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954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全部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 A、 C 项正确;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 项正确;

2、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再拥有封地, B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促进 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并不是

3、享有高度自治,必须在中央的领导下,所以排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不矛盾,相反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 正确;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收集 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

4、熟的标志是 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项 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与上海合作组织无关; D项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1年 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

5、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 ” 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结束 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71年 7月,尼克松总统提出用谈判而代替对抗的外交思想。美国并没有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排除 ;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冷战对抗的表现,亦可排除。结束越南战争、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

6、中所做的决定 行政官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可以看出法律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必拘泥原有规定, B项正确; A、 C、 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

7、书简中写道: “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 ”这主要基于( )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所以此题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

8、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 A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 B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 C “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 D “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势力的衰落;但欧洲殖民者开始对美洲进行血腥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深重灾难,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 斯密在出版于 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

9、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1759年 ”、 “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 ”、 “不得人心 ”、 “威胁社会稳定 ”,此时的英国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矛盾出现,材料的意思是指如果社会 分配不公,引起工人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人运动的兴起。由于此时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所以可以排除 B、 C、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

10、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 “阿里斯提德 ”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 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故选 D。 考点:古代

11、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 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光荣革命是英国向民主社会过渡的第一步, C、 D两项夸大了光荣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仍然是君主国家, B项错误; 1688年 “光荣革命 ”后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

12、握政权,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项是正确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有学者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13、力。材料中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说明了作者重在强调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 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世界市场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两次工业革命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

14、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浦东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上下等级或大小层次关系。 A项、 B项层次关系混乱,容易排除。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苏联现代化道路上的两个阶段,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干要求。 D项只是时间先后关系,不是事件之间有上下等级关系。 C项的三个事件是层层递小的关系,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

15、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 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4年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时代结束,政协的职能发生转变,变为 “协助国家机关、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即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 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6、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945年 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 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期盼着 ( ) A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把握关键词 “1945年 ”、“重庆 ”。 1945年 8月,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代表了中国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的心声,即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故选 B。 考点:

17、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 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 “为器同物者, 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金布律要求: “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 ”对以上记录认 识准确的是( ) 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 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 C统一度最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 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提到了秦律对于 “为器同物者 ”(即手工业)和 “买卖往来 ”(即商业买卖)的规范,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18、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意义。从材料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可以看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任免,

19、体现的是官僚政治,故 A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 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法令的内容 “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可知,这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明

20、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本题 A、 B、 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某条约规定: “(一

21、)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 “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 ”说明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长江流域的重庆,再根据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只交所定进口税 ”说明列强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这些信息都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22、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 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 “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倭 ”指的是日本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倭 ”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对手日本,第 项正确; 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 正确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思想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

23、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本题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 A周恩来深谙历史 B 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要依靠政府军队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40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说 “我们应该重兵卒 ”的意思是应该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全民族的抗战,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从辛亥革命到

24、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 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政治上,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维护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经济上, 1912-1919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一个 “短暂的春天 ”;思想上,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均正确。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不符合

25、史实。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比较 ”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 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 ) 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历史上没有经历封建专制统治,所以 1787年美国宪法不能反映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A项表述错误; C项两者均不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终被袁世凯废除,并没有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排除 D项;两者都宣扬民主、

26、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等思想,都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 20世纪 20、 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 “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 ”“进军 ”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以退让求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 20世纪 20、 30年代中国 “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 ”指的是中共在大革命失败后。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民主革命道路。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

27、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C国体的差异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1949年共同纲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原则,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体现的原则不同。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

28、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 “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 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6分 )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 (如果不是完全的话 )归咎于

29、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 1787年给友人的信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 (2分 )是如何解决的 (2分 )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 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 (4分 ) 答案: ( 1)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6分) ( 2)问题:中央

30、政府软弱无能,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2分) 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 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2分) ( 3)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4分) 试题分析:( 1)秦朝开创的中央 集权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考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 ( 2)结合美国成立初期邦联的状态及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回答。美国独立之初,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能,政局动荡、经济衰退。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 ( 3)该问考

31、查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区别。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 ”,地方没有自主权;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地方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实行中央集权和地 方分权相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 16分) 材料一 自从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

32、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的留学生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 。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有人想学俄国。这就是 19世纪 40年代至 20世纪 20年代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况。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

33、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 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点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从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 。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团结了广大的劳动人民,执行了这个用乡村包

34、围城市的方针,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并且是成功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作为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同时,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与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共同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创造条件使中国有可 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摘自胡乔木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请回答: ( 1)材料一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反映了哪一

35、派政治人物主张?( 2分) ( 2)材料二中造成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局面的教训是什么?( 2分) ( 3)参考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6分 任答三点即可) ( 4)比较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几种政治力量所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 6分) 答案: ( 1)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2分) ( 2)资产阶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分) ( 3)革命经验:实事求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任打三点即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4) 19世纪末,资产阶

36、级维新派以日为师,走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美为师,走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20世纪 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6) 试题分析:( 1) “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 ”指的是 19世纪后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中国人也 想向日本人学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仿照日本,在中国进行维新变法运动,救亡图存。 ( 2)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说明资产阶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7、。 (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包括: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第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 4)该问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 历程。材料一: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为师,走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材料二: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美为师,走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材料三: 20世纪 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中共的探索。 ( 20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

38、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 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

39、沉重剥削 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 济上分割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 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筒编 材料三 “全球化 ”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 ”中心国家 ”日趋 “流氓化 ”。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 “日不落 ”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 型 ”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 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

40、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4分) (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类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化 ”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6分) ( 4)根据材料三概括 “全球化 ”引发的问题。( 2分) 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 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4分) 答案: ( 1)黑奴贸易,生产贸易

41、。( 4分) ( 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 4分) ( 3)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点即得 6分) ( 4)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分化加剧。( 2分) 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坚决捍卫民族主权特别是经济主权。( 4分) 试 题分析:( 1)材料一指出: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 ”黑奴贸易,生产贸易成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 ( 2)两次工业革命后

42、,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所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 ( 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根本原因 : 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是技术手段;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两极格局 的瓦解消除了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疏通了渠道。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 4)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 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