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967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辽宁省铁岭市第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方法研究的是 ( ) A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的发生 B “国家干预经济危机 ”的措施 C “美苏之间冷战 ”的五十年 D德国法西斯制造 “奥斯维辛集中营 ”屠杀惨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方法研究的理解。由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 ”,由此可知在备选项中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的

2、方法研究的是德国法西斯制造 “奥斯维辛集中营 ”杀惨案。故选 D。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历史研究方法 1832年、 1867年和 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 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 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 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 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 19世纪的英国 ( )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本质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英国的三次议会改

3、革,且逐渐扩大了 “工业资产阶级 ”“ 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 ”“农业工人 ”的权利,由此分析可以看出 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工业资产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改革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法国大革命旨在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旧势力的阻扰 B反对专制主义是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致的目标 C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性质迥异 D法国大革命直接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答案: C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要解决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一样,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A、 B、 D符合史实;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 C的表述有误,故为本题正确答案:。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 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为给 “不 幸的公民以援助 ”,罗斯福新政 ( ) A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5、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整理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不幸的公民 ”是只有得到他人帮助才能生存下去的人,因此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因此 C符合题意,而 A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B是针对工人的, D 是在二战后且其对象不仅仅是针对不幸的公民 ”。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内容 1928年中共六 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 “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

6、共中央 (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 “只有 才 ” 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因此 B符合题意, A D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 C自然也不会是其真正关注的重点。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道路的选择 2013年是不

7、结盟运动成立 52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 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C不结盟运动是由印度等国发起的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条约的有效期为三十年。不结盟运动成立于 1961年,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所以当时中国并未加入不结盟运动。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

8、发展 不结盟运动 观察下表,导致 19461947 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军队年份 共产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1946 127万 430万 1947 195万 370万 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抓住表格中 “19461947 年 ”,其次由数据变化可知共产党的军队数在不断地增加,而国民党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是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194

9、7年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因此 C符合题意。 A、 B、 D均与表中时间不符。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19571960 年经济统计资料 (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0、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住表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表格数据看出 1957年 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7年 1960年在 “左倾 ”思想指导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因此 A表述符合题意, D表述有误。 B我国的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一五计划 ”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

11、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这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 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 ”这一现象的本质内容。联系已学史实可知通过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社会主义国度失败后,列宁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外国资本发展苏俄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

12、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内容与特点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 : “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 ”“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 ”材料中的 “思想 ”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 “思想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它是国际无产阶级斗争中的纲领性文件,对无产阶级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 C符合题意,而 AB不符

13、合题干中的 “深远影响 ”,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直接指导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故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影响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 ( ) A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B “苏维埃 ”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是巴黎公社,因此 A 的表述符合史实。 B“苏维埃 ”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和

14、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与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所指出的错误均没有准确的分析材料的内容。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内容与特点 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人民是统治者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 ”方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题干中 “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

15、“人民是统治者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 ”突出了人民在国家的作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体现了人民当家作,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 A “冷战 ”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

16、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 “一超多强 ”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分析理 解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20世纪 50年代后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说明在美苏争霸期间,世界政治格局就开始向多极化的趋势演进,因此 A符合题意; B、 C两项均发生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D“缓慢的过程 ”表述错误。故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俄罗斯学者说: “在长达 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

17、上的另一种对抗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 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 ( ) 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 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 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 ”是因为 “冷战 ”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导致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8、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学者任东来指出: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 (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准确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符合大 多数人的利益,因此A 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该宪法体现了中央集权,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B项说法不准确; C项不是材料强调

19、的主要内容; 1787年宪法是要实现中央集权, D项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世界文明史说 :“后来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 A统治范围扩大 ,罗马法不断充实 B为维系帝国统治 ,颁布万民法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法律不断制定 D帝国建立 ,开始以法治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阅读、解读材料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是伴随着罗马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发展的,由公民法到万民法,法律条文不断充

20、实,因而出现了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因此 A 符合题意。 B无法体现材料中的颁布的法律多、法官被难住的信息;C罗马制定法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版图的扩大,社会矛盾的增多,需要用法律来进行治理,而不仅仅是阶级矛盾一项; D表述 有误,古罗马实行君主专制,并未实行依法治国。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这里所说的 “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 ”指的是古希腊的 ( ) A公民大会的辩论 B轮番而治

21、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D人民主权的观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这是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关于社会的动力线;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这是欧洲从古希腊继承的关于人的动力线,因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说出了 C项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影响 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 的

22、“原理 ”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 “原理 ” C作者对 “原理 ”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 “后世 ”官制持否定态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 ”可看出官员的职权分为治理百姓、管理军队、监察官吏三部分,由此可知 A不合题意; “秦之定制 ”指的是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权和监察,故因此 B符合题意。 “非漫然而设 ”,表明作者的赞赏态度, C、 D均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中央官制 徐

23、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全面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说明了当时汉高祖在制定制度时,一方面借鉴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还借鉴了西周的政治制度,回顾已学史实可知,在汉代初年,一方面实行郡县制同时还分封了诸侯王,即郡国并行制。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 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 粪田

24、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 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 “凡 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黄种麻,麻黄种麦 ”强调了耕作时间和季节的重要性; “用粪犹用药也 ”强调的是施肥的重要性。这样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高产,由此分析可知题干中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符合题意。

25、而 A、 C、 D都只是看到一个方面,未看到其实质。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据古碑记载: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 酒榷 ,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 ) A开始推行重农抑 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体现了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而 A、 B、 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D。 考

26、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 “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 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 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 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 “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

27、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主要说明宋朝已经是用人以公,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这是科举制度的作用,而科举制源自于隋朝,到唐朝时完备,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 A不利于政府机 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28、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主要强调了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这不利于政府官员之间的协调,由此可知 A的表述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 BC 表述有误; 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度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 “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 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

29、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材料主要强调了宋代采取的是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 ,且还达到了 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 的景象,由此可看出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 D符合题意。而 ABC说法错误,也未从题干中体现。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政策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 “历史三峡论 ”,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30、其中 “封建 ”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 “封建 ”阶段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夏商周时期;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因此 A符合题意;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时间不合,排除 B;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C不合题意;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是 “帝制 ”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 “焚书坑儒 ”

31、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等,因此 D项错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 制度 政治的特点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 1844 年 11 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 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 (包容 )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由此可知 ( )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答

32、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 ”“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再结合时间 “1844年 11月 ”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对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不惜对外妥协退让,委曲求全,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 门: “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

33、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 “中外办罪 不得其平 ”的原因是 ( )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理解 “中外办罪 不得其平 ”意思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犯罪,其处罚是不一样的,这涉及司法独立性的问题,即领事裁判权,就是说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的法律无法制裁,必须转交大使馆裁判。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国主权的丧失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

34、,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 (指洋务运动时期 )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运用理解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 A、 B、 C项都没有准确的反映题干的意思。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

35、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 ” 材料中的 “一劳永 逸之计 ”应该是 (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全面解读能力,孙中山为解决 “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 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这一问题,他提出 “一劳永逸之计 ”,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即民生主义,因此 C符合题意,而 ABD的表述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

36、民主主义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 “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 效信息与综合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

37、乎? ”即如果不给池子里注满水,怎么能让鱼好好生长,而依据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 ”即可判断出上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内地发展带来的问题,因此 A的表述符合题意,而 B项改变城市财富流向,不符题意; C项限制人口增长 ,不符题意; D项发展城市工商百业不符题意,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沿海经济发展与内地的关系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 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

38、;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1902年)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 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

39、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5分) ( 2)依据材料二,指 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 “已为世人所公认 ”,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6分) (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 “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6分) 答案: ( 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1分) 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

40、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 1分)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 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 3分,学生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1分) 评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 4分)(任答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 2)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 2分)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

41、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 4分) ( 3)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 4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今中外的民主政治。第( 1)问,考查学生概括历史观点和史论结合归纳、分析史学观点的能力。此问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表

42、明基本观点,然后结合史实从政 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结合东西方古代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加以评析。第( 2)问,考查对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完善过程及其影响的理解。首先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律建设成果和政治制度建设加以展开说明;其次影响可以从自身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影响人类进程加以归纳即可。第( 3)问,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的借鉴西方合理成分的表现和认识:首先借鉴可以从制度沿革、基本组织方式、政党制度、政府管理形式等方面加以比较,认识可以从国情出发、借鉴创新等方面加以概括。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古代

43、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民主政治产生;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制、内阁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 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 19171937 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 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44、 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 基督教思想在 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848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 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 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

45、洱茶 48团,茶膏 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四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 ”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来源 :学 +科 +网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推动 17501850 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 6分) ( 2)根据材料三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 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分) ( 3)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斯大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材料四中所说的 “通常的 ”工业化道路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以英

46、国为例加以说明。( 6分)苏联的特色工业化道路开创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分) 答案: (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思想 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分) ( 2)信息 1:由 1793年这个事件背景可知,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 2分) 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说明闭关锁国。( 2分) 信息 2:英国礼单有蒸汽机、棉纺机和先进的军事武器等,中国礼单主要以手工业和农产品为主。( 2分) 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2分) ( 3

47、)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2分,答出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 业到重工业也可以。) 说明: 17世纪初,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18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8世纪 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 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 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 6分,看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1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 “17501 850”,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归纳概括即可。第( 2)问,考查阅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信息的归纳的可以从两国交往的目的以及礼单的内容两个方面归纳即可,结合两国的实际情况、外交政策及时代背景进行归纳说明即可。第( 3)问,考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