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潍坊市高三 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各省的职能,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三省的封驳审议的职能,在隋唐时期掌封驳审议的是门下省的长官,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 “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毛泽
2、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不包括 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与外交成就的相关内容。本题依据时间可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中美关系正常化在 1972年,可以是材料叙述内容的背景,但中美建交在 1979 年是在 1973 年之后,所以 C 项为正确的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中国 70年代的外交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提到: “美国采取措施以强化受到苏联侵略或共产党颠覆威胁的国家,这也就是保护美国的安全 它就是保护自由 !”为此,美国首先采取
3、的措施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发动局部 “热战 ” D成立北约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关系,题干中的备选项都是美国采取的措施,但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首先的措施,也就是采取措施中时间最早的那个,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 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 ”为此,苏联实施了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
4、料中的 “苏联 ”这个关键词可以排除 A项内容, 1921年新经济政策废止, 1922年苏俄改名为苏联。 C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所以排除 C项。 D项与材料叙述的政策实施的背景不相符,赫鲁晓夫改革时苏联早已建成了社会,所以不存在材料中所说的 “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 ”的相关内容。 考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 苏联工业化 1793年起草的法国人权宣言中说 “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事的权利 其道德界限则在
5、下述格言之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启蒙思想源自孔子学说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自 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孔子的学说是奴隶制的专制思想,而启蒙运动思想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革命思想。 B项为无关项,材料未涉及到法律问题。 D项是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人权宣言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介绍了某国的政治制度:每逢国有大事,由 “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 ”,然后再 “转告乡绅房 ”,最后由 “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 ”。据此判断,该国 A推行君主专制 B确立民主共
6、和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民主政体的相关内容,不是君主专制的体现,材料中的 “王谕相,相告爵房 ”表明不是君主个人的独裁,所以 A项错误。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是在鸦片战争后的一部主张学习的作品,所以它不可能是要求确立民主共和制,更谈不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方阶级抵抗派的思想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罗马法博大精深,是世界法律制度史苑中的奇葩。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是 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巩固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需要 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 境内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7、析:古罗马无论是在帝国时期还是在共和国时期的政体都没有实行过民主制,奴隶制的民主是雅典这个城邦国家,所以备选项中的第二项错误,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 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经济计划。对二者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 程度的变化 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都属于计划经济 都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调整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计划经济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我国的计划经济与美国国
8、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本质的不同,美国的经济发展计划是指导性的,不带有强制性,所以备选项中的第三项是错误的,故答案:选择 D 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魏源认为 “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 ”这说明他 A主张革故鼎新 B提倡师夷长技 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叙述的是魏源反对效法古代,主张变革的思想。 B项是材料反映内容的具体指导思想,所以排除 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观点,与魏源无关。 D项为错误项,对材料
9、内容理解有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方阶级抵抗派的思想 魏源的思想 右图是北宋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米芾在画史中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 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该画 A讲求法度与匠气 B强调神韵不拘形似 C彰显写实之风格 D凸显浓郁生活气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片的构图及材料中涉及的此图的出处,可以得出此画的特点是“以神写形 ”,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品,所以 AC 两项错误。 D项内容表述的是宋代的风俗画的特点,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宋代文人画 明代思想家何心隐主张 “育欲 ”,认为 “性而味,
10、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 ”这反映了 A西方人文思想影响深远 B程朱理学退出历史舞台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D传统理学思想受到冲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决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材料中的关键词是 “性也 ”,即是人的各种自然欲求是本性,是不应该受到压抑的,所以它反映的是明清之际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明代由于闭关锁国,西方的人文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所以 A项错误。 B项与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 D项不准确,明清之际的这种思想的力量并如此的强大,所以 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综合题 ( 10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11、与实践】 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 (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严复 平议 (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分) 材料二 卢氏(卢梭)之言,药也;伯氏(卢梭学说反对者)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梁启超新民丛 报( 1903年) (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 “用药不可不慎 ”的观点 ( 7分) 答案
12、:( 1)主要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3分) ( 2)理解:梁启超认为,治病要对症下药,一种新思想的引进要切合国情;共和制不适合当时国情;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出路。但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7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所以他的思想较为激进,材料中反映的他的思想主要有自由平等,材料中的 “民生而 自由者 ”即是佐证。材料中的民约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本题只是围绕着教材中所阐述的卢梭的思想来回答即可。 ( 2)第二问, “用药不可不慎 ”的应该是梁启超在其具体的政治实践活动失败的教训中得出的经验
13、与启示,他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维新派进行了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是失败的,其失败的主观原因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结果是没能救得了中国,故他有此一说。 考点: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卢梭 卢梭的思想内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梁启超 的民主思想 ( 10分)【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 “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 ”戊戌
14、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 “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 !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 !” (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6分) ( 2)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 4分 ) 答案:( 1)原因:强求 “速变 ”“全变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6分) ( 2)启示:改革阻力大,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4 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需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解决。客观上重点分析中国的社会状况,戊戌变法前日本侵略中国打败中国并签定了马
15、关条约,列强纷纷来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中国戊戌变法的外部压力大,这样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了戊戌变法的急于求成,从而成为导致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中国封建政府内部反动势力十分强大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极力的阻挠改革。 ( 2)第二问,戊戌变法失败对后世的启示非常大,它的启示需要我们从其失败原因中逐一归纳整理即可。依据第一问的答案:可以归纳出改革阻力大,封建反对势力强大,变法是一个过程,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内容必须符合国情等等。 考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 l
16、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 6分) 材料二 近代与古代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涵义甚广,内容颇丰 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引起了相应的深刻变化。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引起了人类社会哪些深刻变化 ( 10分) 材料三 19世纪最后 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 。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 ( 3)材料三中
17、“第二次现 代化浪潮 ”指的是什么 它是怎样促使 “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形成 ”的 ( 6分) 答案:( 1)依据: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文艺复兴宣扬了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分) ( 2)变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化大生产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科技,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 10分) ( 3)第二次工业革命。( 2分) 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 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形成大企业,所有权和
18、经营权分离,生产效率提高,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形成。( 4 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 1500年以后世界的变化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来分析。其中关键因素是经济因素,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才使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依据世界史近代发展的史实来分析,重大的史实主要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依据这些事件的影响来论证题干的结论。 ( 2)第二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 “现代化 ”的含义,现代化不只是指生产力上的机械化,同时还指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方上 的自由平等等内容,所以要围绕这个内容来回答。政治上专制制度逐渐被民主制取代,经济上农业文明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型,思想文化由愚昧迷
19、信向民主科学转变。 ( 3)第三问,材料三中 “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结论的得出依据材料中的时间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 ”即是指 1870年至 1900年,也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进行的时间。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促使 “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形成 ”的问题,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现代生产关系的影响来分析,正确的理解 “现代意义经济模式 ”即是大企业的经济方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 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人类社会的深刻变化 ( 24分)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
20、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 银两 “肥进瘦出 ”,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 l0左右。 (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 4分 ) 材料二 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 “顶生意 ”。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 “龙门账 ”,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
21、 “巡庄制 ”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 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 9分) 材料三 全国银行资本总额, 1912年为 3625万余元, l920年为 5197万余元,1925年为 l5816万余元, l3 年间增长 了 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 13年( 19121924 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 23家:占 19121936 年间新开设银行的 77。 中国金融年鉴 (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11分) 答案:( 1)社会状况:商品货币经济发展;下层百姓生活贫困。(
22、4分) ( 2)特点:增设入股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严密的管理制度。( 6分) 意义:善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勇于创新;科学管理。( 3分) ( 3)现象:民国初年,近代银行业迅速发展。( 3分) 原因:民族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一战 ”提供了发展机遇;西方近代银行业知识的传播。( 8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典当业 ”的含义,然后再分析社会背景。也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期,当时下层百姓生活状况极其贫困,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条件。材料中的 “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
23、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 l0左右 ”表明了这个现象,同时也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回答时不要忘记了这点内容。 ( 2)第二问,有关概括该票号经营 方式的主要特点的问题,可依据材料内容归纳说明,可以从票号的资金来源看、利益分配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分析归纳。有关于 “票号的经营方式对当代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问题,可以依据我国国企改革的现实来分析归纳整理,并结合本题前一问的答案:来分析归纳。 ( 3)第三问,材料三中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的现象问题,首先依据材料内容归纳,同时也要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来分析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期间与蒋介石的民国时期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所以材料反映的现象
24、就是这个。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 ,分段进行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来整理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票号;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期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截然相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0年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访问波兰时,曾当着来自全世界的记者面,在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纪念碑前长跪不起,换来了世界人民对德国人民的谅解。但是,我们不仅没有看到日本政府做出类似的反省,我们倒是看见了日本政府的首脑小泉带头参拜 供奉有二战战犯牌位的靖
25、国神社。在日本,甚至有人试图篡改教科书中关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内容。日本政府的态度以及日本右翼势力影响,必然造成日本国民普遍回避提及侵华战争。 ( 1)据材料概括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 4分)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持此态度的主要原因。( 6分) 答案:( 1)态度:德国对自己的侵略行为做了深刻反省;日本则拒不反省侵略战争的罪行。( 4分) ( 2)原因:历史上消灭日本法西斯不够彻底;战后初期美国采取扶植日本的政策;日本右翼势力影响。( 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本题可 依据当今史实来分析回答,可以不依据材料内容来回答。日本在二战后的很多领导人不承认日本在二战
26、期间侵华的种种罪行,近年来的中日钓鱼岛之争是日本拒不承认错误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而德国在二战后认真反思自己的罪行,彻底的清除了军国主义思想,而日本却在变本加厉的发展军国主义,材料中的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承认罪行的突出表现。 ( 2)第二问,日本持此态度的原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日本国家主观的原因,日本在二战后仍然保留了天皇制,所以封建残余很严重,军国主义思想深厚。战后美国为了它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而大力扶植日 本,才使得日本在二战后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在与中国的争端中有所依恃。再加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煽动,所以日本国拒不承认自己曾经的罪行。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日两国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战后德日两国对战争的反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