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997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 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地区 是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区, 是指燕国地区, 是指齐国地区, 是指秦国地区,春秋为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所著,孟子为战国时期鲁国孟子所著,荀子为战国时期赵国荀子所著,离骚为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著,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楚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

2、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为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 1947年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排除 A;北约组织为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 1955 年成立华约组织,排除 C;针对美国支持下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采取的对抗的措施是支持成立民主德国,排除 D;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彼此的经济联系,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因此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3、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废除哈里发制度 进行军事改革 建立近代工业 实行教育 改革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比较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的内容, 适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而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巩固了自身的封建统治,凯末尔改革正式废除了哈里发制度,确立了共和制; 适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而不符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阿里改革为了对外扩张而大力发展军事,排除 ,因此选 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穆罕默德 阿里

4、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的先驱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图是法国 1789年 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属于特权等级,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第三等级的代表决意反对专制统治,他们要求制订一部宪法,限制王权,实行社会改革,排除 A;B

5、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没有废除君主制,排除 B;拿破仑法典为 1799 年拿破仑在法国上台执政后公布,时间不符,排除 D;图片中三个等级的代表聚在一起 ,围着象征新宪法的铁床上 ,喊着 “趁热打铁 ”“努力工作 ”等,可见 C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联邦阶段, 建立联邦制的 “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6、邦联政治结构分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立国之初,实行邦联制,但是邦联政府松散无力,政治上无力维护统治秩序,经济上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贸易。因此改邦联制为联邦制, 正确;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力量,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不仅加强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而且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正确;宪法大大加强了中央权力,但也把相当多的权力留给各州,从而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错误,因此选 D。 考点

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977年 10月 21日,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刊登了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的报道。这一 “重大改革 ”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 “三个面向 ”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7年,在邓小平等人的主持下,恢复了中断 10年之久的高考,与题干所述的时间、情景相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因此选 A。“科教兴国 ”战略于 1995年提出,排除 B;十一届三中全会于 1978年底召开,排除 C; “三个面向 ”开始于

8、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 题词,排除 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的复兴 。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53-1956 年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采取合作化的道路,从临时的互助组发展到初级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这与材料所述相符,因此选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 1958年,各地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 1979年,以家庭为单位,

9、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中共八大经济方针是指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都与材料所述情景不符,排除 AB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图 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图片信息,画中墙上画作仍属于中国传统山水画,饮食方式仍属传统中式饮食, 与题意不符;人物的发型看,已经剪去了发辫,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尚的变化,照明手段看,已经有了电灯,反映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符合题意,因

10、此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 “西业 ”(参议院)、 “里勃里先好司 ”(众议院)、 “勃列西领 ”(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 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海国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 A;魏源在书中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 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

11、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 D;根据题干信息 “西业 ”(参议院)、 “里勃里先好司 ”(众议院)、 “勃列西领 ”(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因此选B 。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 369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

12、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类错误即是指 “使 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排除 A;同样的道理,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明代文学,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状况不能整体上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排除 BD; C项根据唐代 369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的情况得出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这一结论,较为合理,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13、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 “扭转这一局面 ”即是指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设三司使、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 BC;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排除 D;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加强,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

14、央集权的措施。 公元 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 “大秦 ”。东汉和 “大秦 ”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 “东汉 ”,再结合所学知识,大秦是指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万有引力定律为牛顿在 17世纪创立,排除 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但是 提出日心说的是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排除 C;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所著,理想国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著,排除 D;九章算术是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罗马法是古

15、罗马时期的代表性政治成果,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成就;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简答题 ( 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 1)依据材料,

16、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 “福利国家 ”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8分) 答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试题分析: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 概述英国建立 “福利国家 ”的时代背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 “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 ”得出以法律形式推

17、行社会保障,再结合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得到普遍应用等相关知识回答。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 “福利国家 ” 。 综合题 ( 36分)区域的世界 联系的世界 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 “天之子 ”,其所居之地称为 “中国 ”(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

18、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8分) 材料二 ( 2)阅读图 1至图 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 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 “洋务运动 ”、 “辛未革命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14分) 答案:( 1)各文明都

19、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 2)示例 1: 公元 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 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 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的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 2

20、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 配地位。印度河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 90年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 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

21、主义世界体系的 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 20世纪 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 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 3)参考答案:要点 : 从 19世纪 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 “自强求富 ”

22、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 “中体西用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 ” “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

23、是世界中心 ”“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 ” 得出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得出三者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再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各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 2)阅读图 1至图 4,并结合所学知识,图 1反映的是公元 1400年之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 有联系但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 2反映的是 1400 1800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开展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图 3反映的是 19 20世纪,随

24、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 4反映的是 20世纪 90年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也可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科技进步、国际贸易中心的变化等角度角度进行阐述。 ( 3)第一小问结合 “洋务运动 ”、 “辛未革命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个历史事件的内容回答, 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小问结合 “洋务运动 ”、 “辛未革命 ”和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个历史事件的成果回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 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4分 )中国工业布

26、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 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 计划将工厂内迁。 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 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 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 1938年 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 304家,物资 511825吨。 (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工业内

27、迁的原因及过程。( 8分) 答案:( 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 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试题分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 “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 ”,再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特点等相关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 “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 ”“从 1938年 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 、曩、陕、川 ”概括。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