失惨重 ( B)伦敦不冉是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地位发生动摇 ( C)美日与英国竞争加剧,自治领和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 D)一战后,英国政局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 4 1924年 1月英国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届工党政府。工党上台说明了 ( )。 ( A)英国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B)战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 C)此时英国已经是无产阶级掌握政 权 ( D)工人罢工运动得到工党政府的大力支持 5 下列对 “蒙德主义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主张以调节制度取代罢工活动 ( B)提倡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提高劳动效率 ( C)标

3、志着英国工业巨头对罢工运动的屈服 ( D)表明工会领袖和工业巨头为巩固资本主义而实行合作 6 1926年英国召开了帝国会议,对其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 A)会上英国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拥有独立地位,法律上与英国平等 ( B)自治领仍然承认自己是英帝国的成员,并宣布效忠英王 ( C) 19引年 12月,威斯敏斯特法批准了帝国会议的决议 ( D)此后,各自治领已完全脱离英帝国而独立 7 体现一战后,英国自治领分离运动加强的文件是 ( )。 ( A)国民公约 ( B)威斯敏斯特法 ( C)罗拉特法案 ( D)色佛尔条约 8 根据 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英国 ( )。 ( A)承认爱

4、尔兰南部 26郡享有自治权 ( B)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 ( C)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 ( D)允许自治领脱离英帝国 9 1931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都独立自主的 根本原因是 ( )。 ( A)自治领分离倾向越来越强烈 ( B)英国经济衰退,国力已大为削弱 ( C)英帝国已宣布解散 ( D)英国改变对殖民地的统治策略 10 一战后,法国政府在外交方面寻求的主要目标是 ( )。 ( A)安全保证 ( B)控制国联 ( C)与大国结盟 ( D)抵制共产主义 11 1925年 10月签订洛迦诺公约后,法国外长白里安认为: “我国的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保障了。 ”对此说法不正

5、确的一项是 ( )。 ( A)条约确实为法国提供了安全保证,彻底解决了它在欧洲的 安全问题 ( B)此后,法国自身的安全需要英国和意大利的保证 ( C)条约削弱了法国的同盟体系 ( D)实际上公约的最大受益国是德国 12 对魏玛宪法的内容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规定德国为共和国,实行联邦制 ( B)总统有很大权力,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全部或部分中止 ( C)规定废除等级特权和贵族称号,公民享有各种自由 ( D)宪法彻底清除了容克地主贵族的影响 13 1923年鲁尔危机期间,德国政府的对应政策是 ( )。 ( A)武力抵抗 ( B)消极抵抗 ( C)消极小抵抗 (

6、D)求助国联 14 1923年出兵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除法国外,还有 ( )。 ( A)荷兰 ( B)比利时 ( C)捷克斯洛伐克 ( D)波兰 15 “鲁尔危机 ”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 ( A)加剧了德国经济的破产 ( B)法国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 C)造成了德国政局的动荡 ( D)美国取得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动权 16 1923年纳粹党魁希特勒发动了 “啤酒馆暴动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希特勒企图趁 “鲁尔危机 ”造成的混乱夺取国 家政权 ( B)由于没有受到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很快被镇压 ( C)表明纳粹党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可以进行暴力夺权 ( D)充分暴露

7、了纳粹党企图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17 对 20世纪 20年代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 A)道威斯计划实施后接受了大量的外国资本 ( B)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C) 20年代鲁尔危机后,国际国内局势相对稳定 ( D)实行了产业合理化,提高了效率 18 “法西斯 ”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 )。 ( A)权力 ( B)独裁 ( C)皇 冠 ( D)棒束 19 德国法西斯能够通过合法方式夺取政权,主要原因有 ( )。 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极权统治 纳粹党利用了人民对现状的不满 骗人的宣传欺骗了社会的信任 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了共产党 ( A) ( B) (

8、 C) ( D) 20 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的旗号而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主要原因是 ( )。 ( A)人民渴望德意志统一 ( B)德国经济十分困难 ( C)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 ( D)德国日益走向强大 21 希特勒 纳粹党在德国的势力大增,其主要原因足 ( )。 ( A)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 ( B)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招牌骗取支持 ( C)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 ( D)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22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根本前提是 ( )。 ( A)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 B)纳粹党骗取了广泛的群众支持 ( C)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 ( D)希特勒赢得了军队的信任和拥

9、护 23 纳粹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步骤有 ( )。 大量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迫害犹太人 退出国联 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 A) ( B) ( C) ( D) 24 法西斯德国彻底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吞并的第一个主权独立国是 ( )。 ( A)西班牙 ( B)奥地利 ( C)捷克斯洛伐克 ( D)波兰 25 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 “授权法 ”规定: “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这项法案( )。 (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 ( D)是

10、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26 20世纪初出现的法西斯主义文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它与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 实行一党专政 抛弃了议会民主制 对外争夺殖民地 强化思想文化的控制 ( A) ( B) ( C) ( D) 27 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的共同因素不包括 ( )。 ( A)统治阶级的支持 ( B)下层人民的信任 ( C)国家元首的授权 ( D)发动武装政变 28 20世纪 20年代日本实行 “协调外交 ”的外务大臣是 ( )。 ( A)币原喜重郎 ( B)田中义一 ( C)滨口雄幸 ( D)广田弘毅 29 下列对日本 “协调外交 ”表述最为准

11、确的一项是 ( )。 ( A)向英美做出重大让步 ( B)放弃侵华政策 ( C)不干涉中国内政 ( D)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与英美达成的妥协 30 下面条约没有涉及德国的赔款问题的是 ( )。 ( A)道威斯计划 ( B)杨格计划 ( C)日内瓦议定书 ( D)洛桑协定 31 规定德国赔款数额最少的是 ( )。 ( A)凡尔赛条约 ( B)道威斯计划 ( C)杨格计划 ( D)洛桑协定 32 从 “鲁尔危机 ”的发生到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际关系变化对当时有关国家的影响是 ( )。 美国势力进一步向欧洲渗透 英国达到了限制法国、保持均势的目的 德国获得重建经济的有利时机 法国扩充实力争霸欧

12、洲的计划遭重创 ( A) ( B) ( C) ( D) 33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 )。 ( A)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B)彻底解决了德国的赔款问题 ( C)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 D)为德国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34 “水晶之夜 ” 35 “向罗马进军 ” 36 柯立芝繁荣 37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38 凯恩斯主义 39 蓝鹰行动 40 华格纳法 41 协调外交 42 东方会议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3 试评列宁的世界革命论及其策略转变。

13、 44 综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45 简述美国 “柯立芝繁荣 ”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 46 结合史实分析 1929 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后果。 47 简述 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分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 3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

14、界 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5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9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0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

15、战后的世界 1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5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6 【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9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3 【正确答案 】 C 【

16、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8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3

17、【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34 【正确答案】 希特勒上台后,发起的迫害犹太人的暴行。水晶之夜又称碎玻璃之夜, 1938年 11月 9日 10日凌晨,纳粹党员与党卫队假借犹太少年枪杀德国驻法公使的事件,大肆焚烧犹太教堂,捣毁 犹太人的店铺和私人住宅,公然迫害、凌辱和逮捕犹太人。这一夜被砸毁的玻璃随处可见。由于被砸毁的玻璃晶莹透明,所以柏林居民用尖刻的俏皮话称之为 “水晶之夜 ”。这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5 【正确答案】 墨索里尼武装夺取意大利政权时的口

18、号。一战后,意大利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 1922年 10月 22日,墨索里尼在那布勒斯召集 3万余名武装的法西斯党徒集会,叫嚣罗马、意大利以及政府的权力是属于他们的,并宣布 “向罗马进军 ”。 10月 27日, 4万多名身着黑衫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党徒分 4路向罗马进军,未遇抵抗便占领了从意大利北部到罗马的交通线。 28日法西斯党徒开进了罗马。 29日晚上,国王邀请墨索里尼到罗马,请他出面任总理并组织内阁。墨索罩尼夺取政权后,便在全国建立了法西斯专制统治。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6 【正确答案】 20世纪 20年代美国经济在总统柯立芝执政期间出现

19、的相对稳定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国内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建筑、汽车、电气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达到 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扩大。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7 【正确答案】 1929 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

20、10月 24日,纽约股市大跌,引发美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到了依靠美国资本的德国和依靠外贸的英国,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它的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大,为资本主义世界所罕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以至于 “大萧条 ”、 “大恐慌 ”成为这次危机的代名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8 【正确答案】 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垄断资

21、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已基本丧失,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 “有效需求 ”不足引起的,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摆脱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没有找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9 【正确答案】 “蓝鹰 ”是全国工业复兴法 (NRA)的标志。美国在 1933年 6月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 “蓝鹰 ”(蓝鹰是印第安人

22、崇拜咱勺神鸟的标志 ),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几周之内, 250万雇主签署了这个法规,全国近 90%的企业参加了蓝鹰运动。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拥护工业复兴法的运动。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0 【正确答案】 美国 “新政 ”期间实施的 调整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的劳工立法。 1935年 7月。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能禁止工人罢工;成立劳资关系署以调节劳资纠纷。这一立法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地位,缓解了阶级矛盾。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1 【正确答案】 日本外

23、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在任期间 (1924.6 1927.4)推行的外交政策。币原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他的外交原则,包括维持和增进正当的权益;尊重外交前后相承 主义,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改善对美对苏关系;在对华政策上贯彻不干涉内政等。力图在各国承认日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与英美的妥协。协调外交是二战前日本政党政治时期标榜的外交口号,同时也是守护帝国主义国家既得侵略利益的一种新的外交政略。这一外交政策受到日本国内主张武力侵华势力的责难,被称为 “软弱外交 ”。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2 【正确答案】 1927年 6月 27日至 7月 7日,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对华侵略方针、转嫁国内危机

24、而存东京召开的重要决策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 “满蒙政策 ”。会 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领,制造了旨在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分离出去的 “满蒙特殊论 ”。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 “国策 ”的重要会议。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 “满蒙 ”和武力侵华的 “积极政策 ”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 “满蒙特殊论 ”则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3 【正确答案】 世界革命 论指社会主义

25、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是在主要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和取得胜利。后来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从这个规律出发,列宁认为一方面帝国主义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加大了;另一方面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由于发展不平衡,一些不发达帝国主义国家发展起来,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于是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导致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阵线,打击了某些国家,使其成为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易被无产阶级 突破,使社会主义革命得以在个别国家首先取得成功。 列宁认为革命首先在一国成功,并不一定是在那些资本主义经

26、济最发达,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相反他认为在俄国这样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工业发展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只要具备了革命形势和革命主观力量就可以首先爆发革命。革命形势包括: 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被压迫者的困苦异乎寻常地加剧; 群众积极性高涨。 此外,有了革命形势还要有革命的主观力量,无产阶级发动足以推翻旧政府的强大的群众运动。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4 【正确答案】 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进一步加紧剥削,使得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领导者既有共产党领导的

27、工农运动,又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思想上既有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思潮,又有综合型的民族主义思潮,同时还存在着因不同的宗教信仰而导致的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思潮。此时的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的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的凯末 尔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首先在文化斗争中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到 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运动,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促使国民党将旧三民主义改造成新三民主义,并开始北伐,开始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继

28、续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政权作斗争,在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同日本侵略者斗争,争取民族的解放独立。 印度的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发起的以非暴力为形式的 斗争。非暴力包括三个时期,第一个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受封者退出爵位称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构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的泛滥。第二个时期为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进行了 “食盐进军 ”,农村也进行了非暴力抗缴田赋运动。第三个时期为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以个人行动来实现社会建设纲领,把解救 “贱民 ”工作放在首位。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是在土耳其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凯末

29、尔领导土耳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并推行了世俗化改革,包括政治改 革、法制改革、教育改革、文化改革、社会生活与习俗改革、经济改革,贯彻了凯末尔主义六原则,即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等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一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5 【正确答案】 表现: 战后,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由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0世纪 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国内工业生产的持续 增长,建筑、汽车、电气工业

30、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到 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 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到 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 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上的优势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战后欧洲各国的重建、德国的赔款以及国联建立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美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内经济 的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

31、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2)原因: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 “柯立芝繁荣 ”提供了物质基础。战争初期,美国利用 “中立 ”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 ,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 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

32、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技术革命是 “柯立芝繁荣 ”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 还大力推行 “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下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 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

33、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大,建筑、汽车、电气工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战后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和平。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6 【正确答案】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 10月 24日,纽约股市大跌,引发美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到了依靠美国资本的德国和依靠外贸的英国,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它的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

34、,破坏性之大,为资本主义世界所罕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以至于 “大萧条 ”、 “大恐慌 ”成为这次危机的 代名词。危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这次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2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不但并未带来共同的富裕,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而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 国际

35、经 济不平衡,导致了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产品越积越多,富裕国家增加的收入并未用来购买大批量基本食粮;另一些国家确确实实需要更多的食物,而收入又不足以购买这些东西。垄断资本企图维持垄断价格,使得问题更为严重。这又导致许多国家的农业处于慢性危机之中。 伴随着 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 自 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批贷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资本的 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

36、假象所掩盖。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这场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着十分严重的后果。 直接后果:工农业生产锐减,企业停产,银行倒闭,失业人口增加,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秩序混乱。 间接后果: 严重的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把危机后果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身上,削减工资,提高捐税等等,从而大大激化了 阶级矛盾; 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的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

37、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经济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支持德国的要求 , 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的债务关系,法国、英国等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从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三国因占有较少资源,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7 【正确答案】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 20世纪 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的局面,西方国家经济上走向了分化: 美国通过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其广阔的殖民地以及放弃金本位制,维护其资本主义的存在; 以日本、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国家则通过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推行对外扩张。 为了摆脱危机,资源自给率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等国结成联盟;面对这一威胁,垄断国际市场、资金相对充足的英、法、美则主动调和矛盾。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B923-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tal Powder Skeletal Density by Helium or Nitrogen Pycnometry《氦或氮测比重法测定金属粉末骨架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B923-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tal Powder Skeletal Density by Helium or Nitrogen Pycnometry《氦或氮测比重法测定金属粉末骨架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B923-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tal Powder Skeletal Density by Helium or Nitrogen Pycnometry《用氦或者氮测比重法测定金属粉末骨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B923-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tal Powder Skeletal Density by Helium or Nitrogen Pycnometry《用氦或者氮测比重法测定金属粉末骨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B924-2002(2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Nickel Alloy Condenser and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Integral Fins《具有整体散热叶片的冷凝器及热交换器用无缝及焊接镍合金管标准规范》.pdf ASTM B924-2002(2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Nickel Alloy Condenser and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Integral Fins《具有整体散热叶片的冷凝器及热交换器用无缝及焊接镍合金管标准规范》.pdf
  • ASTM B924-2002(2012)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Nickel Alloy Condenser and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Integral Fins《具有整体散热叶片的冷凝器及热交换器用无缝及焊接镍合金管标准规格》.pdf ASTM B924-2002(2012)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Nickel Alloy Condenser and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Integral Fins《具有整体散热叶片的冷凝器及热交换器用无缝及焊接镍合金管标准规格》.pdf
  • ASTM B924-2002(201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Nickel Alloy Condenser and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Integral Fins《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用带整体翅片的无缝焊接镍合金管的标准规格》.pdf ASTM B924-2002(201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eamless and Welded Nickel Alloy Condenser and Heat Exchanger Tubes With Integral Fins《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用带整体翅片的无缝焊接镍合金管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B925-2003 Standard Practices for P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Powder Metallurgy (P M) Test Specimens《粉末冶金(P M)试样的生产、制备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B925-2003 Standard Practices for P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Powder Metallurgy (P M) Test Specimens《粉末冶金(P M)试样的生产、制备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B925-2008 Standard Practices for P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Powder Metallurgy (PM) Test Specimens《粉末冶金测试样品制备标准惯例》.pdf ASTM B925-2008 Standard Practices for P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Powder Metallurgy (PM) Test Specimens《粉末冶金测试样品制备标准惯例》.pdf
  • ASTM B925-2015 Standard Practices for P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Powder Metallurgy (PM) Test Specimens《粉末冶金 (PM) 测试样品生产和制备的标准实践规程惯例》.pdf ASTM B925-2015 Standard Practices for P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Powder Metallurgy (PM) Test Specimens《粉末冶金 (PM) 测试样品生产和制备的标准实践规程惯例》.pdf
  • ASTM B926-2003 Standard Method for Pinhole Determination in Aluminum and Aluminum Alloy Plain Foil by Means of a Light Table《用灯标表测定铝及铝合金平箔中气泡的标准方法》.pdf ASTM B926-2003 Standard Method for Pinhole Determination in Aluminum and Aluminum Alloy Plain Foil by Means of a Light Table《用灯标表测定铝及铝合金平箔中气泡的标准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