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399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制度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B诸侯割据不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 C至今仍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D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右图表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据所学知 A、 C、 D的描述均符合史实, B项不正确,诸侯割据是到东周时期,由于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导致的。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 柏拉图在得知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时提出 “民主制使

2、智慧边际化 ”。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A雅典城邦法律至高无上 B雅典公民意识、公民素质低下 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反对主权在民,主张专家治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再认和再现史实的能力。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一人一票直接参政式的政治绝对平等往往使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即 “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局限性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 “宁可让罪犯逃脱惩罚,也不可枉屈一人。 ”这表明罗马法 A是人是万物尺度思想的起源 B强调法律的人人平等原则 C是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

3、起源 D包含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可枉屈一人 ”体现了罗马法中不得因为怀疑惩罚罪犯,而是注重证据的自然法精神。这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一种体现,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民法大全 16世纪时有一欧洲国家的国王 说: “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 这一国家后来还兼并了葡萄牙,被后世称为 “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较早地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并在 16世纪建立殖民霸权的国家是西班牙,故选 B。 考点:新航

4、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扩张(课标外)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开始对 “理性 ”作系统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的是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康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康德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指出 “启蒙运动的重点,亦即人类摆脱他们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主要是放在宗教事务方面 ”, “使人发现按照人的尊严 人并不仅仅是机器而已 去看人; ” 从康德论述看来,启蒙运动第一是摆脱人的不成熟状态,第二就是要摆脱宗教所造成的愚昧,第三,要用人的眼光看人。故 D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扩展 代议制是指公

5、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下列关于近代各国代议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 国权利法案规定,法官由议会任命 B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每州 2名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内阁须对参议院负责 D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英国法官是由国王根据首相提名而任命的;美国 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5个黑人折合 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会 (上议院 )和帝国议会 (下议院 )组成,联

6、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 但基本权力很小,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创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工厂制 B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C呼应机器制造商的要求 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D推广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 联动式蒸汽机 答案: C 试 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工厂制是第一工业革命的影响,而 182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第一次鸦

7、片战争爆发于 1840年,瓦特的万能蒸汽机在 1785年已经投入使用, ABD错误,故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标外)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原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对之评论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 ”在这里,福熙的实际意思是指凡尔赛和约 A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 B对德国过于宽容,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 C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 D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福熙主张削弱德国,通过其对凡尔赛合约的评价可见,凡尔赛合约显然不是福熙最终想要的结果,故 B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合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 吉尔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作出决定:铲除德国、日本的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这次国际会议的地点应该是图示中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及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做出 “铲除德国、日本的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决定的国际会议是在前苏联(今乌克兰)的召开的塔尔塔会议,

9、故选 A。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 有研究者认为: “在民族国家时代,自由贸易只是特例,对贸易的限制、禁止,才是常态。也因此,全球化才会极其艰难,而在 民族国家出现之前,天然地就是全球化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 ”据此,该研究者认为 全球化是古已有之的经济现象 民族国家的产生阻碍了自由贸易 民族国家的产生促进了全球化 东西方的自由贸易是同步产生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 “在民族国家时代,自由贸易只是特例,对贸易的限制、禁止,才是常态。可知 正确;依 “而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前,天然地就是全球化的 ”可见

10、 正确,故选 A; 不符合题意; 不符合史实。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全球化的演变 鲁迅的阿 Q 正传发表后让许多人不安,总以为写的是自己,独特的这一个阿 Q 拥有了巨大的共性,甚至成为我国国民性的代名词。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西风颂 C命运交响曲 D离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阿 Q 正传让许多人不安,总以为写的是自己,独特的这一个阿 Q 拥有了巨大的共性,甚至成为我国国民性的代名词,可见阿 Q 正传是批判现实主义,故 选 A。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

11、术作品 现实主义流派 2013年 12月 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 14日 21时 11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的升空 C “东方红一号 ”发射升空 D “神舟五号 ”首次载人航天成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东方红一号 ”发射升空,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下列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四件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2、 宁波、温州被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震元堂由国有独资转制为股份制企业 马云创办淘宝电子商务网站 宗庆后负责的校办(集体)企业娃哈哈成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 是在 1984 年, 是 1993 年, 是 1999年, 是 1987年,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 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沿海开放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背景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明确 B工商业的

13、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C国有企业已经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国营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象突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84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中提出的,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早在 1956年就完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故ABC均不符合史实,正确的选项为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汉书记载: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 “草市 ”成为重要的地

14、方商业中心 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 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史实再现的能力。题目材料是对汉代商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据所学知只有 D符合史实, A、 B、 C都发生在唐宋时代。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汉代商业发展 梁启超指出: “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 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 B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C “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 D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

15、利之。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是儒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应该肯定而不应该否定。并题目问是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B是道家思想,认为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源头; C 是商鞅的法家思想,主张变革; D是墨子的观点;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 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下列思想家中最可能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墨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守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据所学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

16、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是王阳明的心说主张,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据统计, 19世纪 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 3100万元下降到 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艘下降到 70艘。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 再认和再现能力。历史上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广州设十三行,只允许广州一处开展外贸,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五口通商使得广州的贸易总额减少,故选 C。 考点:近

17、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 自强 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 体 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 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 自强 而是开启了现代化的这辆车

18、。 ”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龚祥瑞在自传盲人奥里翁中记载: “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旧历六月初八),父亲头上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竟被守城门的乡勇给剪去了。 ”这一材料说明 A清末已出现市民的辫子被乡勇强迫剪掉的现象 B清末新军和军官学堂的学生剪辫子之风已形成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 D清朝末年乡勇自作主张强迫市民剪掉辫子成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 “辛亥那一年 ”“旧历六月初八 ”可知辛亥革命尚未爆发,故 C错误;

19、“父亲头上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竟被守城门的乡勇给剪去了。 ”“尽然 ”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惊讶,故 B和D错误,故正确的选项是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断发易服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比重 (%) 82 5 28 1 44 2 37

20、 3 75 5 68 1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A项错误,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是投资数量及比重, 1895年 1911 年英国比重下降但投资数量并没减少; C项错误, 1937年 1945 年美国所占的比重高达 75.5; D项错误, 19451949年美国投资份额下降; 1895年 1911 年投资比重只占 28.1显然丧失了绝对优势,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对中国

21、的经济侵略 20世纪 30年代中期,时任北平市长的袁良亲自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去捉拿穿无袖旗袍的女性。这一现象说明 A无袖旗袍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 B无袖旗袍流行受传统势力阻碍 C女性穿无袖旗袍有伤社会风化 D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时任市长亲自捉拿穿无袖旗袍的女性,说明无袖旗袍的流行受传统势力的阻碍, A和 C不符合题意, 20世纪 30年代是国民政府,故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变迁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探索。下列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思想、原则和政策

22、中按提出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实行不结盟政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现能力。本题容易出错的是 和 的顺序以及 和 顺序, 是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是后来对五项原则修改的内容;不结盟是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开始实行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邓小平在 1985年提出的;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不结盟政策

23、1978年 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时指出: “揭批 四人帮 的 第三次战役 不能永远搞下去,要有个底,基本上清理 三种人 ,批判了 四人帮 的罪行,就行了,要赶快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有些单位搞得差不多就可以结束,转入正常工作。 ”由此可见 A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B “四人帮 ”被彻底粉碎, “文革 ”余毒已经被彻底清除掉 C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D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都是是在十一届三

24、中全会上形成的 ,故 A和 C错误; 1976年 “四人帮 ”虽然被粉碎,但 “文革 ”余毒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才被清除, B错误,正确选项为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邓小平关于经济中心的阐述(课标外) 综合题 ( 22分)如何用 “法 ”来协调社会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为此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仲 任法 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心度 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

25、义赐;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 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 韩非子 奸劫弑臣 材料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 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 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

26、此之间的关系。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 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 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 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关于 “法 ”的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 4分) (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在 “法 ”的来源、目的等方面的进

27、步主张,并扼要分析其意义。( 8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0分) 答案: ( 1)实质:通过厉行赏罚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地位: 是先秦 “法 ”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4分) ( 2)进步思想:来源:黄宗羲主张法由天下人出(天下人共同制订),反对法自君出( 3分); 目的:黄宗羲主张法律应该维护天下人的利益,反对法律只维护君主的利益( 3分)意义: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分)。 ( 3)法律思想:认为法由理出(答制订法律必须遵循普遍理性或规律也可得分);只有人民可以制订法律( 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 2分)。法律必须保护每个

28、人的人权(即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权);法律必须限制政府权力,防止政府独裁( 4分)。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分权;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监督( 4分。答强调司法独立即可得 2分)。 试题分析: ( 1)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韩非子强调 “法者,王之本也。 ”“ 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 ”可见他主张通过厉行赏罚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第二小问他的历史地位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2)分析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可见材料一认为法律自君出;依据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可见材料

29、二认为法律不应 该是天子的一家之法,通过分析比较即可得出其在来源上的进步性是黄宗羲主张法由天下人出(天下人共同制订),反对法自君出。在目的上的进步性是黄宗羲主张法律应该维护天下人的利益,反对法律只维护君主的利益。黄宗羲这种思想的意义是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 3)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依据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 ”“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 ”“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归纳为:法由理出、只有人民可以制订法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并相互监督、法律必须保护每个人的人权、法律必须限制政府权力,

30、防止政府独裁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 30 分)近代以来崛起的大国中,德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败;有过深刻的教训,也有宝贵的经验。其崛起的顽强、进取和反思精神令人感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鲁士 19世纪 60、 70年代的胜利,为 1918年和 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汉斯 科恩历史评价 材料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较好地兼顾了 “效率 ”和 公平 ”两大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推动联

31、邦德国经济较快地发展。从 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 6 1%。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其中 50年代经济发展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 7 2%8 8%,被国内外誉为 “经济奇迹 ”。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 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请回答: (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 “胜利 ”与 “失败的

32、基础 ”的主要表现。(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态势。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为何能 “较好地兼顾了 效率 和公平 ”。( 10分) ( 3)结合材料三,概述二战结束至 20世纪 70年代联邦德国在 “修补资本主义 ”和 “修正民族国家 ”方面的努力。 并说说这些修正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12分) 答案: ( 1) “胜利 ”表现:完成德国的统一并颁布德意志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答迈入资本主义时期得 1分)( 4分);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欧洲工业强国。( 2分,答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和新机器的大量创制,经济结构升级也可得

33、 2分) “失败的基础 ”表现:保留了军事专制制度 ( 2分。答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浓厚、君主专制或容克、贵族占主导都给 2分)。 ( 2)态势: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成为西欧经济的 “火车头 ”。( 4分)较好兼顾的原因: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限制垄断行 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6分) ( 3)在 “修补资本主义 ”方面:从战后初期实行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到五十年代后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 “社会市场经济 ”。( 4分) 在 “修正民族国家 ”方面

34、:实现与法国等国的和解;( 2分)与欧洲国家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 2 分,答建立欧洲煤钢、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同样给 2分。答欧盟不给分)。影响:推动 了欧洲的一体化;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 4分,任答两点得 4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好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德国在 19世纪 6070 年代完成统一,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而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其胜利的体现。但同时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且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这是其失败基础的体现。 ( 2)依据

35、材料二中 “从 1951年到 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 6 1%。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其中 50年代经济发展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 7 2%8 8%,被国内外誉为 经济奇迹 ”可概括归纳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态势是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成为西欧经济的 “火车头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并重。因而,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 “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 ”。在回答时结合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来回答即可。 (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强调国家干预,在资本主

36、义的修补上主要是实行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到五十年代后建 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 “社会市场经济 ”。在 “修正民族国家 ”方面可结合 “修正的方向是企图 超越 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实现与法国等国的和解;与欧洲国家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欧洲的联合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君主宪;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 欧共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