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省章丘四中高三 10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 “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 ”乙则说; “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
2、义的观点 A B C D 【小题 2】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心主义,题干中两个秀才对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的看法不同,说明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故 符合题意,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其实都是迷信的想法,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
3、选 D。 【小题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两个秀才对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的看法不同,最后导致的结果也不同,说明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 B符合题意, ACD观点均 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唯心主义、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A与题意不符,不是哲理,题干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四月的花基本凋谢了,但是山寺桃花
4、依然盛开,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故 D符合题意, BC 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矛 盾的特殊性原理 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说明了 物质决定意识 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脑是意识的来源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观点错误,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物质是意识的来源,题干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说明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改造过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意识的
5、能动作用 “聪明的人不是不走弯路而是善于在弯路上走得更快些。 ”这启示我们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曲折,争取光明的前途。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干说聪明的人不是不走弯路,说明肯定会走歪路,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善于在弯路上走得更快些说明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曲折,争取光明的前途,故 D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事物发展 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要做到 “在弯路上走得更快些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我们就应该 坚持一切从实际
6、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属于唯物论,而不是辩证法,故排除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不是辩证法,故排除 , 属于辩证法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唯物辩证法 “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 A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B为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C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
7、影响, A与题意不符,这里说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 B观点符合题意,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才同一时间内生产的数量增加,价值总量增加,所以可以为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C观点错误,这里说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是社会生产率, 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价格变动 对生产的影响 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 “物多必贱 ”,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 “物以稀为贵 ”的市场机会。 “打好时间差 ”是指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
8、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效益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值规律,题干说的是 “物多必贱 ”、 “物以稀为贵 ”,反映的是供求关系,体现了价值规律,故 B符合题意, ACD观点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价值规律 人们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这是一种钱货两清的消费 货币在这个过程中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这是一个商品流通的过程 这里的 “钱 ”与 “货 ”的价值相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消费的类型以及商品的流通, 观点错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在这个过程中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不是支付手段, 观点错误,这里的 “钱
9、”指的是纸币,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价值符号,代替货币行使其职能,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消费的类型以及商品的流通 2010年 7月,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 1美元 = 6.78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 = 6.85元人民币。人民币币值的这种变化可能会 引发出国留学、旅游的热潮 吸引外国游客来国内观光、投资、 生活 造成我国对外贸易逆差 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外汇与汇率,题干说以前是 1美元 = 6.85元人民币,现在1 美元 = 6.78 元人民币,说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有利
10、于进口、出口旅游、接受教育等,但是不利于出口,故 符合题意, 观点与题意不符,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来国内观光、投资、生活, 观点与题意不符,人民币升值,不利于进口,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会减弱,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外汇与汇率 某两种商 品的价格变化如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 B商品 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 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D商品 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 1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A观点错误,两种商品之间是互补品, B观点符合题意,商品 1的价格成上涨趋势,说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C观点与题意不符,商品 2的价格下降,企
11、业利润与价格下跌没有必然联系, D观点也没有办法推出,只能推出商品 1供不应求,商品 2供过于求,但都是相对于本商品而言,而不是对比的结果,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 2011年我国高档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 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 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 C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D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题干说的是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
12、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从根 本上说是消费者的收入增加的原因,故 C符合题意, AB观点与题意不符,不是根本原因, D 观点错误,我国居民的消费依然是以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为主,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有一种节约叫 “光盘 ”,有一种公益叫 “光盘 ”。所谓 “光盘 ”,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新年伊始,大江南北刮起的反奢靡、反浪费、反公款消费的 “光盘 ”之风,让民众备感清爽与兴奋。倡导光盘行动 践行了理性消费观念 符合绿色消费原则 是餐饮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弘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树立正确的
13、消费观和消费原则,题干说的是反奢靡、反浪费、反公款消费的 “光盘 ”之风,这是践行了理性消费观念,符合绿色消费原则,体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说必然是错误的,这不是餐饮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原则 2013年 10月 2日晚,马鞍山一席高档婚宴上,丈母娘在女婿改口后给了对方一个价值 400万元的惊喜:一辆宾利汽车。令人更加瞠目的是参加婚宴的另一年轻男子酒后对现场的父母怒吼: “没有一百万!你们生我出来干吗!不是害我吗! ”男子的父亲一声不吭坐在座位上,母亲则一直默默流泪。假如对此新闻你在网上跟帖,你想表达的观点是 要体谅
14、父母的艰辛 应该依赖父母 消费要量力而行 要尽情享受生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题干中男子说的话 “没有一百万!你们生我出来干吗!不是害我吗! ”,这是一种没有体谅父母的行为,作为消费者必须要量力而行,坚持 适度消费,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题干中男子的行为是不对的,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其需求曲线出现了图 1到图 2的变化。这一变化导致 图 1 图 2 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可能增加 该商品由生活必需品变为高档耐用品 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可能增加 该商品由高档耐用品变为生活必需品 A B C D
15、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题干说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其需求曲线出现了图 1 到图 2 的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增加,而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故 正确, 错误,从曲线可以看出,图 1反映出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动较大,属于高档耐用品,图 2中的商品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小,属于生活必需品,故 错误, 正确,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用生命换来 “歼 -15”完美升空的我国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罗阳航空报国的震撼人生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16、越高,人生价值就越大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 会的责任和贡献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观点错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所以说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再高,但是人生价值不一定越大, 观点错误,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如将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的关系,那么漫画给我们的启示 是 A意识是主观的,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B意识是主观映像,而非反映对象
17、的客观状况 C思维活动规律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D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A 观点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它不能离开物质, C观点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D观点错误,主观意识是可以与客观事物实现统一的, 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意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唯物
18、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二者是围绕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展开的,所以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故 B符合题意, AD均不是根本分歧, C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 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题干说的是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属于封建迷信的做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 C 符合题意,ABD观
19、点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客观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题干说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强调的是实践性,故 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物质谈
20、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D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题干说的是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强调了运动的存在,但是没有看到物质才是运动的主体,所以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故 B符合题意, A观点与题意不符,它是承认运动, CD观点与题意无关,题干说的是物质与运动,不是物质与意识,故答案:应选 B。 考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 “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这段话生动的说明 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关于上帝的
21、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上帝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观点错误,关于上帝的观念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虚幻反映,不是人脑自生的, 观点错误,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根本不存在上帝,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意识的本质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表现在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A B C D 答案: B 试
22、题分析:该题考查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题干问的是二者的统一性,即真理与谬误是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 符合题意, 属于二者的区别,而不是统一性, 没有涉及到二者的关系,故答案:应选 B。 考点: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电影 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 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 ”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 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客观实在 B现实世界
23、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们可以建立或创造一切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A观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观点错误,现实世界客观的,不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C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所以说人们可以建立或创造一切联系是错误的, D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联系的客观性 下列说法中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
24、语)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行)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选项中的 “不行不至 ”、 “不为不成 ”、 “权 ”、 “度 ”、 “行 ”均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 符合题意, 强调我们不能夸夸其谈,也是要重在行动,但是与题意不符,没有说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 ”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宝
25、剑锋从磨砺 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 ”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启示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又要做好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体现的均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体现的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有句话这样说: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B尊重客观规律必
26、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原理,题干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说明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 D 符合题意, A 与题意不符 ,题干强调的不是改造自然, B 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 C 观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杜甫诗曰: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7、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题干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故 D符合题意, ABC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8、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观点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取得成功,还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题干说到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故 符合题意,画到生时是熟时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 符合题意, 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C。 考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
29、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题干说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强调政策的作用,相关政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故 D 符合题意, ABC 观点正确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综合题 “不打的,不 血拼 ;不下馆子,不剩饭;家务坚持自己干;上班记得爬楼梯。 ”这是一首被 “酷抠族 ”奉为行为准则的打油诗。 “酷抠族 ”不是贫困族、也不是守财奴,他们 “一分钱掰两半儿花,富日子当穷日子过 ”。精打细算只是为了通过转移消费重点,更好地
30、配置 “有数 ”的金钱,做到物尽其用,消费观念超前,省钱方法时尚,追求更简单健康的生活。随着 “酷抠族 ”的悄然出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请运用消费心理和消费观的知识,评析 “酷抠族 ”的消费方式。( 8分) 答案: ( 1) “酷抠族 ”为做到物尽其用而精打细算,追求 更简单健康的生活品位。这种消费方式展示了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也是观念超前、方法时尚的求异消费。(每分句 1分,最高给 3分) ( 2) “酷抠族 ”的消费方式体现了 “量入为出与避免盲从、保护环境与绿色消费、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 ”的消费原则。(每个原则 1分,最高 3分。)
31、( 3) “酷抠族 ”的消费方式有利于培养个人的优良品德、理财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和节约型社会。(每分句 1分,最高给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观等知识点,首先考生注意从消费心理角度分析, “酷抠族 ” 他们精打细算说明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消费观念超前属于求异消费;其次考生从消费观角度进行分析,他们属于量入为出与避免盲从、保护环境与绿色消费、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原则;最后要看到这种消费方式的积极作用。 考点: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观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2、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分) ( 2)用 “寻觅社会的真谛 ”的知识,说明群 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原因。( 4分) 答案: (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分) (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33、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点,第( 1)问: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考生只要回忆教材即可得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 2)问:考查的范围是寻觅社会的真谛,即唯物史观的内容,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推动 “三农 ”工作。各
34、地区各部 门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结合材料,分析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 8分) 答案: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动三农工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分) 人民群众是有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动三农工作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2分)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搞好三农工作要积极探索,勇于改革。( 2分)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搞好三农工作要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
35、性等知识点,本题的提问没有设置具体的范围,只要求是哲学依据,所以这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必须根据材料确定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作答,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民群众是有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 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
36、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6分) 答案: 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重视实践作用,摸着石头过河,大胆试验突破,在实践基础上谋划顶层设计( 3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发挥认识作用,推进实践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 行( 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角度很小的试题,考生只要首先审题清楚,基本不难,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重视实践作用,另一方面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发挥认识作用,考生结
37、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十一小长假期间,旅游成了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人们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媒体报道的十一当天北京天安门广场观众观看升旗仪式,留下 5吨垃圾,江苏淮 安周恩来故居被涂鸦 。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辨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4分)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 “仓禀实 ”、 “衣食足 ”确实是 “知礼节 ”和 “知荣辱 ”的基础。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去北京旅游,观看国旗升旗仪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分)
38、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天安门广场扔垃圾,周恩来故居遭涂鸦,说明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并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自然提高。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促进人们 “知礼节 ”、 “知荣辱 ”。 ( 2分) 试题分 析:该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本题的角度很明确,角度较少,所以考生只要立足该原理的内容作答即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考生注意结合材料进行评析。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
39、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正如唐代诗人杜荀鹤写的泾溪云: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 请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用一个汉语成语描述一下材料对你的启示。( 8分) 答案: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跌倒与成功,优势与缺陷,石险与平流,平安与沉沦等等,都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分) 矛盾同一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跌倒与成功,优势与缺陷,石险与平流,平安与沉沦等等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假如我们在优势面前忘乎所以,那就往往会跌倒。( 3分) 汉语成语:居安思危,一分为二,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2分)(若答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祸福相依等只得 1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第一小问考查如何体现矛盾的基本属性,体现类试题答题的模式一般是原理 +材料,所以考生结合矛盾的基本属性作答 即可: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例如居安思危,一分为二,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均可。 考点:矛盾的基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