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897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中国梦、雾霾、嫦娥三号等当选 2013年十大热词。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绪,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材料中强调了一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绪,表达了人们的主观感受,选 D。 A错误,社会意识不一定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和 C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

2、与文化的关系 看到一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悲观主义者说 :“还有半瓶子不满呢。 ”而乐观主义者会说 :“已经有半瓶子水了。 ”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 么。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材料中强调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看法,体现了意识对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选 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

3、意识的特点 做好 2014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B意识有时超越时代具有前瞻性 C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材料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选 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

4、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 “分裂式的改革 ”。下列选项与 “分裂式改革 ”的错误相同的是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 生 识其一,不知其二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表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都是形而上学的关系,符合题意,选 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坚持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辩证法的观点,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漫画中的拉锯者

5、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只见个性,不见共性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只见静止,不见运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材料中拉锯者只看到了部分, 忽视了整体;同时只看到了二者的对立,忽视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选 B。 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矛盾的含义 “春水满洒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 C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6、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春水满洒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符合题意。 A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B 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C 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2013年 12月 20日,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后,嫦娥三号开始进入科学探测阶段。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可见 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 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

7、反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科研人员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体现了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选 B。 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但是不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错误,夸大了科学仪器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 认识的特点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通过半化学合成的手段,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氢化酶,使应用生物技术制备氢气成为可能。科学家们首先合成出由铁原子构成的簇状化合物,然后将这些化合物 “移植 ”到具有催熟作用的基础蛋白质中,再将这些蛋白质与尚不具备催化活性的生物酶分子进行组合

8、,最终形成与天然氢化酶具有同样生物催化活性的半合成氢化酶。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从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材料中形成与天然氢化酶具有同样生物催化活性的半合成氢化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的表现,选 D。 A错误,混淆了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B和题意无关; C错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任何实践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考点:本题考

9、查联系的观点 在迪拜,鸽子屎袭击行人和腐蚀迪拜塔而成了大麻烦 ;在盛产羊皮具的摩洛哥,鸽子屎因能 够去除羊皮中的腥味而成为香悖悖。这表明 A物质具有可知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C运动是有规律的 D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材料中的鸽子屎因能够去除羊皮中的腥味而成为香悖悖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选 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 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 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 “%左右 ;只靠眼睛看的知识, 3个小时后可

10、保持 70%左右, 3天后能记住 30%左右 ;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 3个小时后能保持 85%左右, 3天后能保持 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和优化趋向 D把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材料中提高记忆力要分段进行体现了只有坚持系统优化的思维方式才能够获 取最大的记忆效果,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习近平总

11、书记深刻指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改革开放对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这一判断的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体现了当前我们的生产关系还有同生产力不适应的部分,上层建筑还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

12、应的部分,选 B。 和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013年 10月 21日,我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博士获得年度沃尔沃环境奖。秦博士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直被公众所质疑的理论 :极端天气和气候现象在过去的 50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报告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 ,被称为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此可见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认识主体的不同决定了认识结果的差异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D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 “人化 ”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思维和

13、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材料中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说明了我们能够认识世界,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选 A。 B错误,实践决定认识; C和题意无关; D否认了自在事物的联系 的客观性。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看到垃圾随手捡起,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给陌生人一个微笑 “ 微志愿 ”提倡人人都是志愿者,随时随地做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微志愿者的行列,推动 “微志愿 微文明 大文明 ”的转变。微志愿者的做法 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是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自觉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 B C D

14、答案: A 试题分析: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材料中志愿者的做法坚持了为人民服务,是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自觉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促进文明风尚,选 A。 和题意无关 ,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 某市政府推行市民化服务,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大量流动人口无差别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 “家园观念 ”。这表明 树立 “家园观念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 化差异 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人们的文化意识受文化活

15、动或文化环境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让人们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 “家园观念 ”是为了发挥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发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选 D。 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错误, 文化建设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2014年 1月 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科技的进步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科技的力量 C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

16、科学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的进步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选A。 B错误,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C与题意无关; D错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往往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例如 :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西方人则认为

17、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这说明 A不同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B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材料中人们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认识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不同,选 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反响强烈。对中小学生进行汉字教育 A有利于中小学生感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 B有利于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18、 C有利于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 D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进行汉字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感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选 A。 B错误,我们不是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C与题意无关; D错误,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13年 6月 26日至 29日, “孔子文化世界行 ”系列活动走进俄罗斯,中华文化与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产生了共鸣。这说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其特色 B各民族文化具 有

19、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趋同性 D中华传统思想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材料中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选 B。 A不合题意; C错误,文化不能趋同; D错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受 “农耕文化 ”和 “家国伦理 ”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 “居者有其屋 ”,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 .上沉重

20、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 “房奴 ”。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应该摒弃 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受 “农耕文化 ”和 “家国伦理 ”观念影响中国人不愿租房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 .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体现了我们的传统观念要因时而变,选 C。 错误, 否认了传统文化的作用; 错误, 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 2013年 10月 1114 日,澳门第十一届妈祖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21、历史使澳门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每逢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如农历春节等,澳门华人都会隆重庆祝,到妈阁庙还愿祈福。而到了西方传统节日,居民们也会举行庆祝活动。这表明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西方 文化为主中华文化为辅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B C D 【小题 2】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由湖南省政府协助澳门举办。借助这一平台,湘澳两地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根情谊更加深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上述材料 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

22、感 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具有多样性。材料中说明了澳门具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体现了澳门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选 B。其余两项不合题意。 【小题 2】试题分析:湘澳两地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根情谊更加深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选 C。 错误,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统一,不会走向趋同; 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常

23、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些名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的民族传统 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材料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等等都体现了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选 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部分穿越剧毫无历史观可言,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新奇、怪异,人物设置更是天马行空,这种创作主张不足以提倡。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 A满足大众的

24、娱乐化需求 B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材料中主要表明了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出现了一些现象,所以我们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选 B。其余三项不是从影视作品的创作而言的,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2013年,中国打击网络谣言出重拳, “秦火火 ”等多名长期造谣生事之人均受到法律的惩处。为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网民应该 提高辨别眼力,拒绝文化污

25、染 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 引导 远离网络世界,避免虚幻诱惑 合理利用网络,维护网络文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文化当中出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作为公民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选 D。 是从政府角度,不合题意; 错误,否认了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克服不良文化的影响的途径 以 “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于 2013年 10月 30日在郑州举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走进人们视野,它们的主题不尽相

26、同,但其中蕴含的正能量为化解社会戾气开具了 “良方 ”。这表明优秀网络文化 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 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材料中开展优秀网络文化展有利于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选 B。 错误,文化不能决 定社会发展; 错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指导思想一元化。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综合题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 2013年 10月 11日至 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

27、近年来 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 “十艺节 ”,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 “十艺节 ”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 “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 ”活动,以 “喜迎十艺节 ”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 “十艺节 ”的成功举办,让 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6分 )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 (祥和 )(右图 ),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

28、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 “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 “十艺节 ”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6分 ) 材料三 “十艺节 ”中,吕剧一个 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冲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检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

29、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6分 ) 材料四 “十艺节 ”秉承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这一宗旨,努力做好文化惠民 :组委会将比赛和展演分散到全省 17市,送戏进社区、村镇 ;劳动 模范、低收入家庭等群体可免票观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运用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的知识,说明 “十艺节 ”坚持文化惠民的哲学依据。( 6分 ) 材料五 2013年 10月 29日,淄博被命名为 “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 ”。该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 :重点实施 “文艺精品工程 ”,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 ;以 “创意淄博 ”建设为主题,组

30、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 ;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 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 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5)结合材料分析,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8分 ) 答案: (1)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艺节 ”使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提升了自身文明素质。 (2分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十艺节 ”带动了山东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消费。 (2分 )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31、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 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2分 ) (2)Q祥和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实现我国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分 ) C”字形状寓意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分 )加强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分 ) (3) 山东省道德模范李玉坤爱心助学的先进事迹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启示青年学生应该向道德模范学习。 (2分 )

32、李玉坤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启示青年学生应该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分 ) 李玉坤通过朴实的行动默默奉献,启示青年学生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改造主观世界,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2分 )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十艺节 ”秉承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这一宗旨,努力做好文化惠民,送戏进社区、村镇。 (2分 )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一十艺节 ”以人民的节日

33、为宗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分 )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十艺节 ”努力做好文化惠民,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分 ) (5) 重点实施 “文艺精品工程,体现了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分 ). 以 “创意淄博 ”建设为主题组织系列创意活动 ,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2分 ) 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分 ) 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 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

34、淄博市的支柱产业。体现了做好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为体现类主观试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观题回答文化的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三是文化与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四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答本题,考生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

35、2)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寓意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借鉴。 (3)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即思想道德建设。本知识主要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通过李玉坤爱心助学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知识回答。 (4)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

36、相关知识。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材料找出关键词然后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加以分析。 文化惠民,送戏进社区、村镇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坚持了站在群众立场之上做出价值选择的表现。 (5)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回答方法论原则。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重点实施 “文艺精品工程,体现了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以 “创意淄博 ”建设为主题组织系列创意活动,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深化文化与经

37、济的融合,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创新的途径、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知识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材料一 从党的十四未到十八居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党顺应国内国 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 深化。 会议 认识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十五大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 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

38、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依据材料一,运用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的有关知识,说明党是如何不断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的 (9分 )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此有同学认为 :资源配置不是 “独角戏 ”,政府和市场缺一不可,密不可分。 (2)请运用所学矛盾分析法对该同学观点予以辨析。 (9分 ) 答案: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

39、历史的统一。党在顺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 (3 分 )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党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而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3分 ) 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形成、检验和发展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 (3分 ) (2) 矛盾普遍性要求用对立统一 的观点看问题。 (1分 )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 (1分 )题目观点认为二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看到了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或看到了二者的同一性 ),(1分 )但忽视了二者

40、在资源配置中的差异和对立 (或忽视了二者的斗争性 ),是片面的。( 1分 )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分 )题目观点看到了二者缺一不可,坚持了 “两点论 ”;(1分 )但忽视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犯了 “一点论 ”的错误。 (1分 )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 )题目观 点没有认识到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即唯物论和认识论。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党在实

41、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规律,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体现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要注意结合材料,切忌脱离材料泛泛而谈。 ( 2)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旨在考查学 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矛盾分析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本题为辨析题,回答本题要求指出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然后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但是该题忽视了二者的对立性;看到了二者缺一不可,但没有坚持重点论;并且没有认识到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