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488811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 4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道威斯计划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为解决德国赔款而提出的新的赔款计划 ( B)它规定了近期赔款总数与支付来源办法 ( C)实际上是协约国对德国政策的重大转变 ( D)促进了德国经济恢复,为其地位提高奠定了基础 2 下列哪一项条约暂时解决了一战后欧洲的安全问题 ?( )。 ( A)凡尔赛和约 ( B) 日内瓦议定书 ( C)洛迦诺公约 ( D)非战公约 3 洛迦诺公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伯伦认为公约 “标

2、志着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真正的分界线。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 A)公约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B)公约规定国家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 C)公约永久性地禁止了战争的发生 ( D)公约缔造了短暂的和平 4 一战后,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地位,恢复其大国形象的条约是 ( )。 ( A)非战公约 ( B)道威斯计划 ( C)杨格计划 ( D)洛迦诺公约 5 洛迦诺公约规定: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现状。在当时条件下这一规定的最大受益国是 ( )。 ( A)德国 ( B)英国 ( C)比利时 ( D)法国 6 30年代,美

3、国政府对一系列国际问题执行中立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 ( )。 ( A)军事政治实办不及英法 ( B)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盛行 ( C)着手应付经济危机 ( D)以图避战自保 7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推行 “中立 ”的外交政策。对这 一政策的正确表达是 ( )。 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维护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 A) ( B) ( C) ( D) 8 30年代,美国推行 “中立 ”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 )。 ( A)给予法西斯国家直接援助 ( B)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4、( C)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 D)没有给予苏联等国的中立国地位 9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 ( )。 ( A)从根本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 ( B)混淆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 C)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 D)使美国彻底远离了世界战争 10 美国中立法的实质是 ( )。 ( A)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 B)不向交战国双方出售武器 ( C)有益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 ( D)有利于反法西斯势力的斗争 11 20世纪 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 ( A)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 C)对外资本 输出的扩大 ( D)技术

5、革命的刺激作用 12 20年代美国 “柯立芝繁荣 ”的主要原因是 ( )。 ( A)战后实行财政改革 ( B)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 ( C)推行 “金元外交 ” ( D)世界人战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横财 13 对 1929 1 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持续时间短 ( B)波及范围广 ( C)破坏性大 ( D)持续时间长 14 下列关于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 ( )。 ( A)银行纷纷倒闭 ( B)市场萧条, 工商企业破产 ( 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 ( 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 15 1929 1933世界经济大危机的

6、特点中,不包括 ( )。 ( A)工农业、商业金融全面危机 ( B)破坏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 C)危机首先从战败国发生 (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战争的危险 16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 ( A)刺激消费 ( B)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 ( C)为了扩大再生产 ( D)维护利润,稳定商品价格 17 对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 ( A)从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开始 ( B)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C)波及整个世界 ( 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18 1929 1933年资本主

7、义世界经济危机与 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相比,其最大不同是 ( )。 ( A)从美国开始 ( B)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 C)促使社会矛盾激化 ( D)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19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 ( )。 ( A)垄断资本 主义的崩溃 ( 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 ( C)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 ( 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 20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这主要是指 ( )。 各国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罢工运动高涨 法西斯分子在各国兴风作浪 资本主义加紧掠夺国际市场,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激起

8、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 A) ( B) ( C) ( D) 21 有人说, 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 一次机遇,其含义是 ( )。 (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乘机对外扩张 ( B)各国实行极权统治,稳定资本主义 ( C)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 D)迫使政府进行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22 20世纪 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这种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 )。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B)主张自由放任经济 (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实行法西斯主义经济 23 日本发动 “九一八 ”事变违背

9、了 ( )。 国联盟约 九国公约 四国条约 ( A) ( B) ( C) ( D) 24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 “3R”改革即 Recovery(复兴 )、 Relief(救济 )、 Reform(改革 ),其中能反映 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 )。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C)调整农业政策 ( D)兴办公共工程 25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 ( )的调整。 ( A)农业 ( B)工业 ( C)商业 ( D)金融 26 1935年, 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工业复兴法 “违宪 ”,主要是针对该法律 ( )。 ( A)违背了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 B)照顾了工人的部分

10、利益 ( C)违背了美国的宪法原则 ( D)未能扭转经济危机 27 美国前总统胡佛对其继承者实行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这一法令 ( )。 (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 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 ( 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28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森林中修筑 铁路,力图为美国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种举措有利于 ( )。 缓和阶级矛盾和安定社会秩序 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A) ( B) ( C) ( D) 29 罗斯福新政对当时

11、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 )。 (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0 罗斯 福和胡佛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 )。 ( A)要不要采取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 B)要不要维护自由企业制度 ( C)要不要由政府出面干预经济 ( D)要不要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1 20世纪 30年代,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 ( )。 (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 B)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 ( C)世界各国人民与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 ( D

12、)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问的矛盾 32 30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 ( )。 ( A)都由各 国资产阶级领导 ( B)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 ( C)无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 ( D)都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3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于 ( )。 ( A)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 ( B)国际纵队的直接参战 ( C)德、意公开武装干涉 ( D)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 34 下列事件最集中反映了当时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是 ( )。 ( A)国会纵火案 ( B)华北事变 ( 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 D) 20世纪 30年代西班牙民族战争 35 法西

13、斯势力上 台后,英国面对挑战一心推行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 ( A)争取时问以壮大军事力量 ( B)挑动法西斯进攻苏联 ( C)稳定局势维护既得利益 ( D)缓和与法西斯的矛盾、 36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 )。 ( A)三国不存在矛盾 ( 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 ( 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 ( 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37 “军财抱合 ” 38 “樱会 ” 39 “皇道派 ”“统制派 ” 40 “国策基准 ” 41 威斯敏斯特法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4、60分。 42 材料一 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 “战后 ”前几年,也不同于 “战前 ”前几年。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 .J.汤因比 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增大。在西方的经济确实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 (选自斯塔 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与资本主义各国在 1929年生产规模比较。 (选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 “显著特征 ”是指什么 ?为什么人们

15、在 1931年对西方的社会制度表示怀疑 ? (2)如何理解 “实质上是成功的 ”?为什么苏联几乎没有受到大萧条的影响 ? (3)简述 1931年大萧条发生的根源 (原因 )和特点。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3 试评凯恩斯主义。 44 试论 英、法、美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 45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6 试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异同。 47 概述 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 48 简述 20世纪 30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练习试卷 4答案与解析 一

16、、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9 【正

17、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5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

18、后的世界 1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0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3 【正确答案】 B 【知识 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8 【正确答案】 A 【知识

19、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29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3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5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37 【正确

20、答案】 日本军部与资本家的阶级联盟。 1929 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生产萎缩,国外竞争激烈。为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通货膨胀与军需相结合,形成 “军需通货膨胀 ”,财阀与军阀进一步结合,称作 “军财抱合 ”。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是日本法西斯构筑 “总体战 ”体制的组成部分,日本民间企业被加速纳入军事化轨道。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8 【正确答案】 以日本人陆军参谋本部中佐桥本欣至郎为首的少壮派军 官组成的法西斯组织。 1930年 9月。 “樱会 ”成立。 “九一八 ”事变后, “樱会 ”与其他军队法西斯分子配合关

21、东军的侵略行为,准备在 10月 18日发动武装暴乱,建立军人政权。由于军部首脑对举行暴行踌躇不定,政变遂告流产。这一事件后,樱会被解散,军内法西斯势力开始分化。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39 【正确答案】 日本军内法西斯围绕如何建立军事法西斯统治的问题出现的两个对立派别。以真崎甚三郎为首、中下级军官为骨干的 “皇道派 ”,代表极端法西斯势力,主张用暗杀、暴乱等恐怖手段,武力推翻政党内阁,建立 以天皇为中心的军部法西斯独裁,对内反对旧财阀势力,对外主张北进入侵苏联;以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为首、军部上层为核心的 “统制派 ”,代表渐进式对外扩张势力,主张在军部中央机关将校军官的统治下,

22、用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控制政权,确立军部对全国的统制权,实现全国法西斯化,对外主张向中国内地和南洋扩张。 “二二六 ”政变后,统制派占得上风,广田弘毅在统制派支持下组阁,标志着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制基本形成。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0 【正确答案】 1936年 8月 7日,日本在五相会议上制定的 扩大对外侵略方针。国策基准将 “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打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要求 “陆军军备以对抗苏联在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为目标 ”, “海军军备应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 ”。这样既反映了陆军的北进论,也反映

23、了海军的南进论。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称霸亚太地区,进行扩军备战的纲领性文件。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1 【正确答案】 1931年英国议会确认各自治领地位的法律。一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一些自治领要求明确规 定自治领的地位。 1926年的帝国会议上英国代表团团长贝尔福提出自治领的定义,它们 “是英帝国内的自主实体,地位平等,在其对内或对外事务的任何方面,一个绝不从属另一个 ”。 1931年12月 11日,英国议会通过该法确认这个定义。本法成为英联邦的法律基础。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42

24、 【正确答案】 (1)“显著特征 ”指 1931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大萧条 (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使工农业生产萎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增,人 民生活困苦。而面对大危机,资本主义各国都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制止其蔓延态势,有些国家甚至进一步引起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所以,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失去信心。 (2)“实质上成功的 ”是指苏联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根本改变了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工业生产水平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原因:苏联自 20年代开始在一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几乎没有与

25、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因此,外国资本对苏联经济的影响也极其微弱 ,苏联没有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发生连带反应,没有发生经济大危机。 (3)根源: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问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与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国际经济不平衡导致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品增多;地产与股票投机的狂热 (美国 );欧洲各国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性。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3 【正确答案】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面对 20世纪 30年代 的经济大危机,他主张通过加强国

26、家对经济的干预来摆脱危机,这一主张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视。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建立了 “有效需求 ”的理论,对 “福利国家 ”型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做了系统而有力的论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已基本丧失,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 “有效需求 ”不足引起的,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被 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对凯恩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国家干预经济的

27、思想和理论,应予正确和公正的评价: 第一,这种思想和理论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是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服务的。 第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的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对摆脱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凯恩斯主义没有找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 “滞胀危机 ”,凯恩斯主义逐渐受到各国冷落。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

28、4 【正确答案】 (1)英、法、美有着深厚的民主自由传统,成熟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想,民众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水平较高,资产阶级民主力量远比法西斯势力强大; (2)美国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英法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两国在危机前的 20年代经济未出现繁荣局面,危机对其影响不像美、 德等国那样大,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三国转嫁应对危机能力较强,有可能用改良的办法来阻止危机的恶化; (3)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找到了一条应对危机的道路,同时也镇压了国内的法西斯势力;英法的资产阶级当权者以及工人阶级、民主派别大多站在反法西斯势力的一边,抵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法西斯运动未形成气候; (4)英、法、美

29、作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其目的不再是扩展而是维持已有的地位。德日的扩军备战使得它们达成一致,共同抗击德日。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5 【正确答案】 (1)内容: 财政金融的整顿和改革。 1933年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后又通过格拉斯一斯蒂高尔法、存款保险法、银行法,对美国财政金融进行全面的整顿。 调整工业生产。 1933年通过了全国产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与基础。它规定市场竞争的原则和生产的限制;对劳资关系做了规定,成立了 “产业复兴局 ”并发起了蓝鹰运动。 保证农业生产。 1933年公布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被取消后,1938年又出台了新的农业调整法,全面调

30、整农业生产,减少产量,由政府对农业进行全面 的调控。 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33年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和贫穷者进行救济,为大中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的机会。 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开始了福利国家的试验。 制定劳工立法,调整劳资关系。 1935年的丁业复兴法中就包含劳工立法的内容。 1935年 7月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了工人罢了谈判的权利。 1938年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高工时 数和最低工资额,并禁止使用童工。 推行睦邻政策,改善对外关系。从 19

31、34年 8月签订第一个互惠贸易协定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 22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减低美国长期以来的高关税政策。后又对拉美提出了 “睦邻政策 ”,废除了侵犯古巴政权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干涉墨西哥内政的条约,撤回了驻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美军,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 (2)影响: 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到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了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方面较之危机年代也有 重大进展。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在二战中成为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政 ”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32、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新政 ”的实施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新政 ”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试验,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经验,开创了福利国家的道路,推动了凯恩斯 主义的系统化和完善。 但是,罗斯福新政毕竟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6 【正确答案】 (1)相同点: 两国在走向资本主义的时候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受到了

3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经济危机中深受打击,没有殖民地可以转嫁危机,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扩张。 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 国家职能无限扩大,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 ,废除了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 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 (2)不同点: 上台的途径不同: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进行蛊惑宣传,通过选举上台;日本没有全国性的法西斯政党,而是通过军部政变夺权建立法西斯统治。 上台方式不同:德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但以自下而上为主;日本是自上而下。 统治方式不同:德国纳粹法西斯上台后废除了议会民主制建立极权统治;日本没有突破天

34、皇制的范围。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7 【正确答案】 (1)优势:欧洲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主导世界政治。欧洲是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贸易的通行货币。俄、法、德、英是世界军事大国。 (2)影响:德国战败,俄国发生革命,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法德矛盾尖锐,欧洲传统强国被削弱。美国和日本开始分享欧洲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欧洲宗主国力量。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48 【正确答案】 20世纪 30年代,面对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做出的反应就是文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行径。作为一项长期推行的政策,绥靖政策有着深

35、刻的根源。 (1)共同的原因有: 第一,战后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盛行。一战给英法造成的巨大伤亡,使人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普遍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定。 第二,英法两国想靠牺牲东欧各国特别是苏联的利益来换取德国对其自身利益的尊重。 (2)就英国而言:它长期在欧洲推行 “大陆均势 ”,一战后总想扶持德国来牵制法国,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因而推行绥靖政策以扶持德国;当德、日、意法西斯逐渐走上扩张道路、向其全 面挑战时,英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许多利益的世界性殖民帝国,其实力却不足以维护所有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首先关心的是大英帝国本身的安全,企图靠牺牲一

36、些局部利益来保住其根本利益,因此,英国的绥靖政策是其战略摊子太多与其实力不足这一矛盾的产物;而且英国在 30年代仍然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不敢应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军事实力下滑,从而使得英国政府只能依赖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 (3)就法国而言:它在一战后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英法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每当它想实施其建立欧洲霸 权的计划时,总会遇到英、美的联合反对,无法有所作为,不得不返回到英法合作的道路上来;而且法国是陷入经济大危机较晚的国家,也是在危机后恢复最慢的国家,持续时间比别的国家长,经济困难;与经济危机相伴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经济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 30年代法国政局的分裂和动荡不安,内阁的频繁更替,使得法国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对外政策,因而只能追随英国;当法西斯侵略势力日益膨胀时,英国坚定地走上绥靖道路,法国也只得尾随其后,执行绥靖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知识模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